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93726发布日期:2022-12-10 03:5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接插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


背景技术:

2.线缆时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等多重作用,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而用于氢燃料模组的线缆则是众多线缆类型中的一种。
3.现有的电器线缆接插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能方便工作人员将其与线缆进行快速连接,且在连接后线缆的固定效果较差,容易导致线缆在后续的使用时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影响了线缆对电力的输送,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因此,亟需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
5.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6.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壳体,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和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壳体的一侧,所述金属片的顶部设置有压紧组件,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的一侧均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插杆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所述插杆的一侧开设有圆孔,所述定位槽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上壳体顶部外壁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一侧的横板,所述横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夹持环,所述第三螺纹杆远离所述夹持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的一侧均开设有插
孔,所述插孔的内部均插接有插柱,所述插柱的一端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柱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输出端套接有弹簧,所述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圆周外壁与所述插孔的圆周内壁相抵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外壁开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四螺纹孔的圆周内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
13.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在工作人员将线缆与接插件进行连接时,工作人员可以首先将线缆插入至放置槽内部并将其剥离端与金属片相接触,随后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柱的转动可以调动上壳体与下壳体进行密封,在上壳体一侧插杆与下壳体顶部定位槽插接固定后工作人员通过多组第二螺纹杆来对插杆进行有效的固定,避免接插头在使用的过程中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的情况发生,同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第三把手来使第一螺纹杆带动压板下移对线缆的剥离端进行压紧固定,避免接插件在使用的过程中线缆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保证了接插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置槽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柱抽离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下壳体;2、接头本体;3、第一螺纹孔;4、第一螺纹杆;5、第二螺纹杆;6、第三螺纹杆;7、第一把手;8、第二把手;9、连接板;10、第三把手;11、上壳体;12、连接件;13、转动柱;14、固定框;15、夹持环;16、放置槽;17、横板;18、固定螺杆;19、轴承;20、压板;21、安装槽;22、金属片;23、定位槽;24、插柱;25、插孔;26、弧形板;27、伸缩杆;2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1
21.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包括下壳体1,下壳体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框14,固定框14的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柱13,转动柱13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2,连接件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壳体11,下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6和安装槽21,安装槽2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片22,金属片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头本体2,接头本体2的一端延伸至下壳体1的一侧,金属片22的顶部设置有压紧组件,下壳体1与上壳体11的一侧均设置有夹持组件,上壳体1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7;
22.在工作人员将线缆与接插件进行连接时,工作人员可以首先将线缆的插入至放置槽16内部并将其剥离端与金属片22相接触,随后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柱13的转动可以调动上壳体11与下壳体1进行密封。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壳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杆,下壳体1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定位槽23,插杆与定位槽23相配合,插杆的一侧开设有圆孔,定位槽23的一侧内
壁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5;
24.在上壳体11一侧插杆与下壳体1顶部定位槽23插接固定后工作人员通过多组第二螺纹杆5来对插杆进行有效的固定,避免接插头在使用的过程中上壳体11与下壳体1分离的情况发生。
2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压紧组件包括开设在上壳体11顶部外壁的第一螺纹孔3,第一螺纹孔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10,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19,轴承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20;
26.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第三把手10来使第一螺纹杆4带动压板20下移对线缆的剥离端进行压紧固定,避免接插件在使用的过程中线缆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保证了接插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27.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下壳体1与上壳体11一侧的横板17,横板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螺纹孔,第三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杆6,第三螺纹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夹持环15,第三螺纹杆6远离夹持环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8;
28.在工作人员将线缆插入至接插件内部可以手持并转动第二把手8,通过转动第二把手8可以带动第三螺纹杆6可以夹持环15做竖直运动,从而通过两组夹持环15做竖直相向运动能够有效的将线缆进行夹紧固定,保证了线缆在实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29.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下壳体1与上壳体11的一侧均开设有插孔25,插孔25的内部均插接有插柱24,插柱24的一端与横板17固定连接;
30.工作人员通过抽动插柱24可以对夹持组件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其能够在不同位置对线缆进行夹持固定,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31.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插柱24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伸缩杆27,伸缩杆27的输出端套接有弹簧28,伸缩杆2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26,弧形板26的圆周外壁与插孔25的圆周内壁相抵触;
32.在工作人员抽动插柱24的过程中通过伸缩杆27和弹簧28的配合作用,可以使固定在伸缩杆27输出端的弧形板26抵紧在插孔25的圆周内壁,实现对插柱24的任意位置定位功能。
33.实施例2
34.请参阅图2~图4,相较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还包括:两组连接板9的顶部外壁开设有第四螺纹孔,第四螺纹孔的圆周内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18;
35.在工作人员在户外使用时可以通过固定螺杆18将接插件与地面进行固定连接,避免工作人员在拉动线缆的过程中不慎将接插件与氢燃料模组相分离的情况发生,对接插件起到了良好的固定效果。
3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