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5493发布日期:2020-11-13 12:4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线线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小型轻量化的关键之一便是数据传输介质-传输线的小型轻量化,如果能减小现有高速率数据传输线的尺寸,其配套的端子和pcb版的尺寸也可同时缩减,电子设备的小型轻量化便能迈进一大步。中国专利申请201510539316.2公开了一种扁平电缆,包括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之间夹有多条扁平导体,扁平导体之间存在间隙,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通过粘合剂粘合在一起。该专利公开的扁平电缆能够用于音响、电器、照明等的布线连接,但是该扁平电缆的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之间未完全贴合,扁平导体之间存在间隙,并且该专利公开的扁平电缆不能用于高速率数据传输,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无屏蔽层等通信传输线所需要的材料层,与此同时,该扁平电缆柔性较差,难以运用于需要频繁移动弯曲的使用场合。

带状线是将带状导线通过化学蚀刻或激光蚀刻的方式置于两个平行的平面(或电源平面)之间的一种数据传输线,通常埋在pcb内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频带宽、q值高、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此类带状线只适用于pcb板走线,无法运用于需要频繁移动弯曲的使用场合。

本申请人“东莞金信诺电子有限公司”于2019.12.02申请过另一项专利(申请号:201922123767.4,名称:一种超薄高速率数据传输线),其包括至少两根传导线、上贴合部及下贴合部,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上下贴合,传导线平行间隔排列并位于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之间;传导线为扁型传导线,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均为扁型带状的复合材料体,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屏蔽层、第一胶层、绝缘层和第二胶层;其中,绝缘层为聚乙烯绝缘层、发泡聚乙烯绝缘层、聚丙烯绝缘层、发泡聚丙烯绝缘层、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绝缘层、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发泡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中的任意一种。该数据传输线贴合紧密,设有屏蔽层等通信传输线所需要的材料层,该数据传输线的厚度仅为现有数据传输线的一半,可进一步助力电子设备的小型轻量化,并且柔性相比传统带状线有较大改善。但是该专利还存在以下缺失:其一、耐高低温性能、耐辐射性能不够高,适应范围较窄;其二、只采用了一层绝缘层,贴合过程中绝缘层的尺寸稳定性难以保证,贴合过程中易导致线材的阻抗无规则波动,线材传输数据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该数据传输线柔性好,能运用于需要频繁移动弯曲的使用场合;该数据传输线采用耐高低温性能、耐辐照性能极佳的材料,线材的耐高温等级达到300℃,第二绝缘层聚酰亚胺能在-269℃的液态氦中不会脆裂,而且线材体积小,重量轻,尤其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该数据传输线采用弹性模量高的聚酰亚胺薄膜作为第二绝缘层,保证了贴合过程中绝缘层的尺寸稳定性,避免贴合工艺导致的线材阻抗无规则波动,提高了线材传输数据的稳定性,而且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为3.4左右,介电损耗为10-3,这些性能在宽广的温度范围和频率范围内仍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能保证线材在极端环境和超高频段时的传输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包括至少两根传导线、上贴合部及下贴合部,所述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上下贴合,所述传导线平行间隔排列并位于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之间;所述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均为扁形带状的复合材料体,所述上贴合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屏蔽层、第一胶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胶层,所述下贴合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屏蔽层、第一胶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为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绝缘层、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发泡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绝缘层为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薄膜。

优选地,所述传导线为扁形传导线。进一步,所述传导线的厚度为0.01mm~0.15mm,宽度为0.2mm~1.5mm,相邻两根传导线之间的间距为0.1mm~1.2mm;所述传导线、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的厚度之和为0.05mm~1.0mm。

优选地,所述传导线为圆形传导线。进一步,所述传导线的直径为0.01mm~0.5mm,相邻两根传导线之间的间距为0.1mm~1.2mm;所述传导线、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的厚度之和为0.06mm~1.2mm。

优选地,所述上贴合部与下贴合部上下对称。

优选地,所述传导线为镀银铜传导线、镀锡铜传导线、裸铜传导线、镀银铜包钢传导线、镀银铜包铝传导线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屏蔽层为金属箔层,所述金属箔层为铝箔层、铜箔层、银箔层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均为热熔型胶黏剂层。进一步,所述上贴合部的第二胶层与下贴合部的第二胶层构成一整体胶层并包覆每一根传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的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均为扁形带状的复合材料体,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分别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屏蔽层、第一胶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胶层,屏蔽层能作为接地平面,优选采用金属箔,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为塑料薄膜作为电介质,中间放置平行间隔排列的扁形或圆形传导线,使线材具备优秀的柔性,并且能适应频繁移动和来回往复弯曲。

