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接触片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013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接触片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过改进接触片的连接器。
现有连接器的结构,在具有四排接触片的连接器中,每列设置两个接触片,相邻两列的列内接触片插针间距交替变换。若以1#、2#、3#及4#为接触片排的编号,则第一列为1#、4#,第2列为2#、3#,而1#、4#间之距离,较2#、3#为大,它们均须符合国际通用的尺寸与规格。
就现有连接器之生产而言,是由冲床之冲压变形,再成排地按前述第1#、2#、3#、4#排分别侧向置入连接器基座内,最后,再将连结于各插针(PIN)上之余料脱开。但是,这种方式往往由于材料变形产生弹性而对接触片的定位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连接功能。因此,就有如

图1所示各接触片分开一一插入之方式,然而,这种方式除操作较慢外,也因易错置方向而降低合格率、提高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一种能使接触片定位准确、装配方便,并能提高产品合格率以及降低成本的连接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描述。
图1为现有连接器的接触片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窄插针间距的接触片冲压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宽插针间距的接触片冲压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窄、宽两种插针间距的接触片相对穿插布置在一块料带上的冲压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定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外观示意图。
图2示出在一块薄片导电金属板上所冲压成型的具有窄插针间距的多个接触片1,每一接触片1由一窄距插针11及一窄距定位部12所组成,其中窄距插针11偏离中央参考点(双环的圆心)位置符合窄距的现有标准规格尺寸,窄距定位部12包含一窄距卡制部121以及一由其延伸的窄距嵌入部122,窄距嵌入部122在其中段不同于现有的接触片,它相对于窄距插针11反向拱起一弧形窄距补曲1221。窄距卡制部121在相对于窄距插针11的对侧,如现有接触片一样延伸出一窄距肋部1211,但在其另一侧则与现有接触片不同,具有与窄距插针11外侧接近平直的外侧基准边1212,它在向窄距嵌入部122延伸处呈斜向内缩。
图3示出在一块金属薄片上冲压成型的具有宽插针间距的多个接触片2,与图2所示窄距接触片1相似,它也是由一宽距插针21及一宽距定位部22所组成,而宽距插针21偏离中心参考点之距离,略大于前述窄距插针1的相应距离,并符合标准规格。
宽距定位部22与前述窄距定位部12相似,它经一宽距卡制部221自宽距插针21同体延伸出来,且其尺寸也完全与窄距卡制部121相同,因而,也同样具有宽距肋部2211,宽距外侧基准边2212,只是其方位是相对于宽距插针21而言的。宽距卡制部221同体延伸一宽距嵌入部222,也是和前述窄距嵌入部122相似,只是方位有差异,因而,在其中段也有一弧形宽距补曲2221。
以图2所示窄插针间距接触片1与图3所示宽插针间距接触片2相对穿插布置在如图4所示的同一块料带上冲压成型,则更能获得节约用料、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工效等诸多效果。在料带两边的插针末端与带边残料的连接处有冲压折线(虚线所示者),冲压件中成排的相邻插针之距离为标准规格的尺寸,如2.54mm。装配前,将成排的接触片转折九十度后,如图5所示进行定位,经由嵌入部纵深插入连接器的基座内,再将带边残料撕除,即完成一排接触片的装配,窄插针间距接触片1分别转折成正、反面嵌插于第2#、3#排,宽插针间距接触片2分别转折成正、反面嵌插于第1#、4#排,即成为如图6所示的连接器成品。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接触片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包括窄插针间距接触片及宽插针间距接触片,各个插针偏离中心参考点的距离均为标准尺寸;各接触片由其插针处同体延伸定位部,定位部由一自插针延伸的卡制部与一嵌入部组成,嵌入部中段有一弧形补曲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为,所述卡制部之一侧有一挖空形成的肋部以及在另一侧有外侧基准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接触片的连接器,它有窄插针间距接触片及宽插针间距接触片,插针偏离中心参考点之距离与标准尺寸相符;由插针同体延伸出定位部,定位部由一与插针相连的卡制部与一嵌入部组成,嵌入部中段有一弧形补曲部。本实用新型具有定位准确、装配方便以及提高产品合格率与降低成本等诸多优点。
文档编号H01R13/02GK2234656SQ95213058
公开日1996年9月4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15日
发明者林秀惠 申请人:林瑞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