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62497发布日期:2024-03-22 10:16阅读:10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现有一种电连接器以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其包括一绝缘外壳和固定在所述绝缘外壳上的多个端子模组及多个沿左右方向纵长设置的连接片,多个所述端子模组沿左右方向上排成多排,每个端子模组具有一内绝缘块和固持于所述内绝缘块上的一对信号端子,一屏蔽内壳包覆于所述内绝缘块和一对所述信号端子外,所述屏蔽内壳的前后两侧壁均具有多个通孔,一部分所述通孔用以与所述内绝缘块的凸块卡扣固定,另一部分所述通孔向内弯折延伸有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用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金属壳接触导通,所述屏蔽内壳由一金属片冲压弯折后拼接形成,使得所述屏蔽内壳的一侧壁具有纵长的镂空部,每一所述连接片与位于一排的多个所述端子模组的所述屏蔽内壳相焊接,使得一排所述屏蔽内壳相互电性导通,为了使焊接效果好,每一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屏蔽内壳焊接的位置与所述通孔和所述镂空部相错位。

2、但是由于每一所述连接片仅是为了焊接,并不能遮蔽多个所述通孔和所述镂空部,如此外界的干扰信号很容易从所述镂空部和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屏蔽内壳内干扰所述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电磁信号也容易从所述屏蔽内壳内泄漏,如此会影响所述信号端子的高频性能。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多个第二屏蔽片和多个第一屏蔽片,且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和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相互垂直组合形成多个容纳空间,多个端子模组分别收容于多个容纳空间内,每一端子模组具有一对信号端子及包覆于所述信号端子的一屏蔽内壳,如此外界的干扰信号不仅能够通过所述屏蔽内壳还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屏蔽片和所述第二屏蔽片进行屏蔽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相对接,且所述对接连接器具有多个对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屏蔽片;沿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屏蔽片,且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和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相互垂直组合形成多个容纳空间;多个端子模组分别收容于多个所述容纳空间且沿前后方向排成多行,相邻两行所述端子模组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屏蔽片,每一所述端子模组具有一内绝缘块,所述第二屏蔽片前后两侧分别与相邻两列所述屏蔽内壳接触导通,一对信号端子固持于所述内绝缘块,一屏蔽内壳包覆于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内绝缘块,一对所述信号端子沿左右方向排列成一排,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一接触部,所述屏蔽内壳的左右两侧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每一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至少一通孔,沿左右方向上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接触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屏蔽片遮蔽所述通孔,所述屏蔽内壳的前后两侧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一镂空部,所述第二屏蔽片遮蔽所述镂空部。

4、进一步,包括一绝缘外框,所述绝缘外框具有沿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支撑肋,每一所述第二屏蔽片沿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下凹槽,每一所述下凹槽自所述第二屏蔽片的下端向上凹设形成,所述支撑肋的上端向上卡入所述下凹槽内,每一所述第二屏蔽片沿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上凹槽,每一所述上凹槽自所述第二屏蔽片的上端向下凹设形成,所述第一屏蔽片自上向下卡入所述上凹槽内且位于所述支撑肋沿左右方向的一侧。

5、进一步,多个所述端子模组沿左右方向上排成多列,相邻两列所述端子模组之间设有一个所述支撑肋,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屏蔽片限位于一列所述端子模组和一个所述支撑肋之间,且所述第一屏蔽片与对应列的多个所述屏蔽内壳电性接触,所述第一屏蔽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屏蔽片的厚度。

6、进一步,每一所述内绝缘块左右两侧分别凹设有一限位槽,每一所述第一侧壁向内撕裂形成一限位弹片及位于所述限位弹片外侧的一收容槽,每一所述限位弹片伸入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内,每一所述第一屏蔽片设有多个通槽,自每一所述通槽的侧缘向内弯折延伸有一抵压弹片,沿左右方向上看所述通槽与所述通孔相错位,所述抵压弹片伸入所述收容槽内且抵持所述限位弹片。

7、进一步,每一所述第二屏蔽片的下侧具有向前弯折的多个第一折弯片及向后弯折的多个第二折弯片,多个所述第一折弯片和多个所述第二折弯片沿左右方向上交替分布,每一所述端子模组的所述内绝缘块具有一第一止位槽,所述屏蔽内壳块对应于所述第一止位槽设有一第二止位槽,所述第二止位槽与所述第一止位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折弯片向前伸入位于其前方的所述第一止位槽和所述第二止位槽内以挡止前方的所述端子模组向下位移,所述第二折弯片向后伸入位于其后方的所述第一止位槽和所述第二止位槽内,以挡止后方的所述端子模组向下位移。