其二、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绝缘层为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绝缘层、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发泡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中的任意一种,第二绝缘层为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薄膜,这样使得本采用的材料均为耐高低温性能、耐辐照性能极佳的材料,线材的耐高温等级可到300℃。第二绝缘层聚酰亚胺可在-269℃的液态氦中不会脆裂,而且线材体积小,重量轻,尤其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其三、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模量高的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薄膜作为第二绝缘层,保证了贴合过程中绝缘层的尺寸稳定性,避免贴合工艺导致的线材阻抗无规则波动,提高了线材传输数据的稳定性,而且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为3.4左右,介电损耗为10-3,这些性能在宽广的温度范围和频率范围内仍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保证了线材在极端环境和超高频段时的传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有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详细结构的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包括至少两根传导线1、上贴合部2及下贴合部3,所述上贴合部2和下贴合部3上下贴合,所述传导线1平行间隔排列并位于上贴合部2和下贴合部3之间;所述上贴合部2和下贴合部3均为扁形带状的复合材料体,所述上贴合部2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屏蔽层4、第一胶层5、第一绝缘层6、第二绝缘层7和第二胶层8,所述下贴合部3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屏蔽层4、第一胶层5、第一绝缘层6、第二绝缘层7和第二胶层8;所述第一绝缘层6为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绝缘层、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发泡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绝缘层7为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薄膜。

如图2所示,所述传导线1扁形传导线,传导线1的厚度h1为0.01mm~0.15mm,宽度h2为0.2mm~1.5mm,相邻两根传导线1之间的间距为0.1mm~1.2mm;所述传导线1、上贴合部2和下贴合部3的厚度之和h3为0.05mm~1.0mm。优选地,所述屏蔽层4的厚度为0.006~0.1mm,所述第一胶层5的厚度为0.003~0.05mm,所述第一绝缘层6的厚度为0.008~0.2mm,所述第二绝缘层7的厚度为0.005~0.08mm,所述第二胶层8的厚度为0.003~0.05m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传导线1采用圆形传导线,传导线1的直径为0.01mm~0.5mm,相邻两根传导线1之间的间距为0.1mm~1.2mm;所述传导线1、上贴合部2和下贴合部3的厚度之和为0.06mm~1.2mm。优选地,所述屏蔽层4的厚度为0.006~0.1mm,所述第一胶层5的厚度为0.003~0.05mm,所述第一绝缘层6的厚度为0.008~0.2mm,所述第二绝缘层7的厚度为0.005~0.08mm,所述第二胶层8的厚度为0.003~0.05mm。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贴合部2与下贴合部3上下对称。即上贴合部的屏蔽层4与下贴合部的屏蔽层4相对称,上贴合部的第一胶层5与下贴合部的第一胶层5相对称,上贴合部的第一绝缘层6与下贴合部的第一绝缘层6相对称,上贴合部的第二绝缘层7与下贴合部的第二绝缘层7相对称,上贴合部的第二胶层8与下贴合部的第二胶层8相对称。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传导线1为镀银铜传导线、镀锡铜传导线、裸铜传导线、镀银铜包钢传导线、镀银铜包铝传导线中的任意一种。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屏蔽层4为金属箔层,所述金属箔层为铝箔层、铜箔层、银箔层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而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胶层5和第二胶层8均为热熔型胶黏剂层。进一步,所述上贴合部的第二胶层8与下贴合部的第二胶层8构成一整体胶层并包覆每一根传导线1。

本实用新型在加工时,将上贴合层2和下贴合层3通过贴合机一次性贴附在传导线1长边的两侧。所述第一胶层5和第二胶层8均为热熔型胶黏剂层,在贴合过程中受热后可将传导线1、第一绝缘层6、第二绝缘层7和屏蔽层4粘连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比较传统的带状线,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箔作为接地平面,塑料薄膜作为电介质,中间放置扁形传导线或圆形传导线,使线材具备柔性且可适应频繁移动和来回往复弯曲。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材料均为耐高低温性能、耐辐照性能极佳的材料,第二绝缘层采用弹性模量高的聚酰亚胺薄膜,提高了线材传输数据的稳定性,使线材具有耐高低温、耐辐照、传输性能稳定、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