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结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8327发布日期:2020-08-14 19:3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结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结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市场对可穿戴设备,例如无线耳机、运动手表和手环等电子产品的需求日益提升,扣式电池是可穿戴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场上的扣式电池的结构中,极耳焊接在电池外盖的表面,极耳连接的牢固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结构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电池结构中的极耳连接的牢固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结构和电子设备,该电池结构包括:上盖、下盖、电芯、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上盖包括顶盖和第一帽圈,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顶盖和所述第一帽圈之间的结合处,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端与所述电芯连接,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顶盖和所述第一帽圈之间的结合处包含楔形结构,所述楔形结构包括由所述顶盖边缘向中心减缩的圆锥面。

可选的,所述顶盖的边缘设置有一圈截面呈v型的凸环,所述顶盖的圆锥面为所述凸环的外表面;或者,

所述顶盖的边缘设置一圈倒角,所述顶盖的圆锥面为倒角表面;或者,

所述顶盖边缘设置翻边,所述顶盖的圆锥面为所述翻边的外表面;或者,所述顶盖的圆锥面的母线与所述顶盖下表面的夹角为26°-61°。

可选的,所述顶盖的圆锥面与所述第一帽圈表面的结合处到所述顶盖边缘的距离为0.03-0.5mm。

可选的,所述楔形结构的圆锥面设置有第一条形凹槽,所述第一条形凹槽沿圆锥母线延伸,所述第一极耳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凹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电芯的连接处为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电芯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电芯边缘的距离;所述电芯为卷绕式电芯。

可选的,所述第二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下盖连接,所述第二极耳的第二端与所述电芯连接。

可选的,所述下盖包括底盖和第二帽圈,所述第二极耳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底盖和所述第二帽圈之间的结合处;或者,所述第二极耳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下盖的内表面。

可选的,所述电池结构还包括: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设置于所述上盖与所述电芯之间和/或所述下盖与所述电芯之间,所述粘合层的材质为绝缘材料,且所述粘合层包含具有粘性的物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结构包括:上盖、下盖、电芯、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上盖包括顶盖和第一帽圈,由于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顶盖和所述第一帽圈之间的结合处,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端与所述电芯连接,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内部。这样相比现有技术中极耳焊接在电池外盖的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加强极耳连接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结构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结构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结构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结构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上盖11、下盖12、电芯13、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5,所述上盖11包括顶盖111和第一帽圈112,所述第一极耳14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顶盖111和所述第一帽圈112之间的结合处,所述第一极耳14的第二端与所述电芯13连接,所述电芯13设置于所述上盖11和所述下盖12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14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顶盖111和所述第一帽圈112之间的结合处,所述第一极耳14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上盖11中。

所述上盖11、所述下盖12、所述第一极耳14和所述第二极耳15为金属导体,具有导电性。在所述电池结构中,所述第一极耳14和所述第二极耳15可把电从所述电芯13引出,所述上盖11和所述下盖12可用来分别作为电池结构中的不同电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所述电池结构的电池种类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电池结构可以为可充电式电池的结构,所述电池结构也可以为一次电池的结构,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所述电池结构的外部形状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电池结构的外部形状可以为圆柱体形状,所述电池结构的外部形状也可以为长方体形状,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所述电芯13的种类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电芯13可以为卷绕式电芯,也可以为叠片式电芯,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所述顶盖111、所述第一帽圈112、所述下盖12、所述电芯13、所述第一极耳14和所述第二极耳15之间的结合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顶盖111、所述第一帽圈112、所述下盖12、所述电芯13、所述第一极耳14和所述第二极耳15的结合工艺中,可以用到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也可以用到挤压成型,还可以用到激光焊接工艺,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极耳14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顶盖111和所述第一帽圈112之间的结合处,这样相比现有技术中,极耳焊接在电池外盖的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加强极耳连接的牢固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顶盖111和所述第一帽圈112之间的结合处包含楔形结构,所述楔形结构包括由所述顶盖111边缘向中心减缩的圆锥面。

该实施方式中,楔形结构的设置,使得所述顶盖111和所述第一帽圈112的结合更紧密,所述第一极耳14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顶盖111和所述第一帽圈112之间的楔形结构处,加强了所述第一极耳14连接的牢固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盖111的边缘设置有一圈截面呈v型的凸环,所述顶盖111的圆锥面为所述凸环的外表面;或者,

