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216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引线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于树脂封装的半导体器件中的引线架。
例如,在制造一树脂封装的半导体器件时,要准备一用于安装半导体元件(芯片)的引线架。


图18是表示背景技术中的引线架100的形状的立体图。板状金属经加工而形成引线架100。引线架100具有基座2,用于将半导体元件安装于其中心部,该基座2由悬浮引线6a~6d从四个方向支承。内引线5从边缘呈放射性延伸并指向基座2。通过金属细导线,内引线5和半导体3的电极部分相连。
在得到图18所示状态的引线架100后,半导线元件3由树脂如环氧树脂来封装,并且从引线架100上将内引线5和悬浮引线6a~6d切下。
在包括大量的细引线5的如多管脚QFP(方形扁平封装)中,每一引线5变得细而长,其刚性变低。在制造过程中,为了防止这种内引线5变形,在内引线5及悬浮引线6a~6d贴上支承胶带。至于支承胶带,可以采用下述形式。
a-1)背景技术1,图8表示长方形环状支承胶带201。该长方形环状支承胶带围绕基座2贴于内引线5及悬浮引线6a~6d上。由于支承胶带是长方形的,所以,即使支承胶带201收缩,内引线5和悬浮引线6a~6d也不变形或移位。
图19表示将支承胶带201从其制造材料上取下的方式的平面图。其制造材料一般以带状供给,长方形环状支承胶带被从其制造材料上冲下并贴于内引线5上。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着剩余部分202、203,材料200没能被有效地利用。一般而言,材料200价格昂贵,这种低效的利用将导致引线架100的成本增加。
a-2).背景技术2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1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带状支承胶带以代替长方形环状支撑胶带。图20A表示引线架101的外形平面图,图20B表示沿点划线XX-XX。并沿箭头方向所视的图20A之剖视图。
支承胶带211、221具有带状外形并被贴于内引线和悬浮引线6a~6d。图21表示将支承带211,221从其制造材料上以带状形式取下的平面图。由于上述的支承胶带为长方形,所以,与上述背景技术1相比,支承胶带211,221可以从其制造材料210、220上高效率地取下。
但是,使用这种类型的支承胶带会使得内引线5在悬浮引线6a~6d及其附近产生变形,即在包括悬浮引线6a~6d及其附近区域的区域A中产生变形。图22是图20A中的区域A及其附近的放大平面图。在各内引线5中,在与悬浮引线6b相邻的内引线501上贴有两条胶带211和221,该内引线501由支承胶带211和221在箭头所示方向的收缩而被牵引。因此,内引线501变形而与其相邻的内引线502在B点相接触,从而悬浮引线5b和内引线502也产生变形。
a-3)背景技术3为了解决背景技术1和背景技术2中所产生的问题,提出带状支承带211和221以其端部重叠的方式贴于内引线5和浮悬引线6a~6d。图23A是表示引线架102外形的平面图,图23B是沿图23A的点划线XXIII-XXIII的从箭头方向所视剖视图。
带状支承带221和211的端部重叠从而在整个引线架上形成长方形环状支承带,而且其制造材料210、220可以被高效地利用。此外,在其重叠端部,因沿支承胶带221、211相应长度方向上的收缩而产生的应力达到平衡,并且仅在朝向基座2的方向上向悬浮引线6a~6d施加应力。这就避免了悬浮引线6a~6d产生的变形。
但是,当支承带收缩时,并不希望有很多部分以相交90°角的不同方向被施加应力。其原因在于为了使施加于支承带211和22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应力平衡,必须使其相互重叠部分精确地对齐。
本发明涉及引线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所述引线架包括多个以放射状设置的内引线;一组以环形贴于多个引线上的支承胶带,其中,多个内引线的内端部从上述一组支承胶带的内周边侧露出,上述一组胶带包括多个L形的第一支承胶带,多组第一支承胶带的其中之一的两端部与至少多组第一支承胶带之一的两端部相重叠,而后者和上述多个第一支承胶带为不同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中,支承胶带组包括两个第一支承胶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第一技术方案的引线架还包括一大致为长方形的基座,该基座由多个内引线围绕,其中,多条第一支承带的各自的中心部分位于四个悬浮引线的两相对的悬浮引线上,所述的悬浮引线是用于在其四个角部支承基座的内引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