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互感器绕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70895发布日期:2021-06-15 20:2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U型互感器绕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u型互感器绕线设备。



背景技术:

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设备,通常用于铜线缠绕,同时可匹配使用在绕包线领域,且线机的种类繁多,按其用途分类,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通用型较适用于多种产品的绕线机,只要更换相应的模具和指令就能对应不同产品的加工,专用型主要针对某一特定产品的绕线机,同时传统的绕线设备整体使用局限性较大,且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自动化程度低,无法根据产品的半径设定绕线幅宽和行程,同时无法对绕线包的外径尺寸进行调控,整体使用效果不佳。

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传统的绕线设备整体使用局限性较大,且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自动化程度低,无法根据产品的半径设定绕线幅宽和行程,同时无法对绕线包的外径尺寸进行调控,整体使用效果不佳,影响了整体绕线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u型互感器绕线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u型互感器绕线设备,包括:加工台、导线组件、控制组件以及收卷组件,所述加工台上表面一侧通过支架安装有触摸显示屏,所述导线组件安装在加工台上表面一侧,所述收卷组件上套设有防护罩,所述收卷组件安装在加工台上表面另一侧,所述控制组件嵌设在加工台内部,且所述控制组件与导线组件、收卷组件匹配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组件包括张力器、伺服电机、光电开关、过线轮、导线轮以及过线孔,所述张力器安装在加工台上表面一侧,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加工台上表面一侧,所述过线轮通过支架安装在加工台上表面,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皮带过线轮传动连接,所述导线轮安装在过线轮一侧,所述过线孔安装在导线轮一侧,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使得过线孔上的绕包线在互感器铁芯上进行绕卷,实现了高效稳定的绕卷处理,保证了绕包线的精度输送,且在过线孔的辅助下,保证了绕包线的稳定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开关安装在过线轮一侧,且所述光电开关的输出端朝向过线轮上。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模块、散热风扇、电源以及控制面板,所述控制模块嵌设在加工台内部,且触摸显示屏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散热风扇安装在加工台一侧,且所述散热风扇的输出端朝向控制模块,所述电源安装在加工侧壁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嵌设在加工台侧壁,且所述控制面板与控制模块连接,通过控制面板可对伺服电机、排线电机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控,且通过触摸显示屏可对工作状态数据进行直观的显示,便于工作人员直观的获取信息,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调节使用,且可对设备本体及进行精准的控制,提升了整体加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收卷组件包括排线电机、装夹基座以及互感器铁芯,所述排线电机安装在加工台内部一侧,所述装夹基座安装在加工台上表面一侧,所述互感器铁芯安装在装夹基座上,且所述排线电机输出端与互感器铁芯匹配安装,可以根据产品半径设定绕线幅宽和行程,可以有效控制绕线包外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伺服电机、排线电机均通过导线与外界连接,且所述伺服电机、排线电机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导线组件,首先将绕包线经过张力器、过线轮,随之穿过导线轮以及过线孔安装,随之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使得过线孔上的绕包线在互感器铁芯上进行绕卷,实现了高效稳定的绕卷处理,保证了绕包线的精度输送,且在过线孔的辅助下,保证了绕包线的稳定效果,避免绕包线在输送时发生偏移的状况,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收卷组件,启动排线电机,驱使装夹基座上互感器铁芯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可以根据产品半径设定绕线幅宽和行程,可以有效控制绕线包外径尺寸,且待单边绕制完成后,将其取出,掉转方向并固定后,按原有方式开始绕线,即满足了角度要求同时兼顾了绕线方向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互感器铁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工台;2、触摸显示屏;3、防护罩;4、张力器;5、伺服电机;6、光电开关;7、过线轮;8、导线轮;9、过线孔;10、控制模块;11、散热风扇;12、电源;13、控制面板;14、排线电机;15、装夹基座;16、互感器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u型互感器绕线设备,包括:加工台1、导线组件、控制组件以及收卷组件,所述加工台1上表面一侧通过支架安装有触摸显示屏2,所述导线组件安装在加工台1上表面一侧,所述收卷组件上套设有防护罩3,所述收卷组件安装在加工台1上表面另一侧,所述控制组件嵌设在加工台1内部,且所述控制组件与导线组件、收卷组件匹配安装。

