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端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435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线端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线端部连接器,或者一种插头,或者一种插座,以容易快速的方式将其有效地电气连接到两导体电线的两个导体上,并且该连接器在实现与电线的电气连接的同时,提供可靠的机械连接。
包括本发明的某些基本结构和工作特性的电线端部连接器的各种不同形式在此之前已被提供。几个已知连接器实例,已公开在下述美国专利文献中,它们是US-2,658,184、2,704,832、3,369,213、4,684,195和4,957,452。不过,这些已公知的连接器形式不包括本发明的所有结构和特征。本发明能提供这样的连接器,即连接器通过采用一对同样的绝缘体部件,一对同样的电导体部件和一个中心固定器未实现。这种形式的电线端部连接器制造成本低廉,此外,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结构不仅提供与双导体电线的电气连接,而且提供与该电线的可靠的机械连接。
本发明的电线端部连接器采用一对同样的绝缘体部件,它们呈阶梯形板状,具有面向相对置表面的外倾的第一和第二阶梯,和围绕这些表面的相应伸延的周边。这些面板件互相搭接,并且枢转地固定到一起,以使这些面板件各自在第一和第二非工作和工作位置之间枢转运动,这些面板件搭接,当它们位于其第一工作位置时,其阶梯状表面相互叠合并且相互协同作用。
当面板件是位于其第二非工作位置时,一个向外张开的插座形成在面板件的相反表面之间,其中一个双芯电线的一端可以直接穿透插入,该连接器可用于自动建立相同导电元件和电线导体之间的电气连接,以及当面板件从其第二非工作位置转到第一工作位置时实现可靠的机械连接。该面板件还包括弹性可释放的闭锁机构,用于当面板件从第二位置枢转至第一位置时自动将其锁定在该第一工作位置上。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线端部连接器,即使一个毫无经验的外行利用该连接器均可轻而易举地实现一个合格的对电线一端的端部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能实现前述目的的端部连接器,并且可以是插头,也可以是插座的形式。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线端部连接器,除了采用一个枢轴固定器外,仅有两个分离部件,其中一个部件包括一个绝缘件或面板件,另一个包括一个导电部件,每个电线端部连接器采用一对绝缘面板件和一对导电部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带有相对运动结构组件的电线端部连接器,它们可在非工作的和工作的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包括弹性可释放的闭锁结构,用于将所述结构组件保持在其工作位置上。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线端头连接器,它的闭锁结构与一个双闭锁系统匹配,该系统可由一个成人启动,同时释放两个闭锁结构,只需将对置的向内的手指压力作用到该连接器的两侧即可。但是学龄前儿童难于对该系统实现释放操作。
本发明的最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前述任务的线缆端部连接器,它可用常规的生产方式生产,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因此可提供一种经济合理,寿命长和便于操作的装置。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越性综合体现在其结构和工作过程的各环节中,已有的说明和权利要求内容显然不能完全覆盖,附图中所标号的元件也包括所有类似的元件。


图1是端部连接器的两个本体结构或板件的立体分解透视图;
图1A是该端部连接器的本体结构件之一和与之相连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分解透视图;
图2是连接器的本体构件或组件相对于枢轴运动的步骤顺序的放大局部剖面图,表示它们从非工作位置向工作位置移动的过程,同时显示了相连的导电端子的绝缘穿孔件刺入相关的两导电电线外绝缘层的工作过程。
图3是双制动机构的略放大横向剖面图,表示连接器的本体结构件从操作位置止动状态被释放;
图4是局部放大垂直剖面图,表示中心连接器固定在连接器的本体结构件之间;
图5是连接器插头件的透视图,表示利用相反方向手指的推压力释放该连接器的双制动机构的情况;
图6是连接器的顶部平面图,其上的本体件或组件处于待用位置;
图7是类似于图1的立体透视图,但表示该连接器的插座;
图7A是该接插件本体结构之一的透视图,进一步表示中心连接器和与之相关的处于分立位置的导电端子;
图7B是从不同角度得到的该接插件的本体结构之一的透视图;
图8是类似于图5的透视图,表示该连接器的接插件形式;
图9是表示接收式连接器本体件这一的双制动特性的剖面图;及图10是俯视图,表示连接器的接收部分的本体组件处于其非工作位置。
现在参照10张附图更详细地加以说明,在图5中,显示一个本发明的插头式电线连接器。