在上述的第三技术方案中,上述多条支承胶带中的一个贴于内引线的前侧表面,而另一第一支承胶带贴于内引线的后侧表面,并且相应的端部通过内引线相互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在上述的第二技术方案中,多条第一支承胶带中的每一条均在其延伸方向上具有一45°角的切去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引线架中,上述的支承胶带组包括四条第一支承胶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上述第六技术方案的引线架还包括一大致为长方形的由多个内引线围绕的基座,其中多条第一支承胶带的中心部位于四个悬浮引线上,所述悬浮引线是用于在四个角部支承上述基座的内引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在上述第七技术方案的引线架中,第一对多个第一支承胶带相互相对,第二对第一个支承胶带相互相对,第一对第一支承胶带和第二对第一支承胶带不同,第一对第一支承胶带贴于内引线的前侧表面,第二对的第一支承胶带贴于内引线的后侧表面,第一对支承胶带的端部通过内引线和与之相邻的第一支承胶带相互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技术方案,引线架包括多条放射分布的内引线;以环形贴于多条内引线上的一组支承胶带,其中,多条内引线的内端部从上述一组支承胶带的内周侧露出,并且,一组支承胶带包括多条L形的第一支承胶带和多条带状的第二支承胶带,多个第一支承胶带的两端部和多个第二支承胶带的两端部相互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技术方案,在上述第九技术方案的引线架上,多条第一支承胶带贴于内引线的前侧表面,多条第二支承胶带贴于内引线的后侧表面。且第一支承胶带和第二支承胶带通过内引线相重叠。
第一技术方案的引线架使用L形的第一支承胶带,所以可以高效地利用一般为带状的支承带的制造材料。
在支承胶带在一端部重叠时,在重叠部分产生成90°的不同方向上的应力,所以这样的重叠要足够精确。在第二、三技术方案中,仅需要两支承带重叠部,故需要高精确的重叠部分的数量被减少。
第五技术方案的引线架使用的第一支承胶带的端部具有45°角的切去部,这样便可以使第一支承胶带具有超出用于制造支承胶带的更长的长边。这便可使用于制造支承胶带的材料的宽度标准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引线架,从而利用于以较少种类的制造支承胶带的材料的充足供应,以降低用于制造支承带的材料的成本。
虽然第六、七技术方案的引线架需要支承带的四个重叠部分,但由于在重叠部分没有沿90°不同方向上的应力产生,故不存在需要高精确的重叠的重叠部。
在第九技术方案的引线架中使用的第二支承胶带具有带状形状,故可以更高效地从用于制造支承带的材料上取下支承带。此外,由于第二支承胶带位于第一支承胶带之间,所以可使被用于不同尺寸的引线架的支承带制造材料标准化,即使是引线架尺寸很大。这样利于种类少的支承带制造材料的充足供应,以降低支承带制造材料的价格。
第四、八、十技术方案的引线架中由于没有在前侧表面的任何两支承胶带的重叠部,故提高了树脂封装的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少产生90°不同方向的应力的支承胶带重叠部,也就是减少需高精度重叠对齐重部分的数量,并且通过使用可高效地从支承带制造材料的支承带,以较低成本减少内引线的变形。
上述的本发明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发明的效果可以通过带附图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看出。其中,图1A和1B是一平面图和一沿I-I线的从箭头方向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引线架301a的外形。
图2是从支承带材料9取下支承带71、72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3是从支承带材料9取下支承带73、74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4A和4B是一平面图和一沿I-I线的从箭头方向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引线架301a的外形。
图5是从支承带材料9取下支承带71、72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6A和6B是一平面图和一沿VI-VI线的从箭头方向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引线架303a的外形。
