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插箱箱体、电池插箱以及电气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2370发布日期:2020-10-28 12:0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电池插箱箱体、电池插箱以及电气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插箱箱体、电池插箱以及电气柜。



背景技术:

当前电化学储能系统在发电侧调峰调频、电网削峰填谷、用户侧储能备电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储能使用场景中,一般将电池插箱作为最小的单元模块,安装在电池架上。电池插箱主要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电池包。

电池架基本呈框架式结构,仅仅对电池插箱的侧壁起到支撑作用,这样,电池插箱的外壳的底壁在内部电池包的重力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形。

目前,为防止变形,通常会把电池插箱的底壁设计的较厚,以减小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池插箱的底壁设计的较厚以克服电池插箱的底壁易于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插箱箱体,该电池插箱箱体的底壁不易于变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电池插箱箱体,所述电池插箱箱体包括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箱体周向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口处的第一支架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口处的第二支架,所述箱体周向壁、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放置电芯的容置腔室;所述电池插箱箱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室内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容置腔室内设置连接结构,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在一起,由此提高了所述电池插箱箱体的整体稳固性,使得所述第二支架在承受电芯所施加的重力后也不易变形。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能够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安装孔;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为能够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相固定,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将所述连接杆的所述第二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部后能够顶紧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和所述连接杆设置为一体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螺纹;

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杆伸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配的第二螺纹。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安装孔;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能够分别穿过相应的所述安装孔的多个所述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并排且间隔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室内。

优选地,所述电池插箱箱体包括盖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盖体。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插箱,所述电池插箱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插箱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室内的电芯。通过在电池插箱内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插箱箱体,从而提高了电池插箱的整体稳固性,由此提高了电池插箱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气柜,所述电气柜中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插箱。通过在所述电气柜中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插箱,可提高所述电气柜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池插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池插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池插箱箱体;12-周向壁;14-第一支架;16-第二支架;180-连接杆;182-限位块;19-盖体;20-电芯;22-电池插箱。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结合附图和实际应用中所示的方位理解,“内、外”是指部件的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插箱箱体,电池插箱箱体10包括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箱体周向壁1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口处的第一支架14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口处的第二支架16,可以理解的是,箱体周向壁12呈环状,所述第一端口形成于箱体周向壁12的顶端,所述第二端口形成于箱体周向壁12的底端,箱体周向壁12、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架16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放置电芯20的容置腔室;电池插箱箱体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室内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连接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架16。通过在所述容置腔室内设置连接结构,从而能够将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架16连接在一起,由此提高了电池插箱箱体10的整体稳固性,使得第二支架16在承受电芯20所施加的重力后也不易变形。例如,如图2中所示,将电池插箱22放置在电池架上后,箱体周向壁12受到向上的支撑力(如图2中箭头所示),第二支架16则悬空于电池架,同时第二支架16受到电芯20所施加的重力,由此第二支架16极易变形,但是由于设置了所述连接结构,使得第二支架16能够受到向上的拉力,由此大大减少了第二支架16的变形的几率。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设置所述连接结构,不仅减少了第二支架16的变形的几率,而且基本没有增加电池插箱22的整体重量。

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所述连接结构可包括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架16的连接杆180。可以理解的是,电池插箱箱体10内可放置有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电芯20,连接杆180可设置在相邻的电芯20之间。

为了便于连接杆180的安装,可在第一支架14上开设有能够供连接杆180穿过的安装孔,这样,在第二支架16上安装完成电芯20后,再安装第一支架14,之后,通过所述安装孔将连接杆180安装到所述容置腔室内。

另外,所述连接结构可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架16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可设置为能够与连接杆180的第一端相固定,所述安装部可将连接杆180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架16,所述连接结构可包括设置于连接杆180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将连接杆180的所述第二端固定于第一支架14。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在连接杆180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部后能够将连接杆180的所述第二端固定于第一支架14

其中,所述限位部可包括套设于连接杆180的第二端的限位块182,限位块182可在连接杆180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部后能够顶紧于第一支架14的顶部,可以明白的是,限位块182能够顶紧于相应的所述安装孔的顶部,由此将连接杆180的第二端固定于第一支架14。限位块182和连接杆180可设置为一体件,这样,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池插箱箱体10的整体稳固性。

另外,可在连接杆180的外壁设置第一螺纹,所述安装部可包括设置于第二支架16的安装块,可在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供连接杆180伸入的安装槽,即可在所述安装块的顶部设置所述安装槽以供连接杆180伸入,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配的第二螺纹。通过将连接杆180旋拧于所述安装槽内,从而将连接杆180固定于第二支架16,操作过程简单。可以理解的是,当将连接杆180旋拧于所述安装槽内后,限位块182能够顶紧于相应的所述安装孔的顶部。

另外,可在第一支架14上开设多个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结构可包括能够分别穿过相应的所述安装孔的多个连接杆180,多个连接杆180并排且间隔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室内。通过在所述容置腔室内设置多个连接杆180,可进一步提高电池插箱箱体10的整体稳固性,大大减少了第二支架16的变形的几率。

为了更好的保护电芯20,可设置盖设于第一支架14的盖体19。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插箱,电池插箱22可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插箱箱体10以及设置在容置腔室100内的电芯20。通过在电池插箱22内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插箱箱体10,从而提高了电池插箱22的整体稳固性,由此提高了电池插箱22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了一种电气柜,所述电气柜中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插箱22。通过在所述电气柜中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插箱22,可提高所述电气柜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