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及设置该按键的车载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624616阅读:来源:国知局
口方向,第一帽墙段111与第三帽墙段113之间的开口截面逐渐增大,此种结构设置,当将按键座2推入或拉出帽墙11包围的空间时,可轻松地将按键座2滑入或滑出帽墙11包围的空间,具有操作省时省力的优点。
[0047]除此之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帽墙段111相对于第二帽墙段112还可以呈钝角布置,第三帽墙段113相对于第二帽墙段112也呈钝角布置,此种结构更容易使按键座2滑入或滑出帽墙11包围的空间。
[0048]具体的,如图3所示,当帽墙11由三个帽墙段顺次连接形成时,可以在第一帽墙段111和第三帽墙段113上均设有卡槽13。相应的,如图4所示,按键座2上与第一帽墙段111和第三帽墙段113相对应的侧面设有与卡槽13相接触配合的第一凸起21。
[0049]此外,如图1-图3所示,还可以在第一帽墙段111与第二帽墙段112的连接处设成圆弧平滑过渡形式。
[0050]如图1-图3所示,还可以将第三帽墙段113设置成向帽墙11包围的空间内凹的圆弧面,相应的,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按键座2的侧面也设有内凹的圆弧面,如此设置可使得所述缺口处的第一帽墙段111和第三帽墙段113之间夹角开口度逐渐增大,从而使按键座2与按键帽I在第一卡扣组件处的连接操作更加便捷。除此之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三帽墙段113设置成向帽墙11包围的空间外凸的圆弧面,或将第三帽墙段113设置成平直的斜面。
[0051]如图3所示,对于第二凸起12的设置,可以将多个第二凸起12分别设置在三个帽墙段上,例如,将一个第二凸起12设在第一帽墙段111靠近所述缺口的位置处,将另一个第二凸起12设在第三帽墙段113靠近所述缺口的位置处,将另两个第二凸起12间隔的设在第二帽墙段112上,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在按压按键的过程中,不会由于受力不均匀造成按键座2的边角部位及中间部位向远离帽顶15方向的翘起现象。此外,第二凸起12同样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按键座2向远离帽顶15的方向运动,即该第二凸起12与第一卡扣组件共同作用,可以将按键座2牢固地固定在第二凸起12与帽顶15之间的容置空间内。
[0052]当将按键帽I和按键座2安装到一起后,为了避免按键座2滑出按键帽I的帽墙11包围的空间,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按键帽I与按键座2之间设置用来限制按键座2滑出帽墙11包围的空间的限位组件。其中,限位组件可以设置成多种形式,可以设在按键帽I与按键座2之间的不同位置处,例如,可以将限位组件设在靠近第三帽墙段113的位置处,或/和将限位组件设在靠近第一帽墙段111的位置处。
[0053]其中一种形式的限位组件可以包括第一限位块22和第一限位槽。其中,第一限位块22位于按键座2的一个表面上,该表面远离帽顶15方向且与第二凸起12相抵靠,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限位块22还可以设有用来引导按键座2滑入或/和滑出帽墙11包围的空间的导向斜面。相应的,第一限位槽设在限位体14上,该限位体14沿与帽顶15平行的横向向帽墙11包围的空间内部延伸,当按键座2与按键帽I安装在一起时,第一限位块22位于第一限位槽内。
[0054]另一种形式的限位组件可以包括第二限位块26,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限位块26位于按键座2远离帽顶方向的表面上,且与靠近所述缺口处的第二凸起12接触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块26与第一帽墙段111上的靠近所述缺口的第二凸起12之间相互制约,当按键座2和按键帽I安装在一起后,第一帽墙段111上的靠近缺口处的第二凸起12能够限制第二限位块26沿与帽顶15平行的横向向帽墙11包围的空间外部运动,从而起到限位作用。
[0055]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将上述一种形式的限位组件设在了靠近第三帽墙段113的位置处。此种形式的限位组件,只设置了第一限位块22和限位体14上的限位槽,就可以对该处的按键座2进行限位,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0056]如图1和图2所示,将上述另一种形式的限位组件设在靠近第一帽墙段111的位置处,此种设置直接利用了按键帽I的第二凸起12,无需为第二限位块26单独设置与之配合的限位元件。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不同形式的限位组件,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两个相同形式的限位组件;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只设置一个限位组件。
