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数据传输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7706发布日期:2023-03-01 00:1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数据传输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数据传输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电连接器除了要满足一般的性能要求外,特别重要的要求是电连接器必须达到接触良好,工作可靠,耐久性好,其工作可靠与否直接影响主机电路的正常工作,涉及整个主机的安危。
3.现有的电连接器结构复杂,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注塑加工过程复杂,实用性不高,耐久性差,为此急需一种带数据传输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数据传输电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的电连接器结构复杂,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注塑加工过程复杂,实用性不高耐久性差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数据传输电连接器,包括五金外壳、包裹在内的塑胶绝缘体和注塑包裹于内的数根金属导电端子,所述数根金属导电端子包括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一、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一、金属导电端子cc一、金属导电端子d一、金属导电端子d二、金属导电端子cc二、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二、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二和不锈钢卡扣片,且不锈钢卡扣片包括不锈钢卡扣片一和不锈钢卡扣片二。
6.优选地,所述五金外壳前端部连接有接口槽,且接口槽与usb标准的type-c母座接口槽相同,用于与type-c公头相配合插入。
7.优选地,所述塑胶绝缘体为一体注塑成型,且塑胶绝缘体包括有凸出的塑胶绝缘体中部和在塑胶绝缘体中部凸出的塑胶绝缘体舌片。
8.优选地,所述不锈钢卡扣片一和不锈钢卡扣片二镶埋与塑胶绝缘体内部的两侧,且不锈钢卡扣片一包括向一侧延伸出来的卡勾部一、向上凸起的凸条一、向后延伸的固定部一和由固定部一延伸出来的弯角部一,所述不锈钢卡扣片二包括向一侧延伸出来的卡勾部二、向上凸起的凸条二、向后延伸的固定部二和由固定部二延伸出来的弯角部二。
9.优选地,所述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一位于塑胶绝缘体一侧,且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一包括有第一固定部、向前延伸并凸出于塑胶绝缘体舌片一面的第一接触部、由第一接触部向前延伸并埋于塑胶绝缘体舌片内的第一埋胶部、由第一固定部向后延伸并外露于塑胶绝缘体一端的第一焊板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标准的type-c连接器相对端子的接触部位置设置相同。
10.优选地,所述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一位于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一的右侧,且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一包括有第二固定部、向前延伸并凸出于塑胶绝缘体舌片一面的第二接触部、由第二接触部向前延伸并埋于塑胶绝缘体舌片内的第二埋胶部、由第二固定部向后延伸并外露于塑胶绝缘体一端的第二焊板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标准的type-c连接器相对端子的接触部位置设置相同。
11.优选地,所述金属导电端子cc一位于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一的右侧,且金属导电端子cc一包括有第三固定部、向前延伸并凸出于塑胶绝缘体舌片一面的第三固定部接触部、由第三固定部接触部向前延伸并埋于塑胶绝缘体舌片内的第三固定部埋胶部、由第三固定部向后延伸并外露于塑胶绝缘体一端的第三固定部焊板部,所述第三固定部接触部与标准的type-c连接器相对端子的接触部位置设置相同。
12.优选地,所述金属导电端子d一位于金属导电端子cc一的右侧,且金属导电端子d一包括有第四固定部、向前延伸并凸出于塑胶绝缘体舌片另一面的第四接触部、由第四接触部向前延伸并埋于塑胶绝缘体舌片内的第四埋胶部、由第四固定部向后延伸并外露于塑胶绝缘体一端的第四焊板部,所述金属导电端子d二位于金属导电端子d一的右侧,且金属导电端子d二包括有第五固定部、向前延伸并凸出于塑胶绝缘体舌片另一面的第五接触部、由第五接触部向前延伸并埋于塑胶绝缘体舌片内的第五埋胶部、由第五固定部向后延伸并外露于塑胶绝缘体一端的第五焊板部,所述第四接触部和第五接触部与标准的type-c连接器相对端子的接触部位置设置相同。
13.优选地,所述金属导电端子cc二位于金属导电端子d二的右侧,且金属导电端子cc二包括有第六固定部、向前延伸并凸出于塑胶绝缘体舌片另一面的第六接触部、由第六接触部向前延伸并埋于塑胶绝缘体舌片内的第六埋胶部、由第六固定部向后延伸并外露于塑胶绝缘体一端的第六焊板部,所述第六接触部与标准的type-c连接器相对端子的接触部位置设置相同。
