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设备的接地装置及带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4466发布日期:2023-03-31 21:0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带电设备的接地装置及带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电设备的接地装置及带电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很多机械设备内部会设有电气设备,使得整机需要做接地连续性保护,目前,设备金属件与金属件之间的接地连续性设计方案有:第一种方案,对两个金属件的连接孔处进行破漆,然后进行连接;第二种方案,通过接地线将两个金属件进行接地连续性保护;但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具有以下问题:第一种方案中,金属件的破漆处容易被锈蚀;而第二种方案中,需通过大量的线进行连接,美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金属件被锈蚀、且提高美观性的带电设备的接地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电设备的接地装置,所述带电设备包括:
6.第一金属件,所述第一金属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设有绝缘层;
7.第二金属件,所述第二金属件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层叠式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设有绝缘层;
8.所述接地装置包括:
9.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使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金属件电连接;
10.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使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二金属件电连接;
11.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及所述第二套筒,使所述第一金属件与所述第二金属件电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包括第一导电面,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电连接面,所述第一电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导电面紧密接触,以实现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连接件的电连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锁紧部和头部,所述头部和所述锁紧部连接,所述锁紧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及所述第二套筒,所述头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背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且所述头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电连接面,所述第一套筒朝向所述头部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导电面。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面和所述第一电连接面均设为平面。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面和所述第一电连接面均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第二导电面,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电连接面,所述第二电连接面与所述第二导电面紧密接触,以实现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连接件的电连接。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部与所述第二套筒螺纹连接。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筒的通孔直径。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面位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所述第二电连接面位于所述锁紧部的外表面。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通过铆钉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套筒连接。
21.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带电设备,该带电设备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接地装置及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
22.所述第一金属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设有绝缘层;
23.所述第二金属件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层叠式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设有绝缘层;
24.所述接地装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以形成电性通路,使得所述带电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接地装置实现接地功能。
25.本技术的带电设备包括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接地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金属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设有绝缘层;所述第二金属件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层叠式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设有绝缘层;所述第一套筒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使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金属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使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二金属件电连接;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及所述第二套筒,使所述第一金属件与所述第二金属件电连接。
2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在第一金属件上提前预埋有第一套筒,在第二金属件上提前预埋有第二套筒,再将连接件穿设于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以实现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的电连接,从而无需对金属件的连接孔处进行破漆,避免金属件被锈蚀,同时也无需通过接地线将各个金属件进行接地连续性保护,提高了带电设备的美观性,进而解决了传统增加破漆垫片及接地线带来的问题。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实例提供的带电设备的接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例提供的带电设备的接地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1中第一套筒的侧视图。
30.图4为图1中第一套筒的俯视图。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电设备的接地装置的又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32.附图标识:
33.1、第一连接部;2、第二连接部;3、第一套筒;31、压铆面;32、第一导电面;4、第二套筒;41、第二导电面;5、连接件;51、锁紧部;511、第二电连接面;52、头部;521、第一电连接面;522、十字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多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6.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37.接地保护指的是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从而防止家用电器、电力设备等由于绝缘的损坏可能使得其金属外壳带电而危及人身安全。
