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8705发布日期:2023-03-03 18:2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2.如本发明的图20所示,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20-202095号公开公报)公开一种用于作为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孔连接器(receptacle connector)100。插孔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02以及加强金属配件103,所述壳体102具有容纳空间101,所述容纳空间101接收作为对象连接器(opponent connector)的插头连接器。加强金属配件103用于确保插孔连接器100的韧性。具体而言,加强金属配件103加强了壳体102的一对长壁104、壳体102的短壁105、以及壳体102的岛形突出壁106的端部。


技术实现要素:

3.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上述构造中,加强金属配件103容易变形,因此具有所述加强金属配件103可能毁损突出壁106的端部的风险。
4.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有效地保护岛状端部的技术。
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中,岛状部及围绕所述岛状部的周壁从底板向上突出;复数个接触件,排列于所述壳体;以及保护金属配件,设置为保护所述岛状部,其中,所述岛状部包括:岛状本体部以及岛状端部,所述岛状端部在所述复数个接触件的间距方向上与所述岛状本体部邻接,所述岛状端部具有:上表面;第一侧面,朝向所述间距方向的外侧;以及两个第二侧面,朝向正交于所述间距方向的宽度方向;所述保护金属配件包括:上表面保护部,覆盖所述上表面;第一侧面保护部,从所述上表面保护部向下延伸,并且覆盖所述第一侧面;以及两个第二侧面保护部,从所述上表面保护部向下延伸,并且分别覆盖所述两个第二侧面;并且,所述第一侧面保护部及所述两个第二侧面保护部彼此直接连接,没有所述上表面保护部内置于其间。
6.根据本发明,可以有效地保护岛状端部。
7.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可以根据后述的详细描述及随附图式而更完全地得到理解,并且随附图式仅用于图解说明,因此不被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8.图1是连接器组件的斜视图;
9.图2是插座连接器的斜视图;
10.图3是从另一角度观看插座连接器的斜视图;
11.图4是插座连接器的分解斜视图;
12.图5是插座壳体的斜视图;
13.图6是如图5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图;
14.图7是在图6中沿着箭头vii-vii的断面斜视图;
15.图8是在图6中沿着箭头viii-viii的断面斜视图;
16.图9是保护金属配件的斜视图;
17.图10是从另一角度观看保护金属配件的斜视图;
18.图11是在图10中沿着箭头xi-xi的断面斜视图;
19.图12是插座辅助金属配件的斜视图;
20.图13是复数个插座接触件的斜视图;
21.图14是如图3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图;
22.图15是在间距方向上切开插座连接器时的插座连接器的断面斜视图;
23.图16是在宽度方向上切开插座连接器时的插座连接器的断面斜视图;
24.图17是插头连接器的斜视图;
25.图18是从另一角度观看插头连接器的斜视图;
26.图19是插头连接器的分解斜视图;以及
27.图20是专利文献1的图4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参照图1至图19,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29.图1揭示连接器组件1,所述连接器组件1用于机械性及电性连接两个彼此平行的基板。连接器组件1包括:插座连接器2(第一连接器),将安装于插座侧基板,亦即,安装于两个基板中的其中一个基板;以及插头连接器3(第二连接器),将安装于插头侧基板,亦即,安装于另一个基板。插座连接器2是一种连接器,并且也称为插孔连接器(receptacle connector)。
30.如图2至图4所示,插座连接器2包括:复数个插座接触件4(接触件)、固持复数个插座接触件4的插座壳体5(壳体)、两个保护金属配件6、以及两个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压件)。
31.复数个插座接触件4在平行于插座侧基板的连接器安装面的方向上排列为两列。两个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用于将插座壳体5固定于插座侧基板的连接器安装面。
32.于此,参照图1及图2,定义「垂直方向」、「间距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垂直方向、间距方向及宽度方向彼此正交。
