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耐压橡胶异形电缆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75223发布日期:2021-05-07 22:4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火耐压橡胶异形电缆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防火耐压橡胶异形电缆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电缆,一般是用于传输电能、电信号等的输送导线,在现在的生活中电缆已经成为信息传递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在电缆使用时,其存在很多恶劣的环境,而在恶劣的环境下电缆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因此恶劣环境下的电缆需要经常进行维护,成本极高,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电缆的绝缘性和耐火、耐高温性能是电缆所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而且目前火灾也是常见的一种灾害,而在灾害过程中,电力防护设置非常大的程度都是依靠电缆传递信号和电能让其进行工作,因此,电缆的防火性能对于现在的生产生活都非常重要。

现有的阻燃电缆其阻燃方式较为单一,其阻燃方式通常为直接采用阻燃橡胶套的方式,或采用涂覆阻燃涂层的方式,也有采用在橡胶层表面喷射阻燃粉末,形成阻燃层的方式,但现有的涂覆方式和喷射方式其并没有适用的专有设备,传统的喷淋、浸染和喷枪等设备或方式,均具有缺陷,会对成型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其改进;此外,现有的阻燃电缆中必然含有多根导线,相邻导线之间主要依靠线绳等填充物进行定型分隔,但其稳定性差,抗挤压性能不足,且不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火耐压橡胶异形电缆及其制备工艺,具有良好的防火阻燃性能和耐挤压性能,且制备过程中,成型质量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火耐压橡胶异形电缆,包括外护套和置于外护套内的若干导线,导线包括线芯和包覆于线芯外壁上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内设有扁平结构的柔性骨架,导线呈水平等距排布且嵌于柔性骨架内,外护套与柔性骨架之间还设有阻燃套,阻燃套与外护套之间还设有阻燃填充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骨架的材质为微孔橡胶,柔性骨架浸渍有绝缘油,且柔性骨架上绕包有薄膜层,薄膜层的外壁上还绕包有云母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燃填充层包括阻燃涂层和附着于阻燃涂层外壁上的阻燃粉末,外护套也成扁平结构,外护套的窄边沿上设有外延部,外延部内嵌有抗拉条。

一种防火耐压橡胶异形电缆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电缆单丝进行绞合,形成线芯,并在线芯表面挤压注塑绝缘套,形成单根导线;

s3、将多根导线并列排布牵引,并用挤压注塑的方式形成柔性骨架;

s4、将柔性骨架浸渍绝缘油处理,并在柔性骨架上缠绕薄膜,最后缠绕云母带;

s5、在云母带表面挤包阻燃套;

s6、通过喷液装置在阻燃套表面涂覆阻燃涂料;

s7、通过喷附装置在已经喷附阻燃涂料的阻燃套外壁上喷附阻燃粉末;

s8、最后再在外表面注射形成外护套。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液装置包括喷液箱,喷液箱内设有电缆通道、储液腔、输送泵和喷液机构,喷液机构为上下两组且分别位于电缆通道的上下两侧,输送泵的输入端与储液腔相连通,输送泵的输出端与喷液机构相连通,喷液机构包括主流道和出液腔,出液腔内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块、定位杆和复位弹簧,出液腔的腔口上设有固定板,定位杆固定于固定板的内侧面上,调节块与定位杆滑动连接,复位弹簧套设于定位杆上,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于固定板和调节块抵触,出液腔内还设有第一前导流壁和第一后导流壁,调节块上设有第二前导流壁和第二后导流壁,第一前导流壁和第二前导流壁相配合且形成第一出液口,第一后导流壁和第二后导流壁相配合且形成第二出液口。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液装置的前侧设有张力调节装置,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分别位于电缆输送路径上下两侧的上调节座和下调节座,上调节座包括上底座和位于上底座内的上滚轮,上滚轮与上底座之间为上下伸缩式的弹性连接,下调节座包括下底座和位于下底座内的张紧组件,张紧组件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上的下滚轮,下滚轮与下调节座之间也为上下伸缩式的弹性连接,下底座内还设有用于驱动张紧组件升降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底板底部的永磁铁、设置于下底座内的与永磁铁正对且磁极互斥的电磁铁、用于控制电磁铁电流大小的控制单元,张力调节装置还包括张力传感器,张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电缆的张力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还包括计时模块和报警模块,控制单元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l1、预设最低张力值fmin和最高张力值fmax,张力传感器检测电缆的实时张力值f,判断f是否处于最低张力值fmin和最高张力值fmax之间;