14.优选地,所述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二位于金属导电端子cc二的右侧,且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二包括有第七固定部、向前延伸并凸出于塑胶绝缘体舌片一面的第七接触部、由第七接触部向前延伸并埋于塑胶绝缘体舌片内的第七埋胶部、由第七固定部向后延伸并外露于塑胶绝缘体一端的第七焊板部,所述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二位于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二的右侧,且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二包括有第八固定部、向前延伸并凸出于塑胶绝缘体舌片一面的第八接触部、由第八接触部向前延伸并埋于塑胶绝缘体舌片内的第八埋胶部、由第八固定部向后延伸并外露于塑胶绝缘体一端的第八焊板部,所述第七接触部和第八接触部与标准的type-c连接器相对端子的接触部位置设置相同,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八接触部都宽于其他接触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五金外壳、塑胶绝缘体、不锈钢卡扣片一、不锈钢卡扣片二、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一、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一、金属导电端子cc一、金属导电端子d一、金属导电端子d二、金属导电端子cc二、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二、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二,实现了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实用性较高,耐久性高,其中第一接触部和第八接触部都宽于其他接触部,这样可以增加其强度,防止其在生产过程中变形,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第三固定部接触部、第七接触部和第八接触部均设置凸出部分于塑胶绝缘体舌片的同一面,第四接触部、第五接触部、第六接触部则设置凸出部分于塑胶绝缘体舌片的另一面,这样就可以实现先将不锈钢卡扣片一和不锈钢卡扣片二同时放入塑胶绝缘体成型模具中再将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一、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一、金属导电端子cc一、金属导电端子d一、金属导电端子d二、金属导电端子cc二、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二、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二一起相叠于不锈钢卡扣片一和不锈钢卡扣片二的上方即可完成注塑成型,实现更少的工序步骤,完成注塑成型加工。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五金外壳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2个不锈钢卡扣片和8根金属导电端子组合相叠后放入塑胶模内注满塑胶料后的正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2个不锈钢卡扣片和8根金属导电端子组合相叠后放入塑胶模内注满塑胶料后的反面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塑胶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2个不锈钢卡扣片和8根金属导电端子组合相叠后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卡扣片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五金外壳;1001、接口槽;2、塑胶绝缘体;21、塑胶绝缘体中部;22、塑胶绝缘体舌片;3、不锈钢卡扣片一;31、卡勾部一;32、凸条一;33、固定部一;34、弯角部一;4、不锈钢卡扣片二;41、卡勾部二;42、凸条二;43、固定部二;44、弯角部二;5、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一;51、第一固定部;52、第一接触部;53、第一埋胶部;54、第一焊板部;6、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一;61、第二固定部;62、第二接触部;63、第二埋胶部;64、第二焊板部;7、金属导电端子cc一;71、第三固定部;72、第三固定部接触部;73、第三固定部埋胶部;74、第三固定部焊板部;8、金属导电端子d一;81、第四固定部;82、第四接触部;83、第四埋胶部;84、第四焊板部;9、金属导电端子d二;91、第五固定部;92、第五接触部;93、第五埋胶部;94、第五焊板部;10、金属导电端子cc二;101、第六固定部;102、第六接触部;103、第六埋胶部;104、第六焊板部;11、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二;111、第七固定部;112、第七接触部;113、第七埋胶部;114、第七焊板部;12、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二;121、第八固定部;122、第八接触部;123、第八埋胶部;124、第八焊板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8.请参阅图1-图8,一种带数据传输电连接器,包括五金外壳1、包裹在内的塑胶绝缘体2和注塑包裹于内的数根金属导电端子,数根金属导电端子包括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一5、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一6、金属导电端子cc一7、金属导电端子d一8、金属导电端子d二9、金属导电端子cc二10、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二11、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二12和不锈钢卡扣片,且不锈钢卡扣片包括不锈钢卡扣片一3和不锈钢卡扣片二4。
29.请参阅图1-图2,五金外壳1前端部连接有接口槽1001,且接口槽1001与usb标准的type-c母座接口槽相同,用于与type-c公头相配合插入。
30.请参阅图5,塑胶绝缘体2为一体注塑成型,且塑胶绝缘体2包括有凸出的塑胶绝缘体中部21和在塑胶绝缘体中部21凸出的塑胶绝缘体舌片22。
31.请参阅图3-图7,不锈钢卡扣片一3和不锈钢卡扣片二4镶埋与塑胶绝缘体2内部的两侧,且不锈钢卡扣片一3包括向一侧延伸出来的卡勾部一31、向上凸起的凸条一32、向后延伸的固定部一33和由固定部一33延伸出来的弯角部一34,不锈钢卡扣片二4包括向一侧延伸出来的卡勾部二41、向上凸起的凸条二42、向后延伸的固定部二43和由固定部二43延伸出来的弯角部二44。
