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2724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覆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涂覆装置,用于在绝缘子芯棒上涂覆液体,该涂覆装置包括相互拼合的上模和下模,该上模和该下模之间形成有贯通且供上述芯棒穿过的涂覆腔,上述涂覆腔中设置涂覆件,上述芯棒穿过上述涂覆腔时,该涂覆件紧贴在上述芯棒的外表面。本发明的涂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实现对芯棒的全方位无死角的涂覆,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
一种涂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绝缘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涂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绝缘子在电力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通常户外使用的高压线路绝缘子一般为瓷绝缘子,由于瓷绝缘子耐污闪能力差,质量差,易破碎,且需定期清理,给安装和使用带来了不便。为解决该问题,电力装备行业开发出了线路复合绝缘子,包括芯棒和包覆在芯棒外的伞套,并装有端部附件。
[0003]在生产过程中,伞套多采用整体注射成型包覆在芯棒上。在注射伞套前需要涂覆清洗液用于清洗芯棒表面的杂质,并涂覆偶联剂以保证芯棒和伞套这两种绝缘材料界面粘接的可靠性。传统的作业方法是采用羊毛刷等来回涂刷,费时费力且无法保证全方位无死角的涂覆,进而会影响注射后伞套与芯棒的粘接可靠性,影响绝缘子质量,无形之中增加了生产成本,且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涂覆装置,该涂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实现对芯棒的全方位无死角的涂覆,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涂覆装置,用于在绝缘子芯棒上涂覆液体,该涂覆装置包括相互拼合的上模和下模,该上模和该下模之间形成有贯通且供上述芯棒穿过的涂覆腔,上述涂覆腔中设置涂覆件,上述芯棒穿过上述涂覆腔时,该涂覆件紧贴在上述芯棒的外表面。
[0006]上述涂覆装置,由于设置了上下拼合的上模和下模,两者之间形成涂覆腔,涂覆腔中设置涂覆件,其结构简单;并且芯棒穿过涂覆腔时,涂覆件能够紧贴在芯棒表面,当涂覆件浸渍清洗液或偶联剂等液体后,通过涂覆装置沿芯棒轴向的往复运动和沿其周向的旋转即可实现对芯棒的全方位无死角的涂覆,使用方便,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07]优选地,上述上模和上述下模拼合时接触的面为接触面,该接触面上设置围绕上述涂覆腔的第一密封槽,该第一密封槽中设置第一密封件。这样可以提高上模和下模拼合时的密封性,避免液体渗漏造成浪费。
[0008]优选地,上述涂覆腔端部供上述芯棒穿过的部分形成通孔,该通孔的内壁上设置第二密封槽,该第二密封槽中设置第二密封件。这样可以提高涂覆装置与芯棒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液体渗漏造成浪费。
[0009]优选地,上述涂覆腔中设置可拆卸内模,上述涂覆件设置在该内模中。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直径的芯棒的涂覆需求更换相适应的内模,提高涂覆装置的通用性。
[0010]优选地,上述涂覆腔中设置防止上述涂覆件脱落的止挡件。
[0011]优选地,上述涂覆腔内壁上设置至少一道储液槽。这样在涂覆件浸渍液体后,多余的液体可以留存在储液槽中,在涂覆过程中再次浸渍涂覆件补充液体。
[0012]优选地,上述涂覆装置外壁上设置手持件。这样可以方便地手持涂覆装置进行涂覆。
[0013]优选地,上述上模和上述下模拼合时,上述接触面沿上述芯棒轴向的一侧采用枢接,另一侧采用磁铁吸合。这样可以方便快速地实现上模和下模的拼合。
[0014]优选地,上述上模和上述下模中任一个的外壁上设置与上述涂覆腔连通的注液孔。这样可以通过注液孔随时根据涂覆需求快速地补充液体。
[0015]优选地,上述涂覆装置还包括储液瓶,该储液瓶与上述注液孔连通。这样在涂覆过程中可以方便地自动补充液体。
[0016]优选地,上述储液瓶与上述注液孔之间设置流量控制件。这样可以根据涂覆需求调节液体流量,保证补充液体时流量合理,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涂覆装置100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下模120的立体不意图;
[001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下模120内设置涂覆件140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涂覆装置100中放置芯棒200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下模220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涂覆装置设置内模306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下模420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涂覆装置500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另一涂覆装置500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根据要求,这里将披露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的典型例子而已,其可体现为各种形式。