图7A和7B是一平面图和一沿VII-VII线的从箭头方向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引线架304a的外形。
图8A和8B是一平面图和一沿VIII-VIII线的从箭头方向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引线架305a的外形。
图9A和9B是一平面图和一沿IX-IX线的从箭头方向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引线架306a的外形。
图10A和10B是一平面图和一沿X-X线的从箭头方向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引线架306a的外形。
图11A和11B是一平面图和一沿XI-XI线的从箭头方向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引线架301b的外形。
图12A和12B是一平面图和一沿XII-XII线的从箭头方向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引线架302b的外形。
图13A和13B是一平面图和一沿XIII-XIII线的从箭头方向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引线架303b的外形。
图14A和14B是一平面图和一沿XIV-XIV线的从箭头方向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引线架304b的外形。
图15A和15B是一平面图和一沿XV-XV线的从箭头方向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引线架305b的外形。
图16A和16B是一平面图和一沿XVI-XVI线的从箭头方向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引线架306b的外形。
图17A和17B是一平面图和一沿XVII-XVII线的从箭头方向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引线架307b的外形。
图18是背景技术1的外形立体图。
图19是背景技术1的平面图。
图20A和20B是一平面图和一沿XX-XX线的从箭头方向所示的剖视图,表示背景技术II的引线架301a的外形。
图21是表示背景技术2的平面图。
图22是图20A中的区域A及其附近的放大图。
图23A和23B是一平面图和一沿XXIII-XXIII线的从箭头方向所示的剖视图,表示背景技术III引线架301a的外形。
实施例1.
图1A是一发明第1实施例的引线架301a的平面视图,图1B是图1A沿点划线I-I的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在引线架301a中,L形支承带71、72贴于内引线5和悬浮引线6a~6d。支承带71、72的端部在右上侧悬浮引线6b和左下侧悬浮引线6d及其附近区域相互重叠,从而两支承胶带一起形成长方形环状。这就避免了背景技术2中的内引线5及悬浮引线6a~6d的变形问题。
此外,由于支承胶带71、72是L-形,其中心部分及中心附近区域位于悬浮引线6a、6c及其附近区域,并且仅有两个位于6b,6d上的支承带71、72的重叠部,故,和背景技术3相比,在悬浮引线及其附近区域的重叠部分减少了两个,从而降低了需高精度对齐的重叠部分。
还有,背景技术1中存在的支承带材料利用效率的问题,从下述的说明中也可以查出被得到了改进。
图2是表示从支承带材料9上取下支承带71和72的方式的平面图。材料9是宽度为B的带状。图1中所示的每一条形成长方形环状的支承带71、72的外侧长度为L1,支承带71(72)沿材料9的长度方向(与其宽度方向垂直)上互相毗邻,通过这种方式制造支承带71(72),可减少材料的残余部分81。
材料9的残余部分81还可以进一步被减少。图3表示从材料9上取下L形支承带73、74的方式的平面图。若设支承带73、74的宽度为W,相邻的L形支承胶带73(74)的剪裁方式为具有短边宽度为W/2的等腰三角形伸出于材料9之外。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残余部分82是一短边为W/2的等腰三角形,且其面积比短边长度为W的等腰三角形的残余部分81的面积要小,材料9可进一步被提高其利用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支承带73(74)的两端部实际上被剪去一短边为W/2的等腰三角形部分。但支承胶带73(74)仍可相互重叠。
图4A是引线架302a的平面视图,其中支承胶带73、74的端部在右上悬浮引线6b和左下悬浮引线6d及其附近区域相互重叠,图4B是沿图4A中点划线IV-IV的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在这些图中,支承胶带73和74的端部重叠形成一五边形,即相应于一宽度为W的带有一短边长度为W/2等腰三角形剪去部的四方形。这样,在保持应力平衡的同时由支承带73、74形成了环状长方形,其外侧边长为L2=L1+W/2。