所述导线组件包括张力器4、伺服电机5、光电开关6、过线轮7、导线轮8以及过线孔9,所述张力器4安装在加工台1上表面一侧,所述伺服电机5安装在加工台1上表面一侧,所述过线轮7通过支架安装在加工台1上表面,所述伺服电机5通过皮带过线轮7传动连接,所述导线轮8安装在过线轮7一侧,所述过线孔9安装在导线轮8一侧,将绕包线经过张力器4、过线轮7,随之穿过导线轮8以及过线孔9安装,随之在伺服电机5的驱动下,使得过线孔9上的绕包线在互感器铁芯16上进行绕卷,实现了高效稳定的绕卷处理,保证了绕包线的精度输送,且在过线孔9的辅助下,保证了绕包线的稳定效果,避免绕包线在输送时发生偏移的状况,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所述光电开关6安装在过线轮7一侧,且所述光电开关6的输出端朝向过线轮7上,保证了绕包线输送的稳定性;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模块10、散热风扇11、电源12以及控制面板13,所述控制模块10的型号为omronplc控制单元,所述控制模块10嵌设在加工台1内部,且触摸显示屏2与控制模块1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13的型号为rdf310.2/mm,所述散热风扇11安装在加工台1一侧,且所述散热风扇11的输出端朝向控制模块10,所述电源12安装在加工侧壁与控制模块10连接,所述控制面板13嵌设在加工台1侧壁,且所述控制面板13与控制模块10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3可对伺服电机5、排线电机14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控,且通过触摸显示屏2可对工作状态数据进行直观的显示,便于工作人员直观的获取信息,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调节使用,且可对设备本体及进行精准的控制,提升了整体加工效率;

所述收卷组件包括排线电机14、装夹基座15以及互感器铁芯16,所述排线电机14安装在加工台1内部一侧,所述装夹基座15安装在加工台1上表面一侧,所述互感器铁芯16安装在装夹基座15上,且所述排线电机14输出端与互感器铁芯16匹配安装,启动排线电机14,驱使装夹基座15上互感器铁芯16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可以根据产品半径设定绕线幅宽和行程,可以有效控制绕线包外径尺寸,且待单边绕制完成后,将其取出,掉转方向并固定后,按原有方式开始绕线,即满足了角度要求同时兼顾了绕线方向要求;

所述伺服电机5、排线电机14均通过导线与外界连接,且所述伺服电机5、排线电机14与控制模块10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设有控制组件,通过控制面板13可对伺服电机5、排线电机14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控,且通过触摸显示屏2可对工作状态数据进行直观的显示,便于工作人员直观的获取信息,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调节使用,且可对设备本体及进行精准的控制,提升了整体加工效率,同时通过设有导线组件,首先将绕包线经过张力器4、过线轮7,随之穿过导线轮8以及过线孔9安装,随之在伺服电机5的驱动下,使得过线孔9上的绕包线在互感器铁芯16上进行绕卷,实现了高效稳定的绕卷处理,保证了绕包线的精度输送,且通过光电开关6可对绕包线进行监测,确保了整体输送的稳定性,且在过线孔9的辅助下,保证了绕包线的稳定效果,避免绕包线在输送时发生偏移的状况,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通过设有收卷组件,启动排线电机14,驱使装夹基座15上互感器铁芯16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可以根据产品半径设定绕线幅宽和行程,可以有效控制绕线包外径尺寸,且待单边绕制完成后,将其取出,掉转方向并固定后,按原有方式开始绕线,即满足了角度要求同时兼顾了绕线方向要求,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