连接器10包括一对同样的面板或本体构件12和14,它们由具有形状记忆的但可轻微弹性变形的塑性材料制成。每个本体构件或组件12和14包括相反方向的板面16和18,板面16在20上阶跃成梯状,而板面18在22上阶跃成梯状。
本体构件14一般呈面板形式,其中板面16和18限定出水平的表面,这些表面由基本上垂直的外周缘24所界定。
相同的本体构件12和14相互反向布置,并且安装时垂直地相互搭接连接,即板面16的阶梯区20与板面18的阶梯区22相互搭接,一个枢轴固定件26用于枢轴地连接本体构件12和14,以便限定图3和5中所示闭合的工作位置间的相对角位移以及图6所示的脱开位置间的相对角位移。
现在请看图1A,每个本体构件12和14包括一个L形槽28,槽内接收一个导电端子34的相邻长杆30和短杆32,短杆32包括一横向伸出的绝缘穿孔插脚36,它如图1A所示,从槽28的区域38向外突出。
插脚36由本体构件12和14支撑,并如图2所示沿着枢轴固定件或铆钉26的中心轴相互偏置。
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体构件12和14各包括一个三角形的闭锁凸耳40和一个三角形锁紧凹槽42,每个本体构件的闭锁凸耳40与另一个本体构件的锁紧凹槽42协同作用,以便将本体构件12和14如图5所示紧固在其锁住的工作位置上。但是,由于本体构件12和14的材料是具有形状记忆的且具有弱绝缘性能的材料,如塑料,因此用手指沿箭头44的方向推压部分46,如图1,3,5所示,以使该部分46的锁紧凹槽42偏置脱离闭锁凸耳40。如果手指压力沿相对于板面16和18偏转30度角度的平行平面作用,本体构件12和14将自动从图3显示的工作闭合位置转换到图6所示的释放闭锁的非操作打开位置。
现在我们特别提到图1,可以看出每个本体构件12和14包括一个平行于相应的摆动轴的夹紧或夹持隆起物50,各隆起物50相对安装,并且从一个凹槽54的对边52向内凸出,凹槽带有位于连接器10一侧边缘上向外的开口,各边52一般相互平行,此时本体构件12和14处于工作位置,而板件12和14处于非工作位置时,各边52向外叉开。
凹进部分54向内延伸到形成在本体构件12和14上的凸耳56的表面54,当本体构件12和14处于打开位置,该表面54确定了用于限制电线58的一端穿透到凹进部分54内的对头接合面。当本体构件12和14处于打开位置时,电线58的一端插入凹进部分54内后,本体构件12和转动至其闭合位置。在这一相对的枢动运动中,首先隆起物50夹合住所插入的电缆58的一端,以便相对于本体构件12和14将电线58锚定就位。然后本体构件12和14进一步朝着其闭合的工作位置枢转,如图5所示,穿透件36啮合并旋转电线58的相反区域,使其处于图2的上两幅图所示的倾斜位置,之后,该穿透插脚36刺入电线58的外绝缘及导体60,如图2的下两张图所示,对着穿透件36的表面62用于保证元件36进入导体60的贯穿度。
当本体构件12和14摆到图5所示的完全闭合位置时,闭锁凸耳40完全弹入锁紧凹槽42中。本体构件12和14还包括凹坑64,及随同动作的凸台66,以限定本体构件12和14安装后在打开与闭合位置之间的角位移。
现在我们看图7-10,图中示出了标号为110的改进了的连接器实例。这个连接器110包括与本体构件12和14同样的本体构件112和114,而本体构件112和114的各组件直接对应于前述本体构件12和14的相应部件,只是所用的标号是在本体构件12和14的对应组件号前加100,即采用100系列的符号描述。
连接器110主要区别于连接器10的是端子134,它被接收到槽128中,包括与限定端子34的向外突出的插脚相对设置的内部端子。另外,端子134包括弹性插脚片135,它通过窗口139进入插脚接收开口区137的外侧向内突出,该插脚接收槽也带有闭区间141。
当然,也可以看到与连接器10相似的连接器110的主要区别在于,连接器10带有外部插脚,而连接器110带有接触弹性插脚区135的内部插头脚。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越性综合体现在其结构和工作过程的各环节中,已有的说明和权利要求内容显然不能完全覆盖,附图中所标号的元件也包括所有类似的元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线端部连接器,用于提供一对电气连接到双导体电线的导体上的端子,所述连接器包括一对基本上相同的面板件,具有阶梯形的第一和第二相反对应的外表面和围绕所述表面延伸的周边,枢轴装置枢转地将所述面板件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阶梯形表面相对匹配放置,枢轴装置使所述面板件围绕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预定轴,具有相应的角位移,所述面板件每个包括一个伸出的并由其支撑的导电端子,所述面板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由所述伸出的导电端子定位,这些导电端子一般装在所述轴的同一径向平面上,并且沿所述第一对应对的周边的向外伸展方向收敛,以限定出一个插座,它在与第一对应对的周边相反的第二对应对的周边上具有一向外扩开的侧面外开口,当在第一位置时,面板件相应旋转至所述伸出的导电端子相互平行并处于与所述第一对应周边正常装配关系的位置,所述插座各侧相互靠拢,并具有闭合的空间大致平行的位置关系,所述端子各包括一个绝缘穿透插脚,从一插座侧向另一对应插座侧内凸出,所述插脚元件沿所述轴的轴向隔开的径向平面布置,当所述面板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转动时,所述插脚元件可偏转地至少紧靠在对侧的插座侧面上,用于穿透插入所述插脚元件和对侧插座侧面之间的导体的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端部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突出到所述第一对周边的外面。