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的密闭式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218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的密闭式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的蓄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动车的密闭式蓄电池。
机动车的密闭式蓄电池因具有免保养、免加水的特性,所以相当受消费者喜爱,如

图1、2所示,其是公告编号第248912号的「蓄电池」新型专利案的示意图,蓄电池10主要是在一电池槽11顶端固置一电池盖12,电池盖12并设有一凸出部121,且其中间设有一中排插孔13,每一插孔13内且设有一斜形嘴131,以供补充电池液,此外,凸出部121两侧分别固设有一正端子片14及一负端子片15,且其连接片体141、151是露出于凸出部121外,可与电线(图未示)导接以释放出电力,这种蓄电池10虽可供机动车用电,但是其电池盖12制造相当麻烦。
如图2所示,蓄电池10的正端子片14是以一连接片体141内端弯折九十度成为一垂直段142后,再弯折九十度成为一内端部143以与电池槽11的柱体111连结所构成,至于负端子片15则由另一连接片体151往下弯折一直向段152,再往连接片体151同向弯折一内端部153与电池槽11的另一柱体112连结所构成。正、负端子片14、15的形状较复杂,此外,因电池盖12在制作时,是以射出成型制成,所以在射出时需将正、负端子片14、15埋固其内,才能制成电池盖12,因此制造较困难、损坏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盖制造简单的机动车的密闭式蓄电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措施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的密闭式蓄电池,包括电池槽及电池盖,电池盖固置在电池槽顶端,电池槽内布设有至少二个单局,其内装设有正、负端子片,正、负端子片的连接片体露出于电池外,其特征在于
电池盖由底盖体及顶盖体组成,底盖体固置在电池槽顶端,其设有一中排容置槽,容置槽内相对应于电池槽的每一单局皆设有供补充电池液及使单局分别独立排气的插筒,容置槽两侧对称各设有一置放室,正、负端子片分别置于两置放室中,顶盖体盖合在底盖体顶端。
所述的机动车的密闭式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放室内设有供所述正、负端子片上的穿孔套置定位的插柱。
所述的机动车的密闭式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放室由隔板区隔成一左槽室、一中槽室及一右槽室,中槽室内设有插柱,隔板及右槽室顶部设有置放凹槽,所述正、负端子片呈阶梯状,包括一端往上弯折成一直立中片体的一左片体,中片体顶端往左片体反向弯折出一连接片体,左片体置于左槽室内,中片体贴置于隔板上,连接片体往中槽室及右槽室顶端延伸且容置在置放凹槽内。
所述的机动车的密闭式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筒相对应于所述电池槽的各单局位置而交错排列。
结合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机车的密闭式电池进行详细说明如下,附图中图1是公告编号第248912号「蓄电池」新型专利案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2是上述专利案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底盖体的底视示意图。
图5是沿图3中的直线5-5所取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7是沿图6中的直线7-7所取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机动车的密闭式蓄电池的电池盖的较佳实施例中,其底盖体30盖置在电池槽20顶端,其正、负端子片40、50装置在底盖体30内,其顶盖体60盖置在底盖体30顶端。
电池槽20与以往相同,是一中空矩形体,其内并可借由隔板21隔设成多数单局22,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六个单局22,每一单局22内可置放电极板(图未示),且电池槽20顶部缩设为插结顶侧边23以便于底盖体30盖置。
底盖体30是一长度、宽度约与电池槽20相同的盖体,如图4、5所示,底盖体30以中间的基板31而分隔成顶、底部。底部相对应于电池槽20的顶侧边23及隔板21,设有套置凹槽32及区隔凹槽33,以便于与电池槽20套结及可确实将每一单局22区隔。顶部设有一中排容置槽34,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34呈椭圆形,容置槽34内且相对应于电池槽20的每一单局22而设有数插筒341,在本实施例中是设有六个插筒341,且每一插筒341内皆设有一贯孔342。在本实施例中贯孔342呈半圆孔状,及该等插筒341是相对应于单局22位置而交错设置,如此设计可获致容易制造的实务功效,而且电池液(图未示)可经由插筒341、贯孔342补充入每一单局22内,及每一单局22的气体可单独由贯孔342分别独立排出。容置槽34前、后侧对称各设有一置放室35,置放室35借由隔板351隔设有左、中、右槽室36、37、38。左槽室36底面设有可连通至电池槽20的一贯孔361,供阴、阳极柱(图未示)穿凸出贯孔361外。中槽室37内设有二立杆371,立杆371顶端并缩设其径度而形成插柱372,右槽室38的周边顶部与隔板351顶部连设有置放凹槽39,可供正、负端子片40、50置放。
