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高压连接器插头端子及插头和储能高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13825发布日期:2022-08-03 15:2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高压连接器插头端子及插头和储能高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高压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储能高压连接器插头端子及采用该插头端子的插头和采用该种插头的储能高压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储能高压连接器用的插头端子为一90
°
的异形弯管,该异形弯管一般采用两种管径不同的管子通过铆接形成,具体为,先将一根直管的铆压端打扁并开个孔,后将另外一根直管与这个孔对接并铆接而形成90
°
的异形弯管。
3.目前对储能高压连接器有能快速充放电的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需要储能高压连接器能承载更大电流才行,而现有的此种异形弯管通过两根管子铆接连接,在铆接处形成一个连接点,增加了接触电阻,通过大电流后会造成温升偏大的问题,另外,不同管径的两种管子需要单独采购,在生产时需要对两种管子进行裁切并存在铆接工序,导致插头端子的加工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储能高压连接器插头端子及插头和储能高压连接器,可使插头端子的结构性能更好,减少安装步骤,降低生产成本。
5.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高压连接器插头端子,所述插头端子设置为由一单体管件经对其中段弯折形成的一90
°
弯管,包括依序连接的一插接管体、一扁平管段和一接线管体;所述插接管体的轴线与所述接线管体的轴线相交且垂直;所述扁平管段设置为由所述单体管件的部分管段经压制形成的一段连续的扁平管结构。
7.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该种插头端子为由一单体管件经对其中段弯折形成的一90
°
弯管,其中扁平管段为由单体管件的部分管段经压制形成的一段连续的扁平管结构。相较于现有的由两种管件铆压形成的插头端子,该种插头端子由一单件管件经压制和弯折形成,不仅减少了端子的多点连接以降底整个插头端子的阻抗从而解决通过大电流时温升过高的问题,也减少插头端子的制作材料种类和组装次数以降低加工成本并提升了结构可靠性。
8.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扁平管段设置为沿所述插接管体的轴线方向压制成型的扁平管结构。
9.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扁平管段偏向所述接线管体的远离所述插接管体的一侧设置。
10.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插接管体的外径小于所述接线管体的外径。
11.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插接管体的内径小于所述接线管体的内径。
12.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扁平管段的与所述插接管体连接的一端开设有轴线与所述插接管体轴线共线的一通孔。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储能高压连接器插头,包括上述的插头端子。
14.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还包括壳体,所述插头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插接管体内插设有插头转簧端子。
15.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扁平管段的与所述插接管体连接的一端开设有轴线与所述插接管体轴线共线的一通孔,所述通孔中插设有伸入所述插接管体内部的插头防触指针。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储能高压连接器,包括插座和上述的插头。
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中,该种插头端子为由一单体管件经对其中段弯折形成的一90
°
弯管,其中扁平管段为由单体管件的部分管段经压制形成的一段连续的扁平管结构。相较于现有的由两种管件铆压形成的插头端子,该种插头端子由一单件管件经压制和弯折形成,不仅减少了端子的多点连接以降底整个插头端子的阻抗从而解决通过大电流时温升过高的问题,也减少插头端子的制作材料种类和组装次数以降低加工成本并提升了结构可靠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储能高压连接器插头端子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储能高压连接器插头端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储能高压连接器插头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储能高压连接器插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储能高压连接器插头的爆炸示意图;
25.图中标记为:
26.1、插接管体;2、扁平管段;2a、通孔;3、接线管体;4、插头外壳;5、插头螺帽;6、插头t形防水圈;7、插头夹线帽;8、插头转簧端子;9、插头防水圈;10、插头防触指针;11、插头按钮;12、插头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
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实施例1:
31.一种储能高压连接器插头端子,该种插头端子的结构性能更好,安装步骤少,生产成本低,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32.该种储能高压连接器插头端子设置为由一单体管件经对其中段弯折形成的一90
°
弯管,该种插头端子包括依序连接的一插接管体1、一扁平管段2和一接线管体3。其中,插接管体1为一圆管件,接线管体3为一圆管件,扁平管段2设置为由单体管件的部分管段经压制形成的一段连续的扁平管结构,扁平管段2的内壁相互接触或留有一微小的间隙。扁平管段2设置为沿插接管体1的轴线方向压制成型的扁平管结构,扁平管段2整体偏向接线管体3的远离插接管体1的一侧设置,扁平管段2的两端部逐渐扩口过渡与插接管体1和接线管体3的一端连接。插接管体1轴线与接线管体3的轴线相交且垂直,扁平管段2的与插接管体1连接的一端的轴线与插接管体1的轴线共线。
33.本实施例中,该种插头端子为由一单体管件经对其中段弯折形成的一90
°
弯管,其中扁平管段2为由单体管件的部分管段经压制形成的一段连续的扁平管结构。相较于现有的由两种管件铆压形成的插头端子,该种插头端子由一单件管件经压制和弯折形成,不仅减少了端子的多点连接以降底整个插头端子的阻抗从而解决通过大电流时温升过高的问题,也减少插头端子的制作材料种类和组装次数以降低加工成本并提升了结构可靠性。
34.本实施例中,在扁平管段2的与插接管体1连接的一端开设有一通孔2a,该通孔2a的轴线与插接管体1轴线共线设置,用于插接插头防触指针10。
35.实施例2:
36.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37.本实施例中,该种插头端子采用的单体管件为大小头异径管,其中,插接管体1的外径小于接线管体3的外径,扁平管段2为单体管件的外径较小的一段经弯折后压制而成,插接管体1的内径小于接线管体3的内径。
38.实施例3:
39.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储能高压连接器插头,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40.该种储能高压连接器插头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插头端子,其还包括由插头外壳4和插头螺帽5组成的壳体以及插头t形防水圈6、插头夹线帽7、插头转簧端子8、插头防水圈9、插头防触指针10、插头按钮11和插头弹簧12。具体的,插头外壳4内部具有一容腔,插头端子的插接管体1、扁平管段2和接线管体3的上半段整体设置于该容腔中,接线管体3的下
半段上套设有插头t形防水圈6,插头t形防水圈6上套设有插头夹线帽7,插头螺帽5套设在插头夹线帽7上并通过其顶部与插头外壳4的底部螺接将接线管体3、插头t形防水圈6和插头夹线帽7紧固在一起,插头外壳4套设在插接管体1的部分结构上套设有一插头防水圈9,插接管体1内插设有一插头转簧端子8,插接管体1内还通过通孔2a插接有一伸入其内部的插头防触指针10,插头防触指针10从插头转簧端子8内穿过且不突出至插头外壳4外部,插头按钮11活动插装于插头外壳4上,插头按钮11上套设有一用于使之复位的插头弹簧12,插头按钮11和插头弹簧12配合使用可使插头与插座连接时能相互锁定。
41.实施例4:
42.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储能高压连接器,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43.该种储能高压连接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插头以及与该插头配套使用的插座,插头与插座插配时,插头上的插头按钮11能与插座上的锁槽插配相互锁定。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