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905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特别涉及一种包含由可动接触片和可动铁片以绝缘状态连为一体的可动构件的电磁继电器。
如图9所示,现在,例如有的电磁继电器,在安置于基座1上的线圈组件2的一侧上端部,转动自如地设有可动构件3。可动构件3是利用由树脂制成的支承构件6将可动接触片4和可动铁片5以绝缘状态连为一体而构成的。可动构件3的形成过程是,利用嵌入成形法,将并列设置的多片可动接触片4与支承构件6连为一体,然后在该支承构件6上连接可动铁片5而形成一体的。
当这种电磁继电器中的线圈组件2处于无励磁的状态时,因弹簧7的弹性拉力而向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使设于可动接触片4的下端的可动触点4a与压入固定在基座1中的固定端子8的固定触点8a接触。当对线圈组件2进行励磁时,所述可动铁片5被吸附在突出于线圈组件2的端面的铁心9上,可动构件3向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使所述可动触点4a与另一固定端子10的固定触点10a接触。
但是,所述电磁继电器由于受到压力加工等的精度所限,可动铁片5的板厚度和镀层厚度上会有误差(约±0.05mm)。该误差会影响被直接吸附在铁心9上的可动铁片5的吸附面5a与可动接触片4之间的距离,进而影响所述吸附面5a与可动触点4a之间的位置关系。即,成为可动触点4a与固定触点10a之间的触点间距离和接触压力等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获得所期望的工作特性,必须在后面的工序中进行人工调整作业,从而导致成本提高。
而且,为使可动接触片4和可动铁片5处于规定的绝缘状态,须在两者之间形成图10B中所示的规定间隙g。即,仅仅使形成所述支承构件6的金属模具有在图10B中箭头所示的b-b方向上分离的结构是不能形成所述间隙g的。因此,需要可在图10A中所示的a-a方向上移动的薄滑动片(未图示),因此金属模变得复杂,从而导致成本的提高。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获得所期望的工作特性,且价格低廉。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将可动构件可转动地支承在线圈组件的一侧上端部,所述可动构件是利用支承构件将可动接触片和可动铁片以绝缘状态连为一体而成的,而且,所述支承构件包括支承所述可动接触片的第一支承部和支承所述可动铁片的第二支承部,且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是连为一体而形成的。
可以利用二次成形将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连为一体。
此时,最好是在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之中的任一方设置暂时固定用的突出部,在另一方设置暂时固定用的嵌合孔,通过彼此的嵌合,使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在二次成形前暂时固定。
而且,还可以在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之中的任一方设置嵌合突出部,在另一方设置嵌合孔,将所述嵌合突出部插入嵌合孔中,并铆接所述嵌合突出部,或者,在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之中的任一方设置嵌合突出部,在另一方设置嵌合孔,将所述嵌合突出部插入嵌合孔中,并对形成于所述嵌合突出部的前端的铆接用凹部进行加热铆接,或者,在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上穿设的、连通各支承部的通孔中插入铆钉进行铆接,由此将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连为一体。
并且,最好是在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第一突出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第二突出部上,设置可转动地支承动作指示构件的轴孔。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电磁继电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表示图1中的可动组件的一次成形前状态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图1中的可动组件的一次成形后状态的立体图;图2C是表示图1中的可动组件一次成形前的可动铁片的立体图;图2D是表示图1中的可动组件一次成形后的可动铁片的立体图;图2E是表示组装完成后的可动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一次成形地形成第一支承部时的金属模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一次成形地形成第二支承部时的金属模的剖面图;图5A是表示图1所示可动组件的平面图;图5B是图5A中的沿A-A线剖面图;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电磁继电器的剖面图7是表示将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组装为一体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图8是表示将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组装为一体的又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图9是现有的电磁继电器的剖面图;图10A是图9中的可动构件的主视图;图10B是图10A的侧视图。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电磁继电器大致包括基座11、线圈组件12、可动组件13及壳体14。
