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尾插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334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头、尾插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基本元件中的一种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利用一安全挡片将插孔遮蔽,欲使用时就打开,以防止外物或水汽进入尾插或插头内部的装置。
“插头、尾插”即该插头为尾端设有插孔的一种,它主要用以连接电力的来源,接引各种电器用品使用,一般而言,多数是使用于户外场所,如连接各式各样圣诞灯泡,为单调的街景增添几分兴趣,但目前使用的尾插或插头,其插孔的部分多数为开放式,也就是说,制造完成后该插孔即成为一开放的孔,平常无任何构件将其遮蔽,以供电源插头的金属导片可插设其中使用,当插头在户外使用,在下雨天或水气较重的时候,可能发生水流入其中而发生短路的情况,造成使用上的危险,而开放式的插孔,有时可能发生小孩因好奇将金属物品插入其中玩耍,造成触电的危险,故尾插、插头虽有其方便性,也有其潜在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主要由外壳、主体端盖和挡片所组成的插头尾插的安全装置,它不仅安全性高,而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主要由一外壳、一主体、一端盖及安全挡片组成,该主体是隐藏在外壳内、而端盖则卡掣于外壳一端,该主体上设有左、右固定槽,内设有左、右导电铜片,而该电源线的线体则各自与其相对应的左、右导电铜片相接触,而各左、右固定槽前端为开口状,所说的端盖为一方形板体,周围凹设有一凹槽,而该外壳前端内壁的凸条则卡掣其中,进而固定两者的位置,在该端盖顶部两侧各设有一贯穿的插孔处,并对应于该主体的开口处,该端盖底部两侧设有呈L形相对的卡片。该两卡片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安全挡片则容置其中,该容置空间一侧为开口状,另一侧为封闭状,但仍保有一开孔,供一弹性片置放于容置空间内,并抵掣于安全挡片一侧;该安全挡片为一长条板体,但其长度较容置空间的深度小,使它能在内作左右短距离的移动,其上设有两导孔,而一侧边突出有一推块,并延伸在外壳外;该外壳包覆于端盖外围,进而将容置空间一侧的开口封闭,使安全挡片能在容置空间内移动,但外壳顶部一侧设有一缺口,该安全挡片的推块由此处延伸出来,藉此,使该安全挡片在平常因弹性片的作用使之遮蔽于端盖的插孔,而在使用时再将它向一侧推动。而使该导孔移置于与插孔相对的位置,以减少平常外物或水气插入尾座或插头内的机会,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第一,可防止外物或小孩将金属物品插入其中,减少发生触电的机会,安全性高;第二,可防止水气进入其中,而发生漏电或短路的情况;第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尾插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尾插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端盖与安全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尾插使用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头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插头的分解图。
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包含有一外壳(1)、一主体(2)、一端盖(3)和安全挡片(4),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安全挡片(4)是从一侧插置于端盖(3)底部,结合后的端盖(3)再卡掣于外壳(1)前端,而该主体(2)则事先置放于外壳(1)内,这即为本实用新型尾插的结构。
该主体(2)上设有左、右固定槽(21)、(22),内设有左、右导电铜片(23)、(24),而该导电线的线体(51)、(52)则各自与其相对的左、右导电铜片(23)、(24)相接触,而各左、右固定槽(21)、(22)前端为开口(25)、(26),以供插头的金属导片可插设其中。该本体(2)主要作为接引电源使用,其结构可视实际情况所需另行设计,在本实用新型中,主要是改变主体(2)前端的结构,以另外加设一端盖(3)及一安全挡片(4)的方式,使尾插在使用上更为安全,其详细结构如下该端盖(3)为一方形板体,顶部两侧各设有一贯穿的插孔(32),在结合时,其位置是与该主体(1)的开口(25)、(26)相对应。