33.如图1所示,垂直方向是插头连接器3插入插座连接器2以及从插座连接器2拔除的方向。因此,垂直方向与插座连接器2的高度方向重合,也与插头连接器3的高度方向重合。垂直方向包括:向上方向(拔除方向)以及向下方向(嵌合方向)。向上方向是插头连接器3从插座连接器2拔除的方向。向下方向是插头连接器3与插座连接器2嵌合的方向。术语「向上」及「向下」仅为用于简化说明的方向,不限制连接器组件1实际使用时的方位。
34.如图2所示,间距方向是复数个插座接触件4排列(亦即,配列)的方向。在如同本实施例中的复数个插座接触件4排列为彼此平行两列的情况下,可以将间距方向定义为包括在两列中的其中一列的复数个插座接触件4排列(亦即,配列)的方向。间距方向包括:间距方向内侧与间距方向外侧。间距方向内侧,是指在间距方向上朝向连接器组件1的中心的方向。间距方向外侧,是指在间距方向上从连接器组件1的中心远离的方向。
35.宽度方向是正交于垂直方向及间距方向的方向。宽度方向包括:宽度方向内侧与宽度方向外侧。宽度方向内侧,是指在宽度方向上朝向连接器组件1的中心的方向。宽度方
向外侧,是指在宽度方向上从连接器组件1的中心远离的方向。
36.(插座连接器2)
37.以下参照图2至图16,详细说明插座连接器2。
38.如上参照图2至图4所述,插座连接器2包括复数个插座接触件4、固持复数个插座接触件4的插座壳体5、两个保护金属配件6、以及两个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
39.如图5所示,插座壳体5是由绝缘树脂制成的板状构件,俯视时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在间距方向上延长。插座壳体5包括:底板10、岛状部11、以及周壁12。
40.底板10是其厚度方向平行于垂直方向的平板。
41.岛状部11在间距方向及宽度方向上从底板10的中心向上突出,并且在间距方向上延伸为细长形。岛状部11包括:岛状本体部13以及两个岛状端部14。两个岛状端部14在间距方向上分别相应于岛状部11的两端。岛状本体部13是位于两个岛状端部14之间的部分。两个岛状端部14在间距方向上与岛状本体部13邻接。
42.如图5至图8所示,两个沟部11a形成于岛状部11。两个沟部11a以使两个岛状端部14在间距方向上从岛状本体部13分离的方式形成。换句话说,各沟部11a形成于各岛状端部14与岛状本体部13之间。
43.如图6及图8所示,各岛状端部14具有:朝向上的上表面14a、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两个横向侧面14b(第二侧面)、朝向间距方向外侧的朝外纵向侧面14c(第一侧面)、以及朝向间距方向内侧的朝内纵向侧面14d(第三侧面)。两个横向侧面14b是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的表面。
44.如图8所示,上表面14a是正交于垂直方向的表面。两个横向侧面14b及朝外纵向侧面14c形成为稍微朝向上。朝内纵向侧面14d是正交于间距方向的表面。
45.如图7及图8所示,在间距方向上连接各岛状端部14及岛状本体部13的连接部11b形成于各岛状端部14的朝内纵向侧面14d与岛状本体部13朝向间距方向外侧的各侧面13a之间。各连接部11b连接于各岛状端部14的朝内纵向侧面14d的下侧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中心的部分,并且连接于侧面13a的下侧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中心的部分。各连接部11b形成为朝间距方向外侧变窄。换句话说,各连接部11b形成为随着接近岛状端部14而变窄。
46.再次参见图5,俯视时,周壁12形成为环状以围绕岛状部11,并且从底板10向上突出。周壁12包括:固持复数个插座接触件4的两个接触件固持壁15、以及分别固持两个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的两个辅助金属配件固持壁16。岛状部11及两个接触件固持壁15在间距方向上设置于两个辅助金属配件固持壁16之间。
47.各接触件固持壁15设置为在宽度方向上与岛状部11相向。用于分别固持复数个插座接触件4的复数个槽15a形成于各接触件固持壁15。
48.如图6所示,俯视时,各辅助金属配件固持壁16形成为朝间距方向内侧开放的u形。在各辅助金属配件固持壁16形成:朝间距方向外侧开放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纵向插入沟16a、以及朝宽度方向外侧开放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两个横向压配沟16b。两个横向压配沟16b用于将相应的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附接于辅助金属配件固持壁16。
49.并且,如图5所示,周壁12形成为环状并且在间距方向及宽度方向上与岛状部11隔开空间,据此环状嵌合凹部17形成于岛状部11与周壁12之间。
50.如图2及图5所示,两个保护金属配件6用于分别保护岛状部11的两个岛状端部14。
如图4所示,各保护金属配件6为通过冲压及拉制一片金属板而形成。由于两个保护金属配件6的形状彼此相同,因此以下仅说明其中一个保护金属配件6,并且省略另一个保护金属配件6的说明。
51.图9至图11揭示保护金属配件6。保护金属配件6包括:杯形保护部20以及插座凸缘部21(凸缘部)。
