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对齐及压缩特征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288117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105相抵,沿着第二壁部分126的外压缩带45的内表面123毗邻副脊部分104的第一面112,且压缩套环26的终端边缘132毗邻外筒60的邻接表面120,该配置界定压缩套环26在外筒60上的配合状况。
[0022]在操作中,电缆连接器20适用于电连通地将同轴电缆21耦接至电器件。为了如此进行,将电缆连接器紧固至同轴电缆21,如图4A中所示。藉由在同轴电缆21的一端141处剥离护封140的一部分以暴露内导体30、介电绝缘体143、箔层144及可挠性护罩145,制备同轴电缆21以收纳电缆连接器20。介电绝缘体143被剥回以暴露预定长度的内导体30,且将护罩145的端转回以覆盖护封140的一部分。接着将同轴电缆21的端141引入至连接器20以将连接器20配置于未压缩状况下,如图4A中所示。在此条件下,内柱61安置于护罩145与箔层144之间,且与护罩145电连通。
[0023]仍参看图4A,为了将连接器20在同轴电缆21上配置于未压缩状况中,使同轴电缆21与轴线A对齐且沿着由箭头线C指示的方向送入压缩套环26的内部空间52内。接着使同轴电缆21穿过开口 91且进入由内柱61定界的电缆收纳空间90内,从而确保内导体与轴线A对齐。同轴电缆21继续沿着图4A中的线C向前移动,直至同轴电缆21遇到内柱61的后端63,在此处,使护罩145在后端63上前进,且将脊70a及70b置于与护罩145接触,且护罩145的在护封140上转回的部分与外筒60的内表面84接触。亦使箔层144及介电绝缘体143在内柱61内与内柱61的内表面64相抵地向前前进。同轴电缆21沿着线C的进一步向前移动使同轴电缆前进至图4A中说明的位置,其中介电绝缘体143的自由端安置于配件25的螺帽部分34内,且内导体30延伸穿过环部分33的内部空间37且突出超出配件25的开口 38。在此配置中,护罩145与内柱61的外表面65电连通地接触。另外,因为对齐机构93使配件25偏置至与内柱61永久电连通,所以护罩145亦经由内柱61与配件25电连通,从而建立连接器20与同轴电缆21之间的屏蔽及接地连续性。参看图3D及图4A,在连接器20的未压缩状况下,外筒60具有内径D,外筒60的内表面84与脊70a及70b分开距离G,且连接器20的自前端23至后端43的长度为长度L。在连接器20将与RG6式同轴电缆一起使用的具体实例中,内径D为大致8.4毫米,距离G为大致1.4毫米,且长度L为大致19.5毫米。诸如将与其他类型的电缆一起使用的其他具体实例将具有不同尺寸。
[0024]自未压缩状况,使连接器20移动至图4B中说明的受压缩状况。外筒60的薄壁内压缩带152及压缩套环26的薄壁外压缩带45适用于向下卷曲到同轴电缆21上以提供连接器20与同轴电缆21之间的紧固、无损坏啮合。为了压缩连接器20,将连接器20置放于一压缩工具内,该压缩工具夹紧连接器20,且将连接器20轴向沿着轴线A沿着箭头线E及F自前端23及后端43压缩。沿着线E及F的轴向压缩力分别使外筒60的变薄侧壁150及压缩套环26的变薄侧壁44经受应力,从而通过响应应力来促使变薄侧壁150及44变形及弯曲。
[0025]图5为本体22的后端24及压缩套环26的放大图,其中施加了同轴电缆21。当压缩工具操作时,回应于施加的轴向压缩力,使压缩套环26的后端43朝向外筒60前进,从而使压缩套环26及外筒60分别在外压缩带45及内压缩带152处压缩。当使邻接表面120朝向压缩套环26前进时,外压缩带45的倾斜面133遇到内压缩带152的主脊部分103的第一面110。倾斜面133及第一面110各自与施加的力倾斜,且相互平行,且倾斜面133及第一面110与轴线A倾斜地滑过彼此。外筒60的后端83接触且抵靠压缩套环26的肩134,且当第一面110在倾斜面133上滑动时,后端83在肩134中枢转,且环115向内变形,从而使内压缩带152径向向内屈曲且V形通道114向内变形。当V形通道114向内变形时,夕卜压缩带45在持续的压缩力下屈曲至V形通道114内。第一壁部分125及第二壁部分126朝向轴线A向内倾斜地定向,使得轴向压缩力使第一壁部分125及第二壁部分126朝向轴线A径向向内变形且靠拢在一起。迫使弯曲部130径向向内至V形通道114内,且抵靠弯曲部105以使内压缩带152径向向内变形。V形通道114扣住屈曲的外压缩带45,从而确保外压缩带45径向屈曲,且当主脊部分103及副脊部分104通过响应枢转且通过响应与外压缩带45的接触而屈曲时,外压缩带45进一步由变形的V形通道114朝向脊70a及70b径向向内载运。
