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内齿式易维护雷达天线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6988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型内齿式易维护雷达天线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天线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轻型内齿式易维护雷达天线座。该雷达天线座,包括环形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下方的回转支撑,所述回转支撑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外圈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底座上方设有用于安装固定雷达天线的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内圈固定,所述雷达天线座还包括驱动所述内圈转动的驱动系统。本实用新型与雷达电线之间采用内啮合齿轮传动方式,并将所述回转支撑自下向上安装于底座的底部,在对回转支撑进行维护时,无需对雷达天线进行移动,可以直接对回转支撑进行拆卸维修,维修时间短,尤其是需要更换回转支撑时,不需要使用吊车拆卸雷达天线以及返厂修理,在工作现场就可实现回转支撑的更换,节省成本。
【专利说明】
一种轻型内齿式易维护雷达天线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天线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轻型内齿式易维护雷达天线座。
【背景技术】
[0002]雷达天线座做为支撑雷达天线的传动装置,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雷达天线运行的效率。目前,国内外同类雷达天线座产品与雷达天线之间大多采用外啮合齿轮传动,雷达天线座相对尺寸较大,质量较重,在对雷达天线座中的回转支撑进行维修时,多采用向上先举升雷达天线,然后拆除回转支撑进行维护,在高空中举升雷达天线时存在安全隐患,维修时间较长,雷达天线重新安装时需要对天线信号进行二次调校,给设备运行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型内齿式易维护雷达天线座,该雷达天线座在维护回转支撑时无需移动雷达天线,维修时间短,易于操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轻型内齿式易维护雷达天线座,包括环形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下方的回转支撑,所述回转支撑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外圈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底座上方设有用于安装固定雷达天线的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内圈固定,所述雷达天线座还包括驱动所述内圈转动的驱动系统。
[000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减速机、传动轴,所述电机通过减速机输出扭矩驱动传动轴上与所述内圈齿轮啮合的小齿轮转动,所述传动轴上还设有离合器;所述驱动系统有两组并构成双电机内齿轮传动机构。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下方设有环形槽结构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槽口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槽口与所述转盘之间卡接并构成滑轨配合,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槽底外侧且套设在传动轴上的第二壳体,所述传动轴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壳体并与位于第一壳体内的所述小齿轮配合。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盘底部由外向内依次设有第一凸圈、第二凸圈、第三凸圈,所述第一凸圈与底座之间卡插并构成滑轨配合,所述转盘通过所述第二凸圈固定于所述内圈上,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槽口通过所述第三凸圈与所述转盘插接并构成滑轨配合,所述第二凸圈、第三凸圈之间区域构成内腔体,所述第一凸圈、第二凸圈之间区域构成外腔体,所述第二凸圈上设有平衡内腔体、外腔体气压的通气孔。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设有将回转过程中吸入外腔体内的齿轮油导入第一壳体内的导流孔。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011](I)本实用新型与雷达电线之间采用内啮合齿轮传动方式,并将所述回转支撑自下向上安装于底座的底部,在对回转支撑进行维护时,无需对雷达天线进行移动,可以直接对回转支撑进行拆卸维修,维修时间短,易于操作,尤其是需要更换回转支撑时,不需要使用吊车拆卸雷达天线以及返厂修理,在工作现场就可实现回转支撑的更换,节省成本。
[0012](2)本实用新型采用小齿轮与回转支撑的内圈齿轮进行啮合的方式,传动轴通过小齿轮进而驱动回转支撑的内圈做回转运动,进而驱动固定在回转支撑内圈上的转盘转动。所述双电机内齿轮传动机构使得转盘的回转动作更为稳定,可靠。本实用新型结构更为合理。
[0013](3)本实用新型中转盘的第二凸圈上开有3个通气孔以用于平衡内腔体与外腔体气压;底座上开有导流孔,用于引导回转过程中吸入外腔体上的齿轮油,防止发生溢油现象。
[0014](4)本实用新型专利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易于维护,防溢油,成本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6]图2为图1局部放大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0019]10-环形底座11-导流孔20-回转支撑30-转盘31-第一凸圈
