一种背照式EMCCD背面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24064发布日期:2021-01-26 14:36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照式EMCCD背面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一种背照式emccd背面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照式emccd背面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属于电荷耦合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emccd(electron multiply charge coupled device)是一种通过电荷倍增提升夜视探测能力的全固态微光成像器件,是探测领域内灵敏度极高的一种高端光电探测产品。emccd具有低噪声、高灵敏度、高动态范围、高量子效率等特点,在微光夜视中具有极大优势。
[0003]
背照式emccd由于光从芯片背面入射,并通过对芯片衬底厚度及背表面做工艺处理,减小了前照式芯片表面半透明多晶硅电极吸收与反射的影响,可以提高emccd器件光谱响应范围和量子效率,峰值可达到90%以上。因此在高性能emccd产品中,普遍采用背照式结构,同时背照技术也已用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制备。
[0004]
背照式emccd为了提高端波段光量子转换效率,需要将背面高浓度衬底硅去除,留下低掺杂硅层。背面衬底去除后,由于器件面阵大(毫米级),电荷在栅电极时钟信号耦合下,延迟升高,电荷转移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照式emccd背面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以克服emccd背照工艺中去除重掺杂衬底硅引起的电荷转移效率降低问题。
[0006]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背照式emccd背面结构,包括现有的emccd前照结构,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高阻外延硅层的前面设有光敏区、存储区、水平移位寄存器、倍增区及输出放大区、正面p+接触区、正面金属引线电极以及铝避光层,emccd前照表面设有二氧化硅氧化层,其特征在于:高阻外延硅层背面设有p+层,厚度50nm~200nm;p+层背面蒸镀一层增透膜;在p+层上面制有硼离子注入的p+电极接触区,p+电极接触区覆盖存储区、水平移位寄存器、倍增寄存器及输出放大器;在emccd背面设有金属化电极,金属化电极与p+电极接触区接触并覆盖p+接触层;增透膜、p+层、高阻外延硅层的两侧,露出emccd正面金属引线电极。
[000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照式emccd背面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完成前照工艺的emccd前照晶圆,包括:低阻衬底硅层,低阻衬底硅层上面设有高阻外延硅层,高阻外延硅层上面设有光敏区、存储区、水平移位寄存器、倍增区及输出放大区、正面p+接触区及正面金属引线电极,还设有铝避光层并覆盖存储区、水平移位寄存器、倍增区及输出放大区;2)将emccd前照晶圆片正面进行表面介质平坦化,通过二氧化硅淀积氧化层,厚度4μm~
6μm;3)在emccd前照晶圆片氧化层表面旋涂聚合物层(例bcb、pi),聚合物层通过晶圆键合工艺键合一层键合基片(例硅片、石英片),键合基片作为减薄的支撑片;4)对emccd前照圆片背面通过减薄去除低阻层,剩余高阻外延硅层厚度10μm~20μm;5)高阻外延硅层的背面采用低能离子注硼,能量0.2kev~10kev,剂量1e14~1e15,之后采用激光退火工艺,在emccd背面形成p+层,厚度50nm~200nm;6)在emccd背面的p+层上面蒸镀一层增透膜,材料为二氧化铪、二氟化镁、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中的一种或其组合;7)增透膜上光刻金属化电极接触区窗口,该窗口刻蚀去除增透膜至p+层,所述电极接触区窗口覆盖存储区、水平移位寄存器、倍增寄存器、输出放大器这些区域,在光敏区与存储区交界区,接触区边界距离光敏区像素单元10微米~100微米;8)电极接触区窗口中,用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硼形成p+电极接触,p+电极接触区深入至高阻硅层,注入能量10kev~80kev,注入剂量1e14~5e15;9)对p+电极接触区进行局部激光退火,使p+电极接触区的结深至0.15μm~2μm;10)在emccd背面增透膜上蒸镀一层金属铝屏蔽层,厚度0.2μm~1μm;11)光刻刻蚀金属铝屏蔽层,形成的背面金属化电极与p+电极接触区接触,背面金属电极在宽度上覆盖p+电极接触区并超过 10μm~100μm;12)光刻刻蚀两侧的增透膜、p+区、高阻外延硅层,释放emccd正面金属引线电极;13)通过低温h2、n2或者二者混合气体退火,温度150℃~450℃,时间30min~120min,、修复工艺过程中的损伤,同时增加背面金属电极与p+电极接触区的欧姆接触特性。
