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声音辨别状态的拉线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403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以声音辨别状态的拉线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开关技术领域。
现有的拉线开关应用比较普遍,使用方便。但在使用中,遇到突然停电时,无法判断开关的工作状态,以致当半夜电源又恢复时,由于开关仍处于接通状态,灯会通夜不灭,白白浪费电能。为了解决能及时判断开关的状态问题,人们想了很多办法,都不够理想。例如,设置一种可看得见的标志,但由于开关装得高,观察不便。也有人利用开关的接通和断开时产生的不同的声音来判断,例如中国专利CN92227121.6、CN91224539.5、CN93212039.3所公开的拉线开关,即有此作用。但是断开和接通时声音差异不明显,不易听清,有的结构又较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不均匀齿棘轮,在接通和断开时分别产生单响和双响的结构简单的拉线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拉线开关中,设置一个不均匀齿棘轮,在接通时,棘轮转过一个齿,拨动导电片1次,发出单响;在断开时,棘轮转过2个齿,拨动导电片2次,发出双响。也可以在接近时棘轮转过2个齿发出双响,而在断开时,棘轮转过1个齿,发出单响。


图1为拉线开关的结构图。图1中,(1)为底座,(2)为接线片,(3)为轴,(4)为恢复弹簧,(5)为拨轮片,(6)为不均匀齿棘轮,(7)为静导电片,(8)为动导电片,(9)为接触导电片。图2为不均匀齿棘轮(6)的结构图,其中(10)、(11)、(12)为棘轮齿,(7)为静导电片,(8)为动导电片。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轴(3)装在底座(1)上,在轴(3)上依次装有恢复弹簧(4)、拨轮片(5)和不均匀齿棘轮(6)。不均匀齿棘轮(6)上有棘轮齿(10)、(11)、(12)各3个,每一个棘轮齿(10)和(11)、(12)组成一组,分布在不均匀齿棘轮(6)圆面的120°范围内,动导电片(8)共有3片,分别装在棘轮齿(10)的齿槽中。静导电片(7)的一端装在一个接线片(2)上,其另一端与不均匀齿棘轮(6)的表面接触可被其棘轮齿(10)、(11)、(12)拨动,并可以在弹力作用下落入棘轮齿(10)槽中与其中的动导电片(8)接触而接通电路。接触导电片(9)的一端装在另一个接线片(2)上,其另一端与动导电片(8)接触。当从断开状态起拉动拨轮片(5)使不均匀齿棘轮(6)转动60°时,静导电片(7)即被棘轮齿(10)拨动,掉入棘轮齿(10)槽中而与动导电片(8)接触而接通电路,同时发出一声响声,以示接通。当从接通状态起,拉动拨轮片(5)使不均匀齿棘轮(6)转动60°时,静导电片(7)脱离动导电片(8),并依次被棘轮(11)和(12)拨过而掉入棘轮齿(12)的槽中,而处于断电状态,同时发出2声响声,以示断电。也可以将动导电片(8)装在棘轮齿(12)的槽内,使断电时发出一声响声,而接通时发出2声响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接通和断开时所发出的单响和双响声响差别大,很易辨别,结构简单,只须将已有技术拉线开关的棘轮更换为本实用新型的棘轮,即可实现。
权利要求1.一种以声音辨别状态的拉线开关,包含底座(1)、接线片(2)、轴(3)、恢复弹簧(4)、拨轮片(5)、静导电片(7)、动导电片(8)、接触导电片(9),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不均匀齿棘轮(6),在不均匀齿棘轮(6)上有棘轮齿(10)、(11)和(12)各3个,每一个棘轮齿(10)和(11)、(12)组成一组,分布在不均匀齿棘轮圆面的120°范围内;轴(3)装在底座(1)上,在轴(3)上依次装有恢复弹簧(4)、拨轮片(5)和不均匀齿棘轮(6),动导电片(8)共3片,分别装在棘轮齿(10)的齿槽中,静导电片(7)的一端装在一个接线片(2)上,另一端与不均匀齿棘轮(6)表面接触可被其棘轮齿(10)、(11)、(12)拨动,并可在弹力作用下落入棘轮齿(10)的齿槽中而与其中的动导电片(8)接触,接触导电片(9)的一端装在另一接线片(2)上,另一端与动导电片(8)接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声音辨别状态的拉线开关,其特征在于3个动导电片(8)分别装在不均匀齿棘轮(6)的棘轮齿(12)的齿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包含底座、接线片、轴、拨轮片、恢复弹簧、静导电片、动导电片、接触导电片,还包含一个不均匀齿棘轮,在其上共有9个棘轮齿。轴装在底座上,在轴上依次装恢复弹簧、拨轮片和不均匀齿棘轮。静导电片一端装在一个接线片上,另一端与棘轮表面接触,可被棘轮齿拨动,在弹力作用下掉入齿槽中,而与齿槽中的动导电片接触而接通电路。从断开状态拨动棘轮到接通,拨过一个齿发出单响;拨至断开状态,拨过二个齿发出双响。
文档编号H01H17/16GK2268303SQ9623309
公开日1997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10日
发明者张邦维 申请人:张邦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