[0057]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以按键设置两个选择键为例,在按键使用过程中,按键座2与车载装置的按键平板铰接,铰接孔24设在按键座2的中间位置处,且设在铰接支座25上,铰接孔24的两端设置用来触压按键平板上电子开关或触头的按压凸起部23,当需要按动相应侧的按压凸起部23时,只需按压该侧的按键帽I即可实现键位的选择,即:当按压铰接孔24 —侧时,可以实现其中一个选择键的功能,当按压铰接孔24另一侧时,可以实现另一个选择键的功能。
[0058]实施例二
[0059]本实施例是一种车载装置,包括按键平板,该按键平板上设有安装孔,且在该安装孔内安装有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按键。
[0060]本实施例中的车载装置具有上述实施例一中按键的所有优点,故在此不再赘述。
[006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使用时所述按键与所述车载装置的按键平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安装在一起的透明按键帽和不透明按键座; 所述按键帽设有帽墙,所述帽墙包围所述按键座,所述帽墙上设有允许将所述按键座推入或拉出的缺口; 所述按键帽和所述按键座之间设有第一卡扣组件和第二卡扣组件;所述第一卡扣组件支撑所述按键座,并使所述按键座与所述按键帽的帽顶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压迫所述按键座,并使所述按键座靠近所述帽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包括: 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在所述按键座的侧面,所述按键座与所述按键帽安装在一起后,所述第一凸起沿与所述帽顶平行的横向向所述帽墙包围的空间外部延伸; 卡槽,所述卡槽设在所述帽墙上,并与所述第一凸起接触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墙由多个帽墙段沿所述帽顶的周向顺次连接而成,至少有两个所述帽墙段上设置所述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包括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设在所述帽墙上,并沿与所述帽顶平行的横向向所述帽墙包围的空间内部延伸;所述按键座置于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帽顶之间的容置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墙由多个帽墙段沿所述帽顶的周向顺次连接而成,至少有两个所述帽墙段上设置所述第二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墙由第一帽墙段、第二帽墙段和第三帽墙段沿所述帽顶的周向顺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帽墙段相对于所述第二帽墙段呈直角或钝角布置,所述第三帽墙段相对于所述第二帽墙段呈钝角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帽与所述按键座之间还设有用来限制所述按键座滑出所述帽墙包围的空间的限位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按键座远离所述帽顶方向的表面上,所述第一限位块设有用来引导所述按键座滑入、滑出所述帽墙包围的空间的导向斜面; 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设在限位体上,所述限位体沿与所述帽顶平行的横向向所述帽墙包围的空间内部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按键座远离所述帽顶方向的表面上,所述按键座与所述按键帽安装在一起后,所述第二限位块与靠近所述缺口处的所述第二卡扣组件接触配合,以限制所述按键座滑出所述按键帽。
10.一种车载装置,包括按键平板,所述按键平板上设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按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及设置该按键的车载装置,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能够解决按键标识容易被摩擦掉而造成标识难以辨识的技术问题。该按键包括按键帽和按键座;按键帽设有帽墙,帽墙包围按键座,帽墙上设有缺口;按键帽和按键座之间设有第一、第二卡扣组件;第一卡扣组件支撑按键座,并使按键座与按键帽的帽顶之间留有间隙;第二卡扣组件压迫按键座,并使按键座靠近帽顶。该按键中,将按键帽和按键座连接在一起形成双层结构的按键,使用时能够避免对按键标识直接触摸,不会对按键标识产生摩擦,保证按键标识的辨识度;避免按压按键时在按键座与按键帽之间产生异音和划痕等不良现象,有效对按键标识进行保护。还涉及一种车载装置,包括按键平板,所述按键平板上设有前述的安装孔。
【IPC分类】H01H9-02
【公开号】CN204332733
【申请号】CN201520006303
【发明人】詹友信
【申请人】厦门歌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月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