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太阳电池热辅助光诱导衰减加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36894发布日期:2021-02-09 22:0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硅太阳电池热辅助光诱导衰减加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诱导衰减加速装置,尤其是一种硅太阳电池热辅助光诱导衰减加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光伏行业中晶体硅太阳电池市场占有率超过90%,但晶体硅太阳电池热辅助光诱导衰减(letid)随着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越来越凸显。热辅助光诱导衰减在原来单纯的光致衰减基础上,还要再引入较高温度的影响。为了保证光伏产品的品质,在硅太阳电池的生产线上,员工需要定时多次抽检一定数量的硅太阳电池来监测某个生产时段中所生产的硅太阳电池在热辅助光诱导衰减方面是否满足设定的衰减率。目前,通常采用以氙灯作为光源,辐照强度在一般在1kw/m2(即一个标准日光的强度),而热辅助光诱导衰减处理时长通常需要数十至数百小时。
[0003]
但是,非常长的处理时间大大影响了热辅助光诱导衰减反映某个时段内硅太阳电池产品的衰减合格率,数据反馈的及时性非常差。在产业化中的应用,如质量检验结果反馈及时性不足将直接影响生产的效率,还会产生产品输出时质量的不稳定风险。假设抽检的硅太阳电池在衰减合格率不满足要求,那么在数十小时乃至上百小时的处理过程中所生产的硅太阳电池都会存在产品不合格的风险。一条满产的硅太阳电池生产线,在这几十、上百小时内生产的电池片要数十万计,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企业输出产品的品质以及生产效率,后期组件加工会造成严重的浪费现象。其主要原因还是对热辅助光诱导衰减的抽检处理效率无法做到高效、及时。
[0004]
通常想到的是提升光的辐照强度来加速衰减。但是氙灯通常只能达到数个标准日光的强度。当然可以通过光学系统汇聚光线。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只能使小部分面积的光强升高至数十个标准日光的强度,对于大面积的太阳电池而言,就会分散掉光源的辐照强度。也可以大量增加氙灯光源,再配合适当的光学系统,使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汇聚到较大的面积上,同时保证辐照面上的高光强。但是大量光源将使得整个光源的体积剧增,同时配合上氙灯的高压驱动装置,使得整个光源系统将变得庞大、复杂,并且电气安全保护也更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硅太阳电池热辅助光诱导衰减加速装置,其能缩短热辅助光诱导衰减的处理时间,提高硅太阳电池的热辅助光诱导衰减检测的效率,降低生产以及检测的成本,安全可靠。
[0006]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硅太阳电池热辅助光诱导衰减加速装置,包括能提供封闭空间的柜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柜体内的处理支撑板,在所述处理支撑板上设置能存储待处理硅太阳电池的上料盒、能存储处理后硅太阳电池的下料盒以及能对处理过程中硅太阳电池进行加热的加热台,在处理支撑板上方设置电池转移机构,通过所述电池
转移机构能将上料盒内堆叠放置的硅太阳电池依次转移至加热台上,且能加热台上处理完毕后的硅太阳电池转移至下料盒内;
[0007]
还包括设置于柜体内平面光源、能对所述平面光源进行散热的光源散热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平面光源光路上的光源光学机构,平面光源通过光源光学机构能提供加热台上硅太阳电池处理所需的辐照强度;
[0008]
通过加热台能将置于所述加热台上的硅太阳电池加热至所需的温度,同时,通过平面光源能对加热台上加热后的硅太阳电池提供所需的辐照强度,以对硅太阳电池进行所需的热辅助光诱导衰减处理。
[0009]
在所述处理支撑板上方设置竖向分布的处理隔板,上料盒、下料盒与平面光源分别位于处理隔板的两侧;加热台位于上料盒与下料盒之间,且加热台能在处理支撑板上移动;
[0010]
待处理的硅太阳电池置于加热台上后,加热台能移动至平面光源的正下方;加热台上的硅太阳电池处理完毕后,加热台移动至电池转移机构的下方,以通过所述电池转移机构能将处理完毕后的硅太阳电池转移至下料盒内。
