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弹簧圈和插式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94278阅读:来源:国知局
减小屏蔽套筒的直径,并朝外皮按压所述屏蔽套筒,由此使屏蔽套筒按压到接触弹簧环上并将其张紧,从而使所述接触弹簧环在装配完毕的插式连接器中被屏蔽套筒径向张紧。
[0020]此外优选地,在屏蔽套筒的能借助屏蔽套筒将插式连接器固定在壁上的自由端上,第二导电接触弹簧环被插入构造在屏蔽套筒上的凹槽。如上构造和改进的所述第二接触弹簧环在插式连接器的固定状态下,以例如为壳体壁的壁平面地抵靠在壁上,其中在壁由金属构造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接触弹簧环用作屏蔽,从而可在所述壁和第二接触弹簧环之间构造屏蔽接触装置。此外,所述第二接触弹簧环可补偿所述插式连接器与壁之间构造的间隙。
【附图说明】
[0021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的插式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接触弹簧环的透视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所示接触弹簧环从前方观察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接触弹簧环的透视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所示接触弹簧环从前方观察的俯视示意图;
[0027]图6为图2和3所示接触弹簧环在电缆上布置的示意图;
[0028]图7为图4和5所示的接触弹簧环在图1所示插式连接器中布置的细节示意图;以及
[0029]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接触弹簧环的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图1示出本发明的插式连接器的剖面图。所述插式连接器具有绝缘壳体I,所述绝缘壳体大体上构造为套筒形,并构成插式连接器的外壳。在绝缘壳体I内插有电缆3的自由端2 ο
[0031 ]电缆3在自由端2上具有第一剥皮区域4,在所述区域上,电缆3的外皮5被去除,并且电缆3的布置在外皮5下方、构造为屏蔽织物的屏蔽6暴露在外。在所述第一剥皮区域4中,在所述屏蔽6上布置有第一导电接触弹簧环7 ’。所述第一接触弹簧环7 ’以密封地抵靠在屏蔽6上的闭合环形式成型。
[0032]在电缆3的自由端2的端部区段8上,电缆3的多个芯线9从电缆3中引出,并与此处无法看到的接触元件连接,其中所述接触元件布置在绝缘体11中。绝缘体11在插式连接器内,与电缆3的自由端2的端部区段8间隔布置。
[0033]在绝缘体11和绝缘壳体I之间布置有导电的屏蔽套筒12,所述屏蔽套筒围绕绝缘体11、构造于绝缘体11和电缆3的自由端2的端部区段8之间的第二自由空间13和第一接触弹簧环7’。其中,屏蔽套筒12在接触弹簧环7’前后均突出于接触弹簧环7’上,并以密封的方式布置在电缆3的外皮5上。在第一接触弹簧环7’的区域中,屏蔽套筒12平放在接触弹簧环7 ’上,并将其朝屏蔽6按压,从而使得接触瘫痪环7 ’被屏蔽套筒12径向张紧。
[0034]在绝缘体11和第二自由空间13的区域中,屏蔽套筒12比在第一接触弹簧环7’的区域中构造得更厚,从而在绝缘体11和第二自由空间13的区域中,屏蔽套筒12抵靠在绝缘壳体I的内壁14上。在构造于绝缘壳体I和布置在绝缘壳体I中的电缆3的自由端2之间的第一自由空间15中注射有绝缘材料28,所述绝缘材料完全填满第一自由空间15。其中,绝缘材料28在电缆2的自由端2的区域中邻接屏蔽套筒12的外周面,以及电缆3的外皮上不再设有屏蔽套筒12的部位。
[0035]在屏蔽套筒12中还构造有一个或多个此处未示出的开口,通过所述开口,被注入第一自由空间15的绝缘材料28也能流入第二自由空间13,所述第二自由空间是屏蔽套筒12的内腔,绝缘体12中的电缆3的暴露在外的芯线9被插入所述内腔,从而构成屏蔽套筒12的所述内腔的第二自由空间13优选不具有被空气填充的区域,而是完全被绝缘材料28填充。被导引进入第二自由空间13的电缆3的芯线9从而嵌入绝缘材料28中。
[0036]在第一区域4中,在屏蔽6、第一接触弹簧环7’和屏蔽套筒12之间构造有第三自由空间33,但所述第三自由空间不被绝缘材料填充,而是在其中布置有空气,从而使得第一接触弹簧环7 ’能被张紧和松弛。
[0037]屏蔽套筒12在屏蔽套筒12的自由端的一个区域上大体上完全被绝缘壳体I围绕。在不被绝缘壳体I覆盖的自由端16的所述区域上,屏蔽套筒12具有用于将插式连接器固定在壁上的卡合件17。卡合件17被设置为多个环形地构造在屏蔽套筒12的端面上的卡钩的形式。
