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卧式qled发光元器件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46818阅读:来源:国知局
度非 常薄的显示面板是可W实现,而且每个点可W发出多种颜色,色彩饱和度较高,而且分辨率 也可设置的非常高。
[0033] 进一步地,交替设置的所述发光层为依次布设的红色量子点层、绿色量子点层及 藍色量子点层,是显示的=基色,可W通过控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为了更好的发出白光, 同时避免红白藍=色之间的相互干扰,红色量子点层、绿色量子点层及藍色量子点层的面 积依次减小,该样面积较大的量子点层所能够发出光的面积较大。在红白藍的颜色混合中, 由于能量较高的发光层(例如藍光量子点层)会被能量较低的发光层(例如红光量子点 层)吸收,通过改变设定的面积,各种颜色可W得到很好的调配。
[0034] 可W理解,发光点的中屯、可W是电极,且电极可W为阳极或阴极,只要确保是交替 的设置阳极-阴极即可。相类似的,发光点的中屯、可W是量子点,只要确保交替的设置不同 颜色量子点,可W是红绿藍、藍绿红或者其它颜色的布设。当然,也可W仅设置一种或两中 颜色的量子点。
[00巧]结合附图4,在一实施方式的基于邱式QL邸发光元器件的显示面板,基板采用的 共用,无需专口设置。具体地,基板为发光元器件的支撑载体,在基板上横向的设置电极、发 光层W及各电子、空穴注入层、传输层,两电极对应分别与外部电连接,故该结构打破了原 有的固化思维的"S明治"结构。
[0036] 然而采用传统的明治"的结构,0LED/QL邸发光元器件的发光区域在发光层,因 此发出的光需要穿过各层才可W照射至外部,故在各层都有光损耗,大大的降低了出光率。
[0037] 而本方案所采用的"邱式"结构,是一种突破传统思维的结构,发光层向外发光不 需要经过各层直接向外照射,极大的提高了出光率。在同等情况下,"邱式"结构较之明 治"结构,其出光率至少提高20%W上,参见如下5次试验测试表。
[0038]
【主权项】
1. 一种基于卧式QLED发光元器件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上 横向依次交替设置的电极和显示层;所述显示层为依次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 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所述发光层为量子点材料;与所述电子注入层连接的所 述电极为阴极,与所述空穴注入层连接的所述电极为阳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卧式QLED发光元器件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交替设 置的所述发光层为依次布设的红色量子点层、绿色量子点层及蓝色量子点层。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卧式QLED发光元器件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 色量子点层、所述绿色量子点层及所述蓝色量子点层的面积依次减小。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卧式QLED发光元器件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 板依次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导电层; 所述第一绝缘层开设第一导电通孔,所述第一导电通孔分别与所述阳极、所述第一导 电层电导通; 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绝缘层而设置的第二导电通孔,所 述第二导电通孔分别与所述阴极、所述第二导电层电导通。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卧式QLED发光元器件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 板依次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导电层; 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绝缘层而设置的第一导电通孔,所 述第一导电通孔分别与所述阳极、所述第二导电层电导通; 所述第一绝缘层开设第二导电通孔,所述第二导电通孔分别与所述阴极、所述第一导 电层电导通。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卧式QLED发光元器件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 板包括:绝缘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件两侧的导电件;两侧的所述导电件分别与所述阴 极、所述阳极电连接,所述绝缘件与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传输层、所述发光层、所述电 子传输层、所述电子注入层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卧式QLED发光元器件的显示面板,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反射层薄膜,设置在所述基板的顶层。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卧式QLED发光元器件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 极和所述阴极的外侧向外延伸呈倾角朝外的斜面,且在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的外侧设置反 射层薄膜。
9. 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卧式QLED发光元器件的显示面板,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通孔和所述第二导电通孔的外侧为绝缘层,内侧为导电介质。
10. 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卧式QLED发光元器件的显示面板,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空穴阻挡层和电子阻挡层;所述空穴阻挡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电子 传输层之间,所述电子阻挡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空穴传输层之间。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基于卧式QLED发光元器件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在基板上横向依次交替设置的电极和显示层;显示层为依次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发光层为量子点材料;与电子注入层连接的电极为阴极,与空穴注入层连接的电极为阳极。由于本方案采用了特殊的结构设计,在基板上设置“卧式”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结构,而且两显示层之间巧妙的共用一个电极,极大的降低了制造难度和节省了材料,提高了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在基板上制作成一厚度非常薄的显示面板是可以实现,而且每个点可以发出多种颜色,色彩饱和度较高,而且分辨率也可设置的非常高。
【IPC分类】H01L27-32
【公开号】CN104766878
【申请号】CN201510178988
【发明人】曹进, 张雪, 周洁, 谢婧薇, 陈赟汉, 陈安平, 魏翔, 张建华
【申请人】上海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