[0011]
所述平面光源包括金属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金属基板一侧表面的若干发光体,通过所述金属基板上的发光体能使得所述平面光源输出的辐照强度为0~50个标准日光;通过加热台对置于所述加热台上的硅太阳电池的加热温度为40℃~400℃。
[0012]
所述光源光学机构包括位于平面光源下方的光学汇聚镜组以及位于所述光学汇聚镜组两侧的反光镜组,所述发光体为led或激光二极管。
[0013]
所述光源散热机构包括能与金属基板热交换的冷却水箱以及与所述冷却水箱适配连接的冷水机,冷却水箱与发光体分别位于金属基板的两侧,冷却水箱与金属基板接触,通过冷水机能驱动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水循环流动。
[0014]
所述光源散热机构还包括风刀管以及与所述风刀管适配连接的风刀气源,所述风刀管位于金属基板的下方并邻近金属基板上的发光体,风刀气源与风刀管配合能将低温的气体吹向金属基板的发光体。
[0015]
还包括与加热台适配的真空吸附机构,所述真空吸附机构包括若干贯通所述加热台的台孔以及用于提供真空吸附负压的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位于处理支撑板的下方,台孔通过真空管与真空泵适配连接,真空泵通过真空管能在每个台孔内产生负压,以将置于加热台上的硅太阳电池吸附在所述加热台上。
[0016]
还包括能提供平面光源工作电源的柜体电源以及能检测平面光源辐照光强的光强测试单元、所述光强测试单元在柜体内位于所述平面光源的正下方;
[0017]
柜体电源、平面光源、光强测试单元以及加热台均与柜体外的主控器电连接。
[0018]
所述处理隔板包括金属隔板,处理隔板的下部设置与加热台适配的隔板缺口,加热台通过加热台运动驱动机构能在处理测支撑板上运动,加热台在运动能贯穿所述隔板缺口,以使得加热台能位于平面光源的正下方或与上料盒位于处理隔板的同侧。
[0019]
所述电池转移机构包括丝杆以及与所述丝杆适配连接的吸盘支架,在所述吸盘支架上设置能与硅太阳电池适配的上料吸盘以及下料吸盘,吸盘支架能沿所述丝杆的长度方向运动,吸盘支架运动时,能带动上料吸盘以及下料吸盘同步运动;
[0020]
加热台位于电池转移机构的正下方时,上料吸盘与下料吸盘之间的距离与上料盒
与加热台间的距离、以及加热台与下料盒之间的距离相一致。
[002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利用平面光源能提供硅太阳电池在热辅助光诱导衰减处理中所需的辐照强度,通过加热台能对处理的硅太阳电池加热,对于平面光源,将使用大量led或者激光二极管(ld)构成一个发光阵列,能大大缩小了光源的体积。同时利用led或ld的体积小、高发光效率的特点,配合庞大的集成数量,使得平面光源的发光强度可以直接达到数十个标准日光。由此原本使用氙灯模拟1个标准日光处理1小时的辐照总能量,现在仅需数分钟便可达到,处理时间进行大幅度缩减,并且led或ld的低压工作特性也相对于氙灯的高压工作,更为安全,工作寿命更长;
[0022]
通过加热台、上料盒、下料盒以及电池转移机构能方便实现硅太阳电池的转移,提供整个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通过光源散热机构能对平面光源进行有效散热,提高平面光源工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理隔板与加热台的配合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台上设置台孔的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光源、处理隔板以及电池转移机构间的位置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转移机构与加热台、上料盒、下料盒间的配合示意图。
[0028]
图6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光源与光源光学机构配合的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说明:1-柜体、2-冷水机、3-真空泵、4-处理隔板、5-上料盒、6-下料盒、7-加热台、8-真空管、9-台孔、10-加热台运动机构、11-上料吸盘、12-下料吸盘、13-吸盘支架、14-丝杆、15-平面光源、16-光源支架、17-发光体、18-金属基板、19-冷却水箱、20-水管、21-风刀管、22-光学汇聚镜组、23-反光镜组、24-柜体电源、25-光强测试单元、26-主控器、27-处理支撑板以及28-隔板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1]
