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红外线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5579发布日期:2022-10-26 01:4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医用红外线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红外线灯,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红外线治疗仪。


背景技术:

2.在伤口恢复过程中,为了促进伤口愈合,因此需要使用医用红外线治疗仪,对伤口进行治疗,起到改善创基、增加血液灌注、提高伤口愈合质量及速度等作用。
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cn201820884008.2的具有弹力的伸缩机构及包含其的基于红外线的治疗设备,该具有弹力的伸缩机构,包括:弹簧以及保护套,弹簧一端用于连接至基于红外线的治疗设备的第一铰接处,弹簧另一端用于连接至基于红外线的治疗设备的第二铰接处;保护套包括:导向筒以及伸缩杆,导向筒一端供伸缩杆一端伸入,伸缩杆和导向筒将弹簧包裹在内,且伸缩杆能随着弹簧伸长或缩短相对到导向筒移动。虽然能够实现伸缩机构的生产,但是该设备仍然存在的缺点为:
4.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的设置虽然能够实现根据需要旋转光源发生器的位置,方便将光源发生器与伤口位置对准,但是由于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均起到的是支撑的作用,同时也有保证电线通过的功能,但是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的旋转会导致电线被牵拉,从而导致电线容易从控制箱上脱落,出现光源发生器容易不受控制箱控制的情况,甚至导致光源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提供一种医用红外线治疗仪,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的旋转而导致电线容易与控制箱脱离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7.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红外线治疗仪,包括:红外线灯、底架、控制箱、基座、旋转臂、电线以及防脱执行机构,底架立于地面上,底架上安装有控制箱,控制箱内安装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有电线,在控制箱上方安装有基座,基座开设有供电线穿过的第一通孔,基座顶端与旋转臂铰接,旋转臂顶端铰接有红外线灯,旋转臂上开设有供电线穿过的第二通孔,电线连接至红外线灯;在基座顶端内安装有防脱执行机构,防脱执行机构卡住电线的定位位置。
8.优选的是,防脱执行机构包括:安装座、定位臂以及定位弹簧,安装座安装在基座内,安装座上安装有能在x方向上运动的定位臂,定位臂一端伸出基座,定位臂与安装座内壁之间安装有定位弹簧,定位弹簧用于使得定位臂插入至电线设置的定位槽内,定位槽所在位置为电线的定位位置。
9.优选的是,防脱执行机构还包括:连接臂、推动臂以及升降弹簧,连接臂一端连接至定位臂,连接臂另一端连接至推动臂,推动臂用于当定位臂处于卡入定位槽内时与一铰接轴紧贴,旋转臂与基座之间通过铰接轴铰接,控制箱上方安装有一安装架,安装架与安装座之间安装有一安装架,安装架导向安装座在z方向上升降,安装架与安装座之间安装有一
升降弹簧,升降弹簧用于使得推动臂阻挡铰接轴穿过基座。
10.优选的是,安装架包括:盖环、第一延伸座和第二延伸座,盖环盖在控制箱上,第一延伸座导向安装座升降,盖环开设有贯穿第一延伸座的安装孔,安装孔供升降弹簧安装,盖环设置有供电线通过的第三通孔,盖环上安装有第二延伸座,第二延伸座位于第三通孔背离第一延伸一侧,第二延伸座形成有弧形面,弧形面与凸部紧贴,凸部由电线外壁凸出形成,凸部处形成定位槽。
11.优选的是,铰接轴的轴心线与y方向平行,铰接轴包括:螺纹段、圆杆段、锥形段以及端头段,螺纹段最大外直径等于圆杆段外直径,圆杆段连接至锥形段小端,锥形段最小直径等于圆杆段直径,锥形段大端连接至端头段,端头段直径等于锥形段大端最大直径。
12.优选的是,推动臂上形成有与锥形段紧贴的锥形面。
13.优选的是,在红外线灯中的灯罩内安装有微波管,微波管亦通过电线连接至控制箱内控制电路。
14.优选的是,在控制箱外安装有显示屏,显示屏连接至控制箱内控制电路,在红外线灯的灯罩上安装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用于感应人体到灯罩之间的距离。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通过在电线上开设环形槽,同时在基座顶端加设防脱执行机构,从而实现了防脱执行机构和环形槽,实现了将电线上的定位位置处卡住,当旋转臂相对基座旋转的时候,不会牵拉电线与控制箱内控制线路的连接处,保证电线与控制电路始终接触良好,保证了控制箱对红外线灯的控制可靠性。
