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4732发布日期:2023-02-28 21:05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2.传统电池包的输出电压是固定的,但目前已出现通过设置多个电池组件,并通过连接部件来选择将电池组件串联来输出、或者将电池组件并联来输出,实现电池包的多电压输出,以此来应对需要不同电压的电动工具或电动机器。
3.现有的多电压电池包,在电池组件串联输出和电池组件并联输出之间切换时,其需要借助复杂的切换机构或切换开关;且针对电池包不同的输出电压,有时需要用电设备配备不同的插电模块与之匹配。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电路切换简单,且输出接口统一、无需改动用电设备插电模块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供电系统。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电池包,至少具有第一输出状态和第二输出状态,包括:
6.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所述第一电池包括与第一电池正负极分别电连接的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所述第二电池包括与第二电池正负极分别电连接的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在所述电池包第一输出状态和第二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一正极端子与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均被配置为与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和负极输入端子电连接以输出电压;
7.在所述电池包第一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正极端子相连,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共同被配置为所述电池包的正极输出;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相连,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共同被配置为所述电池包的负极输出,所述正极输出和所述负极输出之间适于输出第一电压;
8.在所述电池包第二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单独被配置为所述电池包的正极输出,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单独被配置为所述电池包的负极输出,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导电相连,以将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串连,所述正极输出和所述负极输出之间适于输出第二电压。
9.进一步地,在第一输出状态下,所述正极输入端子依次插入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正极端子,使得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正极端子相连;所述负极输入端子依次插入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使得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相连;
10.在第二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与所述正极输入端子和所述负极输入端子不接触。
11.进一步地,在第二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可相对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位移,以使得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与所述正极输入端子和所述负极输入端子不接触。
12.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导电连接件,在第二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位移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使得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导电相连。
13.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正极端子和第三负极端子,所述第三正极端子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负极端子与所述第一负极端子电连接;
14.所述第二正极端子、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可在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以及所述第三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三负极端子之间位移。
15.进一步地,在第二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随同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位移,当位移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使得所述第三正极端子与所述第三负极端子电连接,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导电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固定配置,所述第二正极端子、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活动配置。
17.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包括第一固定座和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座;
18.所述第一固定座适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以及所述第三正极端子与第三负极端子;
19.所述第一滑座适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以及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
20.进一步地,于所述第一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第一固定座限位配合,二者保持相对静止;于所述第二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第一固定座限位分离,所述第一滑座适于被驱动沿所述第一固定座朝向所述第三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三负极端子位移。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第一固定座闩锁连接,其二者之一配置设有闩锁,另一者设有与之对应的闩槽,于所述第一输出状态下,所述闩锁与所述闩槽对应闩锁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状态下,所述闩锁与所述闩槽脱离。
22.进一步地,沿用电设备与所述电池包的配接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一行程部、第二行程部和第三行程部;
23.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位于所述第一行程部;
24.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以及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行程部,所述第二行程部适于活动位移;
25.所述第三正极端子和第三负极端子位于所述第三行程部。
26.进一步地,于所述第一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一行程部和所述第二行程部保持相对静止,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和负极输入端子分别穿入所述第一行程部和所述第二行程部,以使得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正极端子被所述正极输入端子相连,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被所述负极输入端子相连;
