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20840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铜铟硫光电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薄膜太阳电池因其具有质轻、生产成本低、可被制成柔性可卷曲形状、便于大面积连续生产等突出优势,被公认是未来太阳电池发展的主要方向,并已成为国际上研究最多的太阳电池技术之一。铜铟硫光电薄膜这种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的光吸收系数、稳定性好、无光致衰减效应、低毒等优点,成为理想的高性能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候选材料,引起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
[0003]目前在制备铜铟硫光电薄膜领域已有的几种方法如下:
上海交通大学的毕恩兵等,将铜源、铟源溶于三乙醇胺、丙酮以及柠檬酸钠溶液中,再加入氨水调节PH,加入摩尔比为2:1硫粉/硫脲的硫源后,再加入水合联氨溶液,最后加入体积比为1:1的水/乙二醇混合溶剂,得到CuInS2前体反应液;将反应液加入反应爸,再插入玻璃片,进行溶剂热原位反应,即可得到具有规则的纳米片阵列薄膜。
[0004]吉林大学的苏星光等,采用氯化铜、氯化铟这种常见金属盐类化合物,以及含有巯基的羧酸如巯基丙酸和巯基丁二酸,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出了粒子大小在2-4nm,发射波长在近红外区域的铜铟硫(CuInS2)纳米粒子。
[0005]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陈运法等,将铜盐和铟盐溶于一定量水中,加入适量巯基酸,调节PH到一定范围,然后加入硫源,搅拌均匀后将所得溶液转入水热反应釜中,在一定温度进行水热反应;将得到的胶体溶液冷却到室温,通过离心沉降得到铜铟硫半导体纳米粒子。
[0006]浙江大学的汪雷等,采用溶液法利用硼氢化钠还原铜盐和铟盐制备Cu-1n合金纳米颗粒,进而将其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制备成Cu-1n合金墨水,涂覆在Si片、Mo片或者玻璃等衬底上制备成前驱体薄膜;而后,在含有H2S/Ar混合气氛中烧结成为表面呈纳米棒阵列的CuInS2薄膜。
[0007]北京化工大学的元炯亮等,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铜铟合金膜,再通过硫化退火的方法得到铜铟硫合金膜。
[0008]拜耳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钟海政等,将铜盐、铟盐和烷基硫醇加入到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然后在惰性气氛下,加热搅拌、溶解,直至得到深红色的胶体溶液;将得到的胶体溶液冷却到室温,加入极性溶剂,通过离心沉降得到铜铟硫半导体纳米粒子。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将铜铟硫光电薄膜制作成介孔结构。
[0010]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备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切好的ITO导电玻璃清洗,得到洁净的ITO基片;
2)称取0.1lmmol碘化亚铜、0.1mmol醋酸铟、0.5mmol硫脲,共同溶于1.2ml甲胺与0.08ml丙酸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配置成铜铟硫前驱体溶液;
3)取0.08ml步骤2)配置好的铜铟硫前驱体溶液,滴到步骤I)清洗后的ITO基片上,而后匀胶,最后将匀胶好的ITO基片放到热台上,氮气环境下退火,ITO基片上得到一层致密的铜铟硫薄膜,基片记为ITO/compact-CuInS2;
4)按步骤2)中的原料用量比例配制铜铟硫前驱体溶液200ml,向其中混入三氧化二铝纳米粒异丙醇悬浊液200ml形成混合液,而后将此混合液磁力搅拌其充分混合;
5)取步骤4)的混合液0.08ml滴到步骤3)得到的基片上并匀胶,而后退火,ITO基片上得到掺杂有三氧化二招的铜铟硫光电薄膜,基片记为ITO/compact-CuInS2/hybrid-CuInS2;
6)将步骤5)得到的基片放入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泡,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而后将其放到热台上氮气环境下烘干,即得到具有介孔结构的铜铟硫光电薄膜,基片记为ITO/compact-CuInS2/mesoporous-CuInS2。
[0011]清洗时依次在异丙醇、丙酮、酒精中各超声清洗15分钟。
[0012]步骤3)匀胶时的具体操作是放置到匀胶机上以每分钟6000转匀胶60秒;步骤5)匀胶时的具体操作是放置在匀胶机上以每分钟3000转匀胶60秒。
[0013]步骤3)、5)中的退火是在250°C退火15分钟。
[0014]步骤4)中三氧化二铝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50nm,三氧化二铝纳米粒异丙醇悬浊液的浓度为20wt%。
[0015]步骤6)中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0.2mol/L,浸泡时间为30分钟。
[0016]根据以上方法制得的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