如图3所示,该端盖(3)底部两侧设有呈L形相对的卡片(33),使两卡片(33)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34),该容置空间(34)一侧为开口状,以供安全挡片(4)可由此插入其中;其另一侧为封闭状,但仍保有一开孔(36),以供一弹性片(35)置放于容置空间(34)内,该弹性片(35)目的是为了使安全挡片(4)在平常状态为遮蔽插孔(32)的状态。在该端盖(3)凹设有一凹槽(37),以供外壳(1)前端的凸条(12)卡掣其中,如图2所示。该安全挡片(4)为一长条板体,但其长度较容置空间(34)的深度小,使它能在内作左右短距离的移动。该安全挡片(4)的一侧突出有一推块(41),在外壳(1)套接于端盖(3)时,并延伸于外界,藉由此处推动安全挡片(4)使之产生位移。该安全挡片(4)上设有两导孔(42),所形成的宽度是与两插孔(32)相同,该外壳(1)主要是配合主体(2)外形所设计,但其顶部一侧设有一缺口(11),用以使安全挡片(4)的推块(41)可由此外延伸出来,该外壳(1)位于前端的内壁突设有一环凸条(12),用以卡掣于端盖(3)的凹槽(37)处,进而固定端盖(3)的位置,同时利用外壳(1)套接于端盖(3)时,包覆该端盖(3)周围,也将该容置空间(34)一侧的开口处封闭,以将该安全挡片(4)固定其中。
本实用新型尾插的组装方式,首先将主体(2)插置于外壳(1)内,再将该安全挡片(4)插置于端盖(3)底部的容置空间(34)内,经组合后的端盖(3)再推置于外壳(1)前端,使该凸条(12)卡掣于凹槽(37)内,即完成整体的组装。如图4所示,在平时,由于弹性片(35)的作用,将使该安全挡片(4)移至一侧,此时该导孔(42)偏离该端盖(3)的插孔(32),即利用安全挡片(4)将插孔(32)遮蔽,如此即可防止外物或水气进入主体(2)内的左、右导电铜片(23)、(24)处,减少发生漏电或短路的情况,故安全性高。当欲使用时,克服弹性片(35)的弹力将安全挡片(4)向左侧推动,使得该导孔(42)的位置对应于该插孔(32)处,即可使外界插头的金属导片插置其中。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尾插使用方便且安全性高,同时制造容易,极具产业上利用的价值。
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插头的立体图及分解图。其结构与尾插相似,主要结构是由一外壳(1’)、一主体(2’)、一端盖(3)及安全挡片(4)等所构成,其中该端盖(3)与安全挡片(4)的结构设计是完全与尾插相同,利用安全挡片(4)适时遮蔽于端盖(3)的插孔(32)处,以防止外物或水气进其中。不同处仅在于外壳(1’)及主体(2’)的结构,由于插头另一端设有由主体(2’)所延伸出的左、右金属导片(27)、(28),故外壳(1’)也在底部设有出口(图中未示),以供左、右金属导片(27)、(28)能延伸于外界,而该外壳(1’)顶部一侧另设一导口(13),以使电源线(5)可由此伸出。在本实施例中仅介绍其中一种插头配合安全挡片(4)及端盖(3)所设计的结构,故不可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插头、尾插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一外壳、一主体、一端盖及安全挡片组成,该主体是隐藏在外壳内、而端盖则卡掣于外壳一端,该主体上设有左、右固定槽,内设有左、右导电铜片,而该电源线的线体则各自与其相对应的左、右导电铜片相接触,而各左、右固定槽前端为开口状,所说的端盖为一方形板体,周围凹设有一凹槽,而该外壳前端内壁的凸条则卡掣其中,进而固定两者的位置,在该端盖顶部两侧各设有一贯穿的插孔处,并对应于该主体的开口处,该端盖底部两侧设有呈L形相对的卡片,该两卡片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安全挡片则容置其中,该容置空间一侧为开口状,另一侧为封闭状,但仍保有一开孔,供一弹性片置放于容置空间内,并抵掣于安全挡片一侧;该安全挡片为一长条板体,但其长度较容置空间的深度小,使它能在内作左右短距离的移动,其上设有两导孔,而一侧边突出有一推块,并延伸在外壳外;该外壳包覆于端盖外围,进而将容置空间一侧的开口封闭,使安全挡片能在容置空间内移动,但外壳顶部一侧设有一缺口,该安全挡片的推块由此处延伸出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基本电气元件中的一种连接器,它主要一外壳、一本体、一端盖和一安全挡片组成,该端盖是结合于外壳前端,而本体则隐藏于外壳内,端盖上设有两贯穿插孔,底部两侧设有呈L形相对的卡片,使底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一侧设有一弹性片,安全挡片插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安全挡片处设有两导孔,在平时因弹性片的作用可使它遮蔽端盖的插孔,在使用时可将其推向一侧,使导孔移置于与插孔相对的位置,因此可减少外物进入,增加了安全性。
文档编号H01R13/447GK2266201SQ96214119
公开日1997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28日
发明者周琼美 申请人:周琼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