[0038]绝缘壳体I以活动的方式支承在屏蔽套筒12上以及布置在第一自由空间15中的绝缘材料28上,从而使得绝缘壳体I能在屏蔽套筒12和绝缘材料28上滑动,其中在绝缘壳体12的滑动运动过程中能对卡合件17进行操纵。为此,在屏蔽套筒12的外周面上靠近卡合件17的部位构造有拱形部19。在绝缘壳体I的内壁14上设有构造适合的止挡面20。当将绝缘壳体I以止挡面20推动经过拱形部19上时,屏蔽套筒12在其自由端16上以及卡合件17被向内按压,从而能松开卡合件17与壁的卡合连接。
[0039]此外,在屏蔽套筒的自由端16上,闭合环形式的第二导电接触弹簧环7’被插入构造在屏蔽套筒12上的凹槽22。第二接触弹簧环7”被靠近卡合件22布置,从而在将卡合件17卡合到壁的后方时,第二接触弹簧环7”对卡合件17如此地施加弹力,使得卡合件17被向外按压,从而实现将卡合件17以及插式连接器以尤其稳定、牢固的方式卡合或固定在壁上。
[0040]图2示出接触弹簧环7’的第一设计方案。接触弹簧环7’具有多个环形布置、构造为U形的区域10’。构造为U形的区域10’分别具有两个大体上彼此平行布置的横杆18a’、18b’和第一连接杆21 ’,所述第一连接杆大体上与横杆18a’、18b’成直角构造,并与横杆18a’、18b’的径向外端一体连接。构造为U形的各区域10’通过布置在接触弹簧环7’径向内部的第二连接杆23 ’与分别相邻布置的、构造为U形的区域10 ’ 一体相连。接触弹簧环7 ’从而构造为环形封闭,并具有曲折形状。
[0041]构造为U形的区域10’在其横杆18a’、18b’区域中分别具有弯曲部24’,通过所述弯曲部,横杆18a’、18b’在其长度上从径向内部到径向外部同样构造为大体上U形弯曲。第一连接杆通过弯曲部24’朝第二连接杆23’弯曲,从而连接杆21’、23’大体上对置并朝向彼此。弯曲部24 ’优选具有40°和80°之间的弯曲半径。
[0042]在第一连接杆21’上,从而在构造为U形的区域10 ’的径向外部,接触弹簧环7 ’构造为自由弹性。此外,接触弹簧环7’在径向内部也以自由弹性的方式构造在第二连接杆23’上。接触弹簧环7’可通过其专门的设计而径向夹紧,但也可径向扩张,从而接触弹簧环7’能够施加径向弹簧作用。
[0043]图3示出图2所示的接触弹簧环7’从前方观察的俯视图。
[0044]图4和5示出接触弹簧环7”的第二实施方式。接触弹簧环7”同样具有多个环形布置、构造为U形的区域10”,所述区域分别具有两个大体上彼此平行布置的横杆18a”、18b”,其中构造为U形的区域10”的横杆18a”、18b”在径向外部通过第一连接杆21”相连。彼此相邻布置、构造为U形的区域10”在其横杆18”、18b”上,在径向内部通过第二连接杆23”相连。
[0045]与图2和3所示的接触弹簧环7’不同的是,图4和5所示的接触弹簧环7”在构造为U形的区域10”中沿横杆18”、18b”分别具有两个弯曲部24a”、24b”。第一弯曲部24a”比第二弯曲部24b”构造地更加径向靠外。两个弯曲部24a”、24b”具有大小不同的弯曲半径,其中第一弯曲部24a”的弯曲半径大于第二弯曲部24b”。第一弯曲部24a”例如可具有80°和120°之间,优选在90°和110°之间的弯曲半径,而第二弯曲部24b”例如可具有30°和60°之间,优选在40°和50°之间,尤其优选为45°的弯曲半径。通过构造为U形的区域的沿横杆18a”、18b”的两个弯曲部24a”、24b”,接触弹簧环7”除了径向弹簧作用外,还能施加轴向弹簧作用,从而接触弹簧环7”能径向和轴向地扩张并夹紧。通过径向靠内的第二弯曲部24b”可以使得在第二连接杆23”和构造为U形的区域10”的径向内端的区域中,接触弹簧环7”在布置在插式连接器中时能够尽可能平面地抵靠在凹槽22中的屏蔽套筒12上,以实现轴向的固定。通过弯曲半径大于第二弯曲部24b”、径向靠外的第一弯曲部24a”,能够实现接触弹簧环7”的径向和轴向弹簧作用。
[0046]图5示出图4所示的接触弹簧环从前方观察的俯视图。
[0047]图6示出图1所示插式连接器的细节图。在所示的区域中,根据图2和3所示的接触弹簧环7’构造的接触弹簧环7’被布置在屏蔽6上的第一剥皮区域4中。其中,接触弹簧环7’在径向内部以第二连接杆23 ’平放在屏蔽6上。
[0048]图7示出图1所示插式连接器的细节图。在所示的区域中,根据图4和5所示的接触弹簧环7”构造的接触弹簧环7”被插入构造在屏蔽套筒12上的凹槽22。
[0049]在此处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仅具有一个弯曲部24’的接触弹簧环7 ’被布置在剥皮电缆3的屏蔽6上,而具有两个弯曲部24a”、24b”的接触弹簧环7”被布置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