27.于所述第二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一行程部保持静止,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和负极输入端子分别穿入所述第一行程部,同时所述第二行程部朝向所述第三行程部位移,
以使得所述第二行程部内的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远离所述用电设备,所述第三正极端子和第三负极端子被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导电相连,以将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串连,所述第一正极端子被所述正极输入端子相连,所述第二负极端子被所述负极输入端子相连。
28.进一步地,于所述第一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一行程部和所述第二行程部限位配合,二者保持相对静止;
29.于所述第二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一行程部和所述第二行程部适于在外界作用下限位分离,所述第二行程部被外界驱动朝向所述第三行程部位移。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以及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于所述第二行程部适于被联动。
31.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可在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以及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之间位移。
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正极端子、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固定配置,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二正极端子活动配置。
33.进一步地,在第一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与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保持静止;
34.在第二输出状态,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被外界驱动朝向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运动,进而使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导电相连。
35.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包括第二固定座和与所述第二固定座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座;
36.所述第一正极端子、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座上。
37.进一步地,于所述第一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二滑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限位配合,二者保持相对静止;
38.于所述第二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二滑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限位分离,所述第二滑座适于被驱动沿所述第二固定座朝向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滑动。
3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闩锁连接,且其二者之一配置设有闩锁,另一者设有与之对应的闩槽,于所述第一输出状态下,所述闩锁与所述闩槽对应闩锁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状态下,所述闩锁与所述闩槽脱离。
4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沿其自身的高度方向自下而上分别设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
41.在第一输出状态下,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和负极输入端子分别沿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两者的所述第一插接部插入,所述正极输入端子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正极端子,所述负极输入端子依次连接第二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
42.在第二输出状态下,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和负极输入端子分别沿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两者的所述第二插接部插入,所述正极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正极端子相连,且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之间不接触;所述负极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二负极端子相连,且与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之间不接触。
43.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一正极端子、所述第二正极端子、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均固定配置,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活动配置;
44.在第二输出状态下,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和/或负极输入端子驱使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将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导电相连。
4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电池包中,且处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的上方;
46.在第二输出状态下,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和/或负极输入端子适于驱使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转动,以将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导电相连。
47.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包括有安装座,所述第一正极端子、所述第二正极端子、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通过转轴铰接在所述安装座上。
48.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上配置有一开关,在所述第二输出状态下,所述开关将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导电连接。
49.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输出状态下,所述开关驱使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与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不接触。
50.进一步地,沿用电设备和所述电池包的配接方向,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51.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提出一种电池包,至少具有第一输出状态和第二输出状态,包括:
52.第一电池、第二电池和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池包括与第一电池正负极分别电连接的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所述第二电池包括与第二电池正负极分别电连接的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在所述电池包第一输出状态和第二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一正极端子与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均被配置为与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和负极输入端子电连接以输出电压;其中,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以及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之间;