[0026]压缩继续,直至外压缩带45闭合,使得消除了压缩空间131,且将连接器20置于在图3B、图4B及图5中说明的受压缩状况下。虽然将连接器20自未压缩状况移动至受压缩状况的过程在以上被呈现且描述为一系列依序步骤,但应理解,连接器20在同轴电缆21上的压缩较佳地在一平滑、连续运动中实现,耗时少于一秒。
[0027]在连接器20的受压缩状况下,连接器20的内径D更改至内径D’,外筒60的内表面与倒钩70现在分开距离G’,且连接器的本体22的长度现在为长度L’,如在图4B及图5中所指示。距离G’小于距离G的一半,内径D’大致为内径D减距离G’,且长度L’小于长度L。在连接器20将与RG6式同轴电缆一起使用的具体实例中,内径D’大致为6.7毫米,距离G’大致为0.5毫米,且长度L’大致为18.0毫米。诸如将与其他类型的电缆一起使用的其他具体实例将具有不同尺寸。如在图4B中看出,直径的此显著减小使同轴电缆21的护封140及护罩145变得啮合,且在弯曲部105与脊70a及70b之间卷曲。此外,与脊70a及70b相反的弯曲部105安置于脊70a与70b之间,使得护封140及护罩145卷曲于弯曲部105与脊70a及70b之间、在脊70a与70b之间的轴向位置处,从而防止同轴电缆21自连接器20退出。第一壁部分125及第二壁部分126与轴线A横向且大体相切地定向以将屈曲的内压缩带152支撑在屈曲配置中,且藉由防止内压缩带152向外移动来抵抗同轴电缆21的退出。
[0028]继续参看图5,内柱61的刚性材料特性防止内柱61由于卷曲而损坏。此外,因为介电绝缘体143及内导体30被保护于内柱61内,且护罩145在内柱61外,与外表面65接触,所以护罩145与内柱61之间的连接的连续性得以维持,使得经由连接器20传输的信号不泄漏出连接器20,使得外部RF干扰不泄漏至连接器20内,且使得连接器20保持电接地。护罩145与自轴线A向前且径向向外突出的脊70a及70b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抑制同轴电缆21沿着与线F相反的方向向后移动到连接器20以外,从而确保将连接器20紧固地施加于同轴电缆21上。
[0029]在连接器20处于受压缩状况下的情况下,现在可藉由将连接器20螺合至选定电器件的螺纹柱上而以普通且熟知方式将连接器20耦接至电器件。以上参照较佳具体实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熟习此项技术者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性质及范畴的情况下,可进行所描述的具体实例的改变及修改。对本文中为了说明的目的选择的具体实例的各种进一步改变及修改将易于由熟习此项技术者想到。在此等修改及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其意欲包括于本发明的范畴内。
[0030]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要求,已按使熟习此项技术者理解且实践本发明的此等清晰且简洁术语充分描述了本发明。
【主权项】
1.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筒,其包括一纵向轴线,该外筒形成有一内压缩带; 一同轴压缩套环,其被施加至该外筒,该压缩套环包括一外压缩带,该外压缩带环绕着形成在该外筒中的该内压缩带;及 所述内压缩带及外压缩带通过响应对该同轴电缆连接器的轴向压缩而在一未压缩位置与一受压缩位置之间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受压缩位置中,所述外压缩带承抵着该内压缩带,以使该内压缩带朝向所述纵向轴线径向向内变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压缩带包括相反的第一壁部分与第二壁部分,及形成于该第一壁部分与该第二壁部分之间的一弯曲部; 所述内压缩带包括相反的第一脊部分与第二脊部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