38.参照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例提供的带电设备的接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一种带电设备的接地装置,该带电设备的接地装置包括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该接地装置包括第一套筒3、第二套筒4和连接件5。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至少部分(例如可以是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的延伸部分)呈层叠式设置,且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呈层叠式设置的部分的表面设有绝缘层。第一套筒3穿设于第一金属件并位于与第二金属件呈层叠式设置的部分,第二套筒4穿设于第二金属件并位于与第一金属件呈层叠式设置的部分。连接件5穿设于第一套筒3及第二套筒4,以通过第一套筒3、第二套筒4及连接件5实现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的电连接。其中,第一金属件、第二金属件可以为带电设备的外壳。
39.具体地,第一金属件包括第一连接部1,第一连接部1的表面通过喷涂的方式设有绝缘层,且第一连接部1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金属件包括第二连接部2,第二连接部2的表面通过喷涂的方式设有绝缘层,且第二连接部2设有第二通孔。同时,第二连接部2与第一连接部1呈层叠式设置,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通孔与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通孔对齐。第一套筒3穿设于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通孔内,以实现第一套筒3与第一连接部1的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套筒3与整个第一金属件的电连接。第二套筒4穿设于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通孔内,以实现第二套筒4与第二连接部2的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二套筒4与整个第二金属件的电连接。连接件5穿设于第一套筒3及第二套筒4,以通过连接件5实现第一套筒3与第二套筒4的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的电连接。
40.本实施例在带电设备的第一金属件中提前预埋有第一套筒3,在第二金属件中提前预埋有第二套筒4,且将连接件5穿设于第一套筒3及第二套筒4中,以实现第一金属件和
第二金属件的电连接。在对该带电设备进行接地保护时,只需用导线将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的其中一者与接地体连接起来即可,而无需对第一金属件、第二金属件的连接孔处进行破漆,避免金属件被锈蚀,同时也无需通过接地线将每个金属件进行接地连续性保护,提高了带电设备的美观性。
4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套筒4设为螺母,连接件5设为螺钉,连接件5与第二套筒4螺纹连接。具体的,参照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实例提供的带电设备的接地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套筒4的内壁设有第一螺纹。连接件5包括相互连接的锁紧部51和头部52,锁紧部51设为圆柱形,且锁紧部51的直径小于第一套筒3的通孔直径,锁紧部51的外表面设有第二螺纹,第二螺纹与第一螺纹配合。在组装时,使锁紧部51依次穿设于第一套筒3及第二套筒4,并使锁紧部51通过第一螺纹、第二螺纹与第二套筒4螺纹连接,头部52位于第一连接部1背向第二连接部2的一侧。
42.同时参照图2至图5所示,图3为图1中第一套筒的侧视图,图4为图1中第一套筒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电设备的接地装置的又一视角立体分解图。第一套筒3包括压铆面31和第一导电面32,第一导电面32位于第一套筒3朝向头部52的一端,头部52朝向第一连接部1的一端设有第一电连接面521,且第一电连接面521与第一导电面32紧密接触,以实现第一套筒3与第一连接部1的电连接。第二套筒4的内壁设有第二导电面41,锁紧部51的外表面设有第二电连接面511,且第二电连接面511与第二导电面41紧密接触,以实现第二套筒4与第二连接部2的电连接。
43.进一步地,第一导电面32和第一电连接面521均设为平面,且第一导电面32和第一电连接面521均平行于第一连接部1的表面。
44.本实施例将第一导电面32、第一电连接面521均设为平面,以实现第一套筒3与锁紧部51的更好地贴合,从而实现接地连续性,同时,将第一套筒3的另一端设为压铆面,以更好地实现将第一套筒3快速可靠的埋入第一连接部。
45.继续参照图5所示,头部52远离锁紧部51的一端设有十字凹槽522,以便于在在组装时,可以将辅助工具置于头部52的十字凹槽522内,并旋转连接件5,以使连接件5旋入第二套筒4内,与第二套筒4螺纹连接。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头部52远离锁紧部51的一端也可以设有一字凹槽,以便于通过一字槽旋转连接件5,以使连接件5旋入第二套筒4内,与第二套筒4螺纹连接。
47.具体实施时,在第一连接部1内预埋有第一套筒3,在第二连接部2内预埋有第二套筒4,第一套筒3在第一连接部1上的相对位置为,第一套筒3的压铆面31位于第一连接部1的内侧,第一套筒3的第一导电面32位于第一连接部1的外侧,并使第一套筒3与第二套筒4对齐,再将连接件5穿过第一套筒3及第二套筒4并与第二套筒4螺纹连接,以实现第一金属件、第二金属件的连接,此时,第一导电面32与第一电连接面521电连接,第二导电面41与第二电连接面511电连接,在实现连接的同时,实现接地连续性。
48.本实施例通过提前在金属件上预埋第一套筒3及第二套筒4,再将连接件5穿设于第一套筒3及第二套筒4,从而实现带电设备的接地连续性,进而使喷涂金属件之间通过预埋的第一套筒3及第二套筒4实现金属件连接及接地连续性,避免了传统破漆垫片带来的金属腐蚀的风险,摒弃了采用接地线保持接地连续所带来的美观问题。
49.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公开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上述
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内壁均未设有螺纹,连接件设为铆钉,使连接件能够通过铆钉连接的方式与第二套筒连接。具体的,连接件包括头部和固定部,头部位于第一连接部背向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且头部朝向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一电连接面。固定部位于第二连接部背向第一连接部的一侧,且固定部朝向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二电连接面。第一套筒朝向头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导电面,且第一导电面与第一电连接面紧密接触,实现电连接。第二套筒朝向固定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导电面,且第二导电面与第二电连接面紧密接触,实现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金属件与第二金属件的电连接。
50.本实施例通过提前在第一金属件上预埋第一套筒,在第二金属件上预埋有第二套筒,再将连接件穿设于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从而实现带电设备的接地连续性,进而使喷涂金属件之间通过预埋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实现金属件连接及接地连续性,避免了传统破漆垫片带来的金属腐蚀的风险,摒弃了采用接地线保持接地连续所带来的美观问题。
51.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带电设备,该带电设备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接地装置以及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第一金属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表面设有绝缘层;第二金属件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呈层叠式设置,且第二连接部的表面设有绝缘层。接地装置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以形成电性通路,使得该带电设备能够通过上述接地装置实现接地功能。本实施例能够避免传统破漆垫片带来的金属腐蚀的风险,同时摒弃了采用接地线保持接地连续所带来的美观问题。
5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