8、进一步,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向下伸出所述内绝缘块,且沿上下方向上看所述第一折弯片的下表面与所述焊接部的下表面相平齐,所述第二折弯片的下表面与所述焊接部的下表面相平齐。

9、进一步,多个所述端子模组沿前后方向上排成多行,相邻两行所述端子模组之间具有一个所述第二屏蔽片,所述第二屏蔽片弯折延伸多个第一接触弹片和多个第二接触弹片,所述第一接触弹片和所述第二接触弹片弯折方向相反,且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弹片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二屏蔽片前方的一行所述屏蔽内壳相接触,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弹片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二屏蔽片后方的一行所述屏蔽内壳相接触。

10、进一步,每一所述第二屏蔽片沿左右方向上交替分布有多个第一穿孔和多个第二穿孔,所述第一接触弹片一端与所述第一穿孔的侧缘相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穿孔的侧缘相连接,且沿前后方向上看,所述镂空部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均错位。

11、进一步,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一焊接部,每一所述第一侧壁向下延伸一第一焊脚,沿左右方向上看,所述第一焊脚与所述焊接部至少部分重叠,每一所述第二侧壁向下延伸有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二焊脚,沿前后方向上看两个所述第二焊脚分别与一对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焊接部至少部分重叠。

12、进一步,所述内绝缘块的上端具有一对接面,自所述对接面向下贯穿设置两个容纳槽,每一所述容纳槽的上段部分向后贯穿所述内绝缘块的后表面,使得每一所述容纳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一挡止壁,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一固定部及自所述固定部向上延伸的所述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一平板接触部和一弹性接触部,所述平板接触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上端,所述弹性接触部自所述平板接触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固定部固持于所述容纳槽的下段部分,所述平板接触部露出所述容纳槽外且位于所述挡止壁的后方,所述弹性接触部伸入所述容纳槽内,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平板接触部的后表面和所述弹性接触部的后表面均与所述对接端子相抵接,所述挡止部用以支撑所述平板接触部的前表面,所述弹性接触部可在所述容纳槽内弹性变形。

13、进一步,自所述对接面向下凹设多个让位槽,每一所述让位槽向后贯穿所述内绝缘块的后表面,且相邻两个所述让位槽分别位于一个所述容纳槽的左右两侧,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对接端子部分收容于所述让位槽内。

14、进一步,进一步包括一绝缘外框,所述绝缘外框具有多个支撑肋,一部分所述支撑肋沿左右方向排成多列,另一部分所述支撑肋沿前后方向上排成多行,且多列所述支撑肋和多行所述支撑肋相互连接为一体,每一所述第二屏蔽片沿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下凹槽,每一所述下凹槽自所述第二屏蔽片的下端向上凹设形成,多列所述支撑肋的上端向上分别卡入多个所述下凹槽内,每一所述第一屏蔽片沿前后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固定槽,每一所述固定槽自所述第一屏蔽片的下端向上凹设形成,多行所述支撑肋的上端向上卡入所述固定槽内。

15、进一步,多个所述端子模组沿左右方向上排成多列且沿前后方向上排成多行,相邻两列所述端子模组之间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屏蔽片,相邻两行所述端子模组之间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屏蔽片,且所述第一屏蔽片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屏蔽片的厚度相等。

16、另外,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连接器,包括沿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屏蔽片及沿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屏蔽片,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和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相互垂直组合形成多个容纳空间,多个端子模组分别收容于多个所述容纳空间且沿前后方向排成多行,相邻两行所述端子模组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屏蔽片,,每一所述端子模组具有一内绝缘块,所述第二屏蔽片前后两侧分别与相邻两列所述屏蔽内壳接触导通,一对信号端子固持于所述内绝缘块,一屏蔽内壳包覆于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内绝缘块,一对所述信号端子沿左右方向排列成一排,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一接触部,所述屏蔽内壳的左右两侧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每一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至少一通孔,所述通孔的侧缘向内弯折延伸具有一抵接弹片,沿左右方向上两个所述抵接弹片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接触部的外侧,所述第一屏蔽片遮蔽所述通孔,所述屏蔽内壳的前后两侧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一镂空部,所述第二屏蔽片遮蔽所述镂空部;一对接连接器,包括,多个对接模组,每一所述对接模组具有一对接本体,两个对接端子固持于所述对接本体,一对接壳包覆于所述对接端子和所述对接本体;当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时,多个所述对接模组分别与多个所述端子模组相对接,所述对接壳伸入所述屏蔽内壳内,且所述抵接弹片与所述对接壳相抵接,且所述抵接弹片与所述对接壳相抵接,且所述对接端子与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接触部相互对接。