l2、若f<fmin,则控制单元对电磁铁增加电流,下滚轮上升,对电缆进线张紧,且计时模块启动,若在连接x秒时间内,f持续小于fmin,则报警模块报警;

l3、若f>fmax,则控制单元对电磁铁减小电流,下滚轮下降,对电缆进线放松,且计时模块启动,若在连接y秒时间内,f持续大于fmin,则报警模块报警;

l4、若fmin≤f≤fmax,则表明电缆张力处于正常状态,张力调节装置维持现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液装置的后侧设有喷附装置,喷附装置包括供电缆穿过的转筒和用于驱动转筒转动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用于驱动转筒在±30角内往复转动,转筒内设有喷附区,喷附区内设有若干呈环向等距排布的喷枪,喷枪包括粉末混合区和粉末旋流喷射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粉末混合区包括外管套、第一粉末输入管和第二粉末输入管,外管套、第一粉末输入管套和第二粉末输入管由外至内依次套设,第一粉末输入管的输出端上设有第一缩口通道,第二粉末输入管的输出端上设有第二缩口通道,外管套上设有第三缩口通道,外管套内形成位于第一缩口通道和第三缩口通道轴向区域内的混合腔,粉末混合区内还设有机械顶针,机械顶针用于输通第一缩口通道及第三缩口通道;

所述粉末旋流喷射区包括依次连通的风管、旋流风室和喷射管,第三缩口通道同轴设置于风管内,风管上连接有倾斜轴向吹向风管且与风管切向设置的进气管,旋流风室呈锥形结构,且旋流风室的小端与风管相连,旋流风室的大端与喷射管相连,喷射管的内径小于旋流风室的大端的内径但大于旋流风室小端的内径,喷射管内还设有与风管正对的分流杆,喷射管内还设有内置的加热丝,喷射管的管口处还设有锥形结构的扩口,分流杆的内端设有与风管正对的弧形导流部,且弧形导流部延伸至旋流风室内,分流杆的外端设有与扩口对应的锥形导流部;分流杆上还设有置于旋流风室内的安装杆,安装杆的端部设有与第三缩口通道正对的导向叶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附区内还设有位于喷枪两侧的挡板,转筒内还设有驱动两侧挡板合拢或张开的旋转电机,风管上还连接后抽气管。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筒的前端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对电缆表面进行测温并将相应信号反馈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加热丝的电流大小,温度传感器对阻燃涂层进行检测,检测到温度越低,则加热丝电流越大;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越高,则加热丝电流越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采用双重阻燃的方式,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且通过柔性骨架的设置,用于提高电缆的耐挤压性能,且柔性骨架可以吸附绝缘油,达到均匀散热的作用;

制备过程中,通过喷液装置实现前后二次喷液,提高喷液厚度,且相比单次大量喷液的方式,本方式挂液量更加稳定均匀;

喷液装置中通过对调节组件的设置,对出液压力进行调节,保持喷液压力恒定,提高涂覆的均匀性;

采用张力调节装置的设置,对输送中的电缆张力进行全自动调节,使得电缆位于喷液装置中,能够绷紧,保证上下喷涂的均匀性,提高成型质量;

