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用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951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气设备用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接线端子,特别是用于信息技术的接线端子。它配有一个可在一外壳中活动的接触件,该接触件在一弹簧的力作用下可以压在导线用的朝着该接触件开着的导引件上。在此,该接触件是保持在外壳中的一个板簧的一部份。板簧上设置了一个孔眼,该孔眼相对于导线的导引件是这样布置的,使得它的一个边沿可用作接触件,而且可以紧贴在导线上。
配有操纵按键的接线端子是众所周知的。这类接线端子通常包括一个U-形构件,它围成一个导引槽以适用于导线,并与背向按键部件的腿一起形成接触件,在弹簧的力作用下,该接触件被压入上述导线用的导引槽中以实现其接触连通。
这种结构在制造上是相当复杂的。首先一点,当导线的直径很小时,特别如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情况所要求的那样,这类结构就不能再确保实现可靠的接触连通了。此外,已知的这种结构所需的连接的话,如通信技术所要求的情况那样,就要很多的地方来安置那些接线端子。
还公开过开头述及的那一种接线端子(US-A-5069638)。该接线端子配有一个一侧夹置在外壳孔眼中的板簧,该板簧有一个孔(或一个空隙),孔的上棱边作为接触件紧靠在导引件的壁上。由于在这种结构上只配有一个孔眼用来穿引导线,所以必须将板簧的没有设置孔眼的那一端牢固地夹紧在外壳中。
本发明的任务是设计出开头述及的那样一种接线端子,使得它在应用时占用的空间尽可能少,而且同时能实现细导线的安全可靠的接触连通。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对开关述及的那样一种接线端子做如下设计板簧具有矩形的、上下对齐的窗口,并连同这些窗口弯曲地安置在导线所用的导引件上,使得其中一个窗口作为夹紧件以固定在导线用的导引件上,而另一个窗口以其边缘形成接触件;弯成弯曲的板簧插置在外壳中空穴底部和一操纵按键之间。这种结构非常简单。但是,它允许实现相对较高的接触压力,这是因为由于应用了一种板簧便有很高的弹力可供支配,而且该接触件只有很小的接触面。因此,这种设计结构即使对细导线的接触连通也是特别有利的,这种细导线也是牢固地保持在按照本发明的接线端子中。
这种设计结构在下述情况下是特别有利的按照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导线的导引件由两个平行的具有V-形横截面的型条构成,这两个型条与一个连接触头相连。以简单方式可将带有窗口的板簧固定在上述型条上。利用第二个窗口构成接触件的边缘,一方面使嵌置在导线导引件中的导线实现良好的接触连通,另一方面还可将它牢固地压入型条的V-形槽口中并将它保持在该处。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改进设计中最好使操纵按键配有两个插入孔,以用于待连接的导线,这些插入孔与型条的纵向对齐。因此,这里不需要与操纵按键的操纵方向相垂直的附加空间。
依照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可将该板簧与第二个板簧做成一个整体,而且设置一个在两个型条之间延伸的分离切口。这种结构虽然只允许安置一个板簧部件,但仍能让具有不同直径的导线实现接触连通,这当然在应用两个板簧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这两个板簧用于构成导线导引件的型条。不过,后一种结构方式无论在制造上还是在安装上都是比较费事的。
依照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连接触头可以与型条做成一个整体,并且至少配置一个定位凸肩,以便于固定在外壳上。这种结构的制造相当简单。
在这种情况下,连接触头可以设计成一个从外壳突出的焊片。但连接触头也可以配有两个接触舌簧,以用于直接插入电路板,这时接触舌簧可与导线导引件的纵向,即现型条的纵向成90°或180°地加以安置。这一措施使得电路板也可以在与导线的插入方向成一角度的情况下插入。最后,依照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外壳可以在与操纵按键相对的那一边上设置一个插入孔,用于对向插入导线,这些导线与导线导引件对齐排列。