53.在所述电池包第一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导电连接,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共同被配置为所述电池包的正极输出;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导电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共同被配置为所述电池包的负极输出,所述正极输出和所述负极输出之间适于输出第一电压;
54.在所述电池包第二输出状态下,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单独被配置为所述电池包的正极输出,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单独被配置为所述电池包的负极输出,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在外力的驱使下,朝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侧位移,以使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将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导电连接,所述正极输出和所述负极输出之间适于输出第二电压。
5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提出一种用电设备供电系统,包括:
56.第一用电设备,其配置为被允许在第一电压下被驱动,包括第一连接部;
57.第二用电设备,其配置为被允许在第二电压下被驱动,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
58.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所述第一电池包括与第一电池正
负极分别电连接的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所述第二电池包括与第二电池正负极分别电连接的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第一用电设备或第二用电设备与电池包相连时,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均与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相连;
59.与第一用电设备相连时,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正极端子相连,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二正极端子共同被配置为所述电池包的正极输出;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相连,第二负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共同被配置为所述电池包的负极输出,所述正极输出和所述负极输出之间适于输出第一电压;
60.与第二用电设备相连时,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单独被配置为所述电池包的正极输出,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单独被配置为所述电池包的负极输出,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导电相连以将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串连,所述正极输出和所述负极输出之间适于输出第二电压。
6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同配置的正极输入端子和负极输入端子。
6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一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正极输入端子和所述负极输入端子之间,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相对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位移,以使得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与所述正极输入端子和所述负极输入端子不接触。
63.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驱动件还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相对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位移,以使得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导电相连。
64.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驱动件还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相对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位移,以使得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导电相连。
65.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第三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部可驱使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位移,以使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导电相连。
6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被配置于靠近所述电池包的开放端口处。
6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8.本实用新型中,在电池包中设置有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第一电池分别设置了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第二电池分别设置了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当小电压需求的用电设备插入,驱使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二正极端子导电相连,第二负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导电相连时,电池包中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并联输出第一电压;当大电压需求的用电设备插入,驱使第二正极端子与第一正极端子不接触,第一负极端子与第二负极端子不接触,以及使得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导电连接,电池包中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串联输出第二电压(该第二电压大于第一电压);即电池包可实现一大、一小双电压输出。在电池包双电压输出的切换过程中,通过用电设备的插电模块插入,即可对电池包内部的输出电路进行切换,无需人为的对电池包进行任何档位开关调节或其他操作,可有效防止发生忘调档位开关而导致电池包向用电设备大电压输出,而烧坏用电设备的情况。且
大、小电压输出通过同一插接口即可实现。
附图说明
6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70.图2为实施例一中各正、负极端子的分布示意图;
71.图3为实施例一中电池包在第一输出状态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72.图4为实施例一中电池包在第二输出状态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73.图5为实施例一中电池包与第一连接部配接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74.图6为实施例一中电池包与第一连接部配接状态的示意图;
75.图7为实施例一中电池包与第一连接部配接状态的剖视图;
76.图8为实施例一中电池包与第一连接部配接状态的另一剖视图;
77.图9为实施例一中电池包与第二连接部配接状态的示意图;