喷附装置采用新型喷枪设计,使其能够对两种不同阻燃粉末进行直接混合,且混合效果好,且预混合后,可以通过旋流风室二次混合,且能实现连续稳定喷吹,且脉动小,对喷吹表层影响小,成型质量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喷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张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转筒的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喷附区的径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喷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张力调节装置的控制逻辑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外护套;2、线芯;3、绝缘层;4、柔性骨架;5、阻燃套;6、阻燃涂层;7、阻燃粉末;8、薄膜层;9、云母带;10、外延部;11、抗拉条;101、喷液箱;102、储液腔;103、输送泵;104、主流道;105、出液腔;106、调节块;107、定位杆;108、复位弹簧;109、固定板;110、第一出液口;111、第二出液口;201、上底座;202、上滚轮;203、下底座;204、底板;205、下滚轮;206、永磁铁;207、电磁铁;208、张力传感器;301、转筒;302、伺服电机;303、喷附区;304、外套管;305、第一粉末输入管;306、第二粉末输入管;307、第一缩口通道;308、第二缩口通道;309、第三缩口通道;310、混合腔;311、机械顶针;312、风管;313、旋流风室;314、喷射管;315、进气管;316、分流杆;317、扩口;318、弧形导流部;319、挡板;320、抽气管;321、电热丝;322、喷枪;323、安装杆;324、导向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8:

一种防火耐压橡胶异形电缆,包括外护套1和置于外护套1内的若干导线,导线包括线芯2和包覆于线芯2外壁上的绝缘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1内设有扁平结构的柔性骨架4,导线呈水平等距排布且嵌于柔性骨架4内,外护套1与柔性骨架4之间还设有阻燃套5,阻燃套5与外护套1之间还设有阻燃填充层。

柔性骨架4用于提高电缆的耐挤压性能,且通过阻燃套5提高阻燃性,并通过阻燃填充层起到进一步的阻燃防火作用,其中阻燃套5可以采用无卤阻燃硅橡胶。

所述柔性骨架4的材质为微孔橡胶,通过微孔结构,提高柔性骨架4的缓冲性能,柔性骨架4浸渍有绝缘油,使得微孔内吸附绝缘油,提高柔性骨架4的绝缘性,此外绝缘油能够吸附一定热量,即可以达到吸热的作用,对电缆线芯2局部升温问题,可以起到均匀分散热量的作用,对电缆线芯2起到有效保护作用;且柔性骨架4上绕包有薄膜层8,薄膜层8可以采用pet膜,通过薄膜层8的设置可以在后续电缆加工过程中避免绝缘油的外渗,薄膜层8的外壁上还绕包有云母带9,云母带9具有阻燃隔热的效果,既能提高阻燃性,又能使得电缆在后续加工成型过程中,对薄膜层8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阻燃填充层包括阻燃涂层6和附着于阻燃涂层6外壁上的阻燃粉末7,阻燃涂层6可以采用现有外购防火阻燃涂料,并在阻燃涂层6上喷附阻燃粉末7,达到多重阻燃防火效果;外护套1也成扁平结构,外护套1的窄边沿上设有外延部10,外延部10可以提高外护套1窄边沿处的结构强度,外延部10内嵌有抗拉条11,用于提高抗拉强度,抗拉条11可以采用捻合的纤维长丝。

一种防火耐压橡胶异形电缆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电缆单丝进行绞合,形成线芯2,并在线芯2表面挤压注塑绝缘套,形成单根导线;

s3、将多根导线并列排布牵引,并用挤压注塑的方式形成柔性骨架4;

s4、将柔性骨架4浸渍绝缘油处理,并在柔性骨架4上缠绕薄膜,最后缠绕云母带9;

s5、在云母带9表面挤包阻燃套5;

s6、通过喷液装置在阻燃套5表面涂覆阻燃涂料;

s7、通过喷附装置在已经喷附阻燃涂料的阻燃套5外壁上喷附阻燃粉末7;

s8、最后再在外表面注射形成外护套1。

通过上述步骤对电缆进线依次成型,且才成型过程中选用特定的喷液装置及喷附装置,进行处理,提高阻燃效果,加强电缆的质量。

所述喷液装置包括喷液箱101,喷液箱101内设有电缆通道、储液腔102、输送泵103和喷液机构,喷液机构为上下两组且分别位于电缆通道的上下两侧,输送泵103的输入端与储液腔102相连通,输送泵103的输出端与喷液机构相连通,喷液机构包括主流道104和出液腔105,出液腔105内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块106、定位杆107和复位弹簧108,出液腔105的腔口上设有固定板109,定位杆107固定于固定板109的内侧面上,调节块106与定位杆107滑动连接,复位弹簧108套设于定位杆107上,且复位弹簧108的两端分别于固定板109和调节块106抵触,出液腔105内还设有第一前导流壁和第一后导流壁,调节块106上设有第二前导流壁和第二后导流壁,第一前导流壁和第二前导流壁相配合且形成第一出液口110,第一后导流壁和第二后导流壁相配合且形成第二出液口111。

