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1375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发光兀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申请日为2009年11月16日,申请号为200910223199. 3,发明 名称为"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下面所揭示的发明涉及使用磷光化合物的发光元件。此外,下面所揭示的发明还 涉及使用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及使用该发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3] 近年来,对将具有发光性的有机化合物及无机化合物用作发光物质的发光元件正 在进行积极的开发。尤其,被称为EL元件的发光元件的构成是只在电极之间设置包含发光 物质的发光层的简单结构,并且因为具有薄而轻、高速响应以及直流低电压驱动等特性而 作为下一代的平板显示元件受到注目。此外,使用这种发光元件的显示器还具有对比度和 画质良好、视角宽的特点。另外,因为这些发光元件是面状光源,所以还被考虑用作液晶显 示器的背光源或照明等的光源。
[0004] 在发光物质是具有发光性的有机化合物的情况下,发光元件的发光机理属于载流 子注入型。即,通过在电极之间夹持发光层并施加电压,从电极注入的载流子(空穴及电 子)复合,发光物质达到激发态,当该激发态返回至基态时发光。另外,作为激发态的种类, 可以是单重激发态(s #)和三重激发态cn。此外,在发光元件中,单重激发态和三重激发 态的统计学上的生成比例被认为是s#:f= 1:3。
[0005] 具有发光性的有机化合物的基态通常是单重激发态。因此,来自单重激发态(S, 的发射光因是在相同的多重态之间的电子跃迀而被称为荧光。另一方面,来自三重激发态 cn的发射光因是不同的多重性之间的电子跃迀而被称为磷光。在这里,将单重激发态转 换为发射光的化合物(以下称为荧光化合物)在室温下通常观察不到来自三重激发态的发 射光(磷光),而仅观察到来自单重激发态的发射光(荧光)。因此,基于S #:f= 1:3,使 用荧光化合物的发光元件中的内量子效率(所产生的光子相对于注入的载流子的比例)的 理论上的极限被认为是25%。
[0006] 另一方面,如果使用将三重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差(三重激发能)转换为发射光 而发射磷光的化合物(以下称为磷光化合物),则内量子效率在理论上可达到75~100%。 换言之,可以实现荧光化合物的3~4倍的发光效率。根据这些理由,为了实现高效率的发 光元件,提出了使用磷光化合物的发光元件(例如非专利文献1)。还有,在非专利文献1中, 将以2-(2'-苯并[4,5-3]噻吩基)[1比啶为配体的铱配合物([1^口 211'(303(3)])用作磷光化 合物。
[0007] 此外,本发明人提出了一种使用以下述结构式(50)表示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即 (乙酰丙酮)双(2, 3, 5-三苯基吡嘆)合铱(III)(简称:[Ir (tppr) 2 (acac)])的发光元件 (专利文献1)。通过使用以结构式(50)表示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制造发光元件,可以获得发 光效率高的红色的发光元件。
【主权项】
1. 一种由以下通式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 R1~R 15分别表不氢或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 R21和R22中的一个表示具有2~10个碳原子的烷基,且R21和R 22中的另一个表示具有 1~10个碳原子的烷基; η是2 ;以及 M是铱。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 其中,所述化合物由以下通式表示:
3. -种发光元件,包括: 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上的发光层;以及 所述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 其中: 所述发光层包括由以下通式表示的化合物:
R1~R 15分别表不氢或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 R21和R22中的一个表示具有2~10个碳原子的烷基,且R21和R 22中的另一个表示具有 1~10个碳原子的烷基; η是2 ;以及 M是铱。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化合物由以下通式表示: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发光层还包括所述化合物分散在内的物质。
6. -种发光元件,包括: 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发光层; 所述第一发光层上的第二发光层;以及 所述第二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 其中: 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由以下通式表示的化合物:
9 R1~R 15分别表不氢或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 R21和R22中的一个表示具有2~10个碳原子的烷基,且R21和R 22中的另一个表示具有 1~10个碳原子的烷基; η是2 ;以及 M是铱。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化合物由以下通式表示: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在450nm到510nm的区域内呈现发光峰值的发光物质。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元件,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彼此分离的层。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元件,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的N层和P层。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P层位于所述N层上。
12. -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和6中任一个所述的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
13. -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14. 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和6中任一个所述的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因为被人眼感知为优质的红色的光的波长为620nm附近的波长,所以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于620nm附近具有发射光的峰值的发光元件。此外,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可获得光视效率高的红色的发射光的发光元件。本发明提供将以下述通式(G1)表示的有机金属配合物用作客体材料并将低分子化合物用作主体材料而形成的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
【IPC分类】C07F15-00, H01L51-50, H01L51-54
【公开号】CN104835917
【申请号】CN201510266631
【发明人】井上英子, 大泽信晴, 濑尾哲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09年11月16日
【公告号】CN101814583A, CN101814583B, EP2196518A1, US7999254, US8461580, US8772082, US20100123127, US20110284834, US2013027368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