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13862阅读:来源:国知局
电路410接收来自移动通信装置400中一收发器(未示出)的馈入信号。此外,匹配电路410可用以调整共振电路130与收发器之间的阻抗匹配,进而提升天线元件的辐射特性。
[0040]更进一步来看,匹配电路410包括电感元件411、电感元件412与电容元件413。其中,电感元件411的第一端电性连接共振电路130,且电感元件411的第二端接收馈入信号。电感元件412电性连接在电感元件411的第一端与接地面110’之间。电容元件413电性连接在电感元件411的第二端与接地面110’之间。
[0041]由于匹配电路410与接地面110’是设置在相对的第一表面141与第二表面142,因此匹配电路410中的电感元件412与电容元件413是通过贯孔422与423电性连接至接地面110’。此外,电感元件411、电感元件412与电容元件413都是通过导线来彼此电性相连,或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至共振电路130、接地面110’或是其它构件。因此,图4还示出多个导线,例如导线431?432。再者,电容元件413可例如是一可变电容或是一固定电容。至于图4实施例的其余构件的细部说明已包含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故在此不与赘述。
[0042]图5-图6为用以说明图4实施例的天线元件的回波损耗(return loss)图与天线效率图。在图5-6实施例中,接地面110’的面积约为115X60mm2,且净空区域的面积约为11 X 5mm2。此外,辐射件120的长度与宽度约为15mm与1mm。再者,移动通信装置400可通过电容元件131与辐射件120来调整天线元件的共振频率。其中,天线元件的共振路径的长度约为29mm,且该共振路径的长度约为所述共振频率的0.15倍。
[0043]藉此,如图5所示,天线元件的频带范围约为1,565MHz?1,585MHz,进而致使移动通信装置400将可应用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1ning System,简称GPS)。再者,由于天线元件可通过接地面110’的共振模态来进行辐射,因此天线元件的辐射特性不易受到移动通信装置400的轻薄化的影响。此外,匹配电路410又可进一步地提升天线元件的辐射特性,进而有效地提升天线元件的通信效能。举例来说,如图6所示,天线元件在I, 565MHz?1,585MHz内的天线效率可达到30%至40%。
[0044]图4实施例虽然列举了匹配电路410的实施形态,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举例来说,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图7所列举的移动通信装置700为图4实施例的延伸,且两者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匹配电路710包括电感元件711与电容元件712。
[0045]具体而言,电感元件711的第一端电性连接共振电路130,且电感元件711的第二端接收馈入信号。电容元件712电性连接在电感元件711的第二端与接地面110’之间。其中,匹配电路710与接地面110’是设置在相对的第一表面141与第二表面142,因此匹配电路710中的电容元件712是通过贯孔720电性连接至接地面110’。至于图7实施例的其余构件的细部说明已包含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故在此不与赘述。
[0046]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图8所列举的移动通信装置800为图4实施例的延伸,且两者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匹配电路810包括电感元件811与电感元件812。具体而言,电感元件811的第一端电性连接共振电路130,且电感元件811的第二端接收馈入信号。电感元件812电性连接在电感元件811的第一端与接地面110’之间。其中,匹配电路810与接地面110’是设置在相对的第一表面141与第二表面142,因此匹配电路810中的电感元件812是通过贯孔820电性连接至接地面110’。至于图8实施例的其余构件的细部说明已包含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故在此不与赘述。
[0047]此外,虽然图4、图7与图8中所列举的共振电路130是由电容元件131所组成,但是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例如,图4、图7与图8中的共振电路130也可采用图2所列举的共振电路210或是图3所列举的共振电路310来加以实现。再者,图4、图7与图8是将天线元件与匹配电路410设置在基板140的第一表面141,但是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例如,图4、图7与图8中的天线元件也可与接地面110’设置在基板140的第二表面142,且天线元件中的共振电路310可通过导孔来电性连接位在第一表面141的匹配电路。
[0048]综上所述,本发明是利用连接至接地面的辐射件与共振电路来形成一天线元件。此外,天线元件可激发接地面产生一共振模态,进而通过接地面的共振模态来进行辐射。藉此,天线元件将可形成一接地面天线,进而有助于缩减天线元件的尺寸。此外,天线元件的辐射特性也将不易受到移动通信装置的轻薄化的影响,进而有效地提升天线元件的通信效倉泛。
[004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接地面; 一辐射件,电性连接至该接地面;以及 一共振电路,电性连接该辐射件,并接收一馈入信号,且该共振电路与该辐射件在一共振频率产生共振,并激发该接地面产生一共振模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辐射件与该共振电路形成一天线元件,且该天线元件为具有一环形天线结构的一接地面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元件的共振路径的长度为该共振频率的0.1?0.2倍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共振电路包括一电容元件,且该电容元件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该辐射件,该电容元件的第二端用以接收该馈入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共振电路还包括一电感元件,且该电感元件电性连接在该电容元件的第一端与该辐射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共振电路包括: 一第一导线,电性连接该辐射件;以及 一第二导线,与该第一导线相隔一耦合间距,并用以接收该馈入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匹配电路,且该共振电路通过该匹配电路接收该馈入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匹配电路包括: 一第一电感元件,其第一端电性连接该共振电路,且该第一电感元件的第二端接收该馈入信号;以及 一第二电感元件,电性连接在该第一电感元件的第一端与该接地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匹配电路还包括一电容元件,电性连接在该第一电感元件的第二端与该接地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匹配电路包括: 一电感元件,其第一端电性连接该共振电路,且该电感元件的第二端接收该馈入信号;以及 一电容元件,电性连接在该电感元件的第二端与该接地面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基板,且该匹配电路设置在该基板的一第一表面,该接地面设置在该基板的一第二表面,该辐射件与该共振电路设置在该第一表面或是该第二表面。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其包括接地面、辐射件与共振电路。辐射件电性连接至接地面。共振电路电性连接辐射件,并接收一馈入信号。此外,共振电路与辐射件在一共振频率产生共振,并激发接地面产生一共振模态。
【IPC分类】H01Q5-10, H01Q23-00
【公开号】CN104836030
【申请号】CN201410048622
【发明人】张志华, 魏婉竹
【申请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4年2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