传统的阻燃涂料涂覆方式,通常为浸染式及喷淋式,但浸染式难以控制涂覆量,而喷淋式是采用喷淋头进行喷洒,且通过输送泵103泵送,但输送泵103会存在输出压力波动的问题,会导致涂覆厚度及均匀性存在差异;本发明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对输送压力进行控制,其调节原理为:当输送泵103压力增加时,调节块106外移,从而第一出液口110、第二出液口111的口径会增加,对阻燃套5的喷覆面积增加,提高均匀性,当输送泵103压力减小时,调节块106内移,第一出液口110、第二出液口111的口径会减小,对阻燃套5的喷覆面积减小,但可以保持喷液压力恒定,提高涂覆的均匀性,且第一出液口110和第二出液口111为前后设置,可以对电缆表面进行双层喷液,采用二次喷液的方式提高喷液厚度,且相比单次大量喷液的方式,本方式挂液量更加稳定均匀。

所述喷液装置的前侧设有张力调节装置,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分别位于电缆输送路径上下两侧的上调节座和下调节座,上调节座包括上底座201和位于上底座201内的上滚轮202,上滚轮202与上底座201之间为上下伸缩式的弹性连接,下调节座包括下底座203和位于下底座203内的张紧组件,张紧组件包括底板204和设置于底板204上的下滚轮205,下滚轮205与下调节座之间也为上下伸缩式的弹性连接,下底座203内还设有用于驱动张紧组件升降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底板204底部的永磁铁206、设置于下底座203内的与永磁铁206正对且磁极互斥的电磁铁207、用于控制电磁铁207电流大小的控制单元,张力调节装置还包括张力传感器208,张力传感器208用于检测电缆的张力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单元。

电缆在生产输送过程中,张力会产生变化,若张力过小,电缆会产生的一定的弯曲,导致喷覆阻燃涂料后,两侧阻燃涂料的厚度会存在差异,张力过大,会对电缆本身造成损害,因此通过张力调节装置,使得电缆的张力能够保持恒定;其中上滚轮202与上底座201的具体连接连接为,包括上连接支架和上弹簧,上连接支架与上滚轮202的两端连接,且上连接支架的顶部贯穿上底座201并可以相对滑移,上连接支架的顶部还连接有位于上底座201外部的外限位板,上连接支架上还设有位于上底座201内的内限位板,内限位板可以相对上底座201上下滑移,上弹簧套于上连接支架上,且两端分别于上底座201内壁和限位板抵触,实现弹性复位;下滚轮205连接有下连接支架和下弹簧,下连接支架与底板204固定连接,底板204在下底座203内可以上下滑移,下连接支架上还设有下限位板,下限位板固定于下底座203内,下连接支架可以相对下限位板上下滑移,下弹簧套于下连接支架上,且下弹簧两端分别于底板204和下限位板抵触。

控制单元还包括计时模块和报警模块,控制单元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l1、预设最低张力值fmin和最高张力值fmax,张力传感器208检测电缆的实时张力值f,判断f是否处于最低张力值fmin和最高张力值fmax之间;

l2、若f<fmin,则控制单元对电磁铁207增加电流,下滚轮205上升,对电缆进线张紧,且计时模块启动,若在连接x秒时间内,f持续小于fmin,则报警模块报警,若f持续小于fmin的时间不超过x秒,则计时模块清零,便于下一次f<fmin时,进行重新计时;

l3、若f>fmax,则控制单元对电磁铁207减小电流,下滚轮205下降,对电缆进线放松,且计时模块启动,若在连接y秒时间内,f持续大于fmin,则报警模块报警,若f持续大于fmin的时间不超过y秒,则计时模块清零,便于下一次f>fmin时,进行重新计时;

l4、若fmin≤f≤fmax,则表明电缆张力处于正常状态,张力调节装置维持现状即可;

