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包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3961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线包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的结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有双线包结构的继电器。
目前广泛应用于工农业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继电器,其结构上分为芯体和控制回路外接线端口,是技术十分成熟的产品,芯体包括铁芯,缠绕铁芯的线包、支撑线包的磁轭、以及接受磁力作用并与之相配合而完成动触头与静触头的切换接触的安装机构;而线包的外接线、动触头外接线和静触头(分为常开掷和常闭掷)外接线分别与相应的接线端子相连接,则构成控制回路外接线端口。在产品系列中分为小功率、中功率和大功率继电器,它们一般只是改变线包导线的线径、圈数和铁芯的大小而已。这种措施对再进一步增大功率继电器的功率存在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负载功率容量的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将已有继电器的芯体中的单线包结构改进为双线包结构。即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和位于该壳体内的芯体、以及位于该壳体外壳面上的控制回路外接线端口,特点是该芯体中的线包系由双线包构成,该双线包有共同的二根外接线,它们分别与该壳体的外壳面上相应的控制回路外接线端口相连接,并设有动触头对二静触头(常开掷和常闭掷)的切换接触限位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易于实施;2、明显提高继电器的切换功率,达到单相63安培或三相40安培的切换功率;3、由于加上对动触头切换时的摆幅限位,不致使动触头切换的作用力过大而造成动触头构件的弯曲,提高了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简单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芯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底座卡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芯体结构示意图。
下面我们根据图1~图8给出本实用新型二个实施例,并配合对该二实施例的描述,进一步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细节。
例1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控制回路外接线端口位于安装底座上的分体式继电器。
请先参阅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芯体2和控制回路外接线端口3。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上部壳体11和底座12,控制回路外接线端口3布设在底座的外壳面上,芯体2安装在上部壳体11内,外接线端口3与芯体2成插接联结。
请参阅图4和图2,从图4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芯体2中的线包22由双线包221、222构成,它们有共同的外接线223,224,并分别与控制回路外接线端口3中的相应接线端子相连接。图2中,芯体2包括铁芯21、缠绕铁芯21的线包22、支撑线包22的磁轭23,磁轭23的下边框232固定在安装架上,而上边框231为活动边,并以磁轭23的右边框支占,拉簧2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边框231、232上,动触架27固定在上边框边231上,动触头25固定在动触架27上,其上、下端面分别与固定在绝缘架31上的常闭静触头26,常开静触头26′成拍合式接触,即线包221、222加电时,铁芯21产生磁力,使动触架27向铁芯21的端面吸合,动触头25下移,动触头25与常开静触头26′接触,拉簧24受压迫,线包221,222失电时,铁芯21的磁力消失,在拉簧24的拉作用下,动触架27、动触头25随之返回原位,动触头25与常闭静触头26相接触,特点是限位部件4系由一组限位螺钉构成,对应一组动、静触头25、26、26′有一被固定在磁轭23的上下边框231、232上的一根限位螺钉,且动触架27上设有延伸板条41被固定在该螺钉上,这样可避免因拉簧24反作用力过大而造成动触架27返回时被冲击而弯曲,从而保证了继电器的使用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例2,根据图4~图8所示,给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双线包一体式结构的继电器,从图5、6、7所示,外壳1的壳身11呈立体型结构与外底座12连体,其外底座12为道轨安装结构,其包括凹型口121和设在该凹型口121的一端上的卡扣122(图6)。外壳1的上部为绝缘架10,该绝缘架10的前后侧面呈阶梯面结构,上面布设控制回路外接线端口3,绝缘架10的内部有控制回路外接线端口3的各个接线端子的31分别与芯体2的相应的动触头25外接线、静触头26、26′外接线以及线包221、222的外接线223、224相连接,而使芯体2和控制回路外接线端口3呈一体式结构。该壳身11有上开口与绝缘架10呈一体接合。
本实施例中,壳身11的前后侧面布设若干散热孔110。关于限制动触头25对二静触头26、26′的切换连接的限位部件4,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中,系由一组限位板条构成,自绝缘架10上对应每组静触头26、26′穿设一至壳身11内与该动触架27相顶触的限位板,该动触头25安装在该动触架27上,而该动触架27装在磁轭23的活动边框231′上,有与该活动连框231′相对的磁轭23的固定边框232′,在它们上设一拉簧24,其与磁力的作用相配合,使动触头25与静触头26、26′成拍合式接触并受限位板限位。
权利要求1.一种双线包继电器,包括壳体(1)和位于该壳体(1)内的芯体(2),以及位于壳体(1)的外壳面上的控制回路外接线端口(3),其特征在于构成该芯体(2)中的线包(22)由线包(221)和线包(222)构成,它们有共同的外接线(223)、(224)分别与相应的外接线端口(3)的接线端子相连接,并设有动触头(25)对二静触头(26)、(26′)的切换连接的限位部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包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包括上部壳体(11)和底座(12),芯体(2)安装在上部壳体(11)内,而控制回路外接线端口(3)安装在底座(12)上,芯体(2)与外接线端口(3)成插接联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包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包括直立式壳身(11)、底座(12)和前后侧面成阶梯面结构的绝缘架(10),该控制回路外接线端口(3)布设在壳帽(10)上,并在绝缘架(10)内侧有外接线端口(3)的各个接线端子的延伸体(31)分别与芯体(2)中相应动触头(25)、静触头(26)、(26′)的外接线及线包(221)、(222)的外接线(223)、(224)相连接,芯体(2)与控制回路外接线端口(3)直接连接成一体式结构,壳身(11)与外底座(12)连体,该壳身(11)有上开口与绝缘架(10)呈一体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线包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外底座(12)呈道轨安装结构,其包括外底凹型口(121)和位于该凹型口(121)一端的卡扣(12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线包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壳身(11)的前面侧面布设散热孔(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线包继电器,其特征在于限制动触头(25)对二静触头(26)、(26′)切换连接的限位部件(4)是由一组限位螺钉构成,对应一组动、静触头(25)、(26)、(26′)有固设在磁轭(23)的上下边框(231)、(232)上的一根限位螺钉,该安装动触头(25)的动触架(27)设在该磁轭(23)的上边框(231)上,并有延伸板条(41)固定在该限位螺钉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线包继电器,其特征在于限制动触头(25)对二静触头(26)、(26′)切换连接的限位部件(4)是一组限位板条构成,其自绝缘架(10)上,对应每组静触头(26)、(26′)穿设一至壳身(11)内与该动触架(27)相顶触的限位板,该动触头(25)安装在动触架(27)上,该动触架(27)装在磁轭(23)的活动连框(231′)上,与该磁轭(23)的活动边框(231′)相对边框(232′)为磁轭固定边框,该二边框(231)、(232)设一拉簧(24)。
专利摘要一种双线包继电器,包括壳体和位于该壳体内的芯体,以及位于壳体的外壳面上的控制回路外接线端口,其特点在于构成该芯体中的线包由线包和线包构成,它们有共同的外接线分别与相应的外接线端口相连接,并设有动触头对二静触头的切换连接的限位部件。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较简便地达到提高功率并可靠工作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H50/00GK2289298SQ9623071
公开日1998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17日
发明者邵慧民 申请人:上海永嘉仪表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