如图1所示:为了能缩短热辅助光诱导衰减的处理时间,提高硅太阳电池的热辅助光诱导衰减检测的效率,降低生产以及检测的成本,本实用新型包括能提供封闭空间的柜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柜体1内的处理支撑板27,在所述处理支撑板27上设置能存储待处理硅太阳电池的上料盒5、能存储处理后硅太阳电池的下料盒6以及能对处理过程中硅太阳电池进行加热的加热台7,在处理支撑板27上方设置电池转移机构,通过所述电池转移机构能将上料盒5内堆叠放置的硅太阳电池依次转移至加热台7上,且能加热台7上处理完毕后的硅太阳电池转移至下料盒6内;
[0032]
还包括设置于柜体1内平面光源15、能对所述平面光源15进行散热的光源散热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平面光源15光路上的光源光学机构,平面光源15通过光源光学机构能提供加热台7上硅太阳电池处理所需的辐照强度;
[0033]
通过加热台7能将置于所述加热台7上的硅太阳电池加热至所需的温度,同时,通过平面光源15能对加热台7上加热后的硅太阳电池提供所需的辐照强度,以对硅太阳电池
进行所需的热辅助光诱导衰减处理。
[0034]
具体地,通过柜体1能提供封闭的空间,柜体1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形式,如采用立式、卧式等形状,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柜体1需采用符合检测标准的材料制成,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在具体实施时,柜体1的底部包括底脚,柜体1上还包括能开关的柜门,柜门、底脚与柜体1间的具体配合关系与现有相一致,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0035]
处理支撑板27位于柜体1内,处理支撑板27在柜体1内呈水平状态分布,处理支撑板27与柜体1内的空间相一致,从而通过处理支撑板27能将柜体1内空间分隔形成上下两部分。上料盒5、下料盒6均固定在处理支撑板27上,加热台7也设置在处理支撑板27上,上料盒5、下料盒6可以采用现有相一致的形式,只要能满足硅太阳电池的堆叠放置需求均可。通过加热台7能提供硅太阳电池在热辅助光诱导衰减中所需的能量,即能使得处理中的硅太阳电池的温度处于所需的温度。一般地,加热台7位于上料盒5与下料盒6之间,为了能实现整个处理过程的自动化,通过电池转移机构能实现硅太阳电池的转移,即将堆叠在上料盒5内的硅太阳电池先转移至加热台7上,并能将处理完毕后的硅太阳电池转移至下料盒6内,当然,硅太阳电池在下料盒6内也呈堆叠放置。
[003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面光源15在柜体1内位于处理支撑板27的上方,通过平面光源15能提供硅太阳电池在热辅助光诱导衰减处理中所需的辐照强度,其中,平面光源15通过光源光学机构能使得光线均匀照射在加热台7的硅太阳电池上。
[003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加热台7能将置于所述加热台7上的硅太阳电池加热至所需的温度,同时,通过平面光源15能对加热台7上加热后的硅太阳电池提供所需的辐照强度,以对硅太阳电池进行所需的热辅助光诱导衰减处理。即在对硅太阳电池进行热辅助光诱导衰减处理时,一方面利用平面光源15提供所需的辐照强度,同时,利用加热台7对硅太阳电池进行加热,从而根据硅太阳电池的热辅助光诱导衰减处理可知,高光强能缩短热辅助光诱导衰减的时间,提高硅太阳电池的热辅助光诱导衰减检测的效率,降低生产以及检测的成本。
[0038]
进一步地,在所述处理支撑板27上上方设置竖向分布的处理隔板4,上料盒5、下料盒6与平面光源15分别位于处理隔板4的两侧;加热台7位于上料盒5与下料盒6之间,且加热台7能在处理支撑板27上移动;
[0039]
待处理的硅太阳电池置于加热台7上后,加热台7能移动至平面光源15的正下方;加热台7上的硅太阳电池处理后,加热台7移动至电池转移机构的下方,以通过所述电池转移机构能将处理后的硅太阳电池转移至下料盒6内。
[0040]
如图2所示,所述检处理板4包括金属隔板,处理隔板4的下部设置与加热台7适配的隔板缺口28,加热台7通过加热台运动驱动机构能在处理支撑板27上运动,加热台7在运动能贯穿所述隔板缺口28,以使得加热台7能位于平面光源15的正下方或与上料盒5位于处理隔板4的同侧。