52.杯形保护部20通过拉制工艺(drawing process)形成为向下开放的杯形。杯形保护部20包括:上表面保护部22、朝外保护部23(第一侧面保护部)、朝内覆盖部24(第三侧面覆盖部)、以及两个侧向保护部25(第二侧面保护部)。
53.上表面保护部22是其厚度方向平行于垂直方向的部分。上表面保护部22设置为在垂直方向上与如图8所示的岛状端部14的上表面14a相向。上表面保护部22覆盖并保护岛状端部14的上表面14a。
54.回头参见图9,朝外保护部23是从上表面保护部22的间距方向外侧端向下延伸的部分。朝外保护部23的厚度方向实质平行于间距方向,更精确而言,为稍微地向上。朝外保护部23设置为在间距方向上与如图8所示的岛状端部14的朝外纵向侧面14c相向。朝外保护部23覆盖并保护岛状端部14的朝外纵向侧面14c。
55.回头参见图9,朝内覆盖部24是从上表面保护部22的间距方向内侧端向下延伸的部分。朝内覆盖部24的厚度方向平行于间距方向。朝内覆盖部24设置为在间距方向上与如图8所示的岛状端部14的朝内纵向侧面14d相向。换句话说,朝内覆盖部24覆盖岛状端部14的朝内纵向侧面14d。朝内覆盖部24将插入沟部11a。因此,朝内覆盖部24设置为在间距方向上与岛状本体部13的侧面13a相向。如图10及图11所示,向下开放的缺口24a形成于朝内覆盖部24。缺口24a具有与如图7所示的连接部11b互补的形状。因此,如图11所示的区分缺口24a的顶面24b朝间距方向外侧向下倾斜。
56.回头参见图9,两个侧向保护部25是从上表面保护部22位于外侧的宽度方向两端向下延伸的部分。各侧向保护部25的厚度方向实质平行于宽度方向,更精确而言,为稍微地向上。各侧向保护部25设置为在宽度方向上与如图6所示的岛状端部14的各横向侧面14b相向。各侧向保护部25覆盖并保护岛状端部14的各横向侧面14b。
57.如图9至图11所示,朝外保护部23及各侧向保护部25彼此直接连接,没有上表面保护部22内置于其间。朝内覆盖部24及各侧向保护部25彼此直接连接,没有上表面保护部22内置于其间。因此,朝外保护部23、朝内覆盖部24、以及两个侧向保护部25形成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筒,并且此筒的上端通过上表面保护部22封闭。
58.另一方面,插座凸缘部21具有其厚度方向平行于垂直方向的平板形状,并且所述插座凸缘部21连接于朝外保护部23的下端、朝内覆盖部24的下端、以及两个侧向保护部25的下端。因此,杯形保护部20从插座凸缘部21向上隆起。
59.插座凸缘部21包括:俯视时具有c形的c形部26以及两个支撑部27。
60.俯视时,c形部26形成为围绕杯形保护部20。如图10所示,c形部26形成为朝间距方向内侧开放的c形。如图9及图10所示,c形部26包括:朝外凸缘部26a,从朝外保护部23的下端朝间距方向外侧延伸;两个侧向凸缘部26b,从两个侧向保护部25的下端分别朝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以及朝内凸缘部26c,从朝内覆盖部24的下端朝间距方向内侧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于缺口24a的槽26d形成于朝内凸缘部26c。朝内凸缘部26c在宽度方向上被槽26d分
割。具体而言,朝内凸缘部26c包括:两个朝内凸缘分割体26e,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彼此的相反侧,槽26d内置于其间。朝外凸缘部26a、两个侧向凸缘部26b、以及两个朝内凸缘分割体26e位于相同平面。因此,朝外凸缘部26a及两个侧向凸缘部26b在相同平面上彼此连接。两个侧向凸缘部26b在相同平面上分别连接于两个朝内凸缘分割体26e。
61.如图9所示,两个支撑部27从两个侧向凸缘部26b分别朝间距方向外侧突出。因此,俯视时,朝外凸缘部26a及两个支撑部27形成为朝间距方向外侧开放的y形。换句话说,插座凸缘部21在宽度方向上分支并且朝间距方向外侧延伸。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保护金属配件6通过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而安装于插座壳体5。两个支撑部27用于在嵌入成型期间将保护金属配件6固持于模具内。具体而言,两个支撑部27在嵌入成型期间连接于通用载体(common carrier)。在嵌入成型后,两个支撑部27从载体分离(或切除)。各支撑部27具有朝向间距方向外侧的端面27a。
62.如图2所示,两个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用于将插座壳体5固定于插座侧基板。如图4所示,各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为通过冲压及弯曲一片金属板而形成。由于两个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的形状彼此相同,因此以下仅说明其中一个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并省略另一个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的说明。
63.如图12所示,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包括:上表面保护部30、三个焊接脚31、以及两个弹簧片32。
64.上表面保护部30具有俯视时朝间距方向内侧开放的u形,并且覆盖并保护如图6所示的辅助金属配件固持壁16的上表面16c。上表面保护部30的厚度方向与垂直方向重合。