78.图10为实施例一中电池包与第二连接部配接状态的示意图;
79.图11为实施例一中电池包与第二连接部配接状态的剖视图;
80.图12为实施例一中电池包与第二连接部配接状态的另一剖视图;
81.图13为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82.图14为实施例二中各正、负极端子的分布示意图;
83.图15为图14的立体图;
84.图16为图15的半剖示意图;
85.图17为实施例三中连接导体和各正、负极端子的分布示意图;
86.图18为图17的立体图;
87.图19为图18中第三导电连接件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88.图20为实施例三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插入电池包前的示意图。
89.图中:
90.100、电池包;10、安装座;11、第一导电连接件;12、第一固定座;13、第一滑座;14、闩锁;15、闩槽;16、第三导电连接件;16a、转轴;17、第二导电连接件;18、第二固定座;19、第二滑座;10a、第一行程部;10b、第二行程部;10c、第三行程部;
91.200、第一连接部;20、正极输入端子;21、负极输入端子;
92.300、第二连接部;30、驱动件;
93.b1、第一电池;b2、第二电池;b1+、第一正极端子;b1-、第一负极端子;b2+、第二正极端子;b2-、第二负极端子;b3+、第三正极端子;b3-、第三负极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94.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95.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9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
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9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98.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99.实施例一:
100.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包100,至少具有第一输出状态和第二输出状态,在第一输出状态下和第二输出状态下,电池包100分别输出两种不同的电压,可供不同的用电设备使用。在第一输出状态下,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并联输出;在第二状态下,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串联输出,串联输出的电压大于并联输出的电压。
101.电池包100包括: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均可以包含有多个电池单体;第一电池b1包括与第一电池b1正负极分别电连接的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一负极端子b1-;第二电池b2包括与第二电池b2正负极分别电连接的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二负极端子b2-;沿用电设备和电池包100的配接方向,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正极端子b2+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以便于正极输入端子20直线插入连接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正极端子b2+;第二负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以便于负极输入端子21直线插入连接第二负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在电池包100第一输出状态和第二输出状态下,第一正极端子b1+与第二负极端子b2-均被配置为与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电连接以输出电压。所以,无论用电设备需要接入的是大电压还是小电压,均是通过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20插接至第一正极端子b1+,用电设备的负极输入端子21插接至第二负极端子b2-,电池包100仅通过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即可输出两种电压,接口统一。
102.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池包100的大电压输出和小电压输出不同输出,均是通过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输出。所以在电池包100上只需设置一对正、负极对接插口即可实现不同电压的输出,大电压需求的用电设备和小电压需求用电设备两者的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的外形、长短和间距等参数都可以设置成相同的,即两者可设置相同配置的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不需要对用电设备的正、负极输入端子21再做额外的改动,通用性强,且使用成本低。
103.本实施例中,电池包100还包括第三正极端子b3+、第三负极端子b3-和第一导电连接件11,第三正极端子b3+与第二正极端子b2+电连接,第三负极端子b3-与第一负极端子b1-电连接;第一导电连接件11主要用于控制第三正极端子b3+与第三负极端子b3-之间的连通或者断开。
104.如图3所示,在电池包100第一输出状态下,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正极端子b2+
相连,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正极端子b2+共同被配置为电池包100的正极输出;第二负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相连,第二负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共同被配置为电池包100的负极输出,正极输出和负极输出之间适于输出第一电压。在该状态下,导电连接件11未插入第三正极端子b3+和第三负极端子b3-中,第三正极端子b3+和第三负极端子b3-之间处于未导通状态。
105.其中,第一连接部200为第一用电设备插头的部分结构,在电池包100第一输出状态下,第一连接部200的正极输入端子20由外向内依次插入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正极端子b2+,使得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正极端子b2+相连。负极输入端子21由外向内依次插入第二负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使得第二负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相连。在此状态下,相当于第一电池b1的正极和第二电池b2的正极相连,第一电池b1的负极和第二电池b2的负极相连,即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并联输出电压。比如:当第一电池b1的电压为12v,第二电池b2的电压为12v,则此时电池包100输出的电压也为12v。
106.如图4所示,在电池包100第二输出状态下,第一正极端子b1+单独被配置为电池包100的正极输出,第二负极端子b2-单独被配置为电池包100的负极输出,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导电连接,以将第一电池b1与第二电池b2的负极和正极串连,正极输出和负极输出之间适于输出第二电压。在此状态下,第二正极端子b2+和正极输入端子20不接触,第一负极端子b1-和负极输入端子21不接触,而第一导电连接件11使得第三正极端子b3+和第三负极端子b3-连接、导通,相当于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导电连接,使得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串联输出电压。比如:当第一电池b1的电压为12v,第二电池b2的电压为12v,则此时电池包100输出的电压为24v。
107.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第二输出状态下,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可相对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位移,以使得第二正极端子b2+与正极输入端子20不接触,以及使得第一负极端子b1-与负极输入端子21不接触。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固定配置,第二正极端子b2+、第一负极端子b1-和第一导电连接件11活动配置,且第二正极端子b2+、第一负极端子b1-和第一导电连接件11三者可在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以及第三正极端子b3+和第三负极端子b3-之间位移,更具体可以为三者联动,在电池包100中发生位移,可通过一个驱动件30即可同时驱动三者。
