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建筑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14707发布日期:2021-05-11 15:11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古建筑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仿古建筑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避雷针通过将设置在建筑物的顶面,使雷云下的电场发生畸变,从而将雷电流吸引到避雷针上,通过底线或接地装置导入大地,从而保护建筑物免遭雷电直击,但是现有避雷装置高度固定,在仿古建筑上设置避雷针会影响仿古建筑的原貌,导致仿古建筑的顶面不美观。

中国已授权实用新型公开(公告)号:cn210536008u中公开的一种用于仿古建筑的防雷装置,该用于仿古建筑的防雷装置通过在过联动装置铰接有可沿其上下翻转的接闪器,联动装置通过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接闪器转动,达到了接闪器转动至平行于屋顶时,不影响建筑整体美观,竖起接闪器时,防止雷击的效果;但是在屋顶安装防雷装置后,接闪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可能导致接闪器上的支杆上包裹的绝缘层风化,剥落,进而导致雷电对防雷装置产生损坏,有着有使用不方便,安全性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古建筑防雷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仿古建筑防雷装置,在屋顶安装后,接闪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可能导致接闪器上的支杆上包裹的绝缘层风化,剥落,进而导致雷电对防雷装置产生损坏,有着有使用不方便,安全性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仿古建筑防雷装置,包括箱体、电机、传动轴、支撑柱、避雷柱和导线管,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设备箱和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顶面设有开口,开口的四角处均设置有连接块,每个所述连接块的下方均设置有挡板,每个所述连接块均铰接有挡板;所述设备箱的内底壁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设备箱内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传动轴上安装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传动轴上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避雷柱,所述避雷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引雷针,所述避雷柱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引雷针;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连接有导线管。

进一步的,四个所述连接块的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块设置在保护箱的一侧,且分别与一个所述活动板的两侧端相铰接,另外两个所述连接块设置在保护箱的另一侧,且分别与另一个所述活动板的两侧端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贯穿设备箱和保护箱,所述传动轴上设有第二齿轮的一端设置在设备箱内,所述传动轴上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一端设置在保护箱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分别贴合设置在保护箱内腔的两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设置在保护箱内,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传动轴上,所述支撑柱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雷针固定连接在避雷柱顶端的圆心位置,多个所述第二引雷针均呈圆周阵列状固定连接在避雷柱的侧壁上,所述避雷柱、所述第一引雷针和多个所述第二引雷针均采用电导体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管贯穿保护箱的外壁,所述导线管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柱的下端,所述导线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现有的地线上,所述导线管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导线管内均设有空腔,所述支撑柱的空腔与所述导线管的空腔相连通,且空腔内设置有导电线,导电线与避雷柱相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古建筑防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仿古建筑防雷装置,通过在保护箱开口的四角处均设置有连接块,在每个连接块下方均设置有挡板,并将两个连接块设置在保护箱的一侧,且分别与一个所述活动板的两侧端相铰接,另外两个连接块设置在保护箱的另一侧,且分别与另一个活动板的两侧端相铰接,达到了将支撑柱转动到保护箱的内腔时,两个活动板相对平行,且将保护箱的开口封闭的效果,避免了支撑柱上的绝缘层受到风化,发生剥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仿古建筑防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仿古建筑防雷装置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仿古建筑防雷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仿古建筑防雷装置的上视剖视图。

图中:箱体1,设备箱11,保护箱12,连接块121,挡板122,活动板123,电机2,第一齿轮21,传动轴3,第二齿轮31,第一限位块32,第二限位块33,支撑柱4,避雷柱5,第一引雷针51,第二引雷针52,导线管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仿古建筑防雷装置,包括箱体1、电机2、传动轴3、支撑柱4、避雷柱5和导线管6,箱体1内设置有设备箱11和保护箱12;保护箱12的顶面设有开口,开口的四角处均设置有连接块121,每个连接块121的下方均设置有挡板122,每个连接块121均铰接有挡板122;四个连接块121的其中两个连接块121设置在保护箱12的一侧,且分别与一个活动板123的两侧端相铰接,另外两个连接块121设置在保护箱12的另一侧,且分别与另一个活动板123的两侧端相铰接;设备箱11的内底壁上设置有电机2,电机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21;设备箱11内设置有传动轴3,传动轴3上设置有第二齿轮31,传动轴3上安装有第一限位块32和第二限位块33;传动轴3贯穿设备箱11和保护箱12,传动轴3上设有第二齿轮31的一端设置在设备箱11内,传动轴3上设有第一限位块32和第二限位块33的一端设置在保护箱12内;第一齿轮21与第二齿轮31相啮合,第一限位块32和第二限位块33分别贴合设置在保护箱12内腔的两壁上;传动轴3上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设置在保护箱12内,支撑柱4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传动轴3上,支撑柱4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支撑柱4的顶端安装有避雷柱5,避雷柱5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引雷针51,避雷柱5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引雷针52,第一引雷针51固定连接在避雷柱5顶端的圆心位置,多个第二引雷针52均呈圆周阵列状固定连接在避雷柱5的侧壁上,避雷柱5、第一引雷针51和多个第二引雷针52均采用电导体材料制成;支撑柱4的下端连接有导线管6,导线管6贯穿保护箱12的外壁,导线管6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柱4的下端,导线管6的另一端连接在现有的地线上,导线管6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支撑柱4与导线管6内均设有空腔,支撑柱4的空腔与导线管6的空腔相连通,且空腔内设置有导电线,导电线与避雷柱5相连接。

工作原理,该仿古建筑防雷装置,使用时将箱体1安装在仿古建筑屋顶的瓦片之间,将导线管6与地线或现有的接地装置相连接;在天气晴朗时,支撑柱4和避雷柱5位于保护箱12内,不会受到风化,在雷雨天气时,打开电机2,电机2上的第一齿轮21带动第二齿轮31转动,进而传动轴3带动支撑柱4转动,支撑柱4转动过程中抵触两个活动板123,令保护箱12的上方露出开口,支撑柱4在开口内转动到竖直状态后停止转动,第一引雷针51和多个第二引雷针52对雷电流进行吸引,保护下方的仿古建筑不会受到雷击。

该文中出现的电机2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