通过上述控制方法,实现自动控制调节,精度高,且对其异常状态的持续时间进行控制,若持续时间过长,表明已经超出张力调节装置的调节范围,因此需要报警进行警示,便于后续的人工调节或者对牵引机的牵引速度调节。

实际使用中,喷附装置的喷附时机,可以在阻燃涂料的刚喷液,还处于液态时;或者干燥后,处于半固化状态;或者完全固化状态;其中半固化状态效果最优;因为完全未固化的状态下,喷附阻燃粉末7,容易造成阻燃涂料被气流吹动滴落,影响阻燃涂层6本身的质量;而固化后,再喷附阻燃粉末7,需要将阻燃粉末7加热至较高的温度,使得阻燃粉末7才能粘附于阻燃涂层6上,造成不够节能,且喷附质量也不足。

所述喷液装置的后侧设有喷附装置,喷附装置包括供电缆穿过的转筒301和用于驱动转筒301转动的伺服电机302,转筒301内设有喷附区303,喷附区303内设有若干呈环向等距排布的喷枪322,喷枪322包括粉末混合区和粉末旋流喷射区。

喷附装置需要安装在支架上,图中未画出,伺服电机302与转筒301之间可以采用齿轮传动的方式进行驱动,伺服电机302用于驱动转筒301在±30角内往复转动,喷枪322可以为六组,对电缆的周侧进行同时喷附,喷附均匀性好,且往复转动的方式即能够在提高喷附效果,又使得喷枪322连接的管路不会受转动影响而被拉扯脱离;粉末混合区主要用于不同阻燃粉末7之间的混合,粉末旋流喷射区主要用于混合后的阻燃粉末7通过旋流的方式被喷射出来,减小气流对阻燃涂料的直接冲击。

所述粉末混合区包括外管套、第一粉末输入管305和第二粉末输入管306,外管套、第一粉末输入管305套和第二粉末输入管306由外至内依次套设,第一粉末输入管305的输出端上设有第一缩口通道307,第二粉末输入管306的输出端上设有第二缩口通道308,外管套上设有第三缩口通道309,外管套内形成位于第一缩口通道307和第三缩口通道309轴向区域内的混合腔310,粉末混合区内还设有机械顶针311,机械顶针311用于输通第一缩口通道307及第三缩口通道309。

为了提高阻燃性,采用两种阻燃粉末7混合喷附,比如氧化镁粉末和氯化钙粉末,氧化镁粉末气流可以由第一粉末输入管305套通入,氯化钙粉末气流可以由第二粉末输入管306套通入,由于第一缩口通道307和第二缩口通道308的设置,气流通过时会产生加速气流,两股气流无法同时且完整的通过第三缩口通道309,必然会在混合腔310内相互撞击进行预混合,然后再通过第三缩口通道309进入风管312内;因此通过粉末混合区,便于两种不同阻燃粉末7的加入,并达到预混合的目的;此外,外管套上环绕第一粉末输入管305部分的区域,可以为封闭结构,与混合腔310并不连通,实际使用中,可以通入热介质,对第一粉末输入管305和第二粉末输入管306进行预热,即对粉末进行预热;机械顶针311主要包括顶针和复位弹簧108,并采用气动的方式进行控制,通气时,复位弹簧108压缩,顶针前移,排气时,复位弹簧108回复,顶针后移,通过定时通气和排气的方式,对第一缩口通道307及第三缩口通道309进行输通,避免粉末疏塞第一缩口通道307或第三缩口通道309。

所述粉末旋流喷射区包括依次连通的风管312、旋流风室313和喷射管314,第三缩口通道309同轴设置于风管312内,风管312上连接有倾斜轴向吹向风管312且与风管312切向设置的进气管315,旋流风室313呈锥形结构,且旋流风室313的小端与风管312相连,旋流风室313的大端与喷射管314相连,喷射管314的内径小于旋流风室313的大端的内径但大于旋流风室313小端的内径,喷射管314内还设有与风管312正对的分流杆316,喷射管314内还设有内置的加热丝,喷射管314的管口处还设有锥形结构的扩口317,分流杆316的内端设有与风管312正对的弧形导流部318,且弧形导流部318延伸至旋流风室313内,分流杆316的外端设有与扩口317对应的锥形导流部;分流杆316上还设有置于旋流风室313内的安装杆323,安装杆323的端部设有与第三缩口通道309正对的导向叶轮324。

