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导联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6755发布日期:2023-09-08 00:1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导联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神经电生理器材,具体来说,特别涉及针电极与可拆卸导联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传统肌电针的针座表面无特殊结构,最多成型一些防滑的凸点或凸棱,针电极由针体、针柄和设置在针柄的插口内壁并与针体连接的导电端子。针电极通过连接线将采集的肌肉电信号传递给主机。针电极与连接线采用容易插拔的方式实现机械连接和电连接。连接线的端部具有插头,插头包含插针座和镶埋成型于插针座的远端的插针。针柄和插针座由绝缘塑料制备而成。将插针插入到针柄的插口内,插针周围的导电端子与插针紧密接触,同时插针挤压导电端子使导电端子产生弹性形变,增加导电端子与插针之间的摩擦,实现了二者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有时这样的机械方式连接并不足够牢固,且二者之间不便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拆卸导联线,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拆卸导联线,包括针电极,所述针电极插口处连接有导联线插头,所述导联线插头的内部安装有限位环,所述契合部固定安装在导联线插头内部,所述导联线插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信号端,所述针电极内部卡合处安装有电接触部,所述电接触部的一侧安装有单向卡位齿,所述电接触部与针电极内壁贴合处开设有收束槽,所述针电极内部中心处安装有电瓷芯端子。

4、进一步地,所述针电极内部设置有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含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片状的电接触部,所述电接触部为第二导电端子;当导联线插头的插头插入到针电极内时,一方面第一导电端子与插头电接触,另一方面第二导电端子的电接触部包裹插头的外壁,形成稳定可靠的电接触。

5、进一步地,所述导联线插头包括隔离层、限位柱、限位槽、卡位板、卡位齿和契合槽,所述导联线插头中隔离层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隔离层的内部正中心固定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侧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卡位板,所述卡位板上固定安装有卡位齿,所述限位柱中间开设有契合槽。

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环包括滑动槽和电接触部收束壁,所述限位环的内壁开设有多条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同样开设在电接触部收束壁上,所述电接触部收束壁固定安装在限位环的一端。

7、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端包括信号连接口、感应端和绝缘壁,所述信号端的一端与连接线连接,所述绝缘壁固定连接信号连接口,所述信号连接口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感应端。

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在使用与过程中,新增的电接触部收束壁将在导联线插头与针电极进行对接时对针电极内的电接触部进行收束,同时在收束的过程中卡位板会用同时嵌合入电接触部之间的空间之中,对整个连接体的固定起到稳定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收束壁的推进,电接触部收束壁跟电接触部之间愈发紧密,卡位板上的卡位齿与电接触部侧边的单向卡位齿接触,随着卡位板的推进,单向卡位齿会因为推进力压入电接触部的齿槽内,在卡位齿完全经过后,此时单向卡位齿会因为反作用力回归原位置,此时两个卡位齿会相互卡住对整个连接体进行稳固,当若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将限位环拉回即可,拉回后电接触部复归原位,卡位齿和单向卡位齿错开位置,整个连接体即可分开。

10、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拆卸导联线,包括针电极(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电极(1)插口处连接有导联线插头(2),所述导联线插头(2)的内部安装有限位环(3),契合部(4)固定安装在导联线插头(2)内部,所述导联线插头(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绝缘层(6),所述绝缘层(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5),所述连接线(5)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信号端(7),所述针电极(1)内部卡合处安装有电接触部(11),所述电接触部(11)的一侧安装有单向卡位齿(14),所述电接触部(11)与针电极(1)内壁贴合处开设有收束槽(12),所述针电极(1)内部中心处安装有电瓷芯端子(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导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电极(1)内部设置有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含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片状的电接触部,所述电接触部(11)为第二导电端子;当导联线插头(2)的插头插入到针电极(1)内时,一方面第一导电端子与插头电接触,另一方面第二导电端子的电接触部包裹插头的外壁,形成稳定可靠的电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导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联线插头(2)包括隔离层(21)、限位柱(22)、限位槽(23)、卡位板(24)、卡位齿(25)和契合槽,所述导联线插头(2)中隔离层(21)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23),所述隔离层(21)的内部正中心固定安装有限位柱(22),所述限位柱(22)侧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卡位板(24),所述卡位板(24)上固定安装有卡位齿(25),所述限位柱(22)中间开设有契合槽(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导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3)包括滑动槽(31)和电接触部收束壁(32),所述限位环(3)的内壁开设有多条滑动槽(31),所述滑动槽(31)同样开设在电接触部收束壁(32)上,所述电接触部收束壁(32)固定安装在限位环(3)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导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7)包括信号连接口(71)、感应端(72)和绝缘壁(73),所述信号端(7)的一端与连接线(5)连接,所述绝缘壁(73)固定连接信号连接口(71),所述信号连接口(71)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感应端(7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导联线,涉及神经电生理器材领域。本技术包括针电极,针电极插口处连接有导联线插头,导联线插头的内部安装有限位环,契合部固定安装在导联线插头内部,导联线插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绝缘层,绝缘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连接线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信号端;电接触部收束壁将在导联线插头与针电极进行对接时对针电极内的电接触部进行收束,同时在收束的过程中卡位板会用同时嵌合入电接触部之间的空间之中,对整个连接体的固定起到稳定作用,随着卡位板的推进,单向卡位齿会因为推进力压入电接触部的齿槽内,在卡位齿完全经过后,此时单向卡位齿会因为反作用力回归原位置,此时两个卡位齿会相互卡住对整个连接体进行稳固。

技术研发人员:侯博翔,姬金忠,夏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乐普斯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