换言之,具有宽度为B的材料9可用于不同尺寸的引线架。这样,对于不同尺寸的半导体器件来说,容易形成支承带材料的尺寸标准。这就利于种类少的支承带材料的充争供给。从而使支承带材料价格降低,使价格低的支承带被广泛应用。
残余部分9的面积还可以进一步被减少。图5表示了另一种从材料9取下支承带75、76的方式。如果支承带75、76具有宽度W,相邻L形支承带75(76)的剪裁方式为具有短边长度为W的等腰三角形可以从材料9伸出。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残余部分,材料9可最大限度的被利用。
这时,支承带75(76)的两端部相当于被剪去一短边长度为W的等腰三角开,但支承带75、76仍可被重叠。
图6A是引线架303的平面视图,其中支承带75、76在右上悬浮引线6b和左下悬浮引线6d及其附近重叠。图6B表示沿图6A中的占划线VI-VI的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在这些图中,支承胶带75、76的端部重叠形成一短边为W的等腰三角形。在保持应力平衡的同时,这就形成了外侧边更长的为L3=L1+W的环状长方形。
当然,也可形成具有外侧边较短的环状长方形。图7A是引线架304a的平面图,其中,支承带75、76以相互伸出的方式相互重叠于右上悬浮引线6b和左下悬浮引线6d。图7B是沿图7A中的点划线VII-VII的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在这些图中,支承胶带75、76的端部相互重叠成方形,其边长为W。这样由支承胶带75、76形成了具有外侧边长为L1的环形长方形。
这就意味着在利于使被用于不同尺寸半导体 器件的材料标准化的同时,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支承胶带材料,而不存在任何障碍。
如图3、4、5、6中的虚线所示,L形支承胶带的中心部分也可被剪去,以便和重叠部分的外形一致。
实施例2图8A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的引线架305a的平面图,图8B是图8A中沿点划线VIII-VIII的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支承胶带71a~71d具有类似于实施例1中支承胶带71(72)的L形状。支承胶带71a-71d的角部位于、并贴于左上、右上、右下、左下悬浮引线6a、6b、6c、6d及其附近区域。支承胶带71a的一端和支承胶带71b的一端相重叠,其另一端和支承胶带71d的一端相重叠。相类似地,支承胶带71c的一端和支承胶带71b的另一端相重叠,其另一端和支承胶带71d的另一端相重叠。
这样,由于支承胶带重叠于一些内引线5而不是悬浮引线6a~6d的附近区域,所以可防止由支承胶带的收缩而产生的应力以成90°角的不同方向施加于重叠部分。从而,和第1实施例相比,在第2实施例中,可更理想地减少以90°角的不同方向施加应力的重叠部分数量。
此外,如果支承胶带71a(71b,71c,71d)具有长度L1,则由支承胶带71~71d所形成的所有尺寸均为L4=2·L1-D环状长方形可贴于内引线5和悬浮引线6a~6d,其中D为重叠部分长度。这样,本发明即可被应用于更大的引线架,而不管其大到何种程度。
实施例3图9A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引线架306a的平面图。图9B是沿图9A的点划线IX-IX的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和第二实施例相类似,L形支承胶带71a-71d的角部位于,并贴于左上、右上、右下、左下悬浮引线6a、6b、6c、6d及相应附近区域。L形支承胶带71a、71b的一端分别和带状支承胶带77a的两相对端部重叠。同样地,L形支承带71b的另一端和L形支承带71c的一端分别和带状支承带77b的两相对端重叠。L形支承带71c的另一端和L形支承带71d的一端分别和带状支承带77c的两相对端重叠,L形支承胶带71d、71a的另一端分别和带状支承带77d的两相对端重叠。
这样,在和实施例2相类似地没有应力沿90°角的不同方向施加应力于重叠部的同时,本实施例可应用于更大的引线架。特别是,可以得到具有边长L5=2·L1+K-D/2的环状长方形,其中,K是支承带77a(77b、77c、77d)的长度。
无容置疑,本发明可应用于更大的引线架,这通过使用长的带状支承带(即使K加大)即可。图10表示使用长的带状支承胶带78a~78d的引线架307a的平面图。图10B是沿图10中点划线X-X的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在该图中,得到了边长L6(大于L5)的环状长方形。
如第一实施例所述,L形支承胶带71a~71d可以以高利用效率地从支承带材料9上取下。如背景技术2中所述,带状支承胶带77a~77d、78a~78d也可从支承带材料上取下。故本实施例中的带材料的利用效率也不会降低。
