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磁浮悬浮磁铁及悬浮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83293发布日期:2021-03-23 11:1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高速磁浮悬浮磁铁及悬浮列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浮磁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磁浮悬浮磁铁及悬浮列车。



背景技术:

在高速悬浮列车中,悬浮磁铁是安装在车辆下部的重要功能部件,它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悬浮,悬浮磁铁吸引轨道,提供车辆悬浮所需的作用力;牵引,悬浮磁铁是牵引电机的次级,其磁极呈n、s交错排列,与沿轨道铺设的长定子电缆相互作用,提供车辆牵引所需的作用力;悬浮磁铁的磁极铁芯中嵌入了发电线圈,在车辆高速运行时提供车辆所需的电能,实现无接触供电。

高速悬浮列车所用的悬浮磁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磁极采用铝箔绕制,每绕制1层铝箔,就需绕制1层绝缘材料,磁极线圈的填充系数较低,其电流密度偏大,导致磁极发热严重;当磁极线圈的温度过高时,容易破坏磁极的环氧灌封层和绝缘性能,但是现有磁极并不具备监控线圈温度的技术手段,也就无法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提前进行保护。

此外,磁悬浮系统通常采用电流环提升电流的响应速度,并采用间隙环进行稳定控制。但是,采用电流环会导致系统不稳定的极点远离虚轴,增加了系统不稳定的程度。如果用磁通环来代替电流环,可以提升磁通的响应速度,区别在于,采用磁通环会使得系统不稳定的极点靠近虚轴,此时系统将是接近临界温度的,再采用间隙环实现系统的稳定控制是比较容易的。采用磁通环代替电流环具有如下的优点:一是磁通环有利于降低系统不稳定的程度,使得稳定控制相对容易;二是在磁铁结构参数确定的前提下,悬浮力的大小直接由磁通的分布情况决定,控制磁通就等效于控制了悬浮力,控制更加直接,效果也更加突出;三是磁通传感器的体积和成本远低于电流传感器,采用磁通环可以降低系统的造价。

为了实现磁通环反馈控制,需要用到磁通传感器。在实验装置中,通常采用在磁极上表面直接安装磁通传感器的方式。但是,现有磁极并没有预留磁通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如果简单地将磁通传感器安装在磁极上表面,会占用悬浮磁铁的运动空间,导致悬浮间隙的可调节范围变小,在悬浮磁铁碰撞轨道时还容易损坏磁通传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磁浮悬浮磁铁及悬浮列车,可解决现有技术中悬浮磁铁所面临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高速磁浮悬浮磁铁,包括多个磁极,所述磁极包括铁芯、绕制在所述铁芯周围的线圈、磁通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灌封层;

所述铁芯包括:

钢片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钢片,所述钢片的上边缘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构造成容纳所述磁通传感器的第一沟槽;

固定板,贴合所述钢片组件的最外侧的两钢片设置;

螺栓,贯穿所述钢片和固定板设置,用于紧固所述钢片和固定板;

所述线圈包括长边段、短边段及连接所述长边段和短边段的弧形段,所述温度传感器贴合所述长边段、短边段和弧形段设置,并位于所述线圈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磁通传感器位于所述灌封层内部。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并联设置,所述磁极还包括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联的数据处理单元。

优选地,所述高速磁浮悬浮磁铁还包括悬浮控制器,所述磁极还包括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环形组网电连的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悬浮控制器电连。

优选地,所述磁极包括三个磁通传感器,所述钢片的上边缘设置有三个缺口,对应构造成三条第一沟槽。

优选地,所述长边段、短边段和弧形段分别设置两个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铁芯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发电线圈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平行且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高速磁浮悬浮磁铁与悬浮轨道适配,所述悬浮轨道上设置有凹槽,相邻凹槽之间形成凸齿,相邻两所述第一沟槽的间距与凹槽和凸齿等宽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悬浮列车,包括上述的高速磁浮悬浮磁铁。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温度传感器直接贴合线圈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在将二者进行灌封形成灌封层,使温度传感器受到了灌封层的保护,同时也可检测到线圈内部的实际温度。此外在铁芯上设置第一沟槽以及在第一沟槽中设置磁通传感器,在灌封后磁通传感器同样位于磁通传感器中,可用于对高速磁浮悬浮磁铁进行磁通环控制,此外第一沟槽和灌封层可对磁通传感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高速磁浮悬浮磁铁一实施例中磁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磁极另一视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磁极与悬浮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实施例中数据处理单元及数据处理单元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为图1实施例中数据采集单元及悬浮控制器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速磁浮悬浮磁铁,参照图1至图6。