基座11大致为矩形板状,在其一端压入固定有四组第一及第二固定端子15、16,所述固定端子的第一及第二固定触点15a、16a以规定的间隔相对着。在基座11的另一端的两边分别压入并一体形成有一对线圈端子17。
线圈组件12的结构是,在卷盘18上穿设有铁心19的同时卷绕有线圈20,并将从卷盘18的一侧凸边18a突出的铁心19的一端,铆接固定在立设于所述基座11上的支架21的垂直壁21a上。
可动组件13包括可动构件22和端子构件23。
将四个可动接触片24和可动铁片25组装在支承构件26上而形成连为一体的可动构件22。如图2A所示,可动接触片24的一端的两个表面上设有可动触点24a,在另一端连接有导线27。
如图2C所示,可动铁片25具有在其一端的中央突出的止动片25d、在其两侧突出的支点25b、以及设于其上部两处的通孔25c。所述可动铁片25的支点25b可转动地被支承在形成于所述支架21的水平壁21b端部的支承部21c上。
支承构件26包括第一支承部28和第二支承部29。
如图2B所示,通过嵌入(ィンサ-ト)成形(一次成形)方法将以规定间隔并列设置的可动接触片24设置于导线27的连接部,从而形成连为一体的第一支承部28。在该一次成形中,不需要像原来那样的必须需要滑动片的部分,而是利用图3所示的具有简单结构的金属模X1、Y1而成形的。由于是在使部分可动接触片24直接与金属模Y1的模腔内表面Y1a相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成形加工的,因此,能够将可动接触片24与成形后的第一支承部28的一侧表面(接触面28a)之间的距离x1,限制在因成形加工而引起的误差范围内(本实施例中的误差为±0.005mm)。在所述支承部28的另一表面的中部边缘突设有突起28c,同时设有凹部30。在凹部30上分别贯穿设有位于中部的树脂流入孔31、位于所述突起28c两侧的第一树脂流动孔32、以及位于所述树脂流入孔31两侧的嵌合孔33。而且,在第一支承部28的两端角处分别突出设有第一突出部34。
另一方面,第二支承部29同所述第一支承部28不同,是通过嵌入成形(一次成形)方法将可动铁片25连为一体的。在该一次成形中,不需要像原来那样的必须需要滑动片的部分,而是如图4所示,在使可动铁片25的吸附面25a直接与金属模Y2的模腔内表面Y2a相接触的状态下,形成第二支承部29。因此,即使可动铁片25的板厚及镀层厚度产生加工误差,也能够将其消除。结果,能够使所述可动铁片25的吸附面25a与形成于其相反侧的表面(接触面29a)之间的距离x2,与所述第一支承部28相同地限制在因成形加工而引起的误差范围内(本实施例中的误差为±0.005mm)。如图2D所示,在所述第二支承部29的接触面29a上,突出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承部28的嵌合孔33相嵌合的嵌合突出部34,还设有通孔35。在该通孔35和所述可动铁片25上的通孔25c中设有第二树脂流动孔36。在第二支承部29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大致成L形的第二突出部37。
所述第一支承部28和第二支承部29是通过嵌入成形(二次成形)而连为一体的。在该二次成形中,首先使所述第一支承部28的接触面28a(参照图3)和第二支承部29的接触面29a接触。此时,第二支承部29的嵌合突出部34插入第一支承部28的嵌合孔33中而暂时固定。如上所述,在这样的暂时固定状态下,从可动接触片24到第一支承部28的接触面28a的距离,以及从可动铁片25的吸附面25a到第二支承部29的接触面29a的距离具有很高的精度,因此,从可动接触片24到可动铁片25的吸附面25a的距离也具有很高的精度。
然后,将第一支承部28和第二支承部29放入图中未示的金属模的模腔内,进行二次成形。填充的树脂P(参照图5B)充满第一支承部28的凹部30,同时分别经过树脂流入孔31、第一树脂流动孔32、以及第二树脂流动孔36而到达第二支承部29。在树脂流动孔31中流动的树脂越过第二支承部29后扩成大于树脂流入孔31内径的直径。由此,使第一支承部28与第二支承部29之间的结合较牢固。
如上所述,将第一支承部28和第二支承部29连为一体而构成的可动构件22的支点25b(参照图1),可转动地被支架21的支承部21c支承着,并被弹簧38的拉力转向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
并且,在由所述第一支承部28的第一突出部34和第二支承部29的第二突出部37形成的轴孔39中,设有以轴40a为中心转动的动作指示构件40(参照图6)。动作指示构件40包括在上方突出的一对腕状部40b和在下端的侧部突出的轴40c。
在与所述各可动接触片24相对应的所述导线27的另一端并列设置有分别与之连接的四个通用端子41,并利用在所述一次成形的同时所形成的第三支承构件42而形成连为一体的端子构件23。第三支承构件42被压入固定于基座11的规定位置,并且,通用端子41从基座11的下面露出。
如图1和图6所示,壳体14是下面开口的箱状体,被安装在基座11上,包覆着所述各个构成部件。在壳体14的上表面的一侧的两边缘处,分别设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窗口14a,以观察到动作指示构件40的腕状部40a的端部。此外,在壳体14的侧壁内表面上设有转动限制片14b。当所述可动构件22转动时,该转动限制片14b阻挡动作指示构件40的轴40c,而起到限位作用。
具有上述结构的电磁继电器的动作如下即,在线圈20上不通电、线圈组件12未被励磁的状态下,由于弹簧38的弹性力而转动的可动组件13向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可动触点24a与第一固定触点15a接触。如上所述,由于可动接触片24、即可动触点24a与可动铁片25的吸附面25a之间的位置关系具有很高的精度,所以可动触点24a与第一固定触点15a之间的触点距离不会产生误差。
然后,向线圈20通电进而对线圈组件12进行励磁,则可动组件13的可动铁片25被吸附在铁心19的端面上,可动构件22向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可动触点24a与第二固定触点16a接触。同样地,由于可动接触片24、即可动触点24a与可动铁片25的吸附面25a之间的位置关系具有很高的精度,所以可动触点24a与第二固定触点16a之间的触压上也不会产生误差,能够实现所期望的值。
