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型电感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0223发布日期:2020-12-04 14:0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绕线型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芯部,其具有沿第1方向延伸的柱状的轴部以及在所述第1方向上分别设置于所述轴部的第1端部与第2端部的第1支承部与第2支承部;

第1端子电极,其设置于所述第1支承部;

第2端子电极,其设置于所述第2支承部;以及

线材,其卷绕于所述轴部,第1端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电极,第2端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

将所述轴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1支承部以及所述第2支承部的顶面之间的在所述芯部的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距离设为顶面台阶差,

将所述轴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1支承部以及所述第2支承部的底面之间的在所述芯部的第2方向上的距离设为底面台阶差,

所述顶面台阶差与所述底面台阶差相同,

所述顶面台阶差以及所述底面台阶差为50μ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型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端子电极与所述第2端子电极,越是从所述第1支承部与所述第2支承部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这一侧的端部朝向与所述内表面相反一侧的端面这一侧的端部,则高度越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型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面的所述第1端子电极与所述第2端子电极的高度高于所述芯部的高度尺寸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型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轴部的侧面与所述第1支承部以及所述第2支承部的侧面的在所述芯部的第3方向上的距离设为侧面台阶差,

所述侧面台阶差小于所述顶面台阶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型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台阶差为25μ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型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面台阶差以及所述底面台阶差为4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型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面台阶差以及所述底面台阶差为所述芯部的高度尺寸的15%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线型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面台阶差以及所述底面台阶差为所述芯部的高度尺寸的5%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型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面台阶差以及所述底面台阶差为所述芯部的宽度尺寸的10%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绕线型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面台阶差以及所述底面台阶差为所述芯部的宽度尺寸的5%以上。


技术总结
提供能够兼得小型化与高频的阻抗特性的确保的绕线型电感部件。绕线型电感部件(1)具有:芯部(10),其具有沿第1方向(Ld)延伸的柱状的轴部(11)和轴部的两端部的第1支承部(12)与第2支承部(13);第1端子电极(51)与第2端子电极(52),它们分别设置于第1支承部与第2支承部;以及线材(80),其卷绕于轴部。将轴部的上表面(21)与第1支承部以及第2支承部(13)的顶面(33)之间的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Td)上的距离设为顶面台阶差(D1),将轴部的下表面(22)与第1支承部以及第2支承部的底面(34)之间的在第2方向上的距离设为底面台阶差(D2)。顶面台阶差与底面台阶差相同,顶面台阶差和底面台阶差为50μm以下。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阳;野矢淳;后藤田朋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技术研发日:2020.05.21
技术公布日:2020.12.0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