[004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隔板4呈竖向分布后,能使得柜体1内的上部空间进行分隔,处理隔板4的下端邻近处理支撑板27,通过处理隔板4能将平面光源15与上料盒5、下料盒6分隔,而当需要对硅太阳电池进行处理时,加热台7在处理支撑板27上的移动,当加热台7在平面光源15正下方时,从而能利用平面光源15的光照对加热台7上的硅太阳电池进行
所需的热辅助光诱导衰减,采用此种方式时,能避免平面光源15对上料盒5、下料盒6内的硅太阳电池产生不必要的影响,提高整个处理的精度与可靠性。隔板缺口28凹设于处理隔板4的端部,隔板缺口28的宽度等与加热台7相一致,从而加热台7能在处理支撑板27上往复运动,加热台7一般位于平面光源15的正下方,或者加热台7与上料盒5、下料盒6位于处理隔板4的同一侧,且加热台7位于上料盒5与下料盒6之间。
[0042]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能实现加热台7在处理支撑板27上往复运动,可以在处理支撑板27上设置加热台运动机构10,通过加热台运动机构10能实现加热台7在处理支撑板27上的往复运动。加热台运动机构10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结构形式,如采用步进电机、传送带等驱动形式,具体实现驱动加热台7的往复运动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0043]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转移机构包括丝杆14以及与所述丝杆14适配连接的吸盘支架13,在所述吸盘支架13上设置能与硅太阳电池适配的上料吸盘11以及下料吸盘12,吸盘支架13能沿所述丝杆14的长度方向运动,吸盘支架13运动时,能带动上料吸盘11以及下料吸盘12同步运动;
[0044]
加热台7位于电池转移机构的正下方时,上料吸盘11与下料吸盘12之间的距离与上料盒5与加热台7间的距离、以及加热台7与下料盒6之间的距离相一致。
[004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料盒5与下料盒6之间的连线方向与丝杆14的长度方向相一致,丝杆14的一端可以与能驱动丝杆14转动的丝杆驱动机构连接,丝杆驱动机构可以固定在柜体1内。吸盘支架13与丝杆14之间的连接配合与现有的丝杆螺母的配合相一致,即根据丝杆14的转动能使得吸盘支架13直线运动,吸盘支架13的直线运动方向与丝杆14的长度方向相一致。上料吸盘11、下料吸盘12与吸盘支架13连接,上料吸盘11与下料吸盘12处于同一水平面,一般地,上料吸盘11邻近上料盒5,下料吸盘12邻近下料盒6。当然,为了实现硅太阳电池的吸附与吸附后的放置,所述电池转移机构一般还具有升降能力,即上料吸盘11、下料吸盘12能在处理支撑板27上方升降,以便能吸附对应的硅太阳电池,以及将吸附后的硅太阳电池放置于所需的位置。丝杆14、吸盘支架13、上料吸盘11、下料吸盘12具体可以才有现有常用的技术手段实现升降,如采用气缸等升降的形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上料吸盘11、下料吸盘12可以采用现有的吸盘形式,如可以采用具有负压型的形式,只要能满足与硅太阳电池配合,实现对单个硅太阳电池的吸附后转移均可,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0046]
初始时,利用上料吸盘11对上料盒5内的硅太阳电池进行吸附,并在吸附后,通过吸盘支架13相对丝杆14的转动,当上料吸盘11位于加热台7正上方时,能将吸附的硅太阳电池轻放在加热台7上,当将硅太阳电池置于加热台7上后,吸盘支架13复位,此时,上料吸盘11重新与上料盒5正对应,而下料吸盘12能与加热台7正对应。当加热台7上当前的硅太阳电池处理完成后,下料吸盘12靠近加热台7,同时,上料吸盘11靠近上料盒5,此时,利用下料吸盘12能对加热台7上的硅太阳电池吸附,而利用上料吸盘11能同时对上料盒5内的硅太阳电池吸附。在吸附后,吸盘支架13再次相对丝杆14直线运动,而当上料吸盘11与加热台7的位置正对应时,下料吸盘12恰能与下料盒6对应,而将上料吸盘11吸附的硅太阳电池置于加热台7上时,下料吸盘12能将处理后的硅太阳电池置于下料盒6内。利用电池转移机构能重复上述运动,直至将上料盒5内的硅太阳电池吸附完成。
[0047]
具体实施时,加热台7位于电池转移机构的正下方时,上料吸盘11与下料吸盘12之间的距离与上料盒5与加热台7间的距离、以及加热台7与下料盒6之间的距离相一致。从而,利用上料吸盘11对上料盒5内的硅太阳电池进行吸附时,利用下料吸盘12能对加热台7上的硅太阳电池进行同步吸附。当然,在具体实施时,电池转移机构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实现形式,如可以采用能拿持或转移硅太阳电池的机械臂,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0048]
