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06699阅读:99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组装定位准确且操作简单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产品之间及其周边装置之间的连接越来越频繁,而电子产品与其周边装置之间通过电连接器来实现连接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
[0003]一般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一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一金属外壳。数个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上,金属外壳套设于绝缘本体外部。金属外壳包括顶板、底板、后板和两侧板以及共同围成的一收容空间,绝缘本体和数个导电端子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然而,一般的电连接器一般组装工序繁琐,而且定位不准,经常出现组装偏位的问题,从而影响与对接连接器的信号传输。
[0004]因此,如何通过结构上的设计,来简化作业手法,并提供精准的定位,已成为此项事业人士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故需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创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组装定位准确,且操作简单的特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主体部、一遮蔽壳体和一金属上盖。遮蔽壳体套设于主体部外部,所述遮蔽壳体具有一顶板、一底板和两侧板以及共同围成的一收容腔,主体部收容于遮蔽壳体的收容腔内,所述遮蔽壳体的两侧板前部分别向外冲设有一对倒刺,两侧板中部分别向外冲压成型一对凸包,金属上盖向下盖合于遮蔽壳体上方,所述金属上盖包括一上壁和从上壁两侧缘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侧壁,所述金属上盖的两侧壁对应遮蔽壳体的倒刺和凸包各开设有一对开口,两侧壁于每一开口正下方的下缘各开设一引导凹槽,组装时,遮蔽壳体的倒刺和凸包沿着金属上盖的引导凹槽向上滑动并最终固定于金属上盖的两侧壁的开口内。
[000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遮蔽壳体的倒刺和凸包沿着金属上盖的引导凹槽向上滑动并最终固定于金属上盖的两侧壁的开口内。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组装定位准确,操作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0009]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0]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11]图4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剖面图。
[0012]图5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去掉遮蔽壳体和金属上盖的右视图。
[0013]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4]电连接器100主体部10
[0015]内主体部11外主体部12
[0016]上端子模块13上本体131
[0017]上端子132搭接部1321
[0018]上屏蔽板133下端子模块14
[0019]下本体141下端子142
[0020]下搭接部1421下屏蔽板143
[0021]中屏蔽板15遮蔽壳体20
[0022]顶板21底板22
[0023]侧板23收容腔24
[0024]弹片25倒刺26
[0025]凸包27固定孔28
[0026]金属上盖30顶壁31
[0027]凸柱311侧壁32
[0028]开口321引导凹槽3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30]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一主体部10、一遮蔽壳体20和一金属上盖30。
[0031]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主体部10包括一内主体部11和一外主体部12。外主体部12 —体成型于内主体部11外部。
[0032]所述内主体部11包括一上端子模块13、一下端子模块14和一中屏蔽板15。所述中屏蔽板15固定于上端子模块13和下端子模块14之间。所述上端子模块13包括一上本体131、数个上端子132和一上屏蔽板133。其中,数个上端子132 —体成型于上本体131内,上屏蔽板133固定于上本体131上方且不与上端子132接触。
[0033]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靠近上本体131两侧缘的上端子132前端分别向下弯折再向外延伸各形成一上搭接部1321,该上搭接部1321搭接于中屏蔽板15。上搭接部1321与中屏蔽板15搭接可有效降低高频凸波现象,使高频波行稳定传输。
[0034]所述下端子模块14包括一下本体141、数个下端子142和一下屏蔽板143。其中,数个下端子142 —体成型于下本体141内,下屏蔽板143固定于下本体141下方且不与下端子142接触。
[0035]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靠近下本体141两侧缘的下端子132前端分别向上弯折再向外延伸各形成一下搭接部1421,该下搭接部1421搭接于中屏蔽板15。下搭接部1421与中屏蔽板15搭接可有效降低高频凸波现象,使高频波行稳定传输。
[0036]所述遮蔽壳体20套设于主体部10外部。