32.请参阅图2-图8,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一5位于塑胶绝缘体2一侧,且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一5包括有第一固定部51、向前延伸并凸出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一面的第一接触部52、由第一接触部52向前延伸并埋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内的第一埋胶部53、由第一固定部51向后延伸并外露于塑胶绝缘体2一端的第一焊板部54。
33.请参阅图2-图8,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一6位于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一5的右侧,且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一6包括有第二固定部61、向前延伸并凸出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一面的第二接触部62、由第二接触部62向前延伸并埋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内的第二埋胶部63、由第二固定部61向后延伸并外露于塑胶绝缘体2一端的第二焊板部64。
34.请参阅图2-图8,金属导电端子cc一7位于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一6的右侧,且金属导电端子cc一7包括有第三固定部71、向前延伸并凸出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一面的第三固定部接触部72、由第三固定部接触部72向前延伸并埋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内的第三固定部埋胶部73、由第三固定部71向后延伸并外露于塑胶绝缘体2一端的第三固定部焊板部74。
35.请参阅图2-图8,金属导电端子d一8位于金属导电端子cc一7的右侧,且金属导电端子d一8包括有第四固定部81、向前延伸并凸出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另一面的第四接触部82、由第四接触部82向前延伸并埋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内的第四埋胶部83、由第四固定部81向后延伸并外露于塑胶绝缘体2一端的第四焊板部84,金属导电端子d二9位于金属导电端子d一8的右侧,且金属导电端子d二9包括有第五固定部91、向前延伸并凸出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另一面的第五接触部92、由第五接触部92向前延伸并埋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内的第五埋胶部93、由第五固定部91向后延伸并外露于塑胶绝缘体2一端的第五焊板部94。
36.请参阅图2-图8,金属导电端子cc二10位于金属导电端子d二9的右侧,且金属导电端子cc二10包括有第六固定部101、向前延伸并凸出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另一面的第六接触部102、由第六接触部102向前延伸并埋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内的第六埋胶部103、由第六固定部101向后延伸并外露于塑胶绝缘体2一端的第六焊板部104。
37.请参阅图2-图8,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二11位于金属导电端子cc二10的右侧,且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二11包括有第七固定部111、向前延伸并凸出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一面的第七接触部112、由第七接触部112向前延伸并埋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内的第七埋胶部113、由第七固定部111向后延伸并外露于塑胶绝缘体2一端的第七焊板部114,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二12位于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二11的右侧,且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二12包括有第八固定部121、向前延伸并凸出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一面的第八接触部122、由第八接触部122向前延伸并埋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内的第八埋胶部123、由第八固定部121向后延伸并外露于塑胶绝缘体2一端的第八焊板部124。
38.第一接触部52、第二接触部62、第三固定部接触部72、第四接触部82、第五接触部92、第六接触部102、第七接触部112和第八接触部122均与标准的type-c连接器相对端子的接触部位置设置相同。
39.第一接触部52和第八接触部122都宽于其他接触部,这样可以增强其强度防止其在生产过程中变形。
40.第一接触部52、第二接触部62、第三固定部接触部72、第七接触部112和第八接触部122均设置凸出部分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的同一面,第四接触部82、第五接触部92、第六接触部102则设置凸出部分于塑胶绝缘体舌片22的另一面,这样就可以实现先将不锈钢卡扣片一3和不锈钢卡扣片二4同时放入塑胶绝缘体成型模具中再将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一5、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一6、金属导电端子cc一7、金属导电端子d一8、金属导电端子d二9、金属导电端子cc二10、金属导电端子正极二11、金属导电端子负极二12一起相叠于不锈钢卡扣片一3和不锈钢卡扣片二4的上方即可完成注塑成型,实现更少的工序步骤,完成注塑成型加工。
41.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2.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4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