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66476发布日期:2024-02-07 13:1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接线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属于电子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接线模组是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于连接线缆,从而实现电子设备与线缆的连接。

2、在相关技术中,接线模组包括外壳和端子组件,端子组件位于外壳内,端子组件包括端子框架、接线片和螺栓,所述接线片位于端子框架内,螺栓与端子框架相连且螺纹配合。使用时,将线缆放置在端子框架的内壁和接线片之间形成的间隙内,通过旋拧螺栓,以驱动端子框架在外壳内移动,从而改变端子框架内壁和接线片的间距,进而夹紧或者放松二者之间的线缆。

3、然而,在旋拧螺栓的过程中,螺栓受到工具抵接时施加的推力和工具旋转时施加的扭力,这些作用力会作用在端子组件上,若作用力过大,将导致端子组件出现变形甚至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有效的避免端子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现变形。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模组,包括壳体、底座和端子组件;

3、所述壳体的壳壁具有安装孔;

4、所述底座一面具有端子井,所述底座插接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端子井的井口与所述安装孔相对;

5、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端子框架、接线片、螺栓和支撑件,所述端子框架可移动地位于所述端子井内,所述接线片位于所述端子框架内,所述螺栓的螺杆部与所述端子框架相连且螺纹配合,以使所述螺栓能够带动所述端子框架在所述端子井内移动,所述螺栓的螺帽部与所述安装孔相对,所述支撑件用于将所述螺栓受到的至少部分外力传递至所述端子井。

6、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端子井的井口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螺栓的螺帽部在所述端子井的井口端面上的正投影面积。

7、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为环形,所述支撑件的内边缘与所述螺栓的螺帽部外边缘相连。

8、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和所述螺栓为一体式结构件。

9、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为环形,所述支撑件套设在所述螺栓的螺杆部,且所述支撑件的内径小于所述螺栓的螺帽部外径。

10、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

11、所述支撑部套设在所述螺栓的螺杆部,且夹设在所述螺栓的螺帽部和所述端子井的井口端面之间;

12、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接线片相连。

13、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接线片为一体式结构件。

14、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螺栓的螺帽部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面具有齿纹;

15、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螺栓的螺帽部的一面具有凸点,所述凸点与所述齿纹相对。

16、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端子井包括两个侧井壁;

17、两个所述侧井壁相对间隔布置,两个所述侧井壁的一端面与所述底座相连,两个所述侧井壁的另一端面为所述端子井的井口端面。

18、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端子井还包括支撑梁和支撑壁;

19、所述支撑梁和所述支撑壁相对间隔布置,且均位于两个所述侧井壁之间,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底座相间隔,以形成插线孔;

20、所述接线片搁置在所述支撑梁和所述支撑壁背向所述底座的一侧。

21、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线片包括依次相连的接线段、连接段和支撑段;

22、所述接线段靠近所述连接段的部位搁置在所述支撑壁背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端子框架内,所述支撑段靠近所述连接段的部位搁置在所述支撑梁背向所述底座的一侧。

23、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一面具有支撑柱;

24、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接线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部位。

25、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接线模组,所述电子设备为开关或插座。

2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7、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模组连接线缆时,先将线缆插接至端子框架和接线片之间的间隙处。接着旋拧螺栓,在此过程中,工具抵接在螺栓的螺帽部上,使得螺栓受到工具抵接时施加的推力和工具旋转时施加的扭力。由于支撑件能够将螺栓受到的部分外力传递至端子井,所以使得底座能够分担螺栓受到的部分作用力,从而避免了端子组件因螺栓受力过大而出现变形甚至损坏。

28、也就是说,在支撑件的作用下,能够将螺栓受到的部分作用力传递至底座,从而减轻了螺栓传递至端子框架和接线片的作用力,避免了端子组件因受力过大而出现损坏。



技术特征:

1.一种接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底座(20)和端子组件(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40)与所述端子井(210)的井口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螺栓(330)的螺帽部在所述端子井(210)的井口端面上的正投影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40)为环形,所述支撑件(340)的内边缘与所述螺栓(330)的螺帽部外边缘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40)和所述螺栓(330)为一体式结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40)为环形,所述支撑件(340)套设在所述螺栓(330)的螺杆部,且所述支撑件(340)的内径小于所述螺栓(330)的螺帽部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40)包括支撑部(341)和连接部(3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40)和所述接线片(320)为一体式结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330)的螺帽部朝向所述支撑部(341)的一面具有齿纹(33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接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井(210)包括两个侧井壁(2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井(210)还包括支撑梁(212)和支撑壁(21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片(320)包括依次相连的接线段(321)、连接段(322)和支撑段(32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一面具有支撑柱(215);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接线模组(100),所述电子设备为开关或插座。


技术总结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接线模组及电子设备,属于电子器件领域。该接线模组,包括壳体、底座和端子组件;壳体的壳壁具有安装孔;底座一面具有端子井,底座插接在壳体内,且端子井的井口与安装孔相对;端子组件包括端子框架、接线片、螺栓和支撑件,端子框架可移动地位于端子井内,接线片位于端子框架内,螺栓的螺杆部与端子框架相连且螺纹配合,以使螺栓能够带动端子框架在端子井内移动,螺栓的螺帽部与安装孔相对,支撑件用于将螺栓受到的至少部分外力传递至端子井。本公开能够有效的避免端子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现变形。

技术研发人员:郭涛,储鑫,张宇,查海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