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流线圈以及有刷式dc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7491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扼流线圈以及有刷式dc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扼流线圈、以及设置有该扼流线圈的有刷式DC(Direct-Current)马达。
【背景技术】
[0002]有刷式DC马达在定子设置有永久磁铁,并在转子卷绕有线圈。与转子一体地设置有换向器,换向器与线圈电连接。以相对于换向器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有电刷,从电刷经由换向器而对线圈通电,由此使得转子相对于定子旋转。
[0003]另外,有刷式DC马达具有该马达的驱动电路,在该驱动电路设置有扼流线圈。扼流线圈将在驱动电路流动的高频电流切断,从而能够降低从有刷式DC马达向该马达的外部辐射的辐射噪声。
[0004]现有的扼流线圈通过将铜线卷绕于棒状的铁芯而形成线圈。线圈被压入于树脂制的壳体,2个端子(terminal)分别被压入于该壳体。铜线的一端部例如通过恪接(fusing)而与一个端子电连接,并且以机械的方式被固定。同样,铜线的另一端部与另一个端子电连接,并且以机械的方式被固定。线圈、壳体以及端子与铜线的熔接部由树脂进行模制而成。该现有的扼流线圈的除了树脂模制部以外的主要部分由铁芯、铜线、壳体以及2个端子的5个部件构成。
[0005]与此相对,作为部件件数比较少的扼流线圈,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如下扼流线圈,该扼流线圈具有:线圈主体,其被磁性成型材料包封;以及端子板,其形成有从上述线圈主体的两端延伸、且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接触端子。线圈主体具有通过扁平的导电性金属片在大致平坦的面上以螺旋状连续地卷绕而成的形状。由此,实现了扼流线圈的小型化以及轻型化。
[0006]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4-327622号公报
[0007]如上所述,现有的扼流线圈的除了树脂模制部以外的主要部分由铁芯、铜线、壳体以及2个端子的5个部件构成。另外,现有的扼流线圈的主要部分的组装工序需要将铜线卷绕于铁芯的工序、将线圈压入于壳体的工序、将端子压入于壳体的工序、以及将铜线熔接于端子的工序的至少4道工序。这样,现有的扼流线圈的主要部分的部件件数多,另外组装工序数多,因此存在制造花费较高成本的问题。
[0008]在专利文献I的扼流线圈的制造工序中,首先对较薄的金属片实施冲压(punch)加工而形成2组导线框架。导线框架分别包括:1个基部;支承板,其从上述基部的侧面延伸;以及扁平的导电性金属片,其在大致平坦的面上形成为螺旋形状。接下来,使2组导线框架重叠,对导电性金属片的端部彼此进行焊接。接下来,将导线框架放入铸模或者成型模具中,向铸模中注入填充磁性成型材料的粉末而形成线圈包封体。接下来,从铸模中取出线圈包封体。接下来,将线圈包封体内的与螺旋状线圈主体连接的金属带(m e t a I s t r a p)切断,并且将导线框架支承部的重叠的支承板切断。最后,使端子板向线圈包封体折返,由此制成扼流线圈。这样,专利文献I的扼流线圈的制造工序复杂且工序数多,从而存在制造花费较高成本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削减部件件数、且能够削减组装工序数的扼流线圈。另外,其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该扼流线圈的有刷式DC马达。
[0010]本实用新型的扼流线圈具备:端子,其具有线圈形状部;以及棒状的铁芯,其被插入于线圈形状部内。
[0011]另外,线圈形状部是内周部为多边形的线圈形状。
[0012]另外,端子为铜制的。
[0013]另外,铁芯被压入于线圈形状部内。
[0014]另外,端子在线圈形状部的一端部具有止脱部,铁芯的一端部与该止脱部抵接。
[0015]另外,线圈形状部是在彼此相邻的金属间设置有间隙的线圈形状。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刷式DC马达具备上述扼流线圈。
[0017]本实用新型的扼流线圈能够削减部件件数,并且能够削减组装工序数。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获得设置有该扼流线圈的有刷式DC马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扼流线圈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0019]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扼流线圈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0020]附图标记的说明
[0021]l...端子,2...铁芯,ll...线圈形状部,12...第一端子部,13...第二端子部,14...止脱部,100…扼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方式1.
