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19778发布日期:2024-05-10 23:5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角位和第二角位,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第一角位,所述第一空箔区位于所述第二角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位与所述第二角位为所述第一极片的两个相邻的角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空箔区的投影面积为s,s≤57.1m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箔区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转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还具有覆盖有第一活性物质层的第一主体区,所述第一空箔区包括第一本体部,部分所述第一空箔区沿所述第一方向弯折形成第一翻边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区,所述第一翻边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翻边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部具有远离所述第一本体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空箔区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翻边部的长度为l1,满足,0.5mm≤l1≤2.5mm。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空箔区位于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形成的角位处,所述第一边缘所在的直线和所述第二边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第一交点,所述第一交点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满足,0.8mm≤l2≤4mm。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空箔区的所述第一本体部相互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具有多个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间隙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一支撑部插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间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长度为l3,所述第一间隙的长度为l4,满足l3≤l4。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构造为螺旋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空箔区相互平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隔膜,所述隔膜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所述隔膜具有与所述第一缺口重叠的第三缺口和与所述第二缺口重叠的第四缺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二转接件与所述多个第二极片的所述第二空箔区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与多个所述第二空箔区连接形成多个第二连接部,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包装袋,所述第一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多个第一极片的所述第一空箔区连接,所述第一转接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包装袋,所述第二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多个第二极片的所述第二空箔区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包装袋。

2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及用电装置。该电芯包括电极组件和第一转接件。电极组件为叠片式结构,电极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极片和多个第二极片,每个第一极片具有第一缺口,每个第二极片具有第二缺口,沿第一方向观察,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不重叠,每个第一极片具有与第二缺口重叠的第一空箔区,每个第二极片具有与第一缺口重叠的第二空箔区,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空箔区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相邻的两个第二空箔区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第一转接件与多个第一极片的第一空箔区连接,第一转接件与多个第一空箔区连接形成多个第一连接部,多个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排布。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技术研发人员:屈琼,林森,马武,王仲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