65.回头参见图12,三个焊接脚31形成为从上表面保护部30向下延伸。三个焊接脚31包括:两个横向焊接脚33以及一个纵向焊接脚34。
66.两个横向焊接脚33形成为从上表面保护部30朝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各横向焊接脚33包括:压配部33a、以及形成于压配部33a的下端的焊接部33b。压配部33a压配进入如图6所示的相应的横向压配沟16b。焊接部33b焊接于插座侧基板的电极垫片。
67.纵向焊接脚34形成为从上表面保护部30朝间距方向外侧突出。纵向焊接脚34包括:延伸部34a、以及形成于延伸部34a的下端的焊接部34b。延伸部34a插入如图6所示的纵向插入沟16a。焊接部34b焊接于插座侧基板的电极垫片。焊接部34b设置于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
68.各弹簧片32为受上表面保护部30支撑的悬臂梁,并且在间距方向上延伸。各弹簧片32设置为在宽度方向上可以弹性位移,并且具有朝宽度方向内侧隆起(亦即,突出)的隆起部32a。
69.图13揭示复数个插座接触件4。包括在两列中的其中一列的复数个插座接触件4包括:三个信号接触件4a,在间距方向上为相对地小;以及两个电源供应接触件4b,在间距方向上为相对的大。三个信号接触件4a设置于两个电源供应接触件4b之间。各插座接触件4为通过冲压及弯曲一片金属板而形成。
70.各插座接触件4包括:具有向上开放的u形的接触部40、以及从接触部40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外侧的端部向下延伸的焊接脚41。焊接脚41包括:压配部41a以及焊接部41b。压配部41a压配进入如图5所示的相应的槽15a。焊接部41b焊接于插座侧基板的电极垫片。
71.图14至图16揭示通过嵌入成型而与插座壳体5一体化的保护金属配件6。
72.如图14至图16所示,保护金属配件6的插座凸缘部21从插座壳体5向下露出。
73.如图14及图16所示,保护金属配件6的插座凸缘部21的两个支撑部27从插座壳体5朝间距方向外侧露出。保护金属配件6的插座凸缘部21的两个支撑部27的端面27a与也朝向间距方向外侧的插座壳体5的端面5a位于相同平面。各端面27a为当保护金属配件6的插座凸缘部21从载体分离(亦即,切除)时所形成的切面。
74.如图14所示,插座凸缘部21在宽度方向上分支,以绕过(亦即,迂回延伸而避开)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的纵向焊接脚34的焊接部34b。因此,能够充分确保保护金属配件6与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之间的间隙。
75.(插头连接器3)
76.接着,参照图17至图19,说明插头连接器3。应注意,由于在插头连接器3与插座连接器2嵌合的状态下,已明确决定插头连接器3相对于插座连接器2的位置,因此参照图1至图4已定义的三个方向也将沿用于插头连接器3的以下说明。
77.如图17至图19所示,插头连接器3包括:复数个插头接触件50、固持复数个插头接触件50的插头壳体51、以及两个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复数个插头接触件50及两个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通过嵌入成型而与插头壳体51为一体成型。
78.如图19所示,插头壳体51是由绝缘树脂制成的板状构件,俯视时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在间距方向为细长形。
79.插头壳体51包括:底板53以及周壁54。
80.底板53是其厚度方向平行于垂直方向的平板。
81.周壁54形成为环状并从底板53向下突出。周壁54包括:固持复数个插头接触件50的两个接触件固持壁55、以及分别固持两个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的两个辅助金属配件固持壁56。
82.俯视时,各辅助金属配件固持壁56形成为朝间距方向内侧开放的u形。
83.各插头接触件50为通过冲压及弯曲一片金属板而形成。
84.两个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用于将插头壳体51固定于插头侧基板。各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为通过冲压及拉制一片金属板而形成。由于两个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的形状彼此相同,因此以下仅说明其中一个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并且省略另一个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的说明。
85.亦如图19所示,各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包括:下表面保护部57、纵向保护部58、两个横向保护部59、以及两个插头凸缘部60。
86.俯视时,下表面保护部57具有朝间距方向内侧开放的u形,并且覆盖并保护辅助金属配件固持壁56的下表面。下表面保护部57的厚度方向平行于垂直方向。