17.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医用红外线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医用红外线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基座顶端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安装架与防脱执行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铰接轴与防脱执行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红外线灯1、底架2、控制箱3、基座4、升降槽41、水平槽42、旋转臂5、电线6、凸部60、定位槽61、防脱执行机构7、安装座71、定位臂72、定位弹簧73、连接臂74、推动臂75、锥形面750、升降弹簧76、铰接轴8、螺纹段81、圆杆段82、锥形段83、端头段84、安装架9、盖环91、第一延伸座92、第二延伸座93。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25.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红外线治疗仪,包括:红外线灯1、底架2、控制箱3、基座4、旋转臂5、电线6以及防脱执行机构7,底架2立于地面上,底架2上安装有控制箱3,控制箱3内安装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有电线6,在控制箱3上方安装有基座4,基
座4开设有供电线6穿过的第一通孔,基座4顶端与旋转臂5铰接,旋转臂5顶端铰接有红外线灯1,旋转臂5上开设有供电线6穿过的第二通孔,电线6连接至红外线灯1;在基座4顶端内安装有防脱执行机构7,防脱执行机构7卡住电线6的定位位置。
26.在红外线灯1中的灯罩内安装有微波管,微波管亦通过电线6连接至控制箱3内控制电路,微波管发出的是微波是指频率从300mhz到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波长在1毫米到1米之间,是分米波、厘米波与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量子的能量为1 99
×
l0-25~1.99
×
10-22焦耳。从而实现了微波对伤口的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
27.红外线灯的功能:该红外线灯发出的红外线波段可穿过皮肤,作用于肌肉、皮下组织等产生热效应,增加细胞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炎性渗出等。
28.微波管的功能:特别是在促过炎症消散方面显示了独特的治疗效果。

该治疗状态下,使用ф75圆形辐射器功率为5~10w;200x80方形辐射器功率范围为10~15w(注:应以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准,首次接受微波治疗的患者应加强观察)。微波发生器应与伤口部位保持1~2m的距离,确认部位及距离无误后方可输出微波,切忌空载输出。每次照射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1~2次。

照射时,应避开金属物,如金属纽扣等,以免造成仪器的损坏,或引起局部照射部位二次损伤。
29.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红外线或者微波,使得应用价值更高。
30.在控制箱外安装有显示屏,显示屏连接至控制箱内控制电路,在红外线灯的灯罩上安装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用于感应人体到灯罩之间的距离。实现了距离传感器检测人体到红外线灯之间的相对距离,检测后距离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处理,方便医务人员观察,避免因距离过近造成二次损伤或距离过远影响治疗效果。该显示屏、距离传感器以及控制电路的配合设置,方便医务人员根据伤口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波段和距离,增加报警功能主要是当患者体位发生变化的时候,距离发生变化仪器自动报警提醒医务人员。
