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门组合按钮、客车驾驶舱及客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46098发布日期:2022-11-26 11:2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乘客门组合按钮、客车驾驶舱及客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客车,具体涉及客车、客车驾驶舱及乘客门组合按钮。


背景技术:

2.客车是指乘坐9人以上(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一般具有方形车厢,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商用车,这类车型主要用于公共交通和团体运输使用。单车型的客车通常具有至少一个乘客门,一般为两个,列车型的客车通常每车具有两个乘客门。乘客门的开合控制按钮一般设置在客车的仪表台上,驾驶员可通过仪表台上的按钮远程控制乘客门。为了确保关门操作不会夹到乘客,乘客门上方一般还设置有摄像头,驾驶员可通过仪表台上的显示屏幕观察乘客门及周边图像。
3.按照不同的服务方式,客车还可分为城市公共客车、校车、公路客车、铁路客车、游览客车、旅行客车等。其中,城市公共客车、校车和公路客车的乘客上下车较为频繁,乘客门的控制按钮使用非常频繁。因此,客车用乘客门控制按钮的耐用性要求较高。现有客车用乘客门控制按钮一般采用船型按钮。船型按钮的内部有一个塑料支架支撑的金属片,按钮的按键部连接一个柱型弹簧抵触金属片,工作人员操作船型按钮后,弹簧形变并在金属片上滑动从而按压金属片使其端部分别接触不同的触点,实现按钮的导通和断开。其缺点是弹簧不仅需要产生垂直变形,还需要产生侧向弯曲变形,从而弹簧与塑料支架都易老化变形,使用寿命短。且船型按钮在长时间使用后还容易出现弹簧在金属片上滑动不良,从而出现卡顿现象,操作手感差,对于需要频繁开启关闭的乘客门来说客户使用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手感好、使用寿命超长的乘客门组合按钮及使用其的客车和客车驾驶舱。
5.一种乘客门组合按钮,包括:底壳;盖在底壳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形成有第一通孔;固定在底壳内的第一电路板;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至少一个可在按压下做竖直运动并导通第一电路板电路的按键,所述按键朝向盖板方向延伸而出一柱体,所述按键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柱型弹簧;中部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盖板的按键帽,所述按键帽上朝向所述按键延伸而出一管状物,所述按键的柱体插入所述管状物内;以及套在所述按键外周侧的弹簧,其一端与按键帽相抵,另一端与第一电路板相抵。
6.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外径自第一电路板到按键帽方向逐步缩小。
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还包括多个灯珠,所述多个灯珠靠近所述按键设置,并呈围绕按键的状态;所述按键帽伸出所述第一通孔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为透光的。
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按键帽包括呈圆柱形或规则多边形柱体的主体、从所述主体周边朝向第一电路板方向延伸而出的内墙、从内墙末端朝向按键帽外侧延伸而出的挡墙、以及从挡墙末端朝向背向第一电路板的方向延伸的外墙;所述外墙的长度小于所述内
墙的长度;所述管状物从所述主体朝向第一电路板一侧的中部延伸而出,所述弹簧的一端位于所述内墙和管状物之间,并与主体相抵。
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按键包括:与第一电路板固定连接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表面形成有引导孔;按压部,其下端面形成有与所述引导孔对应的连轴,所述连轴上套接柱型弹簧;与所述基座卡扣连接的固定框,其上端形成有允许所述按压部的上部伸出的孔;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至少两个导电件,其分别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柱型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连轴被按压时,所述连轴沿引导孔向下运动,所述连轴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导电件中的两个电性连接。
1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乘客门组合按钮还包括第二电路板以及用于将第二电路板架设在第一电路板上方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还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起来;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形成有供所述弹簧和按键穿过的避空位。
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固定有第二按键,所述盖板和第二按键之间设置有硅胶键帽。