108.结合图2-图4所示,沿用电设备与电池包100的配接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一行程部10a、第二行程部10b和第三行程部10c;其中,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位于第一行程部10a,呈固定设置;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以及第一导电连接件11位于第二行程部10b,第二行程部10b适于活动位移,第二行程部10b滑动进而使第二正极端子b2+、第一负极端子b1-以及第一导电连接件11三者联动;第三正极端子b3+和第三负极端子b3-位于第三行程部10c,呈固定设置。需要解释地是:
109.在第一输出状态下,第一行程部10a和第二行程部10b限位配合,二者保持相对静止。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分别穿入第一行程部10a和第二行程部10b,以使得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正极端子b2+被正极输入端子20相连,第一负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被负极输入端子21相连,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并联输出。此过程中,第二行程部10b不会相对于第一行程部10a位移。
110.在第二输出状态下,第一行程部10a和第二行程部10b适于在外界作用下限位分离,第一行程部10a保持静止,第二行程部10b被外界驱动朝向第三行程部10c位移,该外界的力为用电设备插入时提供的力。其中,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分别穿入第一行程部10a,同时第二行程部10b朝向第三行程部10c位移,以使得第二行程部10b内的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远离用电设备,第三正极端子b3+和第三负极端子b3-被第一导电连接件11导电相连,以将第一电池b1与第二电池b2的负极和正极串连,第一正极端子b1+被正极输入端子20相连,第二负极端子b2-被负极输入端子21相连,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串联输出。
111.如图7-图8和图11-图12所示,实现上述第二正极端子b2+、第一负极端子b1-和第一导电连接件11位移的具体机械结构为:电池包100包括第一固定座12和与第一固定座12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座13。第一固定座12适于固定连接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以及第三正极端子b3+与第三负极端子b3-。第一滑座13适于固定连接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以及第一导电连接件11。第一滑座13滑动,带动第二正极端子b2+、第一负极端子b1-和导电连接件11三者联动。在第一输出状态下,第一滑座13与第一固定座12限位配合,二者保持相对静止;在第二输出状态下,第一滑座13与第一固定座12限位分离,第一滑座13适于被驱动沿第一固定座12朝向第三正极端子b3+和第三负极端子b3-位移。
112.为了确保第一滑座13的静止和滑动可靠,第一滑座13与第一固定座12之间闩锁14连接,其二者一配置设有闩锁14,另一者设有与之对应的闩槽15。在第一输出状态下,闩锁14与闩槽15对应闩锁14连接,此时第一滑座13被限位在第一固定座12上,不会发生滑动;在第二输出状态下,闩锁14与闩槽15脱离,脱离锁定后,第一滑座13可相对于第一固定座12滑动,以使设置在第一滑座13上的第二正极端子b2+、第一负极端子b1-和第一导电连接件11三者滑动。
113.本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多电压输出原理为:如图5-图8所示,当电池包100给小电压需求的用电设备供电时,在小电压需求用电设备上的第一连接部200上设有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同时插入电池包100中,正极输入端子20将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正极端子b2+连接、导通,负极输入端子21将第二负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连接、导通。第一导电连接体与第三正极端子b3+和第三负极端子b3-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的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并联输出第一电压,即电池包100输出小电压。如图9-图12所示,当电池包100给大电压需求的用电设备供电时,在大电压需求用电设备上的第二连接部300上设有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第二连接部300上的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可设置成与第一连接部200上的一样,另外在第二连接部300上还具有驱动件30,该驱动件30可一体成型于第二连接部300,或者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部300。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同时插入电池包100中,正极输入端子20连接在第一正极端子b1+上,负极输入端子21连接在第二负极端子b2-上;于此同时,驱动件30驱使第二正极端子b2+、第一负极端子b1-和第一导电连接件11三者向第三正极端子b3+和第三负极端子b3-滑动,第二正极端子b2+与第一正极端子b1+不接触,第一负极端子b1-与第二负极端子b2-不接触,且第一导电连接件11将第三正极端子b3+和第三负极端子b3-连接、导通。此时的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串联输出第二电压,即电池包100输出大电压。
114.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在电池包100双电压输出的切换过程中,通过用电设备的
插电模块插入,即可对电池包100内部的输出电路进行切换,可防止发生电池包100向小电压需求的用电设备进行大电压输出,而烧坏用电设备的情况。
115.实施例二:
116.如图13-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体现在:不需要设置第三正极端子b3+和第三负极端子b3-,且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电连接件17为固定配置的,第二导电连接件17配置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远离用电设备插配的一侧,以及与之相适应性的结构改动。
11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仍然是固定配置的,第一负极端子b1-和第二正极端子b2+仍然是活动配置的。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可在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以及第二导电连接件17之间滑动。
118.在第一输出状态下,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与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保持静止,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插入,正极输入端子20将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正极端子b2+连接、导通;负极输入端子21将第二负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连接、导通。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并联输出,即电池包100小电压输出。
119.在第二输出状态,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被外界驱动朝向第二导电连接件17运动,进而使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导电相连,且使得第二正极端子b2+与第一正极端子b1+不接触,第一负极端子b1-与第二负极端子b2-不接触。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串联输出,即电池包100大电压输出。