因此,这里披露的具体细节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而仅仅是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以及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际中任何恰当的方式不同地应用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基础,包括采用这里所披露的各种特征并结合这里可能没有明确披露的特征。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涂覆装置100,用于在绝缘子芯棒200上涂覆液体。涂覆装置100包括上下拼合的上模110和下模120,上模110和下模120之间形成有贯通且供芯棒200穿过的涂覆腔130,涂覆腔130中设置涂覆件140。当芯棒200穿过涂覆腔130时,涂覆件140紧贴在芯棒200的外表面上,此时,芯棒200的轴线方向即为涂覆装置100的轴向,也即上模110和下模120的轴向。
[0029 ]参见图1,上模110和下模120拼合时接触的面为接触面1I,拼合时,接触面1I沿涂覆装置100轴向的一侧采用枢接,另一侧采用磁铁吸合。具体地,在上模110和下模120拼合后的同一侧的外壁上沿轴向设置两个铰链102,使得上模110和下模120能够沿铰链102的中心自由开合。通过在上模110和下模120侧面上相应位置上分别设置螺纹孔并利用螺钉安装铰链102。同时,在上模110和下模120拼合后的另一侧的接触面101上设置磁铁103吸合。具体地,在上模110和下模120的接触面101相应位置上沿其轴向均设置两个磁铁103,拼合后,上模110和下模120相应位置上的两个磁铁103相互吸合。
[0030]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上模110和下模120的拼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比如上模110和下模120在接触面101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凹槽与突起进行卡合;或者一侧采用枢接,另一侧采用搭扣连接;又或者两侧均采用磁铁吸合等,只要能够实现上模110和下模120的相互拼合即可。铰链102的个数也不局限为两个,也可以是一个、三个或多个。
[0031]具体地,本发明中,芯棒200呈圆柱状。参见图2(铰链102未示出)至图4,下模120整体呈长方体状,其内壁上沿其轴向设置凹槽121。凹槽121整体呈半圆柱状,包括中间的大直径部122和位于下模120两端部的小直径部123。大直径部122的直径大于芯棒200的直径以便于设置涂覆件140,小直径部123的直径与芯棒200的直径相适应以便于与芯棒200贴合。
[0032]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芯棒200也可以是长方体、棱柱等其他形状,只要小直径部123的形状与芯棒200相匹配得以贴合芯棒200即可。大直径部122也可以是方形凹槽、半棱柱状凹槽等其他形状,只要能够设置涂覆件140与芯棒200紧贴即可。下模120整体也可以呈半圆柱状、棱柱状等其他形状,只要能够方便地进行涂覆即可。
[0033]参见图2,接触面101同一侧的两端部设置两个磁铁103。为方便上模110和下模120的开合,接触面1I上设置磁铁103的部位设置相应的凹槽,将磁铁103放置在凹槽中,使得磁铁103的上表面与接触面101相平齐。每个磁铁103上设置两个通孔,通过在凹槽中相应位置设置两个螺纹孔并利用螺钉将磁铁103固定即可。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磁铁103的个数也不局限为两个,也可以是一个、三个或多个。磁铁103也可以通过粘结剂粘接等其他方式进行安装。
[0034]参见图2和图3(铰链102未示出),涂覆件140设置在凹槽121上的大直径部122内,安装后涂覆件140的内径与芯棒200的直径相等,以使得当芯棒200穿过涂覆腔130时,涂覆件140能够紧贴在芯棒200的外表面上,从而能够全方位无死角地进行涂覆。在本发明中,涂覆件140采用长方体状百洁布,其含有研磨矿砂的一侧用于与芯棒200的表面接触,这样能够保证涂覆件140在与芯棒200表面接触运动时的耐磨性,延长涂覆件140的使用寿命。安装时,将与大直径部122体积相适应或者体积稍大的百洁布放入大直径部122内即可,由于百洁布具有纤维制品所拥有的弹性性能,在弹性作用下能够保证与芯棒200表面较为紧密的贴合。此时,由于小直径部123的直径与芯棒200的直径相适应,得以将涂覆件140限位在凹槽121中不会脱落。此外,百洁布具有独特的开放式网状立体结构,在浸渍液体后能够较好地留存液体以保证对芯棒200表面进行充分地涂覆。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涂覆件140也可以采用其他纤维织物,比如布条、纱线、海绵等,只要能够实现对芯棒200全方位无死角的涂覆即可。
[0035 ]参见图1和图4,上模110整体结构与下模120相似,上模110与下模120沿接触面1I相对称设置,两者拼合后使得涂覆装置100整体呈长方体状。上模110和下模120拼合后,下模120上的凹槽121与上模110相应位置上的凹槽配合形成涂覆腔130,下模120中的涂覆件140与上模110中同样位置设置的涂覆件相拼合得以沿芯棒200的周向包覆芯棒200。当然,下模120中的涂覆件140与上模110中的涂覆件也可以是一个整体设置的纤维织物。
[0036]具体地,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涂覆装置100使用时,先将涂覆件140充分浸渍需要涂覆的液体,然后将芯棒200放置在下模120的凹槽121中,并合上上模110,使得上模110与下模120拼合从而使得芯棒200穿过涂覆腔130,此时,涂覆件140紧贴在芯棒200的外表面上。然后通过涂覆装置100沿芯棒200轴向的往复运动和沿其周向的旋转即可实现对芯棒200的全方位无死角的涂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37]实施例二:
[0038]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涂覆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涂覆装置100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如图5所示(铰链及涂覆件未示出),下模220上的凹槽221内壁上沿其轴向设置了一道储液槽224。具体地,储液槽224为一长条形凹槽,两端设置圆角。这样在涂覆件浸渍液体后,多余的液体可以留存在储液槽224中,在涂覆过程中再次浸渍涂覆件补充液体。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储液槽224也可以设置为两道、三道或更多道,其设置方向也可以是在凹槽221内壁上任意方向,其形状也可以是长方体状、圆柱状等其他形状。
[0039]接触面201上设置围绕涂覆腔的第一密封槽225,第一密封槽225中设置第一密封件226。第一密封槽225的横截面为方形,条形的第一密封件226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一密封槽225横截面的形状相配合,第一密封件226的厚度略大于第一密封槽225的深度。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第一密封槽225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半圆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只要第一密封件226能与之相配合即可。
[0040]涂覆腔端部供芯棒穿过的部分形成通孔,即下模220上的小直径部223与上模上相对应的小直径部配合形成该通孔。小直径部223的内壁上设置第二密封槽227,第二密封槽227中设置第二密封件228。第二密封槽227的横截面为方形,条形的第二密封件228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二密封槽227横截面的形状相配合,第二密封件228的厚度略大于第二密封槽227的深度。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第二密封槽227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半圆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只要第二密封件228能与之相配合即可。此外,第二密封槽227也可以与第一密封槽225连通为一体,第一密封件226与第二密封件228的端部重叠,可以进一步增加密封性能。或者第一密封件226与第二密封件228—体设置,整体放置在连通的第一密封槽225和第二密封槽227中。
[0041]参见图5,涂覆腔中还设置有防止涂覆件脱落的止挡件229。具体地,止挡件229为方形片状,沿接触面201向涂覆腔中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止挡件229,分别位于涂覆腔两侧沿其轴向设置。当将涂覆件放置于涂覆腔中时,止挡件229位于其上方可以起到防止脱落的作用。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止挡件229的个数也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或多个。
[0042]在本实施例中,涂覆装置外壁上设置手持件204。具体地,手持件204设置在下模220上靠近磁铁203—侧的外壁上。手持件204的横截面为方形,自下模220外壁上向远离接触面201的一侧延伸而出,与下模220外壁之间设置空腔205便于操作时将手伸入其中进行手持涂覆。手持件204设置于下模220轴向上的中部位置,便于平衡两端,方便操作。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手持件204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圆形、半圆形等其他形状,只要便于手持即可;此外也可以设置在下模220的端部侧壁上或者底部外壁上。
[0043]在本实施例中,上模整体结构与下模220相似,上模与下模220沿接触面201相对称设置,并且与下模220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件、储液槽、手持件、止挡件,当然也可以不设置。
[0044]实施例三:
[0045]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涂覆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涂覆装置100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铰链及涂覆件未示出),下模320上的涂覆腔330中设置可拆卸内模306,内模306内壁上设置凹槽321,涂覆件设置在凹槽321中。涂覆腔330及凹槽321的形状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凹槽121形状相同。内模306的外壁形状与涂覆腔330的形状相匹配,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涂覆腔330中。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直径的芯棒的涂覆需求更换相适应的内模306,提高涂覆装置的通用性。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内模306的可拆卸安装,比如在内模306内壁上设置通孔,在涂覆腔330内壁上相应位置设置螺纹孔并采用螺钉将内模306安装在涂覆腔330中。
[0046]实施例四:
[0047]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涂覆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涂覆装置100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如图7所示(铰链及涂覆件未示出),下模420外壁上设置与涂覆腔430连通的注液孔407,注液孔407为圆形通孔。这样可以随时根据涂覆需求快速地补充液体。当然,上模上也可以同样设置与涂覆腔430连通的注液孔407,显然也可以不设置。
[0048]实施例五:
[0049]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涂覆装置500与第一实施例的涂覆装置100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如图8所示,上模510的外壁上设置与涂覆腔连通的注液孔507。涂覆装置500还包括储液瓶550,储液瓶550与注液孔507连通。具体地,储液瓶550的瓶口设置有外螺纹,注液孔507中设置与之相配合的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实现连通。在储液瓶550中储存所要涂覆的液体,这样在涂覆过程中可以方便地自动补充液体。
[0050]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储液瓶550可以与上模510—体成型,或者采用其他密封连接方式进行连通。储液瓶550也可以设置在下模520上,或者在上模510和下模520上均设置储液瓶550。
[0051 ] 参见图8,储液瓶550与注液孔507之间还设置有流量控制件560。这样可以根据涂覆需求调节液体流量,保证补充液体时流量合理,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具体地,流量控制件560可采用单向阀或节流阀、调速阀等流量控制阀。
[0052]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瓶550为圆柱状瓶体。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如图9所示,储液瓶550采用扁平长方体状壳体,内部容置涂覆液体,显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实现与涂覆腔的连通以补充液体即可。
[0053]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和材料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包括这里单独披露或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的组合,明显地包括这些特征的其它组合。这些变形和/或组合均落入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并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涂覆装置,用于在绝缘子芯棒上涂覆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装置包括相互拼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形成有贯通且供所述芯棒穿过的涂覆腔,所述涂覆腔中设置涂覆件,所述芯棒穿过所述涂覆腔时,所述涂覆件紧贴在所述芯棒的外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拼合时接触的面为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上设置围绕所述涂覆腔的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中设置第一密封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腔端部供所述芯棒穿过的部分形成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置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中设置第二密封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腔中设置可拆卸内模,所述涂覆件设置在所述内模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腔中设置防止所述涂覆件脱落的止挡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腔内壁上设置至少一道储液槽。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拼合时,所述接触面沿所述芯棒轴向的一侧采用枢接,另一侧采用磁铁吸合。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中任一个的外壁上设置与所述涂覆腔连通的注液孔。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装置还包括储液瓶,所述储液瓶与所述注液孔连通。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瓶与所述注液孔之间设置流量控制件。
【文档编号】H01B19/04GK106098273SQ201610383231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日 公开号201610383231.4, CN 106098273 A, CN 106098273A, CN 201610383231, CN-A-106098273, CN106098273 A, CN106098273A, CN201610383231, CN201610383231.4
【发明人】马斌, 纪益鑫, 鞠晶勇, 单加银, 秦锦华
【申请人】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