87.纵向保护部58是覆盖并保护辅助金属配件固持壁56的纵向端面56a的部分,并且朝向间距方向外侧。纵向保护部58从下表面保护部57在间距方向上位于外侧的一端向上延伸。
88.两个横向保护部59分别覆盖并保护辅助金属配件固持壁56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两个横向端面56b。两个横向保护部59从下表面保护部57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
89.两个插头凸缘部60为焊接于插头侧基板的部分。两个插头凸缘部60从两个横向保
护部59的上端分别朝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两个插头凸缘部60亦可彼此连接。
90.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各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通过拉制工艺(drawing process)形成。因此,纵向保护部58直接连接于两个横向保护部59,没有下表面保护部57内置于其间。其结果,确保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在垂直方向上的强度,并且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较难以在垂直方向上被挤溃。
91.(制造方法)
92.接着,说明用于制造插座连接器2的方法。
93.首先,通过嵌入成型使如图4所示的插座壳体5及两个保护金属配件6一体成型。
94.接着,将复数个插座接触件4及两个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附接于插座壳体5。具体而言,将如图13所示的各插座接触件4的焊接脚41的压配部41a从如图4所示的插座壳体5的相应的槽15a的下方压配进入如图4所示的插座壳体5的相应的槽15a。并且,将如图12所示的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的两个横向焊接脚33的压配部33a,分别从如图6所示的插座壳体5的相应的辅助金属配件固持壁16的两个横向压配沟16b的上方压配进入如图6所示的插座壳体5的相应的辅助金属配件固持壁16的两个横向压配沟16b。
95.接着,说明用于制造插头连接器3的方法。如图18及图19所示,通过嵌入成型使复数个插头接触件50、插头壳体51、以及两个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一体成型。
96.(使用)
97.接着,说明如何使用连接器组件1。
98.为了将如图3所示的插座连接器2安装于插座侧基板,将各插座接触件4的焊接部41b与各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的两个焊接部33b及34b分别焊接于通过回流焊接而设置于插座侧基板上的相应的电极垫片。
99.同样地,为了将如图17所示的插头连接器3安装于插头侧基板,将各插头接触件50与各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分别焊接于通过回流焊接而设置于插头侧基板上的相应的电极垫片。
100.为了使插头连接器3与插座连接器2嵌合,如图1所示,在插头连接器3在垂直方向上与插座连接器2相向的状态下,将插头连接器3朝向插座连接器2降低(亦即,向下移动),以使插头连接器3的环状周壁54插入插座连接器2的环状嵌合凹部17。其结果,当向外推动接触部40进而使它们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的空隙加大时,各插头接触件50插入相应的插座接触件4的u形的接触部40。以此方式,达成各插头接触件50与相应的插座接触件4之间的机械性及电性连接。并且,于此同时,当在宽度方向上向旁边及向外推动两个弹簧片32时,各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插入相应的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的两个弹簧片32之间。其结果,达成各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与相应的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之间的机械性及电性连接。各弹簧片32的隆起部32a与相应的横向保护部59接触。各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与对应的一个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之间的电性接触可以用于提供电力。
101.顺带一提,直到插头连接器3与插座连接器2将嵌合前,都难以目视确认插头连接器3与插座连接器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在实务上,作业员(或操作者)需要在按压使插头连接器3抵靠于插座连接器2的同时,在间距方向及宽度方向上摇动插头连接器3(例如,左右及前后移动插头连接器3),直到插头连接器3嵌入插座连接器2的嵌合凹部17。关于此过程,即使插头连接器3从合适的位置偏移,作业员(或操作者)仍有可能错误地认为插头