[0023]图1是示出扼流线圈100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扼流线圈100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参照图1及图2对实施方式I的扼流线圈100进行说明。
[0024]图中,I为端子。端子I例如通过铜板的冲压加工以及弯曲加工而一体成型。端子I具有线圈形状部11、第一端子部12、第二端子部13以及止脱部14。
[0025]在图1以及图2的例子中,线圈形状部11具有从沿着该线圈形状的轴心C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内周部形成为近似正方形的卷绕有5圈的线圈形状的部分。线圈形状部11是以每隔I圈设置出间隔L的方式卷绕而成的形状,S卩,在形成端子I的金属中的彼此相邻的金属间设置有间隙的形状。
[0026]线圈形状部11的一端部朝沿着线圈形状的部分的轴心C的方向延伸。由该延伸部形成第一端子部12。
[0027]线圈形状部11的另一端部从线圈形状的部分的外侧朝向第一端子部12侧折返。折返部的末端部朝与线圈形状的部分的轴心C正交的方向延伸,由该延伸部形成第二端子部13。即,第一端子部12与第二端子部13朝相互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
[0028]在线圈形状部11的第一端子部12侧的端部设置有朝向线圈形状的部分的内侧突起的突起部。由该突起部形成止脱部14。
[0029]铁芯2以插入于端子I的线圈形状部11内的状态而配置。铁芯2例如由铁素体等磁性材料成型为棒状。
[0030]在图1以及图2的例子中,铁芯2是实心的圆柱状。铁芯2的截面的直径设定为与未插入铁芯2的状态下的线圈形状部11的上述内周部所形成的近似正方形的一条边的长度相等的值、或者比上述一条边的长度稍大的值。由此,在插入有铁芯2的状态下,铁芯2的外周部与线圈形状部11的内周部压接,铁芯2被保持于线圈形状部11内。
[0031]另外,在铁芯2插入于线圈形状部11内的状态下,铁芯2的一端部与止脱部14抵接。
[0032]端子I中的除了第一端子部12以及第二端子部13以外的部位以及铁芯2由未图示的树脂模制而成。由此构成扼流线圈100。
[0033]接下来,对扼流线圈100的主要部分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0034]首先,将铁芯2压入于端子I的线圈形状部11内。在压入之后,铁芯2的外周部与线圈形状部11的内周部压接,能够确保线圈形状部11对铁芯2的保持强度。由此,能够防止后续工序中的铁芯2的脱落以及错位。
[0035]另外,此时,设置于线圈形状部11的止脱部14发挥与铁芯2抵接而对其进行阻挡的止挡件的功能。由此,能够在压入时容易地进行铁芯2的定位。
[0036]在现有的扼流线圈中,除了树脂模制部以外的主要部分由铁芯、铜线、壳体以及2个端子的5个部件构成。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I的扼流线圈100中,除了树脂模制部以外的主要部分为端子I以及铁芯2的2个部件,从而能够削减部件件数。
[0037]另外,现有的扼流线圈的主要部分的组装工序需要将铜线卷绕于铁芯的工序、将线圈压入于壳体的工序、将端子压入于壳体的工序、以及将铜线熔接于端子的工序的至少4道工序。与此相对,实施方式I的扼流线圈100的主要部分的组装工序仅为将铁芯2压入于端子I的线圈形状部11内的I道工序,能够削减组装工序数。即,能够通过部件件数的削减以及组装工序数的削减而降低扼流线圈100的制造成本。
[0038]接下来,对扼流线圈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0039]扼流线圈100以串联的方式与未图示的有刷式DC马达的驱动电路电连接。具体而言,例如将端子I的第二端子部13与有刷式DC马达的电刷电连接。另外,将第一端子部12与有刷式DC马达的供电用连接器的连接器端子电连接,或者由第一端子部12构成连接器端子。
[0040]在有刷式DC马达为车载用马达的情况下,从搭载于该车辆的ECU(ElectronicControl Unit)等电源电路对有刷式DC马达的供电用连接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