在本实施例中,高速磁浮悬浮磁铁包括多个磁极,所述磁极包括铁芯11、绕制在所述铁芯11周围的线圈20、磁通传感器30、温度传感器40和灌封层(图中未示出);所述铁芯11包括钢片组件11、固定板12和螺栓13。其中,钢片组件11包括层叠设置的钢片,所述钢片的上边缘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构造成容纳所述磁通传感器30的第一沟槽11a;所述磁极包括三个磁通传感器30,所述钢片的上边缘设置有三个缺口,对应构造成三条第一沟槽11a。固定板12贴合所述钢片组件11的最外侧的两钢片设置;螺栓13贯穿所述钢片和固定板12设置,用于紧固所述钢片和固定板12;所述线圈20包括长边段、短边段及连接所述长边段和短边段的弧形段,所述温度传感器40贴合所述长边段、短边段和弧形段设置,并位于所述线圈20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所述灌封层设置在所述线圈20及温度传感器40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磁极线圈20绕制过程中,提前将多个温度传感器40预先固定在线圈20上,随后温度传感器40与磁极线圈20一起灌封成型,在不破坏线圈20及磁极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具备实时监测线圈20温度的功能,以防止线圈20因温度过高而损坏,同时有利于悬浮控制器33自动适应线圈20温度的变化,提升悬浮系统的性能。选取最能反映其最高温度的位置预埋温度传感器40,该位置分别位于磁极线圈20的长边、短边及弧线区域;在每个位置分别放置两个温度传感器40,以便具备冗余功能,提高温度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即每个磁极线圈20需要放置六个温度传感器40,同时测量三个典型位置的温度。温度传感器40放置在磁极的上表面,也可以将其放置在磁极的下表面。温度传感器40的具体放置位置应能反映线圈20表面的最高温度,所选用的温度传感器40,其量程必须能够涵盖磁极线圈20的温度变化范围。

对于每个磁极上预埋的六个温度传感器40,它们的数据首先传输至位于磁极接口位置的数据处理单元41。磁极线圈20上的数据处理单元41负责采集六个温度传感器40的数据,采用并联组网的方式。数据处理单元41与所有的温度传感器40分别单独连接,用于获取温度传感器40的测量数据。为了满足磁极的绝缘性能要求,温度传感器40、数据处理单元41以及其连接线均需进行绝缘处理,且能够在磁极线圈20的最高温度的环境下正常工作。

数据处理单元41对该磁极的所有温度传感器40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和融合,形成并上传能够反映磁极线圈20最高温度和当前状态的有效数据,以减轻数据链路的传输压力,简化对温度传感器40和数据处理单元41布线的复杂程度。最高温度的获取可通过对六个温度传感器40的测量结果取最大值来计算。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mf53-103f-3950,主要特定:ntc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绝缘性好;具有双层密封工艺,具有良好的绝缘密封性和抗机械碰撞;使用温度范围-40~200℃;头部可耐温250℃,线材耐温200℃。数据处理单元的核心ic为msp430f16x系列的单片机,主要特定:超低功耗,在1mhz的始终条件下,芯片的电流最低会在165ua作用,ram保持模式下的最低功耗只有0.1ua;宽电压范围,1.8-3.6v;片上资源丰富,含有adc、uart、定时器等资源,满足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速磁浮悬浮磁铁与悬浮轨道60适配,所述悬浮轨道60上设置有凹槽62,相邻凹槽62之间形成凸齿61,相邻两所述第一沟槽11a的间距与凹槽62和凸齿61等宽设置。所述高速磁浮悬浮磁铁还包括悬浮控制器33,所述磁极还包括与所述磁通传感器30组网电连的数据采集单元32,所述数据采集单元32与所述悬浮控制器33电连。