如图3所示,还包括与加热台7适配的真空吸附机构,所述真空吸附机构包括若干贯通所述加热台7的台孔9以及用于提供真空吸附负压的真空泵3,所述真空泵3位于处理支撑板27的下方,台孔9通过真空管8与真空泵3适配连接,真空泵3通过真空管8能在每个台孔9内产生负压,以将置于加热台7上的硅太阳电池吸附在所述加热台7上。
[004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台7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加热形式,如采用电加热,具体加热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台孔9在加热台7上可呈阵列分布,台孔9贯通加热台7,真空泵3通过真空管8能在每个台孔9内产生负压,从而硅太阳电池置于加热台7上时,利用台孔9内的负压,能提高硅太阳电池在所述加热台7上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0050]
如图6所示,所述平面光源15包括金属基板18以及设置于所述金属基板18一侧表面的若干发光体17,通过所述金属基板18上的发光体17能使得所述平面光源15输出的辐照强度为0~50个标准日光;通过加热台7对置于所述加热台7上的硅太阳电池的加热温度为40℃~400℃。
[005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基板18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基板形式,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在金属基板18的一侧表面设置发光体17,发光体17一般位于金属基板18的中心区,且发光体17在金色基板18上呈阵列分布。为了能加快热辅助光诱导衰减的处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金属基板18上的发光体17能使得所述平面光源15输出的辐照强度为0~50个标准日光;通过加热台7对置于所述加热台7上的硅太阳电池的加热温度为40℃~400℃。
[0052]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光学机构包括位于平面光源15下方的光学汇聚镜组22以及位于所述光学汇聚镜组22两侧的反光镜组23,所述发光体17为led或激光二极管。
[005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学汇聚镜组22可包含现成的匀光板、光学毛玻璃、准直透镜等,其目的是使高强度平面光源15发出的光能够更加均匀地照射到下方的工作区域。光学汇聚镜组22通过光源支架16连接在反光镜组23上。反光镜组23同样设置在高强度平面光源15和处理支撑板27之间,反光镜组23是由高反射的铝镜面组成的没有底面和顶面的长方体,其目的是将泄漏出来的光反射回工作区域。当然,光学汇聚镜组22、反光镜组23具体可以采用其他所需的形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光源支架16可固定在金属基板18上,光源支架16与发光体17位于金属基板18的同一侧表面。
[0054]
发光体17为led或激光二极管,具体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平面光源15的辐射波长在300nm-1200nm范围内。由发光体17形成的光源阵列尺寸在210mm*210mm以上,以适合硅太阳电池的尺寸。所有发光体17均焊接在带有驱动电路的金属基板18上,金属基板18可以为铜基板或铝基板等金属材质。驱动电路的制作采用现成的集成电路制作方法,保证电路与金属基板18的绝缘。由发光体17构成阵列光源的具体形式与现有相
一致,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005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使用大量led或者激光二极管(ld)构成一个发光阵列。该阵列组成了一个平面光源15,大大缩小了光源的体积。同时利用led或ld的体积小、高发光效率的特点,配合庞大的集成数量,使得平面光源15的发光强度可以直接达到数十个标准日光。由此原本使用氙灯模拟1个标准日光处理1小时的辐照总能量,现在仅需数分钟便可达到,处理时间进行大幅度缩减,并且led或ld的低压工作特性也相对于氙灯的高压工作,更为安全,工作寿命更长,装置使用更为稳定可靠。