现根据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说明如下。图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设计的配有两个接线端子的端子板的部份透视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接线端子的内部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图1和2所示接线端子按照图5中III-III线切开的横截面图;图4是图3所示接线端子沿切线IV-IV切开的截面图;图5是图1所示接线板的顶视图,图中所绘第一个接线端子是不带操纵按键的;图6是图1至5所示实施例上所应用的板簧的前视图;图7是图6所示板簧的侧视图,这是它在装入接线端子中之前的状况;图8是图1至5所示接线端子上所用的导线导引件的透视图,其上设置有焊片形式的连接触头;图9是按照本发明的接线端子的一种改变的结构形式,这里的连接触头是按照两个构成一叉形支承件的接触舌簧形式设计的,此二舌簧用于直接插入电路板;图10是配有图9所示接触舌簧的导线导引件示意图;图11是改变的导线导引件的结构形式,在两个导引件之间设置有一个焊片;图12是导线导引件的另一种改变的结构形式,它配有一个叉形的插入舌簧,该插入舌簧与导线导引件的纵向成90°;图13是图12所示结构形式的一个变体,在这里插入舌簧与导线导引件的纵向相错开180°,即是与导线导引件相平行地设置的;图14最后是按照本发明的接线端子的另一个变体,这里的对向接触不是通过焊片或接触舌簧,而是通过其它导线的直接对向插入来实现的。
图1至图8中示明一个接线端子(1),它是配有若干个接线端子的端子板(2)的一部份,这些接线端子是彼此平行地安置在端子板(2)上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只示出接线端子(1)和另一个接线端子(3)。由于所有的接线端子都是按统一形式设计的,所以下面的描述仅限于接线端子(1)。
从图1至5可以看出每个接线端子,也包括接线端子(1)在内,都安置在端子板(2)的外壳内的一个空穴(4)中;一个操纵按键(5)可依箭头(6)所指方向移动地保持在竖井形导引空穴(4)中。操纵按键(5)有两个开孔(7),这两个开孔根据所示实施例是设计成圆形的,而且朝上略呈圆锥形扩大。这两个开孔(7)与两个用导电材料制成的型条(8)对齐,这两个型条(亦可参看图8)一体地与一个设计成焊片的连接触头(9)相连。该连接触头(9)在其与两个型条(8)相连的连接横档(10)的区域内有一个止动定位凸肩(11),借助此定位凸肩可依箭头(12)所指方向将图8所示部份插入空穴(4)中,定位在空穴(4)的和外壳(2)的一个未详细示出的孔口内。同样地,操纵按键(5)也有侧向突出的定位凸肩(13),这些凸肩的作用是阻止操纵按键(5)在插入到空穴(4)中之后朝上掉出来。
在操纵按键(5)和空穴(4)的底部(4a)之间插入一个板簧(14)(见图6和7),该板簧在插入空穴(4)中时受到预应力,从而以它的下端支撑在底部(4a)上,以它的上端支撑在操纵按键(5)的伸出部(30)上。这里所用的板簧(14)是由两个通过一条分离切口(15)而在功能上彼此分开的部份板簧(14a和14b)构成的,这两个部份板簧各自配有两个窗口(16和17),而它们的下段相互连成一个整体。窗口(16和17)都是设计成矩形的。窗口(16)比窗口(17)大得多。窗口(16和17)的侧边是彼此对齐的,所以窗口(16和17)也是上下对齐的。
窗口(17)的尺寸是这样选定的,使得它上下边缘能牢固地靠紧在型条(8)上,与此同时,板簧(14)如图2和4所示,以两个窗口(16和17)弯曲地安置在型条(8)上,使得每个窗口(16)的上边缘(16a)和窗口(17)的与边缘(16a)相平行的两个边缘靠紧在型条(8)上。
型条(8)是作为导线导引件而设计的,它们略呈槽形,其截面则略呈V-形,图上未示出的用于触头接通的导线端头可以通过操纵按键(5)的开孔(7)引入到导引件的槽口中。导线端头于是处于型条(8)的导引槽内,并且借助边缘(16a)(见图5)牢固地压靠在型条(8)上,这时的边缘(16a)不是如图5所示的那样直接紧靠在型条(8)上,而是紧靠在相应推入的导线的外表面上。此外,从图5还可以看出由于设置了分离切口(15),不同直径的导线也可通过开孔(7)引入,这些导线还可从所配板簧(14a或14b)的相关边缘(16a)接触连通。
按照本发明的接线端子的制造可用简单方式自动进行如下首先将弯曲的板簧安置在所配的型条(8)上,然后将型条连同其上所置的板簧以它的连接触头(9)通过空穴(4)的相应孔口(17)(图4)推入,直到止动凸肩(11)扣住,接着将操纵按键(5)安置上去,该操纵按键同样以它的凸肩(13)夹定在空穴(4)的相应突出部后面以达到定位的目的。在这种状态中,板簧在空穴(4)中处于应力之下。在操纵按键(5)时,板簧以它的上部(它的下部能以窗口(17)牢固地夹紧在型条(8)上)向下弯曲,从而使得它的此时成为接触件的棱边(16a)离开型条(8),并允许引入导线端头。
图9所示是按照本发明的接线端子的一种改变的结构形式,其改变之处在于这里没有与两个型条(8)连成一体的焊片(9),而是用两个形成一叉状插入装置的接触舌簧(18)作为连接触头。但是,接触舌簧(18)在这里改变的结构中不是自由地从接线端子板的外壳(2)中伸出,而是保持在一个同样为多个接线端子所设置的端子板外壳(2′)中,该外壳也包住接触舌簧(18)的端头,接触舌簧被引入在外壳(2′)的相应槽口(19)中。此外,外壳(2′)还配有一个导入槽口(20),从而在这里可以通过接触舌簧(18)使推入的电路板实现直接的接触连通。其余的操纵按键(5)的结构以及安置在空穴(4)中用作为导线导引件的型条(8)的结构,都与图1至8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同。
图11至13所示是与图8或与图10相似的一种连接触头的变型结构。在此,图11表示出这样的可能性焊片(也可以是一个插销)直接插在两个型条(8)之间,因此与这两个型条要么做成一个整体,要么焊接在一起。在这里,插销(21)有一个止动凸肩,直接用于外壳固定。空穴的结构必须与之相应配合。