120.实现上述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位移的具体机械结构为:电池包100包括第二固定座18和与第二固定座18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座19。第二固定座18适于固定连接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以及第二导电连接件17。第二滑座19适于固定连接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第二滑座19滑动,带动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两者联动。在第一输出状态下,第二滑座19与第二固定座18限位配合,二者保持相对静止;在第二输出状态下,第二滑座19与第二固定座18限位分离,第二滑座19适于被驱动沿第二固定座18朝向第二导电连接件17位移。
121.为了确保第二滑座19的静止和滑动可靠,第二滑座19与第二固定座18之间闩锁14连接,第二滑座19与第二固定座18二者之一配置设有闩锁14,两者中的另一者设有与之对应的闩槽15。在第一输出状态下,闩锁14与闩槽15对应闩锁14连接,此时第二滑座19被限位在第二固定座18上,不会发生滑动;在第二输出状态下,闩锁14与闩槽15脱离,脱离锁定后,第二滑座19可相对于第二固定座18滑动,以使设置在第二滑座19上的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两者朝第二导电连接件17侧滑动。
122.本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多电压输出原理为:当电池包100给小电压需求的用电设备供电时,小电压需求用电设备上的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同时插入电池包100中,正极输入端子20将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正极端子b2+连接、导通,负极输入端子21将第二负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连接、导通,第二导电连接件17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的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并联输出第一电压,即电池包100输出小电压。当电池包100给大电压需求的用电设备供电时,大电压需求用电设备上的第二连接部300上也需设置驱动件30,其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同时插入电池包100中,正极输入端子20连接在第一正极端子b1+上,负极输入端子21连接在第二负极端子b2-上;于此同时,驱动件30驱使第
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两者向第二导电连接件17滑动,第二正极端子b2+与第一正极端子b1+不接触,第一负极端子b1-与第二负极端子b2-不接触,且第二导电连接件17将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连接、导通。此时的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串联输出第二电压,即电池包100输出大电压。
123.相比于实施例一的六个端子,本实施例中只需要四个端子即可实现,无需设置第三正极端子b3+和第三负极端子b3-,且第二导电连接件17固定设置,不需要运动。
124.实施例三:
125.如图17-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电池包100具有第一输出状态和第二输出状态,其包括第一电池b1、第二电池b2和第三导电连接件16,第一输出状态下,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并联输出;第二输出状态下,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串联输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体现在:本实施例的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为固定式的,第三导电连接件16为活动设置的。
126.其中,第一电池b1包100括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一负极端子b1-,第二电池b2包100括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二负极端子b2-,第一正极端子b1+、第二正极端子b2+、第二负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均为固定配置,第三导电连接件16活动配置,其呈可转动地设置在电池包100中。
127.具体地,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沿其自身的高度方向自下而上分别设有第一插接部c1和第二插接部c2。第三导电连接件16可转动地设置在电池包100中,且处于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的上方,用于控制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的导通或者断开。
128.在第一输出状态下,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分别沿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两者的第一插接部c1插入,正极输入端子20依次插入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正极端子b2+,将该两正极端子连接、导通;负极输入端子21依次插入第二负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将该两负极端子端子连接、导通。此时,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并联,电池包100输出第一电压。
129.在第二输出状态下,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分别沿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两者的第二插接部c2插入,由于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相比于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的高度较低,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不会与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接触。正极输入端子20与第一正极端子b1+相连,而与第二正极端子b2+之间不接触;负极输入端子21与第二负极端子b2-相连,而与第一负极端子b1-之间不接触。且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抵在第三导电连接件16上,驱使第三导电连接件16转动,以将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连接、导通。此时,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并联,电池包100输出第二电压。
130.在电池包100中具有安装座10,第一正极端子b1+、第二正极端子b2+、第二负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均固定连接在安装座10上;第三导电连接件16通过转轴16a铰接在安装座10上。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在转轴16a上可设置扭簧,扭簧提供扭力,在第二连接部300从电池包100上撤离后,该扭力将第三导电连接件16复位。
131.本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多电压输出原理为:当电池包100给小电压需求的用电设备供电时,小电压需求用电设备上的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同时从电池包100输
出接口的下端插入电池包100中,即沿第一插接部c1插入,其正极输入端子20将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正极端子b2+连接、导通,负极输入端子21将第二负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连接、导通,第三导电连接件16未被驱动,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的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并联输出第一电压,即电池包100输出小电压。当电池包100给大电压需求的用电设备供电时,大电压需求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同时从电池包100输出接口的上端插入电池包100中,即沿第二插接部c2插入。其正极输入端子20连接在第一正极端子b1+上,且不与第二正极端子b2+连接;负极输入端子21连接在第二负极端子b2-上,且不与第一负极端子b1-连接;于此同时,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抵推第三导电连接件16,将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连接、导通。此时的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串联输出第二电压,即电池包100输出大电压。为了防止用电设备插错,可在第一连接部200和/或第二连接部300上设置相应的防呆结构,当错插至电池包100上时,保证其无法插入电池包100中。