所述顶盖111的边缘设置一圈倒角,所述顶盖111的圆锥面为倒角表面;或者,

所述顶盖111边缘设置翻边,所述顶盖111的圆锥面为所述翻边的外表面;或者,

所述顶盖111的圆锥面的母线与所述顶盖111下表面的夹角为26°-61°。

该实施方式提高了所述顶盖111和所述第一帽圈112之间连接的牢固度,提高了电池结构的密封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顶盖111的圆锥面与所述第一帽圈112表面的结合处到所述顶盖111边缘的距离为0.03-0.5mm。

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顶盖111的圆锥面与所述第一帽圈112表面的结合处到所述顶盖111边缘的距离为0.03-0.5mm,所述第一极耳14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顶盖111和所述第一帽圈112之间的结合处,避免所述第一极耳14的外露,所述第一极耳14完全内嵌于电池结构中,所述第一极耳14的第一端完全内嵌于所述上盖11中,提高所述电池结构的密封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楔形结构的圆锥面设置有第一条形凹槽,所述第一条形凹槽沿圆锥母线延伸,所述第一极耳14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凹槽。

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楔形结构处设置有放置所述第一极耳14的空间结构,所述楔形结构的圆锥面设置有所述第一条形凹槽,所述第一极耳14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凹槽中,所述第一极耳14与所述第一条形凹槽紧密吻合,另外,所述第一条形凹槽沿圆锥母线延伸,规范了所述第一极耳14的放置位置,加强了极耳连接的牢固性。

所述顶盖111和所述第一圈帽112的结合处设置有专用和特定的空间结构,供所述第一极耳14放置,提高电池结构的密封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极耳14与所述电芯13的连接处为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电芯13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电芯13边缘的距离;所述电芯13为卷绕式电芯。

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极耳14从所述电芯13的第一侧的边缘引出,减少了所述第一极耳14与所述电芯13可能的接触面积,降低所述第一极耳14与所述电芯13中的极片之间接触的可能性,降低电池结构内部短路的可能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极耳15的第一端与所述下盖12连接,所述第二极耳15的第二端与所述电芯13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极耳15从所述电芯13的第二侧引出,所述电芯13的第一侧和所述电芯13的第二侧为所述电芯13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极耳14与所述电芯13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极耳15与所述电芯13的第二侧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对所述第二极耳15的第二端与所述电芯13连接的位置不作限定,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极耳15与所述电芯13的连接处可以为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电芯13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电芯13边缘的距离,所述第二极耳15可以从所述电芯13的第二侧的边缘引出,可以减少所述第二极耳15与所述电芯13可能的接触面积,降低所述第二极耳15与所述电芯13中的极片之间接触的可能性,降低电池结构内部短路的可能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下盖12包括底盖121和第二帽圈122,所述第二极耳15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底盖121和所述第二帽圈122之间的结合处;或者,所述第二极耳15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下盖的内表面。

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极耳15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底盖121和所述第二帽圈122之间的结合处,所述第二极耳15固定于所述下盖12中,加强了所述第二极耳15连接的牢固性。

当所述第二极耳15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下盖12的内表面时,在电池的制造工艺中,降低了电池结构制造的难度。

所述第二极耳15完全内嵌于电池结构中,所述第二极耳15的第一端完全内嵌于所述下盖12中,避免所述第二极耳15的外露,提高所述电池结构的密封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电池结构还包括:粘合层16,所述粘合层16设置于所述上盖11与所述电芯13之间和/或所述下盖12与所述电芯13之间,所述粘合层16的材质为绝缘材料,且所述粘合层16包含具有粘性的物质。

如图4所示,所述粘合层16包含具有粘性的物质,且所述粘合层16设置于所述上盖11与所述电芯13之间和/或所述下盖12与所述电芯13之间,所述粘合层16可以用来粘合所述上盖11与所述电芯13之间和/或所述下盖12与所述电芯13,同时,所述粘合层16的材质为绝缘材料,避免了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之间的接触,降低电池内部短路的可能性。

如图5所示,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结构的示意图,图5所示的一种电池结构为圆柱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结构包括:上盖、下盖、电芯、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上盖包括顶盖和第一帽圈,由于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顶盖和所述第一帽圈之间的结合处,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端与所述电芯连接,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内部。这样相比现有技术中,极耳焊接在电池外盖的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加强极耳连接的牢固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意实施方式的电池结构。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