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把手的刺破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742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把手的刺破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刺破型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柔性把手的刺破型连接器。
通常,刺破型连接器包括有具有一接合面与一对接面的绝缘本体,在接合面与对接面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收容通道,且在绝缘本体相距较远的两端上设有一对凸起,若干导电端子相应设置在所述收容通道中,每一端子均具有一基部,该基部两端分别延伸设有刺破部与对接部。该刺破部延伸出接合面外而与该处的带状线缆相接触。通常这些刺破部是成排排布的,具有顶面与底面的盖体则组装在该绝缘本体的接合面上,以将带状线缆中的导线连接至刺破部。
当需要将刺破型连接器从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插头连接器组合上移开时,常会出现不易抓紧的问题,因而使用者常会拉动连接在其上的带状线缆以将该刺破型连接器移开。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会对导电端子的刺破部与线缆的导线间的连接造成不良影响。为解决该问题,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图1揭示了一种典型的解决方法。刺破型连接器1a包括有第二盖体或应力缓冲盖1c,其通常堆叠组合在第一盖体或IDC(Insulation DisplacementConnection,刺破型连接)盖体1b上,且所述第一盖体或IDC盖体1b上导电端子的刺破部与带状线缆1d相连接。该带状线缆的尾端部1e延伸于该第一、二盖体1b、1c之间而具有缓冲应力的效果。在组合时,该第一、二盖体之间设置有把手1f,而可提供一施力部位以将刺破型连接器1a从插头连接器上拔下移开,不会影响端子的刺破部与带状线缆之间的连接。但是,第二盖体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图2揭示了另一种解决方法,其利用一U形拉杆2a来代替图1中所示的第二盖体1c及把手1f。该拉杆2a包括一对延伸脚2b,每一延伸脚2b上均具有卡钩2c以与第一盖体2d相啮合固定。然而,该结构增加了刺破型连接器的高度而不符合小型化设计的要求,并且,所增加的高度也有阻碍其它元件的组装。
图3、4、5及图6、7、8所揭示的是一种改进型构造,其中拉杆3a、3b可朝水平方向弯转而减小连接器的整体高度。不过,设置在拉杆3a、3b与绝缘本体之间的开口3c、3d会使其旁侧的其它元件的安装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操作用的把手,且该把手不需增加电连接器整体高度或增加额外元件即可达成良好操作效果的刺破型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刺破型连接器设有具对接面及接合面的绝缘本体,在对接面与接合面之间延伸贯通设有若干个端子收容通道,每一端子收容通道中相应容纳有一导电端子。在绝缘本体的两相对端部设置有一对楔状保持块,而在该绝缘本体的对接面上组装有一盖体,该盖体的两相对端部上设置有一对保持臂以与所述楔状保持块相配合定位。且在盖体横向侧缘之间还设置有一狭槽。此外,盖体上设有延伸通过所述狭槽的把手,以提供一施力部位使该刺破型连接器脱离插头连接器,而又不影响导电端子的刺破部与带状线缆的导线间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需增加电连接器整体高度或增加额外元件即可完成良好拉拔、移动操作,且不会影响导电端子的刺破部与带状线缆的导线间的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具有把手的刺破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另一种现有具有拉杆的刺破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与图2相似的另一种现有刺破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刺破型连接器的侧视图,其拉杆朝垂直方向延伸。
图5是图3所示刺破型连接器的侧视图,其拉杆朝水平方向延伸。
图6是类似于图2所示的又一种现有刺破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刺破型连接器的侧视图,其拉杆朝垂直方向延伸。
图8是图6所示刺破型连接器的侧视图,其拉杆朝水平方向延伸。
图9是本实用新型刺破型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0与图9所示相似,其中连接器设有一个把手。
图11是图9所示刺破型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其中已除去部分绝缘本体。
请参照图9、10及11,本实用新型刺破型连接器10包括有绝缘本体20及确实配接在其上的盖体30,该绝缘本体20具有一对接面21以与插头连接器(未图示)对接,且相对于该对接面21还设有接合面22。在对接面21与接合面22之间设有若干个端子收容通道23,每一端子收容通道23中容纳有一导电端子(未图示),该导电端子包括有一基部,在基部两端分别延伸设置有刺破部与接合部,其中刺破部延伸至所述接合面上而与该处的带状线缆40连接导通。由于上述结构已见于现有构造中,故此处不再重述。
盖体30包括一对延伸臂31,以与绝缘本体20的楔状保持块24相配接,其靠向绝缘本体20接合面22的底面上呈锯齿状设置有若干个沟槽(未标号)以容纳带状线缆的导线,且该盖体30还设有一对凹槽32以容纳该刺破部。在该盖体30较长边侧之间还进一步设有一狭槽33,把手50自该狭槽33处延伸穿过,该把手50包括有末端部51及52,其两端连在一起而形成一封闭的环套以供手指穿过进行操作,使用者可抓紧该把手50以将刺破型连接器从插头连接器上拔下并移开。借助于这些配置,可避免因过多或过大的作用力影响端子的刺破部与带状线缆间的连接。进一步说,一些附属的元件如应力缓冲盖1c将不再需要而可移除。与图1所示者相比较,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不需要设置应力缓冲盖以与把手相配合,因而可减少其成本。而与图2、图3、4、5以及图6、7、8所示的现有构造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更低的高度和体积。因而,本实用新型保留了前述几种现有构造的优点而消除了其缺点。
权利要求1.一种刺破型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具有接合面与对接面,在绝缘本体接合面上组接有盖体,其特征在于在绝缘本体的两相对端部设有一对楔状保持块,盖体的两相对端部设有一对用以与绝缘本体的楔状保持块相配接的延伸臂,且在该盖体较长侧缘之间设有狭槽,而盖体上设有延伸穿过盖体狭槽的把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有两个相对的末端部,且该两末端部封闭在一起而形成可供使用者的手指穿入抓紧的环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盖体的底面至少设有一凹槽以将刺破部容纳其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盖体的底面设有若干个沟槽以将相应带状线缆的导线容纳其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刺破型连接器,其包括有具接合面与对接面的绝缘本体,在该接合面与对接面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端子收容通道,每一端子收容通道中相应容纳有一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上的两相对端部设有一对楔状保持块,而该绝缘本体的接合面上则组合有一盖体,该盖体的两相对端部设有一对延伸臂以与所述楔状保持块相配合扣接,且该盖体横向的两侧边缘间设有一狭槽。
文档编号H01R13/633GK2406343SQ99240118
公开日2000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30日
发明者李哲志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