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1138发布日期:2022-09-21 03:09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射频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2.射频连接器在工业领域内应用非常广泛,它通常被使用在汽车、机器人、军事、焊接工业和其它要求互联的设备上。射频连接器的机械性能主要考虑电缆保持力、接触紧密性和耐久力,即缆芯与连接器可靠连接,在轴向和径向都不产生位移;同时还需要考虑装配便利性和装配效率,而螺母连接方式需要不断旋紧螺母,使得该类装配效率低下。对于需要改变出线方向的连接器,零件的数量以及装配更加复杂。
3.例如公开号cn21275123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侧出线连接器头、一种连接器座和一种连接器,所述侧出线连接器头包括:出线端、转接部和用于与连接器座插接的插接端,插接端内设有预设数量的第一插针,转接部和插接端可转动连接,出线端和转接部固定连接,第一插针的设置方向与出线端的出线方向互呈预设角度。本技术所提供的侧出线连接器头由插接端输入信号,由出线端输出信号。该连接器装配过程复杂,采用较多紧固件,例如螺丝、衔接环等,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射频连接器,以解决变角度连接器的装配零件多,装配工序复杂的问题。
5.一种射频连接器,包括线缆、屏蔽壳、压座和电极;
6.所述压座固定于所述屏蔽壳内,所述压座内设有连通的腔一和腔二,所述腔一的前侧设有开口段一,所述腔二的顶部设有开口段二,所述线缆的缆芯由所述开口段一插入所述压座内,并由所述电极夹紧;
7.所述电极包括一体成型的夹座和夹翅,所述夹座为翻折状的金属弹片,所述夹座位于腔一内且夹紧缆芯,所述夹翅由所述夹座的左右两侧向上弯折入所述腔二内。
8.优选的,所述压座的腔一后侧设有限位段,所述夹座的尾部定位于所述限位段内。
9.优选的,所述夹座的前端设有上下两个自由端,两个自由端之间设有用于夹紧所述缆芯的间隙。
10.优选的,位于下方的自由端向下弯折成拱形,抵紧所述压座。
11.优选的,所述压座的底部设有舌片,所述舌片的根部位于压座的后侧,所述舌片的前端可上下活动,所述夹座的自由端抵紧所述舌片。
12.优选的,所述屏蔽壳的底部设有托底,所述舌片紧贴于所述托底上方。
13.优选的,所述夹座的顶部设有避让孔,所述缆芯的端部受挤压变形时伸入所述避让孔内。
14.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壳包括座筒,用于固定压座;所述座筒为圆筒形,所述座筒的前侧、左侧和右侧均设有卡孔,所述压座上分别设有与卡孔一一对应的的限位凸起,所述限
位凸起插入所述卡孔内。
15.优选的,所述座筒的侧壁前侧设有开缝,所述限位凸起压入所述卡孔内时,所述开缝处变形张开。
16.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壳的前端设有卡线部一和卡线部二,所述卡线部一和卡线部二的顶部均开口,所述卡线部一卡持线缆的外壳,所述卡线部二卡持线缆的绝缘层。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在压座内设有连通的腔一和腔二,腔一用于定位电极的夹座,腔二用于定位电极的夹翅,同时在腔一的前侧设置开口段一,使缆芯穿过开口段一插入夹座内,由夹座夹紧;通过开口段二使电极与另一个配对的电极卡接,实现线缆之间的电性连接,同时利用腔二对该电极的夹翅的限位作用,使夹翅能与配对电极之间可靠地卡接,无需安装多余的紧固件即可实现连接器的可靠连接,减少了装配工序。