[0020]32-第二凸圈33-第三凸圈34-内腔体35-外腔体36-通气孔
[0021]40-驱动系统41-电机42-减速机43-传动轴44-小齿轮
[0022]45-离合器46-第二壳体50-第一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0024]本实用新型包括环形底座10,以及位于底座10下方的回转支撑20,所述回转支撑20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外圈与所述底座10固定,所述底座10上方设有用于安装固定雷达天线的转盘30,所述转盘30与所述内圈固定,所述雷达天线座还包括驱动所述内圈转动的驱动系统40。本实用新型与雷达电线之间采用内啮合齿轮传动方式,并将所述回转支撑20自下向上安装于底座10的底部,在对回转支撑20进行维护时,无需对雷达天线进行移动,可以直接对回转支撑20进行拆卸维修,维修时间短,易于操作,尤其是需要更换回转支撑时,不需要使用吊车拆卸雷达天线以及返厂修理,在工作现场就可实现回转支撑的更换,节省成本。
[002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系统40包括电机41、减速机42、传动轴43,所述电机41通过减速机42输出扭矩驱动传动轴43上与所述内圈齿轮啮合的小齿轮44转动,所述传动轴43上还设有离合器45;所述驱动系统有两组并构成双电机内齿轮传动机构。即本实用新型采用小齿轮44与回转支撑20的内圈齿轮进行啮合的方式,传动轴43通过小齿轮44进而驱动回转支撑20的内圈做回转运动,进而驱动固定在回转支撑20内圈上的转盘30转动。所述双电机内齿轮传动机构使得转盘30的回转动作更为稳定、可靠。本实用新型结构更为合理。
[0026]所述底座10下方设有环形槽结构的第一壳体50,所述第一壳体50的外侧槽口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槽口与所述转盘30之间卡接并构成滑轨配合,所述驱动系统4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50的槽底外侧且套设在传动轴43上的第二壳体46,所述传动轴43—端贯穿所述第一壳体50并与位于第一壳体50内的所述小齿轮44配合。第一壳体50可以增加雷达天线座的整体强度,并构成相应齿轮机构的保护罩,有效防止齿轮油外泄。
[0027]所述转盘30底部由外向内依次设有第一凸圈31、第二凸圈32、第三凸圈33,所述第一凸圈31与底座10之间卡插并构成滑轨配合,所述转盘30通过所述第二凸圈32固定于所述内圈上,所述第一壳体50的内侧槽口通过所述第三凸圈33与所述转盘30插接并构成滑轨配合,所述第二凸圈32、第三凸圈33之间区域构成内腔体34,所述第一凸圈31、第二凸圈32之间区域构成外腔体35,所述第二凸圈32上设有平衡内腔体34、外腔体35气压的3个通气孔36 ο
[0028]另外,所述底座10上设有将回转过程中吸入外腔体35内的齿轮油导入第一壳体50内的导流孔11,防止发生溢油现象。
【主权项】
1.一种轻型内齿式易维护雷达天线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底座(10),以及位于底座(10)下方的回转支撑(20),所述回转支撑(20)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外圈与所述底座(10)固定,所述底座(10)上方设有用于安装固定雷达天线的转盘(30),所述转盘(30)与所述内圈固定,所述雷达天线座还包括驱动所述内圈转动的驱动系统(4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天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40)包括电机(41)、减速机(42)、传动轴(43),所述电机(41)通过减速机(42)输出扭矩驱动传动轴(43)上与所述内圈齿轮啮合的小齿轮(44)转动,所述传动轴(43)上还设有离合器(45);所述驱动系统有两组并构成双电机内齿轮传动机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天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下方设有环形槽结构的第一壳体(50),所述第一壳体(50)的外侧槽口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槽口与所述转盘(30)之间卡接并构成滑轨配合,所述驱动系统(4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50)的槽底外侧且套设在传动轴(43)上的第二壳体(46),所述传动轴(43) —端贯穿所述第一壳体(50)并与位于第一壳体(50)内的所述小齿轮(44)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天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30)底部由外向内依次设有第一凸圈(31)、第二凸圈(32)、第三凸圈(33),所述第一凸圈(31)与底座(10)之间卡插并构成滑轨配合,所述转盘(30)通过所述第二凸圈(32)固定于所述内圈上,所述第一壳体(50)的内侧槽口通过所述第三凸圈(33)与所述转盘(30)插接并构成滑轨配合,所述第二凸圈(32)、第三凸圈(33)之间区域构成内腔体(34),所述第一凸圈(31)、第二凸圈(32)之间区域构成外腔体(35),所述第二凸圈(32)上设有平衡内腔体(34)、外腔体(35)气压的3个通气孔(36)。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达天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设有将回转过程中吸入外腔体(35)内的齿轮油导入第一壳体(50)内的导流孔(11)。
【文档编号】H01Q1/12GK205543185SQ201620099617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发明人】丁飞, 方传宝, 张戎斌, 李成, 周雷, 牛忠文, 张伟
【申请人】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