[0056]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散热机构包括能与金属基板18热交换的冷却水箱19以及与所述冷却水箱19适配连接的冷水机2,冷却水箱19与发光体17分别位于金属基板18的两侧,冷却水箱19与金属基板18接触,通过冷水机2能驱动冷却水箱19内的冷却水循环流动。
[005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光源散热机构能对平面光源15进行散热,确保平面光源15工作时的可靠性。具体地,冷却水箱19设置在金属基板18上,冷却水箱19能与金属基板18进行热交换,冷却水箱19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形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冷水机2位于柜体1内的下部,冷水机2通过水管20与冷却水箱19连接,冷水机2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水泵,通过冷水机2能实现冷却水箱19内的水循环,利用水循环能实现对金属基板18的热交换,达到对金属基板18的散热目的。当然,将冷却水箱19安装于金属基板18上后,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固定方式,将金属基板18固定装配在柜体1内,具体固定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0058]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散热机构还包括风刀管21以及与所述风刀管21适配连接的风刀气源,所述风刀管21位于金属基板18的下方并邻近金属基板18上的发光体17,风刀气源与风刀管21配合能将低温的气体吹向金属基板18的发光体17。
[005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刀气源可以为现有常用的冷风机,如风刀气源可使用场地现有的压缩空气或导入冷风机吹出的低温空气;具体地,通过风冷机能产生低温的气体,也可以使用场地现有的压缩空气,通过风刀管21能将低温的气体吹向发光体17,从而能将发光体17上的热量直接吹走,实现辅助散热。当然,还可以其他的散热形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0060]
进一步地,还包括能提供平面光源15工作电源的柜体电源24以及能检测平面光源15辐照光强的光强测试单元25、所述光强测试单元25在柜体1内位于所述平面光源15的正下方;
[0061]
柜体电源24、平面光源15、光强测试单元25以及加热台7均与柜体1外的主控器26电连接。
[006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控器26位于柜体1外,主控器26可以采用计算机,通过主控器26可以完成整个检查或工作过程的控制。主控器26可以通过控制柜体电源24驱动平面光源15、控制加热台7、控制光源散热机构等所需的电源的,柜体电源24具体的供电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只要能保证平面光源15、加热台7等正常的工作均可,此处不再赘述。
[0063]
通过光强测试单元25能对平面光源25的辐照光强进行测试,光强测试单元25与主控器26连接,从而主控器26能确定平面光源25的辐照强度。当平面光源25的辐照强度不满足具体的需要时,主控器26可以控制平面光源15工作状态,并通过光强测试单元25测试,直至平面光源15输出的辐照强度满足热辅助光诱导衰减处理需要。光强测试单元25可以采用
现有常用的形式,具体类型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0064]
当然,主控器26还可以控制加热台7的工作状态,以便确定加热台7对置于所述加热台7上硅太阳电池的加热温度。当然,对于加热台7的温度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等形式反馈到主控器26内。此外,主控器26还可以控制电池转移机构、光源散热机构等的具体工作状态,从而能使得电池转移机构能实现对硅太阳电池的有效转移,通过光源散热机构能确保对平面光源15的有效散热,主控器26对电池转移机构、光源散热机构的具体工作过程的控制主要以满足上述说明的具体工作需要为准,具体控制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