19.压座固定于所述屏蔽壳内,一方面对电极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与电极和屏蔽壳互相配合,将缆芯牢固地夹紧于压座内,使缆芯与电极之间实现可靠的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23.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图5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标记为:1、线缆;2、屏蔽壳;3、压座;4、电极;5、座筒;6、托底;7、腔一;8、腔二;9、开口段一;10、开口段二;11、夹座;12、夹翅; 13、限位段;14、自由端;15、舌片;16、避让孔;17、卡孔;18、限位凸起; 19、开缝;20、卡线部一;21、卡线部二;22、缆芯;23、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射频连接器,包括线缆1、屏蔽壳2、压座3和电极4。
29.屏蔽壳2包括圆筒形的座筒5,座筒5的底部带托底6,压座3固定于座筒 5内,且紧贴托底6,由托底6支撑。
30.请参考图2和图6,压座3内设有连通的腔一7和腔二8,电极4安装于腔一7和腔二8内。腔一7的前侧设有开口段一9,腔二8的顶部设有开口段二 10,线缆1的缆芯22由开口段一9插入压座3内,并由电极4夹紧,实现缆芯 22的固定、以及缆芯22与电极4之间的电性连接。
31.具体地,请参考图2和图7,电极4包括一体成型的夹座11和夹翅12,夹座11为翻折状的金属弹片,夹座11位于腔一7内且夹紧缆芯22。夹翅12由夹座11的左右两侧向上弯折进入腔二8内,由腔二8定位,与另一个配对电极 4之间可靠地卡接。
32.压座3的腔一7后侧设有限位段13,夹座11的尾部定位于限位段13内。夹座11的前
端设有两个用于夹持的自由端14,两个自由端14沿上下方向设置,它们之间设有用于夹紧缆芯22的间隙。其中,位于下方的自由端14向下弯折成拱形,抵紧压座3,使其在压座3的反作用力下夹紧缆芯22。
33.请参考图3,为了将电极4安装于压座3内,在压座3的底部成型有舌片 15,舌片15的根部位于压座3的后侧,舌片15的前端可以向下掰开,从而形成较大的开口,通过该开口将电极4塞入腔一7和腔二8内,安装完成后,舌片15在由自身的弹性自动复位成水平状态,紧贴屏蔽壳2的托底6,此时夹座 11的位于下方的自由端14抵紧舌片15。
34.夹座11的顶部设有避让孔16,缆芯22的端部受挤压向上变形时伸入避让孔16内,避免缆芯22的端部挤压夹座11而使其变形或者断裂。
35.请参考图1,在座筒5的前侧、左侧和右侧均设有卡孔17,压座3上分别设有与卡孔17一一对应的的限位凸起18,限位凸起18插入卡孔17内,从而将压座3固定于屏蔽壳2的座筒5内。其中位于压座3前侧的限位凸起18内设置腔一7的开口段一9,使缆芯22由该方向插入压座3内。
36.为了快速将压座3和线缆1组装于座筒5内,在座筒5的侧壁前侧设有开缝19,组装压座3时,可以轻微地掰开开缝19,使开缝19处变形张开,然后将限位凸起18压入卡孔17内,同时将线缆1经过开缝19压入屏蔽壳2内。座筒5的侧壁左侧和右侧各设有缺口23,使压座3的另外两个限位凸起18可以顺利地压入卡孔17内。
37.屏蔽壳2的前端设有卡线部一20和卡线部二21,卡线部一20和卡线部二 21的顶部均开口,使线缆1经过开口装入卡线部一20和卡线部二21内。卡线部一20卡持线缆1的外壳,卡线部二21卡持线缆1的绝缘层。
38.本连接器的安装方法为:
39.向下掰开压座3的舌片15,将电极4的夹翅12塞入腔一7内,夹座11塞入腔二8内,然后松开舌片15,舌片15自动复原,电极4在压座3内安装完成;
40.将线缆1的缆芯22从压座3前侧的开口段一9插入腔一7内,并挤入夹座 11的上下两个自由端14之间,由夹座11预夹紧;
41.轻微地掰开座筒5的开缝19,使其张开,将压座3压入座筒5内,并且使压座3的限位凸起18卡入座筒5的卡孔17内,使舌片15紧贴屏蔽壳2的托底 6,此时舌片15受到托底6的可靠支撑,使夹座11可靠地夹紧缆芯22,避免缆芯22脱落,同时缆芯22经过开缝19后压入屏蔽壳2内,压座3在座筒5 内安装完成;
42.按压卡线部一20和卡线部二21,使它们分别夹紧线缆1的外壳和绝缘层,完成连接器的安装。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