[0008]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背面金属避光层制备衬底金属化电极结构,在emccd存储区、水平移位寄存器及倍增寄存器下方引入低阻通道,极大的改善了以上缺陷,从而提高器件探测灵敏度,同时工艺易于实现,兼容性高。
[0009]
本发明利用背照式emccd背面光屏蔽层与硅形成金属化欧姆接触电极,利用光刻、刻蚀、离子注入、激光退火等工艺实现,在emccd存储区、水平移位寄存器及倍增寄存器背面引入低阻通道,提高了正面多晶硅栅电极时钟脉冲驱动下电荷转移效率。在emccd正面工艺完成后,进行晶圆级键合,然后对emccd圆片进行减薄,去除重掺杂衬底硅,之后采用低能离子注入与激光退火形成背面自建电场区,采用电子束蒸发工艺在emccd背面蒸镀一层增透膜,采用光刻及刻蚀工艺去除存储区、水平移位寄存器及倍增寄存器背面增透膜,然后进行p+离子注入及局部激光退火,之后蒸发铝屏蔽层,通过光刻刻蚀工艺定义光屏蔽区,同时形成背面金属化电极,采用光刻刻蚀工艺释放金属压焊区,完成背面结构制备。
[0010]
本发明利用背照式emccd背面光屏蔽层16与p+掺杂硅15b形成金属化欧姆接触电极,在emccd存储区、水平移位寄存器及倍增寄存器背面引入低阻通道,解决了背照式emccd低阻衬底9去除后,毫米级面阵mos单元在正面多晶硅栅电极时钟脉冲驱动下电荷转移效率降低的问题,从而提高器件探测灵敏度,同时工艺易于实现,兼容性高。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完成前照工艺的emccd晶圆的剖视图;图2是emccd正面介质平坦化后的剖视图;
图3是键合基片与正面介质键合后的剖视图;图4是emccd晶圆背面减薄后的剖视图;图5是背面p+层形成后的剖视图;图6是背面增透膜形成后的剖视图;图7是p+接触窗口形成后的剖视图;图8是p+接触区注入后的剖视图;图9是p+接触区退火激活后的剖视图;图10是背面金属屏蔽层形成后的剖视图;图11是背面金属化电极形成后的剖视图;图12是emccd正面金属压焊点释放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在emccd芯片正面工艺完成之后,按以下具体详细的步骤进行背面结构的制作:1)完成前照工艺的emccd晶圆如图1所示,1为光敏区,2为存储区,3为水平移位寄存器,4为倍增区及输出放大区,5为正面p+接触区,6为正面金属引线电极,7为铝避光层,8为高阻外延硅层,9为低阻衬底硅层;2)如图2所示,将emccd前照晶圆片进行表面介质平坦化,通过二氧化硅淀积与化学机械抛光工艺,降低表面台阶,在emccd晶圆表面氧化层10,厚度4μm~6μm;3)如图3所示,将emccd前照晶圆片与键合基片12(例硅片、石英片)通过聚合物层11(例如采用bcb、pi)晶圆键合工艺完成键合,聚合物层11厚度3μm~5μm,键合基片12作为减薄的支撑片;4)如图4所示,对emccd圆片进行背面低阻层9减薄,去除该低阻层,剩余高阻外延硅层8的厚度10μm~20μm;5)如图5所示,采用低能离子注硼,能量0.2kev~10kev,剂量1e14~1e15,之后采用激光退火工艺,在emccd背面形成p+区13,厚度50nm~200nm;6)如图6所示,在emccd背面蒸镀一层增透膜14,材料为二氧化铪、二氟化镁、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中的一种或其组合膜系;7)如图7所示,光刻背面金属化电极接触区窗口15a,刻蚀去除增透膜至硅层,电极接触区窗口覆盖存储区、水平移位寄存器、倍增寄存器、输出放大器等区域,在光敏区与存储区交界区,接触区边界距离光敏区像素单元10微米~100微米,刻蚀增透膜停止在硅层;8)如图8所示,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硼形成p+电极接触区15b,注入能量10kev~80kev,注入剂量1e14~5e15;9)如图9所示,对p+电极接触区15b进行局部激光退火,结深0.15μm~2μm;10)如图10所示,在emccd背面蒸镀一层金属铝屏蔽层16a,厚度0.2μm~1μm;11)如图11所示,光刻刻蚀形成背面光屏蔽层及背面金属化电极16,金属化电极16覆盖p+电极接触区15b 并超过10μm~100μm;12)如图12所示,光刻刻蚀增透膜14、p+区13、高阻外延硅层8,释放emccd正面金属压焊区6;13)通过低温h2、n2或者二者混合气体退火,温度150℃~450℃,时间30min~120min,修
复工艺过程中的损伤,同时增加背面金属电极16与p+电极接触区15b的欧姆接触特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