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弹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1714发布日期:2022-12-24 02:5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弹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芯弹夹。


背景技术:

2.锂电池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由于其具有电压高,循环充放电寿命长,对环境污染小和自放电率低等诸多优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上,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便捷式小型电器等。
3.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电芯半成品在不同工序之间进行流转也逐渐走向标准化。电芯的主要半成品分为浆料、极片、含气袋的半成品电芯和成品电芯。浆料进行流转主要通过浆料管道实现,极片进行流转主要通过极片卷筒实现,半成品电芯进行流转主要通过电芯弹夹实现,成品电芯进行流转主要通过吸塑盘实现。
4.现有的电芯弹夹不能对多种尺寸的电芯进行流转,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芯弹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芯弹夹不能对多种尺寸的电芯进行流转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弹夹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电芯的放置、堆叠、流转,有效的提高弹夹的通用性。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电芯弹夹,包括:
8.固定架;
9.底板,设置于固定架上,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沿z轴方向延伸形成凸部;
10.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
11.夹持机构,可滑动设置于所述调节机构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避空位,所述凸部位于所述第一避空位内。
12.优选的,所述凸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底板的宽度。
13.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内均设置有第一定位件,所述底板通过所述第一定位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凸部的宽度。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包括第一夹持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凸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均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凹槽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避空位。
16.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滑杆、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并
列设置,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滑杆的两端均沿x轴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固定架之间连接有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滑杆与所述固定架之间连接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杆上,所述第二夹持部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杆上。
17.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第一凸块、第二凸块、第二定位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凸块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杆上,所述第二定位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一滑杆连接;
18.所述第二滑动部包括第三凸块、第四凸块、第三定位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并列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三凸块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四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杆上,所述第三定位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凸块、所述第四凸块与所述第二滑杆连接。
19.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均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滑杆、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滑杆分别沿y轴的方向设置。
20.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连接件,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框上,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框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框上,所述第二固定框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框的上方,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框和所述第二固定框。
21.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框上设置有第二避空位。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23.一种电芯弹夹,通过固定架、底板、调节机构、夹持机构的配合使用,底板、调节机构均设置于固定架上,底板的两端分别沿z轴方向延伸形成凸部,夹持机构可滑动设置于调节机构上,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部、以及与第一夹持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设置于底板的两端,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避空位,凸部位于第一避空位内。使用时,将电芯放在底板上,可以多个电芯进行堆叠,电芯可以通过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进行定位,从而可以堆叠更多的电芯。当需要放置不同尺寸的电芯时,可以通过调节机构对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也可以通过夹持机构对第一避空位和凸部之间间隙的调节,从而使弹夹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电芯的放置、堆叠、流转,有效的提高弹夹的通用性。
2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32.10、固定架;10a、第一滑槽;10b、第二滑槽;11、第一固定框;12、第二固定框;121、第二避空位;13、连接件;
33.20、底板;21、凸部;22、第一定位孔;23、第二定位孔;
34.30、调节机构;31、第一滑杆;32、第二滑杆;33、第一滑动部;331、第一凸块;332、第二凸块;333、第二定位件;34、第二滑动部;341、第三凸块;342、第四凸块;343、第三定位件;
35.40、夹持机构;41、第一夹持部;42、第二夹持部;43、第一夹持件;44、第二夹持件;45、凹槽;
36.50、第一定位件;
37.a、凸部的宽度;b、底板的宽度;c、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请参阅图1~5,一种电芯弹夹,包括固定架10、底板20、调节机构30、夹持机构40;底板20,设置于固定架10上,底板20的两端分别沿z轴方向延伸形成凸部21;调节机构30,设置于固定架10上;夹持机构40,可滑动设置于调节机构30上,夹持机构40包括第一夹持部41、以及与第一夹持部41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部42,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分别设置于底板20的两端,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之间设置有第一避空位,凸部21位于第一避空位内。
