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全封闭屏蔽零线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8481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系列全封闭屏蔽零线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网中作配电线路的电力电缆。
目前,各种低压四芯或五芯电力电缆,其零线都是由单根图形导线或多股线构成的,零线与其它芯线都是并行布置的。除油浸电力电缆在芯线外层包有铅皮外,其它电缆的外面不设置屏蔽层。这种外面没有屏蔽的电力电缆有下述三个主要缺点1.抗干扰性能差当电缆本身输送的电流中含有高次谐波时,电缆对其周围的电子设备等会产生电磁干扰;反之,外界的电磁干扰也会耦合到电缆芯线上,对与电缆相接的各种电气装置产生干扰。
2.相一零回路阻抗大,使线路单相短路电流值降低,影响首端保护装置在单相短路时的灵敏度。特别要提出的是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接零系统中,当电统一相绝缘被击穿而发生一相接地时,会因其接地短路电流值很小,不足以使线路首端的过电流保护装置有效地动作,以致危及整个系统的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
3.沿高层建筑内敷设的电缆,由于没有屏蔽层,就很难免在强大雷电流的电磁效应作用下产生过电压,由此导致绝缘损坏甚至被击穿。
本实用新型旨在不增加电缆成本和材料消耗的前提下,制造一种抗电磁干扰、抗雷电电磁效应并能提高线路一相接地短路保护灵敏度的四芯五芯电力电缆。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上述目的的;(参见图1、2及3、4)本实用新型的四芯、五芯电力电缆,其中心部结构与现有的三芯、四芯电力电缆基本相同,各相线(1)和工作零线(H)均为截面成圆形或扇形的金属导线或多股导线,相互平行的各相线和工作零线的外表面均由绝缘层(2、2’)包复并相互隔开;而本保护零线(PE、PE)则是用条形金属带以旋卷方式得上述各相线和工作零线及其它绝缘层一体卷包并屏蔽的螺旋形搭接封闭式筒状保护零线,其外层的绝缘层(3、3’)包复在筒状保护零线的表面。
上述有全封闭屏蔽零线的四芯电缆分为两种,其屏蔽零线的截面积为各相线截面积约50%的称为普通四芯电力电缆;其零线截面积等于各相线截面的称为等截面四芯电力电缆。五芯电力电缆的保护零线的截面积均为各相线截面积的约50%,其中工作零线(H)的截面积为各相线截面积约50%的称为普通五芯电缆;而工作零线截面积等于各相线截面积的称为等截面五芯电缆。
本电力电缆各相线及工作零线的材料和截面积大小都是按电力电缆国家标准设计的;保护零线的材质用与相线、工作零线相同材质制作为佳。本电统也分成有锂装加外护套电力电缆和无铠装电力电缆。


图1-无铠装四芯电缆纵向局部示意图图2-无铠装四芯电缆横向截面示意图,其中1-相线,2-绝缘层,PE或PEH-保护零线(或共用零线),3-外绝缘层图3-无铠装五芯电缆纵向局剖示意图图4-无铠装五芯电缆横向截面示意图,其中1-相线,2-绝缘层,H工作零线,PE-保护零线,3-外绝缘层。
本电力电缆与现有电力电缆相比,其优点如下1.用本电缆输送电力时,不会对其周围的电气设备产生干扰;能消除外来电磁干扰对接在本电缆上的电气设备的影响。响2.能有效的避免由强雷电电磁效应产生的过压而致电缆的损坏或击穿,提高了高层建筑的避雷效果和可靠性。
3.相一地回路阻抗低,提高了线路首端过流保护装置的灵敏度,使电缆及与之相接的电气设备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本电缆的制作无需多耗物料,制作工艺方便,而性能提高了许多,实现了发明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1000伏以下的四芯、五芯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本四芯、五芯电流的中心部结构与现在的三芯、四芯电力电缆基本相同,各相线和工作零线均为截面或圆形或扇形的金属导线和多股线,相互平行的各相线和工作零线外表面均由绝缘层包复并相互隔开,而保护零线则是用金属带以旋卷方式将各相线、工作零线及其绝缘层一体卷包并屏蔽的螺旋形搭接封闭式筒状保护零线,其外层绝缘护套包复在筒状保护零线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列全封闭屏蔽零线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芯分为普通四芯电缆和等截面四芯电缆二种,普通四芯电缆的保护零线的截面积为各相线截面积的50%,等截面四芯电缆的保护零线的截面积与各相线的截面积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列全封闭屏蔽零线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芯电力电缆的保护零线的截面积为各相线截面积的约50%,等截面五芯电缆的工作零线的截面积与各相线截面积相等。
专利摘要系列全封闭屏蔽零线电力电缆,它属于低压电网中作配电线路的电力电缆。本四芯、五芯电力电缆的中心部结构与三芯、四芯电缆相同,而保护零线是用金属带制成的,该金属带以螺旋卷绕方式,将平行的各相线和工作零线一体包覆,构成螺旋搭接式屏蔽筒状保护零线,外再覆以绝缘层。这种电缆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抗雷电电磁效应,并降低了相一地回路阻抗,提高了电路过流保护灵敏度,对保护电路及电气设备安全十分有效。
文档编号H01B9/00GK2037863SQ8820876
公开日1989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1988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1988年7月28日
发明者尤大干, 蒋礼堂 申请人:尤大千, 蒋礼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