正、负端子片40、50是以导电材质制成的片体,且呈阶梯状,由一左片体41、51一端往上弯折一中片体42、52,再由中片体42、52顶端往左片体41、51反向弯折一较长之右端连接片体43、53所构成,且左片体41、51端部相对应于底盖体30左槽室36的贯孔361设有一半圆孔411、511,可分别与穿凸出贯孔361的阴、阳极柱(图未示)连结,连接片体43、53则相对应于中置放室37的插柱372设有二穿孔431、531。
顶盖体60是盖置在底盖体30顶部的一片体,可借由卡榫、高频焊接....等方式与底盖体30固结,在本实施例中,顶盖体60盖置于底盖体30顶部后,再使用超音波将两者熔结。顶盖体60上设有一贯孔61。
如图3、6及7所示,组装时,是先将底盖体30盖置在电池槽20顶端,借由其底部的套置凹槽32、区隔凹槽33,套结在电池槽20的顶侧边23及隔板21,使盖置作业较便利,然后使用超音波将底盖体30与电池槽20熔结,使底盖体30固置于该电池槽20顶端后,将正、负端子片40、50的左片体41、51置入底盖体30的左槽室36内,且使其半圆孔411、511对齐于左槽室36底部的贯孔361,是可分别与阴、阳极板(图未示)顶端的阴、阳极柱(图未示)连结,然后,借由正、负端子片40、50的中片体42、52约与置放室35的隔板351同高,所以可贴置于隔板351并使连接片体43、53往右槽室38方向延伸,此时,连接片体43、53恰可容置在置放凹槽39中,及其穿孔431、531恰可套置于中槽室37的插柱372,具有可限位正、负端子片40、50的功效,且正、负端子片40、50装置完毕时,其连接片体43、53的连接部432、532露出于右槽室38外部。再者,可将电池液瓶(图未示)倒置,并使其每一瓶口对准容置槽34的插筒341,并借由插筒341将瓶口的塞嘴拨离瓶口,或借由插筒341呈斜形嘴而将瓶口铝箔插破,以使电池液可经由插筒341、插筒341内的贯孔342进入电池槽20的每一单局22内,及每一单局22的气体可分别由贯孔342排出,以使电池槽20的内压较稳定,而可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最后,将顶盖体60盖置在底盖体30的顶部,并使用超音波将二者熔结,即可使顶盖体60盖结于底盖体30,且同时可压置正、负端子片40、50,以使正、负端子片40、50更加稳固而不产生移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1.因为本实用新型借由将正、负端子片40、50装置在底盖体30内,再将顶盖体60盖置于底盖体30顶部,同时可确实使正、负端子片40、50定位的方式组构成该电池盖,可使密闭式蓄电池的电池盖简单制造、可降低制造成本及可降低损坏率。
2.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负端子片40、50呈简单的阶梯状,所以具有构形较简单,制造方便。
3.因为本实用新型底盖体30的插筒341相对应于电池槽20的单局22位置而呈交错设置,每一插筒341内皆设有一贯孔342,所以具有可将电池液补充入每一单局22内,且每一单局22的气体可分别由每一贯孔342排出,而具有可使每单局22单独排气,使电池槽20的内压较稳定,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的密闭式蓄电池,包括电池槽及电池盖,电池盖固置在电池槽顶端,电池槽内布设有至少二个单局,其内装设有正、负端子片,正、负端子片的连接片体露出于电池外,其特征在于电池盖由底盖体及顶盖体组成,底盖体固置在电池槽顶端,其设有一中排容置槽,容置槽内相对应于电池槽的每一单局皆设有供补充电池液及使单局分别独立排气的插筒,容置槽两侧对称各设有一置放室,正、负端子片分别置于两置放室中,顶盖体盖合在底盖体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的密闭式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放室内设有供所述正、负端子片上的穿孔套置定位的插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的密闭式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放室由隔板区隔成一左槽室、一中槽室及一右槽室,中槽室内设有插柱,隔板及右槽室顶部设有置放凹槽,所述正、负端子片呈阶梯状,包括一端往上弯折成一直立中片体的一左片体,中片体顶端往左片体反向弯折出一连接片体,左片体置于左槽室内,中片体贴置于隔板上,连接片体往中槽室及右槽室顶端延伸且容置在置放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的密闭式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筒相对应于所述电池槽的各单局位置而交错排列。
专利摘要一种机动车的密闭式蓄电池,包括电池槽及电池盖,电池盖固置在电池槽顶端,电池槽内布设有至少二个单局,其内装设有正、负端子片,正、负端子片的连接片体露出于电池外;电池盖由底盖体及顶盖体组成,底盖体固置在电池槽顶端,其设有一中排容置槽,容置槽内相对应于电池槽的每一单局皆设有供补充电池液及使单局分别独立排气的插筒,容置槽两侧对称各设有一置放室,正、负端子片分别置于两置放室中,顶盖体盖合在底盖体顶端。
文档编号H01M10/00GK2350876SQ9824164
公开日1999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20日
发明者朱松甫 申请人:广隆电池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