17、进一步,每一所述内绝缘块左右两侧分别凹设有一限位槽,每一所述第一侧壁向内撕裂形成一限位弹片,且所述限位弹片的下端为自由端,每一所述限位弹片伸入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限位弹片的自由端用以限制所述内绝缘块向上位移,所述对接壳向下超出所述对接端子,且所述对接壳的左右两侧壁的下端面对应两个所述限位槽向上凹设有两个让位开口,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让位开口位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的上方,每一所述限位弹片收容于对应的所述让位开口和所述限位槽内且挡止所述限位槽的下壁面。

18、进一步,每一所述内绝缘块左右两侧分别凹设有一挡止槽,两个所述挡止槽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限位槽的下方,且每一所述第一侧壁向内弯折形成一挡止弹片,所述挡止弹片的上端为自由端,每一所述挡止弹片伸入对应的所述挡止槽内,且所述挡止弹片的自由端用以挡止所述内绝缘块向下位移。

19、进一步,所述内绝缘块的上端具有一对接面,自所述对接面向下贯穿设置的两个容纳槽,每一所述容纳槽的上段部分向后贯穿所述内绝缘块的后表面,使得每一所述容纳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一挡止壁,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一固定部及自所述固定部向上延伸的所述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一平板接触部和一弹性接触部,所述平板接触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上端,所述弹性接触部自所述平板接触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固定部固持于所述容纳槽的下段部分,所述平板接触部露出所述容纳槽外且位于所述挡止壁的后方,所述弹性接触部伸入所述容纳槽内,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平板接触部的后表面和所述弹性接触部的后表面均与所述对接端子相抵接,所述挡止部用以支撑所述平板接触部的前表面,所述弹性接触部可在所述容纳槽内弹性变形。

20、进一步,自所述对接面向下凹设多个让位槽,每一所述让位槽向后贯穿所述内绝缘块的后表面,且相邻两个所述让位槽分别位于一个所述容纳槽的左右两侧,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对接端子部分收容于所述让位槽内。

21、另外,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外框,沿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屏蔽片,沿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屏蔽片,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和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固持于所述绝缘外框且相互垂直组合形成多个容纳空间,多个端子模组分别收容于多个所述容纳空间,多个所述端子模组沿左右方向上排成多列且沿前后方向上排成多行,每一所述端子模组具有一内绝缘块,一对信号端子固持于所述内绝缘块,一屏蔽内壳包覆于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内绝缘块,相邻两行所述端子模组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屏蔽片,且所述第二屏蔽片前后两侧分别与相邻两列所述屏蔽内壳接触导通,所述绝缘外框未进入相邻两行所述端子模组之间;一对接连接器,包括一对接外框和固持于所述对接外框的多个对接模组,所述对接外框设有多个隔栏,多个所述对接模组排成多行,每一所述隔栏设于相邻两行所述对接模组之间,每一所述对接模组具有一对接本体,两个对接端子固持于所述对接本体,一对接壳包覆于所述对接端子和所述对接本体;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时,每一所述对接壳插入对应的所述屏蔽内壳中,所述对接端子与所述信号端子相对接,所述对接壳与所述屏蔽内壳接触导通。

22、进一步,所述屏蔽内壳具有沿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及沿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宽度,每一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至少一通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一镂空部,相邻两列所述屏蔽内壳的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屏蔽片,且所述第一屏蔽片遮蔽所述通孔,相邻两行所述屏蔽内壳的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具有一个所述第二屏蔽片,所述第二屏蔽片遮蔽所述镂空部。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本发明中的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和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相互垂直组合形成多个所述容纳空间,多个端子模组分别收容于多个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屏蔽内壳包覆于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内绝缘块外,如此外界的干扰信号不仅能够通过所述屏蔽内壳进行屏蔽,还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屏蔽片和所述第二屏蔽片进行屏蔽,而且还使得相邻两个所述端子模组的所述信号端子之间不仅具有屏蔽内壳,还具有所述第一屏蔽片或所述第二屏蔽片,进而使得相邻两个所述端子模组的所述信号端子之间可以通过多层屏蔽以降低彼此之间信号干扰,而且由于每一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至少一所述通孔,沿左右方向上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接触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屏蔽片遮蔽所述通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壁设有所述镂空部,所述第二屏蔽片遮蔽所述镂空部,如此所述通孔和所述镂空部的外侧分别被所述第一屏蔽片和所述第二屏蔽片遮蔽,如此不仅使得外界的干扰信号就无法通过所述通孔和所述镂空部进入到所述屏蔽内壳中干扰所述信号端子,而且所述屏蔽内壳中的所述信号端子的电磁信号也不会从所述通孔和所述镂空部向外泄漏,这样使得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良好的高频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