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为一种电芯弹夹,通过固定架10、底板20、调节机构30、夹持机构40的配合使用,底板20、调节机构30均设置于固定架10上,底板20的两端分别沿z轴方向延伸形成凸部21,夹持机构40可滑动设置于调节机构30上,夹持机构40包括第一夹持部41、以及与第一夹持部41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部42,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分别设置于底板20的两端,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之间设置有第一避空位,凸部21位于第一避空位内。使用时,将电芯放在底板20上,可以多个电芯进行堆叠,电芯可以通过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进行定位,从而可以堆叠更多的电芯。当需要放置不同尺寸的电芯时,可以通过调节机构30对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也可以通过夹持机构40对第一避空位和凸部21之间间隙的调节,从而使弹夹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电芯的放置、堆叠、流转,有效的提高弹夹的通用性。
41.需要说明的是,底板20用于承载电芯,底板20的尺寸需要与电芯的尺寸相匹配。
42.在本实施例中,凸部21的宽度a小于或等于底板20的宽度b。通过凸部21的宽度a小于或等于底板20的宽度b的设置,当电芯的宽度小于底板20的宽度b时,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在调节过程中,无法对电芯进行定位,从而在电芯的堆叠、流转的过程中,电芯会出现晃动,不利于后续对电芯的处理。
43.在本实施例中,底板2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22和第二定位孔23,第一定位孔22和
第二定位孔23内均设置有第一定位件50,底板20通过第一定位件50固定于固定架10上。通过第一定位孔22、第二定位孔23的设置,第一定位孔22和第二定位孔23内均设置有第一定位件50,底板20通过第一定位件50固定于固定架10上,有效的对底板20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底板20发生移动。
4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孔22、第二定位孔23还具有定位作用,当需要顶升设备对弹夹进行升降时,可通过第一定位孔22、第二定位孔23进行定位。
4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22和第二定位孔23之间的距离c大于或等于凸部21的宽度a。通过第一定位孔22和第二定位孔23之间的距离c大于或等于凸部21的宽度,当电芯的宽度小于第一定位孔22和第二定位孔23之间的距离c时,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在调节过程中,无法对电芯进行定位,从而在电芯的堆叠、流转的过程中,电芯会出现晃动,不利于后续对电芯的处理。
4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均包括第一夹持件43、以及与第一夹持件43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件44,第一夹持件43和第二夹持件44分别设置于凸部21的两端,第一夹持件43和第二夹持件44上均设置有凹槽45,第一夹持件43和第二夹持件44的凹槽45连通形成第一避空位。通过第一夹持件43、第二夹持件44的设置,第一夹持件43和第二夹持件44分别设置于凸部21的两端,第一夹持件43和第二夹持件44上均设置有凹槽45,第一夹持件43和第二夹持件44的凹槽45连通形成上述的第一避空位,使用时,将电芯放在底板20上,调节第一夹持件43和第二夹持件44之间的距离,使第一夹持件43和第二夹持件44对电芯进行定位,防止电芯晃动。
4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持件43、第二夹持件44的横截面为l型、t型、十字型中的一种,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48.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30包括第一滑杆31、第二滑杆32,第一滑杆31和第二滑杆32并列设置,第一滑杆31的两端和第二滑杆32的两端均沿x轴方向延伸,且第一滑杆31与固定架10之间连接有第一滑动部33,第二滑杆32与固定架10之间连接有第二滑动部34,第一夹持部41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杆31上,第二夹持部42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杆32上。通过第一滑杆31、第二滑杆32的设置,第一滑杆31和第二滑杆32并列设置,第一滑杆31与固定架10之间连接有第一滑动部33,第二滑杆32与固定架10之间设置有第二滑动部34,通过调节第一滑动部33和第二滑动部34,有效的对第一滑杆31和第二滑杆3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第一夹持部41可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杆31上,第二夹持部42可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杆32上,从而使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可以根据电芯的长度调节两者在z轴方向上的距离。
4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33包括第一凸块331、第二凸块332、第二定位件333,固定架10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0a,第一凸块331可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10a内,第二凸块332设置于第一滑杆31上,第二定位件333依次穿过第一凸块331、第二凸块332与第一滑杆31连接;
50.第二滑动部34包括第三凸块341、第四凸块342、第三定位件343,固定架10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10a并列的第二滑槽10b,第三凸块341可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槽10b内,第四凸块342设置于第二滑杆32上,第三定位件343依次穿过第三凸块341、第四凸块342与第二滑杆32连接。通过第一凸块331、第二凸块332、第二定位件333、第三凸块341、第四凸块342、第三定位件343的配合使用,固定架10上并列设置有第一滑槽10a和第二滑槽10b,第一凸块
331可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10a内,第三凸块341可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槽10b内,第二凸块332设置于第一滑杆31上,第四凸块342设置于第二滑杆32上,第二定位件333依次穿过第一凸块331、第二凸块332与第一滑杆31连接,第三定位件343依次穿过第三凸块341、第四凸块342与第二滑杆32连接,有效的实现第一滑动部33与第一滑杆31的连接,第二滑动部34与第二滑杆32的连接,有效的使第一滑动部33带动第一滑杆31、第二滑动部34带动第二滑杆32在固定架10上滑动。
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杆31和第二滑杆32均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滑杆31、至少两个第二滑杆32分别沿y轴的方向设置。通过第一滑杆31、第二滑杆32均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滑杆31、至少两个第二滑杆32分别沿y轴的方向设置,有效的使第一滑杆31带动第一夹持部41、第二滑杆32带动第二夹持部42滑动的过程更加稳定,同时提高第一夹持部41在第一滑杆31上、第二夹持部42在第二滑杆32上的滑动更加稳定。
52.需要说明的是,x轴、y轴、z轴相互垂直。
53.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0包括第一固定框11、第二固定框12、连接件13,底板20设置于第一固定框11上,调节机构30设置于第一固定框11和/或第二固定框12上,第二固定框12设置于第一固定框11的上方,连接件13连接第一固定框11和第二固定框12。通过第一固定框11、第二固定框12、连接件13的配合使用,底板20设置于第一固定框11上,调节机构30设置于第一固定框11和/或第二固定框12上,连接件13连接第一固定框11和第二固定框12,有效的实现对固定架10的安装。
5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框11、第二固定框12、连接件13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连接件13设置有四个,四个连接件13设置于第一固定框11的四角处。
5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框12上设置有第二避空位121。通过第二避空位121的设置,第二避空位121为设备感应的避空位,当弹夹将电芯流转至加工工位时,便于该加工工位对弹夹的位置进行定位。
5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