实施例4作为上述各优选实施例的变化,支承胶带可以被交替地贴地引线架的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图11A、11B,图12A、12B,图13A、13B,图14A、14B,图15A、图15B,图16A、16B,图17A、17B分别是图1A、1B-图10A、10B中所示引线架301a~307a的变化例的引线架301b-307b。图A是平面视图,图B是相应于图A中的点划线的沿箭头方向所视的剖视图。
这些变化具有和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而且,在每一变化例中,由于在前侧表面无支承胶带的重叠部分,这样可提高树脂封装程度。
虽然上面详细讨论了本发明,但上述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定性的,因此不难理解,在不超出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有多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引线架,包括多个以放射状设置的内引线;一组以环形贴于多个引线上的支承胶带,其中,多个内引线的内端部从上述一组支承胶带的内周边侧露出,上述一组胶带包括多个L形的第一支承胶带,多个第一支承胶带的其中之一的两端部与至少多组第一支承胶带之一的两端部相重叠,而后者和上述多个第一支承胶带之一为不同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架,其特征在于支承胶带组包括两个第一支承胶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大致为长方形的基座,该基座由多个内引线围绕,其中,多条第一支承带的各自的中心部分位于四个悬浮引线的两相对的悬浮引线上,所述的悬浮引线是用于在其四个角部支承基座的内引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引线架,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支承胶带中的一个贴于内引线的前侧表面,而另一第一支承胶带贴于内引线的后侧表面,并且相应的端部通过内引线相互重叠。
5.如权利要求2所述引线架,其特征在于多条第一支承胶带中的每一条均在其延伸方向上具有一45°角的切去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引线架,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支承胶带组包括四条第一支承胶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线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大致为长方形的由多个内引线围绕的基座,其中多条第一支承胶带的中心部位于四个悬浮引线上,所述悬浮引线是用于在四个角部支承上述基座的内引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线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对多个第一支承胶带相互相对,第二对第一个支承胶带相互相对,第一对第一支承胶带和第二对第一支承胶带不同,第一对第一支承胶带贴于内引线的前侧表面,第二对的第一支承胶带贴于内引线的后侧表面,第一对支承胶带的端部通过内引线和与之相邻的第一支承胶带相互重叠。
9.一种引线架,包括多条放射状分部的内引线;以环形贴于多条内引线上的一组支承胶带,其中,多条内引线的内端部从上述一组支承胶带的内周侧露出,并且,一组支承胶带包括多条L形的第一支承胶带和多条带状的第二支承胶带,多个第一支承胶带的两端部和多个第二支承胶带的两端部相互重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引线架,其特征为多条第一支承胶带贴于内引线的前侧表面,多条第二支承胶带贴于内引线的后侧表面,且第一支承胶带的端部和第二支承胶带的端部通过内引线相重叠。
全文摘要
在引线架(301a)中,L形支承胶带(71,72)贴于内引线(5)和悬浮引线(6a~6d)。支承胶带(71,72)的端部在悬浮引线(6b,6d)及其附近区域相互重叠以形成环状长方形,由于支承胶带(71,72)是L-形,当其中心部位于悬浮引线(6a,6c)及其附近区域,故仅存在两个重叠区域,故需准确对齐的重叠部数量减少。此外,根据本发明还可提高支承胶带材料的利用率。
文档编号H01L23/495GK1159078SQ9612130
公开日1997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6日
发明者筱原利彰, 高桥良治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