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2207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本体,还包括热辐射介质层和碳晶发热层,所述热辐射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碳晶发热层和所述电池本体之间。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使用了上述电池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为电池本体设置碳晶发热层和热辐射介质层,在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前,通过碳晶发热层产生热量,提高了锂电池内部的锂离子活性,防止在充电时形成锂金属、出现锂电池容量降低的现象,延长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一种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锂电池具有能量高、使用寿命长、额定电压高、具备高功率承受力、高低温适应性强、绿色环保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动汽车等各行业。
[0003]然而,由于锂离子在低温时活性会降低,对室温状态下的锂电池进行充电时,容易在石墨晶体表面形成锂金属,锂金属会与电解液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导致锂电池容量降低,缩短其使用寿命,影响了用户的日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对室温状态下的锂电池充电时,会导致电池容量降低,缩短电池使用寿命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组件,通过在电池本体上设置碳晶发热层和热辐射介质层,在充电前对电池本体进行均匀的加热,以提升锂离子活性,达到防止石墨晶体表面出现锂金属、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电池本体,还包括热辐射介质层和碳晶发热层,所述热辐射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碳晶发热层和所述电池本体之间。
[0006]本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池组件。
[000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为电池本体设置碳晶发热层和热辐射介质层,在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前,通过碳晶发热层产生热量,同时,热辐射介质层保证碳晶发热层和电池本体之间的热辐射距离,使碳晶发热层的热量更均匀的辐射至电池本体上,对电池本体进行均匀加热,提高了锂电池内部的锂离子活性,防止在充电时形成锂金属、出现锂电池容量降低的现象,延长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中示出了A处放大图;
[0011 ]图3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3]实施例一:
[0014]请参考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本体I,还包括热辐射介质层2和碳晶发热层3,所述热辐射介质层2设置于所述碳晶发热层3和所述电池本体I之间。
[0015]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本体I可以是可拆卸电池或软包装电池,碳晶发热层3直接成型于热辐射介质层2上,碳晶发热层3包括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并经由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与移动终端主板连接供电。当碳晶发热层3通电后,在电场的作用下,碳晶发热层3中的碳分子产生高速运动,同时产生大量热量,产生的热量以远红外福射和对流的形式对外传递,热辐射介质层2设置在碳晶发热层3和电池本体之间,保证热辐射空间,使电池本体I受到的热辐射更加均匀。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为电池本体I设置碳晶发热层3和热辐射介质层2,在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前,通过碳晶发热层3产生热量,同时,热辐射介质层2保证碳晶发热层3和电池本体I之间的热辐射距离,使碳晶发热层3的热量更均匀的辐射至电池本体I上,对电池本体I进行均匀加热,提高了锂电池内部的锂离子活性,防止在充电时形成锂金属、出现锂电池容量降低的现象,延长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0017]实施例二:
[0018]请参考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示出了A处放大图,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电池组件还包括红外线反射层5和隔热层7,提高了热辐射的利用率,增强了电池组件的保温效果。
[0019]本实施例的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本体1,还包括热辐射介质层2和碳晶发热层3,所述热辐射介质层2设置于所述碳晶发热层3和所述电池本体I之间。
[0020]本实施例的电池组件还包括第一粘接层4,所述热辐射介质层2的下端面与所述电池本体I接触,所述热辐射介质层2的上端面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4与所述碳晶发热层3的下端面连接。本实施例通过第一粘接层4连接碳晶发热层3和热辐射介质层2,提高了碳晶发热层3和热辐射介质层2的结合度,同时,使得组件的原料可直接通过规模化采购进行装配,节约了制造时间和生产成本。
[0021]本实施例的电池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碳晶发热层3上端面的红外线反射层5,所述红外线反射层5用于反射所述碳晶发热层3向上辐射的热量。红外线反射层可将碳晶发热层3向上辐射的红外线反射至所述电池本体I,提高了热量利用率,缩短了锂电池的加热时间。
[0022]本实施例的电池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红外反射层5上端面的隔热层7,隔热层7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用户的体感温度,另一方面可防止电池组件内部的热量流失,进一步提升电池本体I的加热效率,缩短加热时间。
[0023]在本实施例中,碳晶发热层3的上端面与所述红外反射层5的下端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粘接层6。所述红外反射层5的上端面与所述隔热层7的下端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粘接层8。
[0024]本实施例的电池组件还包括电池盖9,所述电池盖9包括内壁面,所述隔热层7的上端面通过第四粘接层10贴合在所述内壁面上。本实施例的电池组件除电池本体I外的其他零件可与电池盖9一体式拆卸,以便用户将电池盖9拆下后对设置于中框11内部的电池本体I进行单独更换。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红外线反射层5,可充分利用碳晶发热层3向上辐射的热量对电池本体I进行加热,同时,在红外线反射层5上设置保温层,可有效避免电池组件内部的热量流失,提升了电池本体I的加热效率,缩短加热时间,通过设置各粘接层,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各层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增强了结构稳固性。
[0026]实施例三:
[0027]请参考图3所示,一种移动终端100,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组件110,电池组件110包括电池本体,还包括热辐射介质层和碳晶发热层,所述电池本体设置在中框11内,所述热辐射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碳晶发热层和所述电池本体之间。该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导航仪、平板电脑、照相机、手提电脑、智能穿戴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00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为电池本体设置碳晶发热层和热辐射介质层,在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前,通过碳晶发热层产生热量,同时,热辐射介质层保证碳晶发热层和电池本体之间的热辐射距离,使碳晶发热层的热量更均匀的辐射至电池本体上,对电池本体进行均匀加热,提高了锂电池内部的锂离子活性,防止在充电时形成锂金属、出现锂电池容量降低的现象,延长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0029]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本体(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辐射介质层(2)和碳晶发热层(3),所述热辐射介质层(2)设置于所述碳晶发热层(3)和所述电池本体(I)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粘接层(4),所述热辐射介质层(2)的下端面与所述电池本体(I)接触,所述热辐射介质层(2)的上端面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4)与所述碳晶发热层(3)的下端面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碳晶发热层(3)上端面的红外线反射层(5),所述红外线反射层(5)用于反射所述碳晶发热层(3)向上辐射的热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晶发热层(3)的上端面与所述红外线反射层(5)的下端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粘接层(6)。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红外线反射层(5)上端面的隔热层(7)。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反射层(5)的上端面与所述隔热层(7)的下端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粘接层(8)。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盖(9),所述电池盖(9)包括内壁面,所述隔热层(7)的上端面通过第四粘接层(1)贴合在所述内壁面上。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机、导航仪、平板电脑、照相机、手提电脑、智能穿戴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文档编号】H01M10/6551GK205609709SQ201620391126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9日
【发明人】黄业伟
【申请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