12.一种客车驾驶舱,包括仪表台,所述仪表台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乘客门组合按钮。
13.一种客车,包括驾驶舱、乘客门、设置在驾驶舱的仪表台上的乘客门组合按钮以及用于根据所述乘客门组合按钮输出的信号对所述乘客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其中,所述乘客门组合按钮包括:底壳;盖在底壳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形成有第一通孔;固定在底壳内的第一电路板;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至少一个可在垂直按压下导通第一电路板电路的按键,所述按键朝向盖板方向延伸而出一柱体;中部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盖板的按键帽,所述按键帽上朝向所述按键延伸而出一管状物,所述按键的柱体插入所述管状物内;以及套在所述按键外周侧的弹簧,其一端与按键帽相抵,另一端与第一电路板相抵。
14.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外径自第一电路板到按键帽方向逐步缩小。
15.本发明的客车的乘客门组合按钮包括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垂直按压型按键,按键与按键帽之间设置有弹簧,当组合按钮中的任一乘客门按钮被按压时,均需要既对按键与按键帽之间的弹簧施力,同时还要对按键本身施力,才能触发按键功能。从而,可通过弹簧的自身弹力来调节按钮的操作手感,延缓按键直接受力的同时延长了按键的使用寿命。该乘客门组合按钮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客车,特别适用于城市公共客车、校车和公路客车等需要频繁上下客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客车用乘客门组合按钮的爆炸图。
17.图2为图1中乘客门组合按钮的剖视图。
18.图3为图1中乘客门组合按钮的其中一个按键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客车及乘客门组合按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0.如前所述,客车是指乘坐9人以上(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一般具有方形车厢,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商用车,这类车型主要用于公共交通和团体运输使用。单车型
的客车通常具有至少一个乘客门,一般为两个,甚至更多。列车型的客车通常每车具有两个乘客门。本实施例中,客车具有三个乘客门,前门、中门和后门。共设置四个按钮分别控制前门、中门、后门和所有门。这四个按钮集成在一个装置上,并设置在客车的驾驶舱的仪表台上。乘客门组合按钮输出的控制信号通过总线传导至设置在仪表台内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对乘客门进行控制,实现对应乘客门的开门和关门动作。
21.其中,乘客门组合按钮呈盒状物,客车驾驶舱的仪表台上形成有孔,所述乘客门组合按钮嵌入在孔内,上表面与仪表台表面基本齐平或凸出仪表台表面,另外也可采用悬浮安装的方法,通过壳体背部的预设固定装置进行悬浮式固定,使得所述乘客门组合按钮以设定角度立于仪表台;如此,方便安装和维修按钮。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乘客门组合按钮的结构可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主要包括底壳10、盖在底壳10上的盖板20、固定在底壳10内的第一电路板30、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多个按键40、套在按键40外周侧的弹簧50、固定在按键40顶部的按键帽60、第二电路板70、设置在第二电路板上的多个第二按键80、以及固定在第二按键80顶部的硅胶键帽90。
22.底壳10为绝缘材料,例如塑料制成,大体呈方形盒状,开口位于顶部,底部向上延伸而出多个支撑部11和固定柱12,用于分别将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70固定在预设的位置上。底壳10上还开有供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70引出的导线伸出底壳10的线孔13。本实施例中,盖板20粘接在底壳10顶部,将底壳10的开口封闭。盖板20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分别供按键帽60和硅胶键帽90的一部分伸出。
23.第一电路板30位于第二电路板70下方。本实施例中,四个按键40并排间隔固定在第一电路板30上。每个按键40均为可在按压下做竖直运动以导通第一电路板内电路的机械按键,按键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柱型弹簧用于在按压力消失后使按键复位。柱型弹簧是指外形为圆柱形的,且外径自上到下基本相同的弹簧。此种类型的按键与船型按键相比,寿命更长。此外,弹簧50套在每个按键40上,弹簧50的一端与按键帽60相抵,另一端与第一电路板30相抵,用户按压按钮(定义按键帽60、弹簧50和按键40的组合为按钮)时,既对按键与按键帽之间的弹簧施力,同时还要对按键本身施力,才能使按键动作,实现按键功能。从而,可通过弹簧50的自身弹力来调节按钮的操作手感,延缓按键直接受力的同时延长了按键的使用寿命。
24.特别的,弹簧50采用了自第一电路板30到按键帽60方向外径逐步缩小的弹簧,其外形可确保弹簧50在被下压的过程中是垂直下压,不会发生偏转,从而按键40承受的下压力也是垂直的,可确保按钮具有清晰有力、舒适的按压手感的同时,而按键40内的部件承受的力是预期的,确保了按键40的使用寿命。