[0017]本发明制备方法的整个流程操作极其简单,对设备要求很低,选择的中间体三氧化二铝廉价易得,铜铟硫退火成块后掺入的三氧化二铝是均匀分布在其中的,将三氧化二铝用氢氧化钠溶蚀掉以后,剩下的铜铟硫块体自然是窟窟窿窿的,就好比太湖石一样。将其他光电材料的前驱液灌入铜铟硫的孔洞中后退火,可以生成一种体异质结,将铜铟硫光电薄膜做成介孔结构,可以提高相应两种材料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激子的分离,这样可以提升光电器件的性能,使其能够应用于铜铟硫-相关的太阳能电池并能改善电池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制得的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制备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将切好的ITO导电玻璃依次在异丙醇、丙酮、酒精中各超声清洗15分钟,得到洁净的ITO基片;
2)称取0.1lmmol碘化亚铜、0.1mmol醋酸铟、0.5mmol硫脲,共同溶于1.2ml甲胺与0.08ml丙酸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配置成铜铟硫前驱体溶液;
3)取0.08ml步骤2)配置好的铜铟硫前驱体溶液,滴到步骤I)清洗后的ITO基片上,而后放置到匀胶机上以每分钟6000转匀胶60秒,最后将匀胶好的ITO基片放到热台上,氮气环境下在250°C退火15分钟,ITO基片上得到一层致密的铜铟硫薄膜,基片记为ITO/compact_CuInS2;
4)按步骤2)中的原料用量比例配制铜铟硫前驱体溶液200ml,向其中混入浓度20wt%的三氧化二铝纳米粒(平均粒径为50nm)异丙醇悬浊液200ml形成混合液,而后将此混合液磁力搅拌其充分混合;
5)取步骤4)的混合液0.08ml滴到步骤3)得到的基片上,而后放置在匀胶机上以每分钟3000转匀胶60秒,而后在250°C退火15分钟,ITO基片上得到掺杂有三氧化二铝的铜铟硫光电薄膜,基片记为 ITO/compact-CuInS2/hybrid- CuInS2;
6)将步骤5)得到的基片放入0.2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而后将其放到热台上氮气环境下烘干,即得到具有介孔结构的铜铟硫光电薄膜,基片记为 ITO/compact-CuInS2/mesoporous-CuInS2o
[0019]具有介孔结构的铜铟硫光电薄膜的SEM图如图1所示,由此图看出本发明制得的铜铟硫光电薄膜具有介孔结构。
【主权项】
1.一种制备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切好的ITO导电玻璃清洗,得到洁净的ITO基片; 2)称取0.1lmmol碘化亚铜、0.1mmol醋酸铟、0.5mmol硫脲,共同溶于1.2ml甲胺与0.08ml丙酸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配置成铜铟硫前驱体溶液; 3)取0.08ml步骤2)配置好的铜铟硫前驱体溶液,滴到步骤I)清洗后的ITO基片上,而后匀胶,最后将匀胶好的ITO基片放到热台上,氮气环境下退火,ITO基片上得到一层致密的铜铟硫薄膜,基片记为ITO/compact-CuInS2; 4)按步骤2)中的原料用量比例配制铜铟硫前驱体溶液200ml,向其中混入三氧化二铝纳米粒异丙醇悬浊液200ml形成混合液,而后将此混合液磁力搅拌至其充分混合; 5)取步骤4)的混合液0.08ml滴到步骤3)得到的基片上并匀胶,而后退火,ITO基片上得到掺杂有三氧化二招的铜铟硫光电薄膜,基片记为ITO/compact-CuInS2/hybrid-CuInS2; 6)将步骤5)得到的基片放入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泡,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而后将其放到热台上氮气环境下烘干,即得到具有介孔结构的铜铟硫光电薄膜,基片记为ITO/compact-CuInS2/mesoporous-CuInS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清洗时依次在异丙醇、丙酮、酒精中各超声清洗15分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匀胶时的具体操作是放置到匀胶机上以每分钟6000转匀胶60秒;步骤5)匀胶时的具体操作是放置在匀胶机上以每分钟3000转匀胶60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5)中的退火是在250°C退火15分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三氧化二铝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50nm,三氧化二铝纳米粒异丙醇悬浊液的浓度为20wt%。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0.2mol/L,浸泡时间为3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方法制得的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铜铟硫光电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孔结构铜铟硫光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其他光电材料的前驱液灌入铜铟硫的孔洞中后退火,可以生成一种体异质结,将铜铟硫光电薄膜做成介孔结构,可以提高相应两种材料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激子的分离,这样可以提升光电器件的性能,使其能够应用于铜铟硫-相关的太阳能电池并能改善电池的性能。
【IPC分类】H01L31-0264, H01L31-18, H01L31-0352
【公开号】CN104638035
【申请号】CN201510031895
【发明人】陈冲, 黎春喜, 李福民, 翟勇
【申请人】河南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