31.防脱执行机构7包括:安装座71、定位臂72以及定位弹簧73,安装座71安装在基座4内,安装座71上安装有能在x方向上运动的定位臂72,定位臂72一端伸出基座4,定位臂72与安装座71内壁之间安装有定位弹簧73,定位弹簧73用于使得定位臂72插入至电线6设置的定位槽61内,定位槽61所在位置为电线6的定位位置。实现了在定位弹簧73弹力下定位臂72插入至定位槽61内,从而实现了预夹紧。
32.防脱执行机构7还包括:连接臂74、推动臂75以及c,连接臂74一端连接至定位臂72,连接臂74另一端连接至推动臂75,推动臂75用于当定位臂72处于卡入定位槽61内时与一铰接轴8紧贴,旋转臂5与基座4之间通过铰接轴8铰接,控制箱3上方安装有一安装架9,安装架9与安装座71之间安装有一安装架9,安装架9导向安装座71在z方向上升降,安装架9与安装座71之间安装有一升降弹簧76,升降弹簧76用于使得推动臂75阻挡铰接轴8穿过基座4。实现了推动臂75与铰接轴8配合,从而将定位臂72定位在定位槽61内,提高定位的可靠性。同时在升降弹簧76的弹力下将推动臂75升高到阻挡铰接轴8穿过基座4顶端的状态,从而实现了当且仅当调节定位臂72后才能安装铰接轴8。
33.安装架9包括:盖环91、第一延伸座92和第二延伸座93,盖环91盖在控制箱3上,第一延伸座92导向安装座71升降,盖环91开设有贯穿第一延伸座92的安装孔,安装孔供升降弹簧76安装,盖环91设置有供电线6通过的第三通孔,盖环91上安装有第二延伸座93,第二延伸座93位于第三通孔背离第一延伸一侧,第二延伸座93形成有弧形面,弧形面与凸部60
紧贴,凸部60由电线6外壁凸出形成,凸部60处形成定位槽61。第一延伸座92为安装座71的升降进行了导向,第二延伸座93实现了定位臂72勾住定位槽61的时候能够配合定位电线6上的凸部60,避免凸部60随意移动而导致定位槽61与定位臂72脱离,保证了定位工作有序进行。
34.铰接轴8的轴心线与y方向平行,铰接轴8包括:螺纹段81、圆杆段82、锥形段83以及端头段84,螺纹段81最大外直径等于圆杆段82外直径,圆杆段82连接至锥形段83小端,锥形段83最小直径等于圆杆段82直径,锥形段83大端连接至端头段84,端头段84直径等于锥形段83大端最大直径。此结构的铰接轴8能够与定位臂72配合。
35.推动臂75上形成有与锥形段83紧贴的锥形面750。实现了推动臂75与锥形段83紧贴。
36.在基座4上开设有供定位臂72穿过的升降槽41和水平槽42,升降槽41和水平槽42呈现为l型结构。
37.上述结构保证了两个状态,一个状态是:当定位臂72位于升降槽41内的时候定位臂72远离定位槽61,不阻碍电线6在定位臂72处移动,此时推动臂75处于较高的位置,锥形面750不能与穿过基座4一侧的铰接轴8对准,阻挡没有调节定位臂72就安装铰接轴8,提醒操作人员调节定位臂72后才能安装铰接轴8,提高了安装定位的可靠性。另一个状态是:当定位臂72位于水平槽42内的时候,在定位弹簧73弹力下能够保持定位臂72插入至定位槽61内,从而避免后续旋转的时候随意牵拉电线6,此时,就能使得铰接轴8上螺纹段81、圆杆段82依次穿过锥形面750后,最终锥形段83与锥形面750紧贴,从而保证通过铰接轴8定位定位臂72的位置,避免了定位后不可能存在定位臂72随意与定位槽61脱离的现象,提高了安装后的稳定性。
38.本技术中,首先,为了对电线6进行定位,因此电线6设置了定位槽61,基座4内设置有防脱执行机构7;再后,为了实现能够自动初步夹紧电线6,因此设置了定位弹簧73、安装座71以及定位臂72配合,实现了在调节后实现预夹紧电线6定位槽61所在位置;再后,为了避免在将电线6穿过基座4的时候定位臂72在定位弹簧73弹力下阻碍,因此设置了升降槽41,使得安装座71、定位臂72、定位弹簧73以及推动臂75升高到较高的位置,此时锥形面750偏离能够供铰接轴8穿过的位置,从而既满足了通过升降槽41内壁定位定位臂72在远离电线6凸部60和定位槽61移动的位置,又满足了将推动臂75保持在阻挡铰接轴8穿过基座4的位置,保证双重功能的实现;再后,由于当安装的时候,首先推动定位臂72降低,定位臂72降低到升降槽41与水平槽42的连通处,随后,需要移动电线6,使得电线6上定位槽61与定位臂72对准的位置,此时定位臂72有一端在升降槽41与水平槽42的连通处,从而避免定位臂72另一端影响电线6的移动,由于基座4顶端开口较大,因此方便观察定位槽61是否与定位臂72对准,当对准后,推动定位臂72,在定位弹簧73的弹力下定位臂72伸入至电线6上定位槽61内,定位臂72卡入至定位槽61内,从而与第二延伸座93配合定位电线6的定位槽61处,避免第二延伸座93处没有阻挡而导致的电线6上定位槽61随意与定位臂72脱离,保证定位臂72的稳定性,总之,本技术设置了安装架9,既为升降弹簧76提供了安装基础,又为安装座71的升降进行了导向,又为定位电线6的定位槽61提供了第二延伸座93,安装架9加设在控制箱3与基座4的连接处,被控制箱3和基座4配合夹紧,从而方便定位安装架9,同时此安装架9结构方便生产,方便在模具中安装架9一次成型,方便了后续安装安装座71,配合定位臂72
定位电线6,同时也方便安装升降弹簧76,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定位后的稳定性。
3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