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741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尤其是指一种容置于电连接器内且能有效避免焊接过程时发生浸锡现象的端子构造。
电连接器设有导电材料制成的端子,且这些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的通道内,供插置于这些通道内的电子装置的插脚电性接合。对于某些电连接器如移动式插座连接器而言,其设有移动式盖体及固定式座体,端子则收容于座体的通道内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而盖体亦设有与座体的通道相对应的通孔,电子装置装设于盖体上方且其插脚贯穿通孔后部分伸入通道内。从而当盖体相对座体移动时,亦带动这些插脚与端子相接触,从而使电子装置及电路板间形成电性连接。
电连接器的端子包括组固于相应的通道内且具突起的固定部、及通过较窄的连接部连接于固定部上的环状部,该环状部设有弹性臂并形成狭窄空间。电子装置的插脚最初收容于环状部内且未与端子相接触,而当移动盖体时可驱动插脚至狭窄空间内并稳定地与弹性臂相抵接。
为将端子焊接于电路板上可使其浸入锡料熔室或者设置后续可熔融的锡球,熔融的锡料流入端子与电路板所形成的间隙中且环绕在端子周围,从而当锡料冷却后即可将端子固定于电路板上。然而在此焊接过程中,熔融的锡料可能自固定部通过颈部而浸至环状部,从而对端子的电气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此外,与电子装置的插脚相抵接的环状部为提高其导电性能而在表层镀金,其常发生金镀层扩散浸入固定部的现象,虽然不致于影响端子的电气性能,但由于金乃贵重金属而使得制造成本上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焊接过程时可避免焊锡浸至对接部、及可防止对接部的贵重金属镀层扩散至固定部而能降低制造成本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端子包括具有突起的固定部、及由较窄的连接部连接于固定部上的对接部,固定部上邻接连接部的部位处或连接部上设有纵长状的阻隔部,其可以为凸肋、凸条或开槽等构形中的一种,而在固定部及对接部间形成阻隔浸锡的途径。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避免通过连接部的浸锡或金镀层扩散现象。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容设有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请参阅图1所示,电连接器10包括组接在电路板(未图示)上的固定式座体12及组接于座体12上的滑动式盖体14,且盖体14及座体12均由绝缘材质制成。其中座体12设有若干个通道16以收容导电端子18(如图2及图3所示),而盖体14可供电子装置(未图示)如中央处理单元模组相组接,且盖体14上所设置的通孔20用以收容电子装置的插脚。这些插脚贯穿通孔20后部分容置于座体12相对的通孔16内,且当盖体14相对于座体12移动时,可驱动插脚与相应的端子18相抵接。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示的端子18设有固定部22,该固定部22相对侧缘上设有突起24用以与座体12的通道16的内壁面相干涉组接,从而将端子18固定于通道16内。该固定部22延伸设有用以保持锡球的承载段25,该承载段25并非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所在,其亦可以表面粘着方式的焊接部代替。
该端子18设有对接部26且由较窄的连接部28连接于固定部22上,该对接部26包括连接于连接部28上的环状部30及弹性臂32,该弹性臂32与连接部28相面对并具有一定间隔,且该间隔小于环状部30的内径。外部电子装置的插脚最初位于环状部30内且未与其抵触,而移动盖体14时可驱动插脚移至弹性臂32与连接部28之间,并通过弹性臂32自身的弹性而与之稳定抵接。
固定部22上邻接连接部28的部位处设有阻隔部,该阻隔部为纵长状凸条34,该凸条34沿连接部28纵长向延伸相当长度且超出连接部28相对的两侧缘36,该凸条34由固定部22经冲压而成,从而于相对的另一侧呈凹痕或槽沟状。由于连接部28是固定部22及对接部26间发生浸料时的唯一通道,因此在靠近固定部22与连接部26邻接部位处设置凸条34可有效阻隔浸料路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消除浸锡现象。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中阻隔部为凸肋38,其设置于连接部28上且恰好延伸至两侧缘36,该冲压而成的凸肋38更能有效地阻止浸料通过连接部28。
尽管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凸条34或凸肋38是由固定部22或连接部28经冲压而成,但以零件方式组接一纵长状板条于其上而形成凸条34或凸肋38,或者利用设置纵长状凹痕来代替突出部分均同样可以达成防止浸料通过的效果。
再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中阻隔部为设置于固定部22上邻接连接部28部位处的纵长状开槽40,其同样可以实现阻止浸料通过连接部28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包括容置于电连接器通道内且可接合在电路板上的固定部、与外部电子装置的插脚选择性抵接的对接部、及连接固定部与对接部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上设置有纵长状的阻隔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部为设置于固定部上邻接连接部的凸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沿纵长向延伸相当长度且超出连接部相对的两侧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部为设置于连接部两侧缘之间的凸肋。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部由冲压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部是在端子上组接一纵长状板条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部为设置于固定部上邻接连接部的纵长状开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部为设置于固定部上邻接连接部的纵长状凹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其包括用以将端子组固于电连接器的通道内且具突起的固定部、及由较窄的连接部连接于固定部上的对接部。该连接部上设有纵长状凸肋并沿纵长向延伸相当长度以于固定部及对接部间阻隔浸锡途径,从而避免通过连接部的浸锡或金镀层扩散现象。该凸肋由连接部简易冲压或在连接部上组接一纵长板条而成,且其亦可以用纵长状开槽代替。
文档编号H01R4/02GK2399843SQ9924008
公开日2000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20日
发明者林南宏, 李仁杰, 罗一峰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