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接触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1475发布日期:2020-10-28 12:0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接触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装置。



背景技术:

直流接触器是指一种用在直流回路中使用的接触器,由于直流接触器主触点连接回路的电流是直流的,所以被用来控制直流电路,而在直流接触器的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外接导线接在直流接触器上并进行固定。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直流接触器上固定外接导线时,常常使用螺栓将外接导线的导电头压在导电片上,致使外接导线的安装固定较为麻烦,大大降低了外接导线的安装效率,且使用螺栓紧固外接导线时,常常由于外接导线的粗细不同出现螺栓松动的情况,导致电路断路,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传统直流接触器采用螺栓将外接导线压在导电片上进行固定,效率较低,且可能由于而提出的一种直流接触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流接触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若干组插槽,每组所述插槽内均插设有外接导线,且所述插槽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外接导线对应的夹持机构,所述壳体内设有导电腔,所述导电腔呈t字形设置,所述插槽与导电腔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腔内固定设置有连板,所述连板靠近插槽的一端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块导电片,所述外接导线的导电端均匀导电片紧贴设置,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若干线圈,若干所述线圈均通过连接导线与导电片向连接,若干所述连接导线贯穿连板设置,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之对应的固定机构。

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若干夹持板,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组控制腔,每组所述控制腔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插槽两侧的两个控制腔,若干所述夹持板均通过滑板滑动设置在插槽内,且所述滑板贯穿控制腔的一侧侧壁与插槽连通设置,所述控制腔内还设有与滑板对应的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若干斜齿轮,若干所述斜齿轮均转动设置在控制腔内,且所述斜齿轮紧贴滑板设置,所述滑板靠近斜齿轮的一侧侧壁上设有与斜齿轮对应的齿槽,所述插槽的外壁上转动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的下壁与控制腔连通设置,且所述转轮的下壁上设有与斜齿轮对应的环形齿槽,所述斜齿轮与转轮的下壁啮合设置,所述转轮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卡尺,所述插槽的外壁还滑动套设有卡环,所述卡环的内壁上设有与转轮上卡齿对应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对称固定在壳体的两侧侧壁上,且两块所述固定座上均转动设置有若干固定螺母,若干所述固定螺母均贯穿固定座设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采用阻燃尼龙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夹持板,实现对外接导线的夹持,使得装置可以适应不同粗细的外接导线,大大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通过转轮与斜齿轮的配合,实现了转动转轮带动滑板移动,进而实现夹持板对外接导线的夹持,再通过设置卡环,实现对转轮的限制,从而实现对夹持板位置的锁定,保证了夹持的效果,避免了使用螺栓进行压夹固定,大大提高了外接导线的安装效率,通过固定座与固定螺母的配合,实现壳体的快速固定,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直流接触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插槽、3外接导线、4转轮、5卡环、6导电腔、7线圈、8固定座、9固定螺母、10连板、11连接导线、12斜齿轮、13控制腔、14滑板、15夹持板、16导电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直流接触器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采用阻燃尼龙材质制成,通过采用阻燃尼龙材料即拥有绝缘性,且能够有效的阻止电路故障出现燃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壳体1上开设有若干组插槽2,每组插槽2内均插设有外接导线3,且插槽2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外接导线3对应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若干夹持板15,通过设置夹持板15,实现对外接导线3的夹持,使得装置可以适应不同粗细的外接导线3,大大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壳体1内设有若干组控制腔13,每组控制腔13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插槽2两侧的两个控制腔13,若干夹持板15均通过滑板14滑动设置在插槽2内,且滑板14贯穿控制腔13的一侧侧壁与插槽2连通设置,控制腔13内还设有与滑板14对应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若干斜齿轮12,若干斜齿轮12均转动设置在控制腔13内,且斜齿轮12紧贴滑板14设置,滑板14靠近斜齿轮12的一侧侧壁上设有与斜