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9955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控制电路的电磁铁。
中国专利局公开的ZL94201622.X专利是一个由轭铁、衔铁、推杆、拉杆、启动线圈、维持线圈、端盖和控制电路组成的电磁铁,其启动线圈与维持线圈并联,控制电路中设置了由单个可控硅与单结管触发电路连接成的切换电路,以满足开关管触发电压和触发功率的要求,从而实现电磁铁的大电流启动和小电流维持,有节能效果;同时在电磁铁的端盖和轭铁上开设通气孔和防尘网,提高了衔铁运动的灵敏度和工作寿命。但其控制电路设计仍有不足之处1、对功率较大的电磁铁,仅靠单结管触发电路提供的脉冲电压不足以有效地关合开关管;2、防雨、防潮的效果沿尚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既能满足小功率电磁铁、也能满足大功率电磁铁对触发功率的要求的控制电路并具有优良操作使用性能的电磁铁。
为完成发明目的而设计的电磁铁由轭铁、衔铁、推杆、启动线圈、维持线圈、端盖和控制电路组成,启动线圈LN2两端分别串接可控硅KP1、KP2,两个可控硅KP1、KP2的门极和阴极与脉冲变压器MB的次极联接,构成控制电路的切换电路;脉冲变压器MB可为较大功率的电磁铁使用的较大功率的可控硅KP1、KP2提供较强的触发信号,而且脉冲变压器MB可将触发控制电路与可控硅KP1、KP2隔离。同时,还可在控制电路的触发电路中设置二极管D4和D6,使可控硅KP1、KP2之一在一旦损坏时,触发电路不致于损坏,从而提高控制电路的可靠性。
为防止电磁铁的衔铁在运动时与端盖间形成气垫,影响其运动速度,可在电磁铁衔铁与端盖结合端沿衔铁轴线方向开设通气槽。
此外,为了避免电磁铁的推杆端部在工作过程中被打铆,可在穿过轭铁的推杆端部镶一淬火钢球,以提高工作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铁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铁机械部份示意图。
如图1所示,启动线圈LN2与可控硅KP1、KP2串联,可控硅KP1的门极与阴极接在脉冲变压器MB付边的一个绕组上,可控硅KP2的门极与阴极接在脉冲变压器MB付边的另一个绕组上。脉冲变压器MB的原边绕组与单结管VT和电阻R2串接,单结管VT的发射极接在电阻R3和电容C3串接的支路上,组成可控硅触发电路。晶体管BG的基极接二极管D10,二极管D10的正极接在电阻R5和电容C4并联后与电阻R4、Rp串接的支路上构成延时电路。二极管D1为半波整流。启动电路、维持电路、切换电路并联后接在二极管D1的负端。二极管D8接在主回路与控制回路之间,起隔离作用。电阻R1与稳压管DW串联后接在二极管D1的负端,稳压管DW两端与触发电路,延时电路并联,为其提供稳压电源。启动线圈LN2与可控硅KP1、KP2串接后还与维持线圈LN1并联,二极管D3为启动线圈LN2的续流管。电阻R2、R3、电容C3、C1、C2、单结管VT、脉冲变压器MB、二极管D4、D5、D6、D7组成单结管触发电路。三极管BG、二极管D10、电阻Rp、R4、R5与电容C4构成延时触发电路。
电磁铁启动瞬间,单结管触发电路触发可控硅KP1、KP2导通,启动线圈LN2,维持线圈LN1同时接通电源。启动后,切换电路中的可控硅KP1、KP2延时关断。启动线圈LN2断电,维持线圈LN1继续导通。电源接通时三极管BG未导通,单结管触发电路触发可控硅KP1、KP2导通,实现启动线圈LN2大电流启动,此时,维持线圈LN1与启动线圈LN2同时通电,使电磁铁吸合。与此同时,电源通过电阻Rp、R4和电容C4充电,当电容C4达到一定电压时,三极管BG饱和导通,触发电路停振,可控硅KP1、KP2过零关断,启动线圈LN2切断,维持线圈LN1以小电流维持衔铁吸合。触发控制电路与可控硅KP1、KP2之间的二极管D4和D6有隔离作用,以保护触发电路。
如图2所示,电磁铁由轭铁3、衔铁5、线圈7、端盖6组成,衔铁5左端有推杆2,推杆2端部镶有淬火钢球1,衔铁5与端盖6结合部有通气槽4。
权利要求一种由轭铁、衔铁、推杆、启动线圈、维持线圈、端盖和控制电路组成的电磁铁,其启动线圈与维持线圈并联,控制电路中有由单个可控硅与单结管触发电路连接成的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切换电路中启动线圈LN2两端分别串联两个可控硅KP1、KP2,两个可控硅KP1和KP2的门极和阴极与脉冲变压器MB的次极联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有控制电路的电磁铁。由轭铁、衔铁、推杆、启动线圈、维持线圈、端盖和控制电路组成,其特点是启动线圈两端分别串联两个可控硅,两个可控硅还与脉冲变压器和单结管联接构成控制电路的切换电路,以实现较大功率的电磁铁的大电流启动和小电流维持。电磁铁衔铁端部的通气槽和推杆端部镶有的淬火钢球还大大提高了电磁铁的操作使用性能。
文档编号H01F7/18GK2240771SQ95206630
公开日1996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25日
发明者韩伍林, 赵秉福 申请人:韩伍林, 赵秉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