[0037]所述遮蔽壳体20具有一顶板21、一底板22和两侧板23以及共同围成的一收容腔24。请参阅图4,其中,主体部10收容于遮蔽壳体20的收容腔24内,主体部10的上屏蔽板133与遮蔽壳体20的顶板21相导通,主体部10的下屏蔽板143与遮蔽壳体20的底板22相导通。所述顶板21和底板22前部分别向内冲设有数个弹片25,该弹片25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弹性连接,并提供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接地导通。所述两侧板23前部分别向外冲设有一对倒刺26,两侧板23中部分别向外冲压成型一对凸包27。所述顶板21后端开设有一对固定孔28。
[0038]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金属上盖30包括一上壁31和从上壁31两侧缘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侧壁32。所述金属上盖30的上壁31后部对应遮蔽壳体20的固定孔28向下冲压成型有一对凸柱311。所述金属上盖30的两侧壁32对应遮蔽壳体20的倒刺26和凸包27各开设有一对开口 321。两侧壁32于每一开口 321正下方的下缘各开设一引导凹槽322。
[0039]组装时,金属上盖30向下盖合于遮蔽壳体20上方,遮蔽壳体20的倒刺26和凸包27沿着金属上盖30的引导凹槽322向上滑动并最终固定于金属上盖30的两侧壁32的开口 321内。此时,金属上盖30的凸柱311则对应固定于遮蔽壳体20的固定孔28内进行组装定位。当金属上盖30与遮蔽壳体20组装完成后,金属上盖30再通过激光点焊的方式焊接于遮蔽壳体20上,使金属上盖30与遮蔽壳体20紧密结合,用以提升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机构测试耐受度。
[0040]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通过遮蔽壳体20的倒刺26和凸包27沿着金属上盖30的引导凹槽322向上滑动并最终固定于金属上盖30的两侧壁32的开口 321内,金属上盖30的凸柱311对应固定于遮蔽壳体20的固定孔28内。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具有组装定位准确,操作简单的特点。
【主权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部、一遮蔽壳体和一金属上盖,所述遮蔽壳体套设于主体部外部,所述遮蔽壳体具有一顶板、一底板和两侧板以及共同围成的一收容腔,主体部收容于遮蔽壳体的收容腔内,所述遮蔽壳体的两侧板前部分别向外冲设有一对倒刺,两侧板中部分别向外冲压成型一对凸包,所述金属上盖向下盖合于遮蔽壳体上方,金属上盖包括一上壁和从上壁两侧缘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侧壁,所述金属上盖的两侧壁对应遮蔽壳体的倒刺和凸包各开设有一对开口,两侧壁于每一开口正下方的下缘各开设一引导凹槽,组装时,遮蔽壳体的倒刺和凸包沿着金属上盖的引导凹槽向上滑动并最终固定于金属上盖的两侧壁的开口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后端开设有一对固定孔,所述金属上盖的上壁后部对应遮蔽壳体的固定孔向下冲压成型有一对凸柱,金属上盖的凸柱对应固定于遮蔽壳体的固定孔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上盖通过激光点焊的方式焊接于遮蔽壳体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底板前部分别向内冲设有数个弹片,该弹片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弹性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一内主体部和一外主体部,外主体部一体成型于内主体部外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主体部包括一上端子模块、一下端子模块和一中屏蔽板,所述中屏蔽板固定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之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模块包括一上本体、数个上端子和一上屏蔽板,数个上端子一体成型于上本体内,上屏蔽板固定于上本体上方且不与上端子接触,主体部的上屏蔽板与遮蔽壳体的顶板相导通。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靠近上本体两侧缘的上端子前端分别向下弯折再向外延伸各形成一上搭接部,该上搭接部搭接于中屏蔽板。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子模块包括一下本体、数个下端子和一下屏蔽板,数个下端子一体成型于下本体内,下屏蔽板固定于下本体下方且不与下端子接触,主体部的下屏蔽板与遮蔽壳体的底板相导通。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靠近下本体两侧缘的下端子前端分别向上弯折再向外延伸各形成一下搭接部,该下搭接部搭接于中屏蔽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主体部、一遮蔽壳体和一金属上盖。遮蔽壳体套设于主体部外部。遮蔽壳体具有一顶板、一底板和两侧板以及共同围成的一收容腔,主体部收容于该收容腔内。遮蔽壳体的两侧板前部分别向外冲设有一对倒刺,两侧板中部分别向外冲压成型一对凸包。金属上盖盖合于遮蔽壳体上。金属上盖包括一上壁和从上壁两侧缘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侧壁。金属上盖的两侧壁对应遮蔽壳体的倒刺和凸包各开设有一对开口,两侧壁于每一开口正下方的下缘各开设一引导凹槽。组装时,遮蔽壳体的倒刺和凸包沿着金属上盖的引导凹槽向上滑动并最终固定于金属上盖的两侧壁的开口内。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组装定位准确,操作简单的特点。
【IPC分类】H01R13/516, H01R13/46
【公开号】CN205016757
【申请号】CN201520619779
【发明人】苏育宏, 王锦洲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