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端部连接器,其中所述面板件在其所述第一位置共同限定一个通用的矩形插头件。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端部连接器,其中所述枢轴装置包括一个铆钉,由所述阶梯状面板件的轴向搭接部分所固定。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端部连接器,其中所述面板部件具有共同作用的邻接装置,用于限定所述面板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相对运动,并且包括协同作用的可释放弹性弹键装置,用于将所述面板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6.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端部连接器,其中每个所述穿透元件从所述轴的径向向外被间隔开一预定的距离,所述面板件包括一对平行于所述轴的相对的隆起物,向内凸起在所述插座侧上,并径向向外从所述轴间隔开一段小于该穿透元件的径向间隔的距离,当所述面板件处于其第一位置时,所述隆起物机械地夹住在其间的所述电线端部。
7.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端部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被接收到一对伸长的,基本平行的槽内,其末端沿着通常的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对周边外侧开口。
8.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线端部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装在所述凹槽的较远侧上。
9.在一个装备中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板式构件,每个相互结合,具有第一和第二相对置的表面,其中所述构件以叠合的关系与所述相互对着的第二表面组装,枢轴装置将所述构件固装在一起,以防轴向分离,并围绕该轴在所述每个构件的第一和第二表面间延伸,允许存在相对的角位移,以使所述构件在第一和第二限定位置间相对地枢转运动,所述构件各包括朝向所述轴的横向相反方向相对置的边缘区,每个所述构件包括一凸起物,它从第二面向外突出,邻近所述侧边缘区之一,还包括一个槽,从邻近所述另一侧边缘区的第二面向外开口,所述构件的凸起物和凹槽用于锁住所述构件在其第一位置上,而不会摆动到其第二位置,所述构件的结构是形状记忆式,且是弹性材料,从而面向每个所述相反方向的所述边缘区之一能够偏转移动所述一个边缘区,沿着所述轴从相应的槽内使对应的凸起物脱开。
10.一种电线端部连接器,用于提供一对电气连接到双导线电线的导体上的端子,所述连接器包括一对基本上相同的面板件,具有第一和第二向外互相对置的侧表面和围绕所述表面延伸的周边,枢轴装置枢转地固定所述面板件到一起,其第一表面相互对置,并且枢轴装置使所述面板件围绕在第一和第二位置间的预定轴具有相当的角位移,所述面板件每个包括一个伸出的并由其支撑的导电端子,所述面板件在其第二位置时,由所述伸出的导电端子定位,这些导电端子一般装在所述轴的同一径向平面上,并且沿所述第一对应对的周边的向外伸展方向收敛,以限定出一个插座,它在与第一对应对的周边相对的第二对应对的周边上具有一向外扩开的侧部外开口,当在第一位置时,面板件相应旋转至所述伸出的导电端子相互平行并处于与所述第一对应周边正常装配关系的位置,所述插座各侧相互靠拢,并具有闭合的空隙大致平行的位置关系,所述端子各包括一个绝缘穿透插脚,从一插座侧向另一对应插座侧向内凸出,所述插脚元件沿所述轴的轴向隔开的径向平面布置,当所述面板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转动时,所述插脚元件可偏转地至少紧靠在对侧的插座侧面上,用于穿透插入位于所述插脚元件和对侧插座侧之间的导体的绝缘层。
全文摘要
一种电线端部连接器,装有一对相同的相应枢转的本体构件,各带有阶梯形相互搭接的表面。该本体构件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非工作位置之间相对枢转,并且在其上支撑一对导电端子。当该本体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一对对应的周边限定出一个外开口和喇叭形槽,在其槽口中插入两芯电缆或类似物的一个端部,并且面板件从第二位置依次转向第一位置。连接器可结合一对插头插入式端子,并且限定一对端子横向嵌入的插头插入接收槽。
文档编号H01R4/24GK1079584SQ9310669
公开日1993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2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3日
发明者楚玉梅 申请人:楚玉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