齿轮12对应的齿槽,插槽2的外壁上转动设置有转轮4,转轮4的下壁与控制腔13连通设置,且转轮4的下壁上设有与斜齿轮12对应的环形齿槽,斜齿轮12与转轮4的下壁啮合设置,转轮4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卡尺,插槽2的外壁还滑动套设有卡环5,卡环5的内壁上设有与转轮4上卡齿对应的卡槽,通过转轮4与斜齿轮12的配合,实现了转动转轮4带动滑板14移动,进而实现夹持板15对外接导线3的夹持,再通过设置卡环5,实现对转轮4的限制,从而实现对夹持板15位置的锁定,保证了夹持的效果,避免了使用螺栓进行压夹固定,大大提高了外接导线3的安装效率,壳体1内设有导电腔6,导电腔6呈t字形设置,插槽2与导电腔6连通设置,导电腔6内固定设置有连板10,连板10靠近插槽2的一端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块导电片16,外接导线3的导电端均匀导电片16紧贴设置,壳体1内还设有若干线圈7,若干线圈7均通过连接导线11与导电片16向连接,若干连接导线11贯穿连板10设置,壳体1上还设有与之对应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座8,两个固定座8对称固定在壳体1的两侧侧壁上,且两块固定座8上均转动设置有若干固定螺母9,若干固定螺母9均贯穿固定座8设置,通过固定座8与固定螺母9的配合,实现壳体1的快速固定,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工作人员需要向上滑动卡环5,打开对转轮4的限制,转动转轮4,带动斜齿轮12转动,从而带动滑板14滑动,打开插槽2内的夹持板15后,将外接导线3插入插槽2内直至外接导线3的导电头抵住导电片16后,转动转轮4带动夹持板15收拢,完成对外接导线3的夹持后,滑动卡环5卡住转轮4,即可完成对外接导线3的固定,大大提高了外接导线3的安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直流接触器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若干组插槽(2),每组所述插槽(2)内均插设有外接导线(3),且所述插槽(2)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外接导线(3)对应的夹持机构,所述壳体(1)内设有导电腔(6),所述导电腔(6)呈t字形设置,所述插槽(2)与导电腔(6)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腔(6)内固定设置有连板(10),所述连板(10)靠近插槽(2)的一端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块导电片(16),所述外接导线(3)的导电端均与导电片(16)紧贴设置,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若干线圈(7),若干所述线圈(7)均通过连接导线(11)与导电片(16)相连接,若干所述连接导线(11)贯穿连板(10)设置,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与之对应的固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若干夹持板(15),所述壳体(1)内设有若干组控制腔(13),每组所述控制腔(13)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插槽(2)两侧的两个控制腔(13),若干所述夹持板(15)均通过滑板(14)滑动设置在插槽(2)内,且所述滑板(14)贯穿控制腔(13)的一侧侧壁与插槽(2)连通设置,所述控制腔(13)内还设有与滑板(14)对应的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流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若干斜齿轮(12),若干所述斜齿轮(12)均转动设置在控制腔(13)内,且所述斜齿轮(12)紧贴滑板(14)设置,所述滑板(14)靠近斜齿轮(12)的一侧侧壁上设有与斜齿轮(12)对应的齿槽,所述插槽(2)的外壁上转动设置有转轮(4),所述转轮(4)的下壁与控制腔(13)连通设置,且所述转轮(4)的下壁上设有与斜齿轮(12)对应的环形齿槽,所述斜齿轮(12)与转轮(4)的下壁啮合设置,所述转轮(4)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卡尺,所述插槽(2)的外壁还滑动套设有卡环(5),所述卡环(5)的内壁上设有与转轮(4)上卡齿对应的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座(8),两个所述固定座(8)对称固定在壳体(1)的两侧侧壁上,且两块所述固定座(8)上均转动设置有若干固定螺母(9),若干所述固定螺母(9)均贯穿固定座(8)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采用阻燃尼龙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接触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若干组插槽,每组所述插槽内均插设有外接导线,且所述插槽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外接导线对应的夹持机构,所述壳体内设有导电腔,所述导电腔呈T字形设置,所述插槽与导电腔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腔内固定设置有连板,所述连板靠近插槽的一端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块导电片,所述外接导线的导电端均匀导电片紧贴设置,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若干线圈,若干所述线圈均通过连接导线与导电片向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的对外接导线进行安装固定,代替了螺栓紧固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外接导线的安装效率,且可以对任意粗细的导线进行固定,大大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胜思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2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