连接器3在间距方向上相对于插座连接器2位于合适的位置,从而大力地按压使插头连接器3抵靠于插座连接器2。在此情况下,如图19所示的插头连接器3的其中一个插头辅助金属配件52的下表面保护部57接触如图2所示的插座连接器2的相应的保护金属配件6的杯形保护部20的上表面保护部22,因此,大的外力向下施加于上表面保护部22。
102.相较于此,在本实施例中,保护金属配件6的杯形保护部20形成为杯形。具体而言,如图9至图11所示,杯形保护部20至少包括:朝外保护部23以及两个侧向保护部25,并且两个侧向保护部25直接连接于朝外保护部23,没有上表面保护部22内置于其间。因此,杯形保护部20较难以因外力而变形。
103.举例而言,当向下的外力施加于杯形保护部20的上表面保护部22时,由于朝外保护部23直接连接于两个侧向保护部25,没有上表面保护部22内置于其间,因此,在朝外保护部23及两个侧向保护部25的任一个中,不会独立地在垂直方向上发生挫曲变形(buckling distortion)。因此,杯形保护部20较难以垂直方向上被挤溃。
104.根据上述探讨内容,通过采用保护金属配件6的杯形保护部20包括上表面保护部22、朝外保护部23、以及两个侧向保护部25,并且朝外保护部23及两个侧向保护部25彼此直接连接,没有上表面保护部22内置于其间的构造,能够提供优异技术效果:当插头连接器3与插座连接器2嵌合时,杯形保护部20较难以因外力而变形,并且保护金属配件6较难以破损(或毁损)。
105.上述已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上述实施例具有以下的特征。
106.如图2至图4所示,插座连接器2包括:插座壳体5(壳体),在所述插座壳体5中,岛状部11及围绕岛状部11的周壁12从底板10向上突出;复数个插座接触件4(接触件),排列于壳体5;以及两个保护金属配件6,设置为保护岛状部11。如图5至图8所示,岛状部11包括:岛状本体部13以及两个岛状端部14,所述两个岛状端部14在复数个插座接触件4的间距方向上与岛状本体部13邻接。各岛状端部14具有:上表面14a;朝外纵向侧面14c(第一侧面),朝向间距方向外侧;以及两个横向侧面14b(第二侧面),朝向宽度方向。如图9至图11所示,各保护金属配件6包括:上表面保护部22,覆盖上表面14a;朝外保护部23(第一侧面保护部),从上表面保护部22向下延伸,并且覆盖朝外纵向侧面14c;以及两个侧向保护部25(第二侧面保护部),从上表面保护部22向下延伸,并且分别覆盖两个横向侧面14b。朝外保护部23及两个侧向保护部25彼此直接连接,没有上表面保护部22内置于其间。如上所述,此构造使各岛状端部更有效地受保护。
107.应注意,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的插座连接器2包括两个保护金属配件6,但是,也可以省略任一个保护金属配件6。
108.并且,如图8所示,各岛状端部14具有:朝向间距方向内侧的朝内纵向侧面14d(第三侧面)。各保护金属配件6进一步包括:朝内覆盖部24(第三侧面覆盖部),从上表面保护部22向下延伸,并且覆盖朝内纵向侧面14d。在此构造中,杯形保护部20较难以朝间距方向外侧翻倒(tip over)。
109.并且,如图10所示,缺口24a形成于朝内覆盖部24。在此构造中,如图8所示,形成连接岛状本体部13及各岛状端部14的连接部11b。在插座壳体5的注塑成型期间,此构造使熔融树脂从岛状本体部13流动至各岛状端部14,因此能够简化模具结构,并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110.应注意,也可以在朝内覆盖部24形成孔洞,以替代形成于朝内覆盖部24的缺口24a。由于上述的相同理由,此构造也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111.并且,如图9所示,各保护金属配件6包括:连接朝外保护部23及两个侧向保护部25的插座凸缘部21(凸缘部)。插座凸缘部21向下露出。在此构造中,杯形保护部20的下端朝间距方向外侧及朝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移受控制,因此,杯形保护部20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更有效地受控制。
112.并且,如图16所示,插座凸缘部21从插座壳体5朝间距方向外侧露出。在插座壳体5及各保护金属配件6的注塑成型期间,此构造利用插座凸缘部21而使各保护金属配件6受载体固持。
113.并且,如图14所示,插座凸缘部21在宽度方向上分支并且朝间距方向外侧延伸。此构造易于确保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的纵向焊接脚34的焊接部34b与保护金属配件6的插座凸缘部21之间的间隙。
114.应注意,上述实施例亦可进行例如以下说明的变化。
115.也就是说,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护金属配件6及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是分离的构件,保护金属配件6及插座辅助金属配件7也可以替代地形成为一个构件。
116.根据如此所述的发明,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改变。此类改变不应视为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所有此类修改旨在包含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