而且,随着所述可动构件22的转动,动作指示构件40向图6中的左边移动,直到其轴40c与壳体14上的转动限制片14b接触而被阻挡。因此,动作指示构件40以轴40a为中心向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其腕状部40b的上端到达壳体14的窗口14a的下方,可在外面观察。由此,能够判断可动构件22的动作是否可靠地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二次成形使第一支承部28和第二支承部29成为一体的,但也可以如下所述地连为一体。
即,如图7所示,在第一支承部28上设置配合突起部43,另外,在第二支承部29和可动铁片25上穿设有与所述配合突起43相嵌合的嵌合孔44(也可以在第一支承部28上设置嵌合孔,在第二支承部29和可动铁片25上设置配合突起部。)。在配合突起部43的前端具有铆接用凹部43a。并且,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使接触面28a和接触面29a进行面接触后将第一支承部28和第二支承部29组装起来。配合突起部43穿过嵌合孔44而露在相反侧的边缘,因此,通过对该露出部分进行加热铆接,而将第一支承部28和第二支承部29连为一体。由于在嵌合突起部43的前端设有铆接用凹部43a,所以在加热铆接时会容易地向嵌合孔44的边缘扩散而成为适当的加热铆接状态。
在这里,是通过加热铆接使第一支承部28和第二支承部29连为一体的,但是,也可以只铆接配合突起43的前端而进行固定。
另外,如图8所示,在第一支承部28和第二支承部29上分别穿设有通孔45。并且,与上述相同地使彼此的接触面28a和接触面29a进行面接触后将第一支承部28和第二支承部29组装起来。然后,将铆钉46插入所述通孔45中将两个端部进行铆接,从而将第一支承部28和第二支承部29连为一体。
从以上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涉及的电磁继电器,由支承可动接触片的第一支承部和支承可动铁片的第二支承部,构成将可动接触片和可动铁片连为一体的支承构件,因此,在成形加工时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的滑动片,可简化金属模结构且控制成本。而且,在加工形成第二支承部时,能够消除可动铁片上产生的加工精度误差,可实现高精度的精加工状态。
特别是通过二次成形将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连为一体时,在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中的任一方设置暂时固定用突出部,而在另一方设置暂时固定用嵌合孔,并使突出部和嵌合孔结合而使其在二次成形前暂时固定,因此,在二次成形时不会发生位置偏移,还可以提高操作性。
而且,在设于第一支承部上的第一突出部和设于第二支承部上的第二突出部上,设有可转动地支承动作指示构件的轴孔,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低成本的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继电器,将可动构件可转动地支承在线圈组件的一侧上端部,所述可动构件是利用支承构件将可动接触片和可动铁片以绝缘状态连为一体而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构件包括支承所述可动接触片的第一支承部和支承所述可动铁片的第二支承部,且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是连为一体而形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利用二次成形将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连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之中的任一方设置暂时固定用的突出部,在另一方设置暂时固定用的嵌合孔,通过彼此的嵌合,使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在二次成形前暂时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之中的任一方设置嵌合突出部,在另一方设置嵌合孔,将所述嵌合突出部插入嵌合孔中,通过铆接所述嵌合突出部将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连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之中的任一方设置嵌合突出部,在另一方设置嵌合孔,将所述嵌合突出部插入嵌合孔中,通过对形成于所述嵌合突出部的前端的铆接用凹部进行加热铆接,将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连为一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上穿设的、连通各支承部的通孔中插入铆钉进行铆接,由此将所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连为一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第一突出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第二突出部上,设置可转动地支承着动作指示构件的轴孔。
全文摘要
一种电磁继电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获得所期望的工作特性,且成本低。通过支承构件将可动接触片和可动铁片以绝缘状态连为一体,从而生成可转动地被支承在线圈组件的一侧上端部的可动构件;所述支承构件包括支承可动接触片的第一支承部和支承可动铁片的第二支承部,并且,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被连接为一体。
文档编号H01H50/60GK1192034SQ98104390
公开日1998年9月2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31日
发明者宫田浩隆, 中村正则, 真田博纪, 桑原正浩, 田代雅彦 申请人:欧姆龙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