在本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单元是悬浮控制器的一部分,其核心ic为tms320f28335,支持浮点运算,能满足悬浮控制的需求;与数据处理单元6的接口匹配,易于通信。悬浮磁铁的磁极根据其与悬浮控制器33的对应关系进行分组,每台悬浮控制器33对应一组磁极,每组磁极的数目可多可少。为了获取其该组所有磁极的温度测量结果,悬浮控制器33通过中央处理单元42与所有磁极相连,获取所有磁极的数据处理单元41上传的有效数据。为了便于布线,中央处理单元42与该组所有的数据处理单元41采用环形组网方式,避免因单个数据处理单元41损坏或者单根电缆损坏而导致整个通信网络瘫痪。

为了测量悬浮磁场以完成磁通反馈控制,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磁极铁芯11预埋磁通传感器30的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是,在加工磁极铁芯11所需硅钢片的过程中,预留出磁通传感器30的安装及布线位置;当硅钢片叠压成磁极铁芯11后,在预留的位置中完成磁通传感器30的固定与布线;然后磁通传感器30随磁极铁芯11一起灌封成型。具体的,硅钢片在上表面增加了三个缺口,用于安装磁通传感器30。缺口的宽度应能够满足磁通传感器30的安装需求,只需略大于磁通传感器30的宽度即可。

与磁极铁芯11正对的轨道60是齿槽结构,且齿宽和槽宽相等,均为齿槽周期的一半,当悬浮磁铁沿轨道60移动时,缺口正对轨道60的部位会周期性变化,位于缺口内部的磁通传感器30的测量结果也会随着其正对轨道60部位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选取相邻两个缺口的中心距与齿宽和槽宽相等,也是轨道60齿槽周期的一半。这样可以保证当一个缺口对应于轨道60的凸齿62时,与之相邻的缺口恰好正对于轨道60的凹槽61,即安装在相邻两个缺口的两个磁通传感器30分别检测了对应齿部的磁通和对应槽部的磁通,便于抑制轨道60齿槽变化对磁通传感器30的检测结果的影响。同一个铁芯11上位于外侧的两个缺口间隔一个齿槽周期,它们与轨道60的正对位置关系是一样的,可以互为冗余。

从硅钢片的叠压方向来看,改进后的铁芯11叠压结构中,铁芯11的一侧为改进后的硅钢片,另一侧为原来的硅钢片,叠压过程中用螺栓13进行定位和紧固,总的叠压厚度不变。改进后的铁芯11成型中,第一沟槽11a的长度,只需略大于磁通传感器30的长度即可。在每个铁芯11上预留了三个缺口,用于磁通传感器30的安装。这三个磁通传感器30的连接线随发电线圈20的引出线一起,经盖板上的过线孔引出至磁极的接口位置。在接口位置设置有数据采集单元32,用于采集三个磁通传感器30的测量结果,再将其发送至悬浮控制器33,用于悬浮系统的稳定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磁通传感器30位于闭合磁路中,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出磁通的值及其变化规律,可用性好。磁通传感器预埋在磁极铁芯,其周围是紧密贴合的硅钢片,能够对磁通传感器形成良好的保护,不会因为受外力或者振动的影响而损坏磁通传感器。增加磁通传感器后,不会破坏磁极的外部尺寸,与原有悬浮系统的结构兼容。考虑到轨道的齿槽结构,每个磁极可以配置多个磁通传感器,获得能够反映该磁极所处磁场磁通的较准确的值。每台控制器可以获取与之相连的所有磁极的磁通测量数据,相当于获取整个悬浮区域的磁通分布,能够实现更加有效的控制算法。控制器可以采取融合之后的磁通数据进行悬浮控制,实现对磁通和悬浮力的准确调节,有利于提升系统的悬浮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悬浮列车,包括上述的高速磁浮悬浮磁铁。

在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