132.本实施例中,在电池包100内部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串、并联输出切换时,不需要再借助在第二连接部300上设置相应的驱动件30,四个端子均为固定设置的,耐插接效果更好。
133.实施例四:
134.针对实施例二的一种改进,可将第二导电连接件17取消,而直接在电池包上配置一开关(图中未标注),在第二输出状态下,开关将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导电连接。且该开关可同时驱使第二正极端子b2+与第一正极端子b1+不接触,驱使第一负极端子b1-与第二正极端子b2+不接触。
135.当小电压需求的用电设备插接至电池包100上时,不拨动开关,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依次导电连接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正极端子b2+,用电设备的负极输入端子依次导电连接第二负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开关处于未导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并联输出,即电池包100小电压输出。当大电压需求的用电设备插接至电池包100上时,波动开关,用电设备的正极输入端子与第一正极端子b1+导电连接,且与第二正极端子b2+不接触;用电设备的负极输入端子与第而负极端子b2-连接,而与第一负极端子b1-不接触,并且开关将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导电连接,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串联输出,即电池包100大电压输出。
136.综合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来看,本实用新型在电池包100中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实现串、并联输出的转换结构中:实施例一通过滑动配置第二正极端子b2+、第一负极端子b1-和第一导电连接件11,以及固定配置的第三正极端子b3+和第三负极端子b3-实现。实施例二通过可滑动的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以及固定配置的第二导电连接件17实现;实施例三通过固定配置的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以及可转动的第三导电连接件16实现;实施例四通过可滑动的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以及开关实现。电池包100内部的输出电路切换结构实现简单,所需的零件种类少,可以共用同一种的端子,方便制造。
137.实施例五:
138.一种用电设备供电系统,包括:第一用电设备、第二用电设备和电池包100。
139.第一用电设备配置为被允许在第一电压下被驱动,其为小电压需求的用电设备,
包括第一连接部200。
140.第二用电设备配置为被允许在第二电压下被驱动,其为大大电压需求的用电设备,包括第二连接部300。
141.电池包100包括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第一电池b1包100括与第一电池b1正负极分别电连接的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一负极端子b1-;第二电池b2包100括与第二电池b2正负极分别电连接的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二负极端子b2-;第一用电设备或第二用电设备与电池包100相连时,第一连接部200或第二连接部300均与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相连。其中,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被配置于靠近电池包100的开放端口处,方便第一用电设备和第二用电设备插接。
142.电池包100与第一用电设备相连时,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正极端子b2+相连,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正极端子b2+共同被配置为电池包100的正极输出;第二负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相连,第二负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共同被配置为电池包100的负极输出,正极输出和负极输出之间适于输出第一电压。
143.电池包100与第二用电设备相连时,第一正极端子b1+单独被配置为电池包100的正极输出,第二负极端子b2-单独被配置为电池包100的负极输出,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导电相连以将第一电池b1与第二电池b2的负极和正极串连,正极输出和负极输出之间适于输出第二电压。
144.在第一用电设备和第二用电设备中,第二连接部300具有与第一连接部200相同配置的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
145.实施例六:
146.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五的进一步细化,但限定其采用的为实施例一的电池包100。
147.具体地,当本供电系统采用的是实施例一的电池包100时,电池包100内部具有第一导电连接件11,且需要在用电设备的第二连接部300上设置一驱动件30,驱动件30位于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之间,可驱动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相对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位移,以使得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与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不接触。且驱动件30可驱动第二正极端子b2+、第一负极端子b1-和第一导电连接件11相对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位移,以使第一导电连接件11将第三正极端子b3+和第三负极端子b3-导电连接,即使得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与导电连接件11导电相连。
148.实施例七:
149.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五的进一步细化,但限定其采用的为实施例二的电池包100。
150.具体地,当本供电系统采用的是实施例一的电池包100时,电池包100内部具有第二导电连接件17,且需要在用电设备的第二连接部300上设置一驱动件30,驱动件30位于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之间,可驱动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相对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位移,以使得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与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不接触。且驱动件30可驱动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相对第一正极端子b1+和第二负极端子b2-位移,以使第二导电连接件17将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导电连接。
151.实施例八:
152.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五的进一步细化,但限定其采用的为实施例三的电池包100。
153.具体地,当本供电系统采用的是实施例三的电池包100时,电池包100内部具有第三导电连接件16,用电设备的第二连接部300上无需设置驱动件30,第二连接部300可直接驱使第三导电连接件16位移,以使第三导电连接件16与第二正极端子b2+和第一负极端子b1-导电连接。
154.综上,本实用新型电池包100可输出不同电压,以适配不同的供用电设备,且其内部电路切换实现简单;输出接口统一,不同电压需求的用电设备可采用相同的正极输入端子20和负极输入端子21,无需改动、通用性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