由于进气管315的结构设置,使得进气管315进气时,会产生旋转气流,粉末气流由第三缩口通道309进入风管312内后,会随着旋转气流流动,流动过程中会对两种粉末进行二次扰动混合,使其更加均匀;通过旋流风室313的设置,使得旋转气流进入后,可以继续旋流,且随着空间的增大,旋转气流会对粉末气流起到进一步的混合和稀释作用,提高混合均匀性,且可以避免高浓度的气流粉末直接对阻燃涂覆层进行喷吹;旋转气流在旋流风室313中旋流时,部分粉末随着气流由喷射管314喷出,部分粉末会被喷射管314的内端面阻挡回落,但会随着旋转气流重新上扬,在旋流风室313内持续混合扰动,提高混合均匀性;分流杆316的功能主要为两个,一是避免第三缩口通道309内的粉末气流直接流向喷射管314,二是对旋流风室313内的气流起到引流作用,使其进入喷射管314;喷射管314管口处的扩口317设置和分流杆316的锥形导流部设置,使得喷射出的粉末气流进行进一步的减压,避免粉末气流直接对阻燃涂覆层造成破坏;必要时,加热丝的作用是对粉末气流进行加热,使得阻燃粉末7与阻燃涂层6能够更好的复合在一起。

安装杆323固定于分流杆316上,导向叶轮324可旋转的安装于安装杆323上,当风管或者第三缩口通道向旋流风室吹气时,导向叶轮324产生旋转,旋转过程中对第三缩口通道内产生气流向周侧旋转扩扩散,使得气流中的粉末进一步径向移动分散,并与对旋流风室313内的旋转气流混合,提高混合均匀性,也能够进一步避免第三缩口通道309内的粉末气流直接流向喷射管314。

所述喷附区303内还设有位于喷枪322两侧的挡板319,转筒301内还设有驱动两侧挡板319合拢或张开的旋转电机,风管312上还连接后抽气管320。

喷附区303可以由两侧的隔板隔离而成,旋转电机安装于转筒301内侧并位于隔板外侧,挡板319的一端通过转轴安装于隔板上,且转轴与旋转电机之间通过齿轮传动;常规状态下,隔板底端处需要连接一个集尘管,对喷附过程中的粉末进行收集,但由于喷附装置使用后,部分阻燃粉末7会粘附在喷附区303的内壁上,难以清理,若不进行清理,下次使用时,喷枪322产生的气流会重新吹起粘附的阻燃粉末7,影响下一批电缆的成型质量,因此单一的集尘管,效果有限;通过挡板319的设置,粉末会粘附在挡板319上,当一批电缆成型后,旋转电机会驱动两侧的挡板319合拢,同时抽气管320开始抽气,随着挡板319的合拢,挡板319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抽气管320造成挡板319之间的气流会逐渐增速,高速气流能够对粘附的粉末起到清理作用,因此起到免拆易于清理的效果。

所述转筒301的前端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对电缆表面进行测温并将相应信号反馈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加热丝的电流大小,温度传感器对阻燃涂层6进行检测,检测到温度越低,则加热丝电流越大;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越高,则加热丝电流越小。

电缆制备过程中,当阻燃涂料涂覆完成后,为了让阻燃涂料半固化,通常需要冷却干燥,也有采用加热干燥或常温干燥等方式,因此电缆进入转筒301时,表面温度值会具有变化,为了更好的调节,通过加热丝进行通电加热,加热温度为60-80度;即当阻燃涂层6的温度高时,阻燃粉末7的温度可以降低,也能达到较好的附着效果,当阻燃涂层6的温度较低时,阻燃粉末7的温度需要提高,达到最佳的附着效果,因此能够形成动态平衡,提高成型质量。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