图12所示是图10所示的接触舌簧的一种变型结构,其改变之处在于这里的插入舌簧(22)与型条(8)的纵向成90°地伸出。采用这种变型结构,将电路板按垂直于待连接的导线端头的引入方向引进去,便可实现电路板的直接接触连通。
图13所示也是一种变型结构,其改变之处在于这里的接触舌簧(23)与导线的插入方向错开180°,也即是与型条(8)相平行地安置。因此在这里可以从进行导线连接的同一侧通过电路板实现直接接触连通。当然,外壳的构形必须相应地配合图12和13所示的接触舌簧。
图14最后并表示出下述可能性两根具有不同直径的导线(24和25),可依前述方式通过操纵按键(5)的开孔(7)引入,除了此两导线之外,还可通过导线(26),使用作为导线导引件的型条(8)从另一侧实现接触连通,与此同时,接线端子板的外壳(2)在空穴(4)的底部配有孔口(27),这些孔口亦也型条(8)的纵向对齐。在这种状态下,必须采取特殊措施来解决型条(8)的定位问题。但也有可能通过板簧(14)或它的两个部份(14a,14b)来实现上述定位,即该板簧可用窗口(17)来保证型条(8)的定位。
在图14所示的结构中,窗口(17)的一个棱边也用于导线的接触连通。从图中可以看出导线(26)的端头保持在窗口(17)的下棱边和型条(8)之间。在上述变型结构中最好在引入导线(26)之前,用一个合适的工具(28)将靠紧的窗口(17)的棱边挤开。这种结构形式在下述情况下是特别适用的例如灵敏而昂贵的数据处理设置的安装区域要求在固有的最终组装完成之前,必须有自由接近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处理设备可用相应的连接导线(例如26)与按照本发明设计的接线端子相连,惟在最终组装的时间内能以简单方式而且不用工具便可将组装现场已布定的导线(例如24,25)连接在该接线端子上。
权利要求
1.用于电气设备特别用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接线端子,它配有一个可在一外壳中活动的接触件,该接触件在一弹簧的力作用下可以压向一导线用的朝该接触件开着的导引件,这里,该接触件是在外壳中保持的板簧的一部份,该板簧配有一孔口,孔口的设置与导线用的导引件如此配合,使得孔口的边缘起着接触件的作用并可紧靠在导线上,其特征在于板簧(14)有呈矩形、并且上下对齐的窗口,并且利用这些窗口弯曲地安置在导线所用的导引件上,使得窗口之一用作为夹紧件以固定在导线所用的导引件上,而另一个窗口则以它的边缘作为接触件;弯曲的板簧嵌置在外壳中一空穴的底部和一个操纵按键之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板簧(14)以它的背向操纵按键(5)的一端靠紧在外壳空穴(4)的底部(4a)上,以它的另一端靠紧在操纵按键(5)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导线用的导引件是由两个彼此平行设置的具有大致呈V-形横截面的型条(8)构成的,该型条与一连接触头(9,18,22,23)相连。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操纵按键(5)配有用于待连接导线(24,25)的插入开孔(7),这些开孔与型条(8)的纵向对齐。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板簧(14a)与第二板簧(14b)做成一个整体,而且配有一条分离切口(15),该分离切口延伸在两个型条(8)之间和两个上下平行的窗口(16,17)之间。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连接触头(9,18,22,23)与型条(8)构成一体,而且至少配有一个定位凸肩(11)以便于锁定在外壳(2)上。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连接触头(9)被设计成焊片。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连接触头(9)配有两个接触舌簧(18,22,23),用于电路板的直接插入。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连接触头的接触舌簧(22,23)与用作为导线导引件的型条(8)的纵向成90°或180°加以安置。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外壳(2)安置在与操纵按键(5)相对的一侧,它配有插入孔(27),用于导线(26)的对向插入,插入上述插入孔与用作导线导引件的型条(8)对齐地加以设置。
全文摘要
配有操纵按键和一个可借弹簧力移动的接触件的已知的接线端子,都是比较笨重和复杂的。为此提出以一弯曲板簧的一个部分用作为接触件,该板簧至少配有一个窗口(16),而且以此窗口这样安置在导线导引件(8)上,使得窗口的一个边缘(16a)用作为接触件。这种设计也可实现细导线的接触连通。
文档编号H01R4/48GK1135809SQ95190940
公开日1996年1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23日
发明者R·林克 申请人:艾伯特阿克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