25.本实施例中,按键40主要包括与第一电路板30固定连接的基座41、与按键帽60连接的按压部42、与基座41卡扣连接的固定框43、以及设置在基座41上的至少两个导电件(图未示)。其中,基座41的上表面形成有引导孔411,按压部42的下端面形成有与引导孔411对应的连轴421,连轴421可插入引导孔411内,并沿引导孔411上下移动。连轴421上套接柱型弹簧422,柱型弹簧422的一端抵压按压部42的下端面,另一端抵压引导孔411的外周。按压部42还朝向盖板20方向延伸而出一柱体424,本实施例中为横截面呈十字型的柱体,柱体424外周还形成有防护墙423。对应的,按键帽60上朝向柱体424延伸而出一管状物61,按键40的柱体424插入管状物61内,使管状物61的壁位于防护墙423与柱体424之间,形成连接和
限位的关系。
26.固定框43与基座41卡扣连接,其上端形成有允许按压部42的防护墙423和柱体424伸出的孔431,如此实现了对按压部42的最高位置的限位,确保柱型弹簧422在按压部42和基座41之间呈压缩状。基座41的上表面还形成有引导柱412,按压部42的两侧壁上形成有与引导柱412匹配的导块424,导块424与引导柱412配合进一步确保按压部42的下行稳定顺利。
27.两个导电件分别与第一电路板30电性连接,当按压部42被按键帽60按压时,连轴421沿引导孔411向下运动,当连轴421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两个导电件电性连接,从而将第一电路板内的电路电性连接在一起,从而可输出开关信号。
28.按键40采用了一根柱型弹簧422,按键受压时按压部42竖直运动,使柱型弹簧422的压缩方向平行于其轴向,从而可确保柱型弹簧422的使用寿命。按键40的其他部件在按压部42竖直运动时,除弹簧422形变外,仅导电件需要产生形变,而导电件可采用金属弹片,也确保了按键40的整体使用寿命。通过合理配置按键40的材质,可使按键的寿命最高达到1000万次。
29.此外,为了确保弹簧50的稳定性,按键帽60包括呈圆柱形或规则多边形柱体的主体62、从主体62周边朝向第一电路板30方向延伸而出的内墙63、从内墙63末端朝向按键帽外侧延伸而出的挡墙64、以及从挡墙64末端朝向背向第一电路板30的方向延伸的外墙65。其中,外墙65的长度小于内墙63的长度,且盖板20的第一通孔21的直径略大于内墙63的最大外径,小于外墙65的最小内径,如此,仅主体62或主体62和内墙63的一部分伸出第一通孔21。管状物61从主体朝向第一电路板30一侧的中部延伸而出,弹簧50的一端位于内墙63和管状物61之间,并与主体62相抵。通过配置弹簧50的较小一端的外径与内墙63的内径相同或略大,可提高弹簧50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按钮的使用寿命。弹簧50的较大的一端也可通过胶粘或脚卡等固定件固定在第一电路板30上。
30.第一电路板30上还包括多个灯珠31,多个灯珠靠近按键40设置,并呈围绕按键40的状态。本实施例中,每个按键40周围设置4颗灯珠31,且灯珠设置在弹簧50内侧。而按键帽60伸出第一通孔21的部分,也即主体62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主体的侧壁为透光的。每个按键40周围的灯珠可被分为两组,两组的灯珠发光颜色不同,用于指示按钮的开关状态。可通过设置第一电路板的电路,使得当按钮未被按下时(自由状态),其中一组灯珠31发出白光,当按钮被按下时,另外一组灯珠31发出绿光,帮助用户准确识别按键的状态,非常直观。作为替代,每个灯珠可为多色灯珠,可通过控制发出不同的光,例如当按钮未被按下时(自由状态),全部灯珠31发出白光,当按钮被按下时,全部灯珠31发出绿光,帮助用户准确识别按键的状态。
31.第二电路板70设置在第一电路板30上方,两者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器71,连接器71用于连接客车仪表台。此乘客门组合按钮也可以通过线孔13将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70的引线引出,用于连接客车仪表台。第二电路板70上形成有供弹簧50和按键40穿过的避空位72。第二电路板70主要用于固定微型的第二按键80,盖板20和第二按键80之间设置有硅胶键帽90。本实施例中,硅胶键帽90为一体的方形盖状硅胶,其与第二按键80相对的位置呈方形凸起91,作为第二按键80的按键帽。第二按键80可用于控制客车风扇的开启和关闭、阅读灯的开启和关闭等。
32.综上,本发明的客车的乘客门组合按钮较佳的操作手感,同时按键的使用寿命超长。设置有状态识别度,可帮助用户准确识别按键的状态,确保乘客门的安全使用。
33.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中,可将第二电路板及其上的第二按键和硅胶键帽分离出来。也即乘客门组合按钮中仅包括一块电路板以及设置在其上的、由竖直动作的机械按键、弹簧和按键帽构成的按钮。
34.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中,可增设导光件,将灯珠发出的光引导至按键帽处,使指示效果更显眼。
35.上述实施例中,弹簧的外径自第一电路板到按键帽方向逐步缩小。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中,当按键帽尺寸较大是,弹簧的外径可自第一电路板到按键帽方向逐步增大。
3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
ꢀ“
上”、“下”、“前”、“后”、
ꢀ“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9.虽然对本发明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